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商海惊涛 >

第374章

重生之商海惊涛-第374章

小说: 重生之商海惊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星这打量着蒲庆康目瞪口呆的囧样,招手对曾纤妍她们道:“走吧,大家去看看做个证”

这虽然大家都猜到杨星很有底气,毕竟是他主动提出这个斗富的方式,但等好奇的众人涌到酒店m…n口时,还是被众多押款车排成一行的大阵仗给吓到了。只见每辆正规银行押款车旁都站着几名荷枪实弹的保安,车身上还标有“工商”、“中国”、“建设”、“星富”等银标志,几名汗流浃背的银行高管模样的人正焦急等待着杨星的出现。

一看到杨星出现,他们急忙迎了上去异口同声道:“杨先生,你要的钱我们已经全部送到,你是否清点一下?”杨星不在意的摆摆手:“银行的钱我还不放心吗,我是你们的长期VIP会员,办的都是无上限的信用卡,不过你们既然来了,就一起帮着把另外一笔钱点一下。”

说完杨星顺手把银行职员交来的提款单上签名后递给了曾纤妍让她们传看,见到这一幕的蒲庆康意识到不妙,抢先拿过单子辨别真伪,只是让他非常失望的是,这都是货真价实的银行单据。每张单子上面的金额都超过都是八位数,加在一起已经快赶上他老爸的全部身家。

而他自己凑来的现金数目他很清楚得很,还不到别人一张银行提款单上的数目,他之前的喜悦完全是个笑话。更让他身惊慌的是,杨星能轻易让这么多家银行为折腰代表的什么。此时国内银行可是真正的老大,光凭财力绝不会让他们如此讨杨星。这就意味着杨星背后还有一股庞大的政治势力。相比之下自己和他的恩怨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幼稚,这场斗富他一开始就输定了。

其实不劳银行职员动手,大家只看钱堆的大小就已经知道结果,亲眼看押款车里取出足以堆满小会议室地板厚厚层的钞票海洋,再对比蒲庆康那堆小小的钱山,大家深深体会到螳臂当车这句成语的内涵了。

蒲庆康只好交出赌注,帮曾纤妍结了今天同学会的所有花费,落荒而逃连句场面话都不敢交代了。他虽然跋扈但还知道好歹,人们常说“强龙斗不过地头蛇”,但也要看看是什么样的强龙,杨星明显是翻云覆雨的龙王,什么地头蛇碰上都是被轰杀的份,大家明显不在一个层面上,他待下去不是自取其辱吗?

至此大家看着曾纤妍的目光明显不同,原以为老同学是走了狗屎运才一帆风顺进了中央电视台。现在看来这算什么,有她“男朋友”这棵大树撑腰,中央台算什么,都认为她是跃上了杨星这棵梧桐树的枝头才变成了凤凰,胡玫等人虽然腹诽,但看着杨星的眼神不由火热起来。

第四百七十六章 两江新区

第二部名震天下'第四百七十六章两江新区——

第四百七十六章两江新区

杨星和一个富二代斗富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传到山城市委书记国津要和市长浦阳耳中时,两人都是晒然一笑,完全当做是没有放在心上。他们都是能接触到杨星一些不为人知内幕消息的人,在他们眼里杨星和蒲庆康之争看起来完全就是巨人和蚂蚁间的争吵一样好笑。

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报渠道早已得知,杨星的财富经过亚洲金融风暴和纳斯达克大崩盘后经过一轮轮收购后,已经涨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仅他名下拥有“十方俱灭”众多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场价值就接近百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他遍布全球的房产、小岛、基金中的财富,综合下来绝对是天文数字。

按照香港人那边喜欢根据富翁财富排名按长辈称呼,什么“四叔、二伯”之类,一听就知道财富的多寡,结果才从大学毕业两年多的杨星,现在已经被香港各类杂志除了“神奇小子”的称号外冠以了“五哥”的称呼,这意味着,他只用了不到常人十分之一的时间就跻身于世界华人前十大富豪之列,无论对他观感如何,大家都不得对他的商业才能翘起大拇指。

所以当他坐在市委书记国津要的办公室里,国津要和浦阳对他态度丝毫不敢怠慢。相比蒲海生这位在山城数一数二的摩托大王,他们眼中可以视其为乡下土鳖,但杨星说得每句话,他们都要认真倾听和揣摩。

毕竟他同国家高层领导关系非凡,甚至还能进中南海给中央领导集体上课,他现在的一言一行可以说已经能够影响国策了。这次他们已经接到杨星把才收购的韩国大宇集团核心制造技术带给了中原的消息,他们不指望能得到相同的待遇,但是就凭杨星重金投入兴建的西部星城,他们仍是对杨星的到来抱有很大期望。

所以杨星一到山城,他们就迫不及待的邀请杨星前来座谈,今天市里最高两位领导就是想听听他对山城经济发展的新建议,前几年他节回乡探亲,随手布置就解决了市里多年的老大难青龙片区拆迁改建的问题,现在那里已经成了山城市一景,山城星天地作为山城最高档的地产楼盘成了当地不少地产商争相模仿的对象。

另外他撮合上海市和山城以建设长江中下游产业经济带的名义,让两城作为长江龙头和龙尾,带动长江周边省市加强联系共同发展的建议,获得了中央充分肯定。现在以上海和山城为首的长江中下游市长联系会已经在筹备之中,山城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得到很大提升,这一切都要拜他们眼前这位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所赐,所以他们对向他们儿子还小的杨星询问意见并没有什么不适感。

