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暧昧透视眼 >

第160章

暧昧透视眼-第160章

小说: 暧昧透视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来了。”

林月如看到来人是秦远方,给了一个很甜美的笑容。

今天的林月如还是有那么有味道。文静之中带着一点不可亵渎的高贵,强烈的书卷气息给她的形象增添了不少的光环,而且今天的她穿的是一身标准的职业服,稍微有点紧,却把她的曼妙身材给点缀了开来,越发有味道。

秦远方的眼光还没那么猥琐,只欣赏了一会就问道:“林大小姐也是行家,怎么会被难住的呢?”

林月如回道:“爷爷要生日了,想送他一件比较有味道的礼物,所以就到处走走。听说这间古玩店很有味道,至少有20年的历史,而且店主也是行家,所以就过来看看。”

“不敢当!不敢当!”

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者走出来,连连谦让。

林月如介绍道:“这一位就是静心斋的主人池老。”

秦远方连称幸会。

池老则说道:“最近听说市里出了一位了不得的鉴宝高手,姓秦,不会说的就是你吧?”

秦远方连连谦让。

池老打量了秦远方一下,不由自主地赞叹道:“林小姐的古玩知识就让老朽感叹的了,不想现在来一个更加出名的。现在果然是年轻人的世界啊。”

秦远方和林月如稍微有点不好意思。

池老也是痛快之人,直问道:“既然一场来到,不如到老朽的书房一观,如何?”

“好!”

秦远方和林月如自然不会拒绝。

可是池老的儿子就不大愿意了,疑问道:“那这件东西要怎么处理呢?”

之前就是他在跟林月如接触的,若不是林月如有疑问,买卖早就确定了,哪里还用蘑菇到现在。

秦远方看着池老儿子手里的玩意,略微有点惊讶,心里也释然了。

林月如尴尬地求教道:“秦先生,本人看不破这只名贵的景泰蓝,所以只能请你过来一评。”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

景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池老也过来说道:“这只景泰蓝是老朽以前开废物回收站收来的,一直珍藏到现在。若不是为了儿孙们的婚房问题,我也不会拿出来出售。”

林月如不是不信任池老,而是静心斋的格局不够高,很难让人相信有这么高品质的宝物出现。

秦远方知道景泰蓝的古瓷器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往往能拍出惊人的高价,远的不说,就说最近所发生的事情,在国外某大型拍卖会上,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拍出了约合人民币6500多万元的高价,刷新了掐丝珐琅器的世界拍卖纪录;而在去年年底国内首次推出的掐丝珐琅器专拍中,一件明万历年间的掐丝珐琅缠枝菊纹六方盒,以369。6万元成交,一时让国内市场沸腾。

而眼前这只铜掐丝珐琅象耳尊的造型和外观都不下于那只掐丝珐琅缠枝菊纹六方盒,自然要慎重其事。

林月如见秦远方的脸色,马上追问道:“秦先生,池老是一位很值得尊敬的老前辈,你但说无妨。”

秦远方见池老点头,稍微松了口气。

行业里有的话不能乱说,特别是一些人肯定,而你却持有不同意见的场合下。若是想不得罪人,还是不要说出来最好。

秦远方拿起象耳尊,把由头到尾看了一通之后,最终把底部放给大家看。

第285章和谐收场

“你们看这里!”

秦远方觉得又是卖书包的时候了。

秦远方稍微整理了一通思绪之后就说道:“康熙在位时间长,而且还是清朝早期的过渡,导致瓷器它的风格变化也随之强烈,嗯,具体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而且三个时期的款式也有所不同。”

林月如和池老纷纷点头,显然都知道这一点。

康熙官窑款楷体占了九成以上,以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为多,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每笔都有顿触,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篆体款识不到一成。

秦远方随后又说道:“康熙前期的官窑楷书款,笔划粗重,苍劲挺拔,古拙浑厚,布局宽大;后期字体渐趋清秀。有一种比较特别,楷体‘康熙御制’官窑款多用进口珐琅彩料书写,字体遒劲敦厚,外围双方框,方框的外边线较宽。蓝色珐琅彩料款,因釉料厚,色调比雍正时深重。”

秦远方说到这里,林月如和池老终于知道秦远方要说的是哪里了。

池老卖的铜掐丝珐琅象耳尊的四字底款的字体虽然遒劲敦厚,可是用的不是进口珐琅彩料书写的,釉料不是很厚,色调比较淡薄,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缺陷。

秦远方随后又着重点出“康”字,说道:“这个时期的康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独立的,一种是和第七笔连成一笔。这点也是十分形象的说明,可是这笔法却是与其他的连在一起,显然不是当时的笔法风格。”

“完了!”

