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卫国大军阀 >

第431章

卫国大军阀-第431章

小说: 卫国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京少帅府。

冯庸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很惊讶。兵变,竟然是在即将城破的时候发生,冯国璋也真是够倒霉的,被属下背叛,本身成为属下们活命甚至获得重用的筹码,连死都变的困难。这对一个纵横华夏十几年的枭雄来说是比死都难受的局面。

“少帅,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是不是应该对这份全国通电做出反应?”李洋问道。这个时候太敏感了。无论是李俊所在政务院还是黎元洪的总统府都不敢对这件事有丝毫反应。毕竟这关系到全国统一大局。

“嗯,反应是必要的。我看可以肯定北洋的这份通电,但却不需要给北洋考虑的时间了。给前线总指挥部发电,要求他们不要放松攻势,北洋士兵一日不投降,国防军就绝对不停止战争。”冯庸沉声说道。

现在的北洋已经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资本,冯庸虽然看重北洋中的一些人才,但也只是看重,还没到了为了这些人就改变自己作战计划的地步。

冯庸强势通电对北洋来说是一种沉重压力,不降就打干脆的背后是无比雄厚的实力。

随着冯庸最终下定决定,战场上硝烟再起。北洋士兵的抵抗力大大下降。不时的有北洋部队投诚,而且数量越来越多。

包围圈中吴佩孚几次想要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吴佩孚多次致电曹锟,希望其能够站出来,为北洋的未来做个决定。

面对各方的压力,曹锟终于在面对再次失利之后通电全国,代表整个北洋军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曹锟这个命令传遍整个北洋军的时候,很多北洋将领在心中松了口气。毕竟面对必败的战争谁也不想打。但也有不少死忠北洋的将领冥顽不灵,但这些毕竟是少数。对国防军压根就构不成威胁。

一队一队的北洋军投降,军官和士兵被甄别出来。高层军官全部运往战区总部。普通士兵愿意从军的,挑选精壮编入国防军,不愿意从军的,发放路费遣返原籍。毕竟北洋的士兵是抓壮丁所得,这些士兵心中多有牵挂,在战场上也难以有好的表现。再加上国内战争结束,国防军肯定也要重新整编,一些不合格的士兵也将被剔除。对于这些降兵自然也就更加宽容。

北洋兵变,北洋军投降的事情第一时间传到了日本。日本天皇看到电报气的差点掀翻御案。首相寺内正毅更是直接被骂了个狗血喷头。为了限制国防军发展,日本付出了不少的资源,尤其是为了加强北洋政府的实力而拨付的无息贷款,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那些贷款全部打了水漂。现在日本不缺钱,却也没到钱财多的花不了。最重要的是,日本这些钱财花的一点都不值,和他们预想的一点都不一样。反而因为他们的介入,中国更加快速的统一了。天皇深知一个统一的中国实力是如何庞大,就算是满清如此软弱腐朽的政府,因为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就算兵力羸弱,也依然是远东大国。现在中国再次统一了,而统治者更是一向以强硬著称的冯氏父子。这对同时远东强国日本绝对不是件好事。毕竟一山难容二虎,中国和日本也不是一雄一雌。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当权者对列强就抱着一种本能的畏惧,这点从中国几十年的对外战争就能够看出来。后来日本崛起,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也终于加入西方列强的行列,在中国这个宗主国头上作威作福。不论是满清权势滔天的太后,还是中华民国横向霸道的大总统,对于日本无不保持着敬畏之心。但是冯庸主导的北京政府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冯庸对外极为强硬,这点在对日关系上最为明显。双方之间不但爆发过边界冲突,甚至还真刀真枪的干了一架,国力占据优势的日本竟然被中国军队打的落花流水,精锐陆军损失大半,丢尽了帝国的脸面。现在世界强国中,也就只有日本在北京没有大使馆,中国政府似乎对日本非常不待见,更别说畏惧了。

日本高层很不理解,帝国的联合舰队经常在中国的近海活动,甚至时不时的做出挑衅的动作,双方虽然没有真刀真枪的开战,但是在海上对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边界局势紧张也时有发生。但是北京政府不但没有被这种压力镇住,反而更加强势。以日本的情报能力自然了解,这一切都是来源于那个幕后掌控一切的冯少帅。

第五百三十四章 全国一统

北洋投降所产生的意义远不止中国内乱结束,更标志着一个远东大国已经完成了内部统一,下一步将有更多的精力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且,中国内部统一,首先对本国所在的远东地区产生影响,远东地区再也不是日本人和俄国人显示霸权的地方,重新统一的中华民国,国家大小没变的,但是内部核心却换了。软弱的北洋政府已经失去了他最后一丝影响力,一贯强势的新政府成功奠定全国一统的地位。战争狂人冯庸,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将带领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走向何处?西方国家也终于注意到远东的情况,不是他们对中国的实力有多么认可,而是本国驻华大使纷纷复电,表述了中国政府的强势和帝国在远东将面临的新局面。开始各国还不太在意,毕竟中国还是中国,贫弱的局面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改变的。西方国家在中国身上见到过太多的腐朽懦弱,几十年过去了,中国无数党派势力粉墨登场,力图改变中国命运,结果却使得中国越加动荡,列强反而趁机窜取了更多的利益。在西方列强掌权者眼中,尤其是在中华拥有很大利益的英法等老牌国家,中国是他们眼中的一块大蛋糕,也是他们战后恢复实力的绝佳市场。但是现在不同了。中国统一,尤其是中国海军第一舰队的成立,让西方殖民者再次在远东感受到威胁。