对于山城市一二把手的主动问政之举,杨星颇有些暗自得意。他现在对于自己的定位就是扮演政府制定政策的幕后智囊一角。他的重生无疑让他拥有一项巨大优势,就是能让他察觉到许多改革措施推动后的长远利弊所在。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虽然无意仕途,但现在凭借他打拼来的巨额财富和多次协助中央和香港政府积攒下来的声誉,已经能对国策的制定施加影响。尤其是像山城这样拥有他付出大量心力建设自家产业园所在的城市,能利用他的影响力给予一定的指点,于公于私他都不会拒绝。

三人很快就将话题转到了山城市现在面临的一件大事,山城市正向中央打报告,申请在市内划分建设一个国家开发新区,这可是直辖市才拥有的待遇。

所谓直辖市,是指世界上许多国家,出于各种目的,会划分出几个特殊地区,予以特殊的管理和政策照顾,这些地区通常不是国家首都,就是经济中心。这些受特殊照顾的城市有的叫做“特区”,有的就被称为“直辖市”。

建国后中央划定了北京、天津和上海作为中央直接管辖的直辖市,这就意味着市里的财政和中央挂钩,人事任免直接由中央指挥,“市”领导的行政级别不亚于中央部委领导,对于任何官员来说,如果是在直辖市里任职,即使同样的职务,都标志着仕途前景光明。所以山城从巴岭省的一个地级市一举跻身于直辖市之列,无论是领导遗命也好,还是为了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也罢,对于山城而言都是天大的好事。

但相比起其他三座直辖了几十年的直辖市,山城基础薄弱,经济水平落后是个不争的事实。为此市领导殚精竭虑提出采取多种办法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力争尽快向其他三座直辖市水平靠拢,其中一条就是参照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成功模式,在山城设立一个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特指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都上升到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核,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等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国家改革试验区,规格一般是副部级。

当年第二任领导92年视察广东深圳等改革前沿地区时,感叹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更加坚定了改革深入的决心。并自我批评认为改革时刚开始胆子过小,没有及时把改革经验推广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推行,否则上海的城市发展还能更加迅猛,重现昔日远东第一大都会的梦想也不是不能实现。

于是9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至此上海一飞冲天,短短几年时间不但超越了深圳等地,还隐隐有挑战亚洲著名大都会东京、香港的势头。当初杨星之所以把公司总部迁到上海,就是因为看重了上海是国内经济最发达,上升势头最明显的缘故。

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相对一波三折的多,94年天津市政府就申请成立滨海新区,想让天津恢复往日十里洋场,北方经济重镇的风采,但因各种原因迟迟未能得到中央批复。这一世幸好遇到杨星出手,因为考虑把原先设在北京的北方星城给挪到了天津,于是杨星大力推动天津滨海新区的立项。终于98年底,天津滨海新区正式挂牌,建在区内的北方星城由此获得了极大推动,天津滨海新区现在已是辐sh…东北和韩日等国的北方最重要的制造中心了。

有鉴于此,当初杨星就为山城市政府支招,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让山城尽快为在自己区域内建设国家新区做准备,并抢先把西部星城建在了他前世记忆里国家新区所在地两江。中央对于建设国家新区有明确的思路,是要作为国家改革政策的试点区域存在的。

天津滨海新区就定位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推行,两江新区想要获得批准,除了山城本身拥有的直辖市优势外,还要考虑具有鲜明的地区改革特点。所以前世里山城直到直辖13年后才正式批准建设两江新区,杨星不想等到花儿也谢了,就需要主动出击。

“当初中央批准山城直辖市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三峡大坝修建而推动库区百万人口的大移民。这是世界工程建设史前所未有的大手笔,所以山城的发展绝不容许这百万移民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但山城面对的困难也不少,地处山区人多地少,直辖后合并的地区大部分是国家级贫困县乡。市里又正进行国企改制,破产企业下岗职工一大批,市财政不宽裕,上马两江新区底气不足吧?”杨星看着山城地图,一语道破两位当家人的心事。

国津要浓眉紧锁,显然很不甘心两江新区因此被拖延。杨星一摊手:“其实这些问题之前我跟中原省领导也讨论过,大同小异,我谈了些自己的看法……”于是把他讲过的转变观念挖掘区域内人力资源,大力扶持民间中小企业,以及建设城市圈等等想法和盘托出,听得国津要和浦阳频频点头。

“所以山城为什么不发挥自身优势,开拓思路想办法解决百万移民问题,除了惯常的异地安置这个方法外,市里为什么不申请以实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办法设立国家新区,这样既师出有名为新区吸引大批劳动力,又符合国家大力推动建设中小城镇,吸引劳动力原地创业的政策,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国津要和浦阳听到杨星这个提议都是精神一振,各自越想越觉得杨星说得有理,不由挑起拇指赞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你这个办法好,按你的建议,我们拼着老脸不要,亲自到北京跑m…n路,我就不相信拿不下两江国家新区这个项目”

杨星眼看国津要他们精神振奋,知道他给山城这个大甜枣很受欢迎,当然他从来不喜欢义务劳动,趁着他们高兴,他也抛出了他的要求,“我听说山城汽配行业现在不景气,不知道如果我提出整体收购,有没有政策上的麻烦?”

第四百七十七章 山城轨道交通

第二部名震天下'第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