池老脸色一白,悠然坐了下来。

临老还打这么严重的眼,可谓是名誉扫地,以后想要翻身都难了。而池老的儿子也是脸色异常难看,看着老父,又看着高贵非凡的林月如,欲言又止,实在找不到什么理由来劝说才好。

秦远方也不想池老难过,连忙说道:“不过你们也别担心,这的确是上等的景泰蓝。”

池老的儿子当即带着一点恳求的意思追问道:“秦先生,请你把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吧,我们经受不起这样的过山车折腾。”

秦远方随后点评起其艺术价值来:“这只铜掐丝珐琅象耳尊的肩与腹部锤胎錾刻俯莲,莲瓣兼饰夔龙、花卉等图案;颈与足部以绿色珐琅釉为地,装饰花卉纹,圈足镀金。在艺术效果方面相当出众,绝对是宫廷级别的御器,虽然其器物造型色彩以及掐丝技法与内廷风格迥异,可恰恰好有助于提高收藏价值。”

说到这里,秦远方总结道:“此物虽是后仿,但至少也是晚清、民国级别的上等精品,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皆是不俗。如果价格不超过60万的话,的确可以拿下来。”

听到这里,池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一次虽然打眼,但打得不彻底,至少还算是半件精品。

林月如也终于说句公道花:“清中晚期的宫廷曾让人烧制天球瓶、桌灯、尊外来器型的精品瓷器进贡。这些珐琅贡瓷做工讲究,造型别致,深得当时的宫廷成员所喜。而此尊的特征与这个时期的器物极为相符,掐丝线条纤细,技法娴熟,造型别致,大气磅礴,不是一般工匠所为,的确值得收藏。”

池老也是上道,马上降价出售:“既然此物是后仿,那老朽也不敢以之前的99万出售了。这样吧,我们就听秦先生的建议,以58万的价格出售,不知道林小姐觉得如何呢?”

林月如可不想买。

想她爷爷是多么尊贵的人,爷爷的80大寿怎么能送仿造的瓷器呢,哪怕是后仿的精品也不行,至少林月如就觉得丢不起这样的脸。

秦远方也不想大家难做,只能出面说道:“小子恰好对这瓷器有意思,不知道林大小姐可否割让呢?”

林月如稍微一愣,微笑着点头。

池老哪里看不出林月如的不满,暗叹秦远方会做人,连连感谢着说道:“多谢秦先生的指点。老朽厚颜恳求秦先生和林小姐别把今天的事情说出去,如果两位愿意为老朽守秘密的话,老朽这里所有的收藏品皆可割让。”

秦远方听得眼睛大亮,不过林月如却失去了兴趣,但还是礼貌性地点头。

双方迅速交割之后,池老带着秦远方和林月如来到了他的书房。

看到书房里一张张字帖,秦远方由衷赞美开来:“没想到池老也是书法大家啊!这些字无论结字、用笔还是章法气韵都凝聚着雄浑的功底,没有十年之功恐怕达不到如此境界啊。”

林月如也是点着头,却没出言。

房间里的字帖的确都很标准。是的,是标准,书法字体都遵循法度,结字的规范性,用笔的准确性都无可挑剔,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

池老最得意的就是书法,感叹道:“收藏古玩知识老朽的兴趣之一,最让老朽执着的却是书法,练习至今足有30余年了。不客气地说一句,老朽已经将书房融入血液之中,此生是不可能抛弃的。”

秦远方对池老的毅力除了钦佩就是赞美,再没其他的形容。

秦远方来到一幅意境最是强烈的字帖前,凝神仰望。

而林月如也被秦远方的注意力所吸引,看过去之后,惊讶之色终于流露于颜表:“这贴绝对是当代的名家之作。下笔斩钉截铁,行笔稳如泰山,收笔含蓄自然,一点也不做作。在此贴里,月如看到了一股桀骜凛然,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为月如看到的最好字贴之一了。”

“多谢林小姐夸奖。”

池老知道要被林月如夸奖是多么不容易,稍微有点得意。

“咦?这是……”

秦远方看到在一面不是很起眼的老旧柜台里,居然陈列着近十把造型古朴的香炉,看起造型似乎是大名鼎鼎的宣德炉。

若是这样也就罢了,秦远方本能性地对这些宣德炉用了一下透视,差点把他噎得死死的。因为这些宣德炉里,竟然有一只冒着紫色灵气,而且灵气的雄厚程度居然覆盖住直径60厘米空间。

“不会吧……”

秦远方吞了吞口水,以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那些宣德炉。

第286章宣德炉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写字的书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阶段。

明代的宣德皇帝对香炉有独特的喜好,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参照历史上诸多名器而设计出宣德炉的原型,随后经过举国无数能人巧匠的研究攻关,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呕心沥血方才把宣德炉锻造出来。

而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池老见秦远方双眼死死地看着自己的得意收藏,越发欣喜,很有感触地感叹道:“原来秦先生也对宣德炉有研究啊!在诸多收藏品中,除了那些书画字帖,接下来定数宣德炉最得老朽的心思。”

林月如对宣德炉略略看了一眼,随后说道:“池老,您这些宣德炉似乎都是清朝仿造的精品啊?”

池老点头附和道:“林小姐果然是慧眼如炬!这八只宣德炉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