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悦容劫难逃风月 >

第29章

悦容劫难逃风月-第29章

小说: 悦容劫难逃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昊王口中喊着:“圣上,这怎么使得!”人依旧老爷似的塌坐着,一副十分使得的模样。经天子赔笑,说屋内只剩彼此两人,便无君臣之分,只有兄弟情谊。常昊王佯作感动状,兄弟二人执手泪眼,屋子里一时感动无限。

我在屏风后头看得一清二楚,忍俊不禁扑哧笑出声来。

经天子呆滞稍许,结舌道:“这……这屋内有啥声音?”常昊王面不改色道:“是臣弟养的一只小猫儿,淘气的很。”为了证明说得可靠,指着自己的破了皮的嘴角,笑道:“圣上请看,方才还咬破了臣弟的嘴,你说淘气不淘气?”

经天子附和:“淘气,淘气!”

又说:“观臣弟之态似对这畜牲十分欢喜,想必是十分可爱的小东西,朕倒想见见了。”

什么畜牲?你才是畜牲呢!我心里暗骂。

常昊王仿佛听见了我的心声,忍不住大笑起来,也不怕被天子拆穿病态,道:“是啊,这猫儿的确可爱至极,教臣弟恨不得将她关在屋子里不让任何人瞧见,就这么被臣弟一人所眷恋才最好。”

我在后头听得耳红心跳,经天子强笑道:“那……那朕便不看了。”而后将话题拖在战事上,“臣弟你看,眼前这危机该如何是好?”

常昊王先是左右他言,对经天子说得话避而不谈,逼得一朝国君快要眼泪哗哗往下掉的时候,这才说道:“燕山王和史延仲打的是‘清君侧’的名号,只要圣上治罪大司马以平天下之愤,也就没有造反的理由了,否则便是乱臣贼子,他们还承担不起历史的骂名。”

经天子一脸为难,唯唯诺诺的说着大司马这都是为他好,不过是一时手段激进了。偏袒之心昭然若揭。

常昊王冷冷一笑,“那微臣也无能为力了。”

经天子慌张不已,紧紧攥着常昊王的衣袖,哀道:“臣弟,你不能这样狠心,朕知道你心里恼朕,朕也知道错了,可你就算是心有不平也不能拿大经国的万里江山赌气啊,别忘了你也姓赵,也是皇家的子子孙孙,身负国之大计,万万不能这样啊……”说着说着,竟真哭了出来,孩子似的一边拂袖抹泪,一边抽抽噎噎。

常昊王睨了他良久,眼底稍露轻蔑,叹了一声,道:“那请圣上将虎符赐还微臣。”

经天子一听大喜,忙从袖口中掏出纯金打造的虎状兵符,边递边道:“应该的应该的,这本就是臣弟所有。”不迭地说着谢谢之类的话。

常昊王接过虎符沉默半会,道:“若要真正彻底地平定叛乱,须得国内上下一心,群臣和睦,共度难关。”经天子点头称是,常昊王又说:“臣弟昨晚秉烛夜读《史记》,阅至八十一卷廉颇蔺相如列传,对将相之和颇有感慨,不知何日在我大经国内有此美事,也好万世流传。”

经天子平日虽然糊涂荒唐,遇到大事了也算得上半个聪明人,一点就通,颔首道:“朕明白,自会还臣弟一个公道。”又似掏心挖肺似的说了无数好话,嘱咐常昊王养好身子,好即日出战平定叛乱。再三关照之后,才回宫去了。

我从屏风后头走出,常昊王将虎符放在掌心把玩,一脸似笑非笑,抬眼与我对视,嘴角扬起深意。我朝他欠了欠身,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常昊王眉梢微扬,打趣着问:“哦,喜从何来?”

我道:“经此一事,大司马在朝中地位将一落千丈,王爷就此立下赫赫军功,又扫诸位王侯贵胄心口怨气,其威望必将如水涨船高,往后朝野权倾,势必无人所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常昊王眼角精光乍现,转眼即逝,温温和和地笑了笑:“本王不过是食君俸禄,为君解忧罢了,从来不贪图功禄,悦容言过了。”

是的,不贪图功禄,贪图的只是江山而已,犹记得他动情时曾对我说,将把整个天下送到我的面前。

我没有戳破,笑吟吟地问了一句:“王爷有没有听过一句话?”