中国海军虽然不入流,远没有陆军那么强大,但是现在正是西方战争最紧张的时刻,同盟国虽有颓势,但依然保持着很强的攻击性。西方国家为了扩大战争优势,从远东殖民地抽调了太多的力量。英法等国的太平样舰队规模已经缩小到勉强只能巡航的程度,这样的力量已经失去了和中国舰队较量的资格。日本海军倒是依然在远东耀武扬威,但是日本陆军的失败总是让日本海军的霸道有些底气不足。毕竟海军再强大也只是在海上耀武扬威,中国可不是岛国,本身地域无比辽阔,日本海军也难以一次性封锁所有的中国海域,而且中国海军虽然实力不强,但是强势依然是中国政府一脉相承,这就让日本海军有种狗咬刺猬的感觉。谁都知道,日本海军想要收拾中国海军很容易,但是日本一旦在海上和中国动武,中国陆军绝对会在第一时间挥师攻入朝鲜。对日本人来说,海上的霸权远远无法和朝鲜这片帝国最好的殖民地相比因此中日双方在不断矛盾冲突中,反而造成了局部势力的平衡。

随着中国军队整编最后一支北洋部队,日本联合舰队终于无奈的从上海外滩撤离。日本清楚,再待下去,鸭绿江上真的又要再其争端了。驻扎在上海的海军陆战旅着实松了口气。中华海军也从长江水道中退出。隶属于北洋的长江舰队也在国防军海军部的命令下清除水雷,疏通长江水道。恢复长江上的商路。

北京政府调遣大量的官员南下,接手各地的地方政务,同时,近两百万大军随之行动,弹压地方,保证政府的政策强势顺利的进行。中国虽然已经没有抵抗的大势力的,但是守旧势力依然不能小看,推行政府新政无疑是一场更加艰苦的战争。

现在世界上的形式说不上好,虽然冯庸这只蝴蝶真的搅动世界风云,但是总的世界大势还是没有改变。西方战场上,协约国的优势日渐明显,德国已经在战场上后继乏力。有着美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存在,德国在战场的劣势只会越来越明显,失败的阴影已经笼罩在德国皇帝的心头。

想要挽回战场上的颓势,德国只能寻找盟友。协约国势力太大,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强国,使得西方国家人人自危,也无力相助。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不甘心失败,他将目光看向远东,尤其是能够打败日本人的中国。

在得到中国打败北洋一统全国之后,德国皇帝欣喜望外。要知道,在北京政府发动全国统一战争之前,中国和德国之间就有秘密的军工协定。德国更是向中国派遣了一批军工专家,想要将中国改改造成同盟国的武器供应商。但是这些商人来到中国后,对中国的军工基础大为失望,如果不是有军工同盟协定,恐怕这些专家早已经离去。而且这些人的意见传回欧洲后,让德国皇帝失望不已。

不过德国皇帝并没有将这批军工专家撤走,德国人生性严谨,不屑做背弃盟约事情。但是在威廉二世的命令下,德国最先进的军工工技术这些人根本不肯透漏分毫,日耳曼民族的严谨和固执是齐名的,这点中国方面也很无奈。只能让这些人尽可能的参与到中国军工产业和其他工业产业。让北京意外的是,这些人虽然在军工领域所说不多,但是在他工业领域,却有很有建树。尤其是在基础工业领域,很多中国一直想要建设却没有头绪的工业项目在这些专家眼里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这些人的表现立刻震动整个北京高层,德国人的高素质和严谨的态度让冯庸双眼放光。同时对于德国的友好关系也看中了很多。

冯庸亲自下命令,让中国驻德国大使大规模招收德国工人,只要有一技之长,中国政府高新应聘,并允许其在保留本国国籍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国籍。同时,冯庸也联系暗刺西方总部,让其同样招收其他国家的工人,技公,专家等等,只要有用的人才,中国统统都要。

冯庸这一系列的命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西方世界竟然出现移民东方的浪潮。一波一波的工人,学者,专家,技工拖家带口的踏入去往东方的船。这些人手中都有一张中国政府签订的为期五年的劳工合同,待遇优厚程度是他们在西方的两倍。而且现在西方国家打的一片破碎,大量人才流离失所,中国这一举动,无形中暗含了西方的国情,大量失业者为了生存,不得不满心迷茫的远渡崇洋,来到中国。

对于世界大战来来说,小小的移民潮根本就不算什么,即便有些人注意到了。也只是在报纸的角落登上一个小版块,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等到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国家睁眼看世界时候,才会发现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什么。

1917年10月1日,对于中国海军来说绝对是值得庆贺的日在。在中国天津港口,沾满了神色激动的行人。中国海军第一舰队也停泊在码头边上,中央空出巨大的泊位。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国防军副总司令蒋百里亲自来来到天津码头,在他身后是一身笔挺军装的海军司令张超群。

“快到了吧?”以蒋百里的心性都有些紧张,更别说其他人了。在码头上除了大量的海军士兵之外,还有数量惊人记者。在民国,记者永远是消息最灵通的。况且这件事政府也有意宣传,全国各大报纸几乎都有人前来。

“快看!”突然有人大喊。

所有人视线看向茫茫大海。只见在大海的尽头,出现一个渐渐黑影,紧接着,变为两个黑影,然后慢慢的显现巨大船身。

嗷吼……人群欢呼起来,张超群大为激动,整个人不自觉的向着大海走了几步。他突然想到身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