常昊王问:“什么话?”

我俏皮地眨了眨眼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常昊王愣了半会,忽而捧腹大笑起来,“好吧,便遂了悦容的心,让那两只整日围在你身边打转的鸡和犬随本王一起升天去吧。”

我掩嘴笑了笑,跟聪明人说话真是一点儿也不累。随后嘟起嘴巴佯装生气,“不许你这样说我的弟弟们。”

常昊王讶然咦了一声,叫屈:“这不都是你自己说得嘛,我的好悦容。”

我被他逗得笑弯了腰。

真正的欢喜,却是来自内心的盘算。

在劫天赐,姐姐必为你们铺出一条锦绣前程!

※※※

翌日,皇都内呈现了一道奇观,引来全城百姓围观。大司马赤身胳膊从大司马府出来,周身捆绑着粗绳,背上负着荆条,一路从大司马府跪到常昊王府,口中喊道:“广成昕居高自傲,为一己私气罔顾国家利益,实属不该,特来向常昊王请罪来了!”

常昊王从王府里快速走出,将广成昕搀扶起,感慨道:“大司马,你这是何必,何必呢!来人,快给大司马松绑!”后又将广成昕热情地迎进王府。

城中百姓无不夸赞常昊王心胸开阔,有王侯将相之风范。我在人群中掩嘴偷笑,这赵子都也真是一只狐狸,不仅奸诈狡猾,还如同狐狸爱惜皮毛一般爱惜自己的名声。这会儿他不仅整治广成昕给自己出了口恶气,还名利双收,受万民称颂,也不枉费前段时日所受的委屈——或许这一切的一切,早在他的计划之中。

我深深看了一眼广成昕,颇为意外,是个出奇年轻的男人,不过三十出头,横眉星目,长得一脸正气。可惜了,是个奸臣。

当晚宫中传来圣旨,封楚在劫为左郎将,楚天赐为右郎将,即日起随常昊王北上平乱。

楚幕北大喜,此刻能与常昊王亲近,毋庸置疑是踏着青云直上。想来楚家被先皇设计留在皇都已有二十余年,名为皇恩荣宠,实为幽禁监视,一举一动处处受到牵制。纵然楚幕北暗中招兵买马,广纳食客,但长此下去,将与东瑜家臣日疏,他日乱世乍起,何以能与其他三家争天下?今日既有此良机,借助常昊王之口重回东瑜属地便不无可能,楚幕北内心自然欢喜不已,遂偕同在劫和天赐前往祠堂叩拜先祖,望列祖列宗保佑子孙早立军功。

第二日,我为在劫和天赐备好衣物,临行前亲自为他们着上铠甲。虽然心知有常昊王那百万雄师在,此番平乱必然大捷,但战场无常,还是忍不住为弟弟们担忧,他们……还那么小,都是第一次上战场啊!再三嘱托,小心小心,说着说着,眼泪潸然落下,三人全都红了眼,抱作一团不住抽噎。

我道:“你们……千万要保重,别让姐姐担心,早日凯旋而归,姐姐在家等你们!”

两人为我抹泪,郑重允诺:“纵然马革裹尸,也要回来再见姐姐。”

我忙捂住他们的嘴,叫他们休得胡言乱语。两人握住我的手覆在唇前许诺:“姐姐不要担心,弟弟不会让你失望,必然鞍前马后,建功而返!”

一人手持天戟,一人背负神弓,再道一声珍重,双双策马去了。

远处传来一声诗号:“我自大笑出门去,且看风云出我辈!”是豪情,是自信,是堂堂七尺男儿雄鹰展翅的胸襟。

独留我伫立原地,吹着细风萧瑟,残余在掌心的温度,灼热了我的的身,我的心,眼泪一抹,也策马追了过去。

登上城楼,千军万马,旌旗飘扬,席卷在一片肃杀之下。

在劫和天赐便座驾在常昊王身旁,少年裘马,英姿勃发。

军中传来嘹亮的歌喉,撕裂天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歌声消罢,回音不止,每个人的脸上都感染了热血的豪情,包括在劫,也包括天赐。

常昊王驱策赤血宝马,从腰际呛然拔出宝剑,怒指苍穹:“誓灭乱贼,复我山河!”百万之师群起响应,整座皇都一时地动山摇。又见他剑锋一转,指向另侧,正是皇宫金銮殿正方,亦是我所在城头方向。

我心头一悸,恍若与他隔着千军万马对上视线。

听闻他高亢嘶喊:“与子成约,不死不休!”

众将跟着齐声呐喊,金銮殿上空升起旌旗,吹响号角。

我揪着心窝痛得难以自己,心知这是他允我的承诺,一种豁出生命一般沉重的承诺——我,该如何去承受,他所说的天下?

仿佛感受到了我的视线,他微微一笑,广袖在凛冽的北风中一挥,远处旗风猎猎,雄兵百万,是何等風流!

一声出发,黑压铁骑,卷着席天幕地的黄尘,慢慢地蜿蜒行向天际尽头。

泪眼中,我静静地目送他们远去,这三个与我生命息息相关的男人,踏上了征途烽火。

=

作者有话说:天下,快点大乱吧;男主,快点打得你死我活吧——哎,我还是慢慢写吧。。。

悦容劫难逃风月 【第一卷】 幼年篇 常昊王篇 第四十八章 一战告捷四海颂,瞬间感动不老情

九月十六,常昊王首战告捷,御林军一路豪战,所向披靡,逆贼溃不成军。消息传回皇都,满朝文武无不抚手叫好,更甚者喜极涕下。经天子亲登宫阙,撒酒祭祀,叩拜皇天后土,为三军祈福。

九月二十,北方又来捷报,常昊王三战三胜,接连收复江北二十三座城池。

九月二十四,八百里加急,再报喜讯,常昊王大获全胜,灭十万逆贼,降兵三十万,反贼魁首燕山王已被缉拿,左右郎将当属头功。皇都满城哗然,家家户户敲锣打鼓。甚喜者,魏国公楚幕北之为最。

九月二十六,史延仲退回望原封地,御林军正欲攻城,郑国公萧晚风、鲁国公司空长卿遣来使者齐现望原,联名为史家担保。常昊王飞书请示,是战是和。

经天子连夜召集群臣,商议达旦,权衡利弊,亦为显天朝泱泱大国之气度,择和为贵。和议条件,其一:史家须择日昭告天下《罪己书》,痛改前非,有生之年不得再生叛逆之心;其二:每年上贡银两翻倍,牛羊牲畜加三成,割路北季川等十二座城池。

常昊王与各家使者会约于奎邱山下,史家兵败成寇,唯有忍辱割地赔款。岂料合约未签,中途再生枝节,萧、司空二家扬言助天子平乱有功,纷纷要求从中各得四座城池以为犒赏。

消息传回皇城,满朝震怒。

大司马广成昕勃然怒斥:“郑鲁二公实在欺人太甚!此番平乱都是我朝出的兵马,他们不费一兵一卒,不过在最后关头耍耍嘴皮,何以妄图坐享其成前来分羹!皇上,此等无耻索求,万万不能答应!”

朝中大臣不乏两家暗线,当下便有人站出来冷嘲热讽,若无大司马行事极端,惹得天怒人怨,何至于今日这般生灵涂炭。

附和者不下少数,气得广成昕浑身发抖,却又无能反驳。

又有人道:“而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不可再妄动干戈。大司马所颁推恩令虽是削减王公封地,集权中央,但过于急进,反成其乱。说来也是我朝理亏在先,若逼得其余两家也造反,恐怕天将大乱,必会动摇我大经国之根本。臣奏请皇上,忍一时之怨,换万世太平,此乃上策!”

满朝群臣无不叩拜:“忍一时之怨,换万世太平,请皇上三思!”

经天子想之又想,又观大司马默不作声,便摆袖道:“允!”

战后最终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