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青草芳菲 >

第59章

青草芳菲-第59章

小说: 青草芳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年氏和刘氏见元老夫人确实精神不怎么好,也不好再多呆,只能失望的带了女儿各自离去了。

第九十九章 传统

接下来几日,元青菲除了午时去元老夫人那里,陪着京城里头有头有脸的夫人小姐用饭外,别的时候一概闭门不出,下头的人她亦是管的极严,不许随意出院子。元若仪三个亦是差不多如此,不过,她们三个要比她活跃的多,身边的丫鬟不时地以各种借口往寿鹤堂凑,大太太二太太也不时的往这边跑。

当然最上心的还是大太太,二太太不过是来凑个热闹罢了,她自己的嫡女已经在她精心操持下出嫁了,剩下个庶女元淼,她不在亲事上做手脚就是极好的了,根本不可能给她细心的挑个好人家,但是做做样子,显示一下她这个嫡母不曾苛待庶女,她还是要做的——她这个人最好面子了。

大太太此时就坐在元老夫人的下手,神色平静温和,脸上带着些许恭敬,她嫁到元府已经二十几年,但依然看不透自己嫡亲姑姑的想法,当年嫁进元家,是姑姑一手促成的。嫁进元府后,姑姑变成了她的婆婆,但好在血浓于水,姑姑总是向着她的,丈夫品行亦是个万里挑一的,儿子又十分有出息,这些年过得也算自在。

而今她唯一操心的就是女儿的终身大事了。

她心里不停地权衡着刚刚见到的几位公子的优劣。

当年元家大小姐元鑫就是二太太为她从元家的族学里头挑的夫婿。元鑫当年定亲时不过才十二岁,大太太觉着她还是早些给仪姐儿定亲比较好,免得好的都被旁人挑走了。至于玲姐儿,更要赶紧定亲才行,要不然她这个做姐姐的尚未定亲,仪姐儿就先定亲了,对仪姐儿声誉有损。而且,元老夫人也绝对不会同意这样没规矩的事。

不过,在家里儿女的亲事上头,大太太知道自己根本是做不得主的,儿子娶哪家的小姐女儿嫁哪家的公子,都要老夫人老太爷点头才行。

但她作为母亲,现如今又是管家的,还是可以提出合适的人选的,若于整个家族有益无害,老夫人多半会点头。

元鑫能嫁给永信侯世子,就是二太太自己相中了他,去元老夫人那里替女儿求来的。她虽然一向不喜欢二太太,却也不得不承认,她的眼光极好。如今元鑫嫁到永信侯府,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和美舒心。

吃穿用度比在元府时还要强上不少,一进府就开始接手府里的中馈,在京城年轻的新媳妇里头是极有身份的。丈夫身份尊贵却又是个上进的,每回回娘家,永信侯世子必定跟随,细心照顾,虽则头一胎生的是个女儿,但世子似乎并不在意,依旧你情我浓的。

唯一比较难伺候的就是廖夫人,但她平日里也不敢太过刁难元鑫,毕竟元鑫的身后有元府在,元家是不会放任自家小姐受欺负的。

大太太想着,最起码自己的仪姐儿也要嫁个侯府或是国公府的世子才行,不能让二房比了下去。

但是这几日来的贵公子里头,除了有克妻之名的定兴伯府世子,就是在女色上颇为放纵的宁义侯府世子,这两人身份虽高,家世显赫,但却根本就不是做丈夫的合适人选。

除了这两人,还有一人身份亦是颇高,但只怕老夫人老太爷那里是不会同意的。

这人便是北安郡王府的世子陆征。

北安郡王如今在辽东一带,是掌兵握马的实权郡王。他继承了自己父王的天分,骁勇善战,但他唯一的嫡出儿子陆征,并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征战沙场,保家卫国,他身体孱弱不说,还是个书呆子,不爱刀枪兵马,只爱之乎者也。

将嫡子留在京城,这是大封领兵在外的将领们不成文的惯例。

这其实就是人质。

北安郡王妃舍不得自己唯一的宝贝儿子一个人在京中生活,跟着儿子一起留在了京中,丝毫不管北安郡王在辽东纳了多少妾室,生了多少庶子庶女。

这些年在北安郡王妃请遍天下名医、用尽天下好药的精心调养下,陆征的身体总算是有了起色。

陆征爱读书做学问,今年一开春,北安郡王妃便干脆把他送到了元府的族学里。

陆征往年因身子不好,极少外出走动,几乎没有人见过他。

大太太今日自然亦是第一次见到这位传闻中的世子爷。

但是与传闻中不同的是,陆征并非弱不禁风的书呆子,他容貌清秀俊美,气度优雅从容,皮肤白皙,脸色红润,笑起来的时候,两颊上还有两个浅浅的梨涡,让人挪不开眼睛。而且他一点儿也不呆,相反为人清朗机灵,又谦和有礼,一看就知教养极好。

大太太还特意不着痕迹的问了几句话,他均是不疾不徐的笑着答了,根本没有丝毫郡王世子的架子。

大太太看着就有些满意。

但是,老太爷却未必会满意这门亲事。

因为北安郡王虽然不如亲王的级别高,但却是实权王爷,权柄重的连皇帝都时不时的想办法牵制。

元家虽然与京中各个家族势力关系良好,但从不胡乱与朝中重臣深交,更不会随意联姻。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传统,亦是一条经得起百年验证的至理。

大太太有些踯躅不定,不知道该不该跟老夫人替这门亲事。她想了又想,决定还是先回去再仔细打听打听陆征的一些情况再说。

若是他身体康健只是表面上的,岂不是害了仪姐儿。再说她还真不清楚陆征如今的年岁,看着身形并不高大,似乎还没长开。而且虽说未曾听说过他定亲之事,但万一已经定亲了,那她也好赶紧另寻他人。

午时,元青菲依旧来寿鹤堂陪着用饭,今日来的是两位官太太,估计是做丈夫的品阶不高,一个劲儿的巴结着元老夫人和元家的众位小姐。她们应当知道元青菲的身份,觉着她是个使不上力的,对她只是敷衍的笑笑,没有多浪费一句口舌。元青菲乐的清闲,因此只是微微笑着,不多说一句话。

饭毕,一众小姐们去了内室,厅中便响起了两位太太的啧啧称赞声。

两位随着官太太一起来的小姐与元家众小姐,根本就互不相识,也无话可说,都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外头的谈话。

第一百章 利害

元青菲即便没有故意去听,那些议论声也不由分说的涌进了她的耳朵里。里见外间仅仅一门之隔,外面声音略大一些,里间就能听到。

“哎呀,老夫人,这是今年新上的信阳毛尖吧,您这儿好东西可真不少!就连到您这儿来的孩子们都是极好的,瞧着个顶个儿的姿容出众,才思敏捷,又都是极有礼的,怨不得连江南的人家都愿意把公子送到元府的族学里读书,不知那位江南来的李公子书读的可好?”

“李太太,这位李公子可是跟你们家同姓呢,说不定百年前是一家子的!他小小年纪就考中了秀才,人又上进肯学,听说是个不错的。不过再多我也就不甚清楚了,老婆子我年纪大了,族学里头的公子又多,见得又少,我哪里能一一记得过来。”元老夫人心情似乎不错,声音里透出一丝愉悦,而且,很明显,那位李公子还并未入得她的眼,因此她很乐意把这些人介绍给旁人听,顺道卖个人情。

她总不能把所有来的夫人太太们都随随便便的打发走,那样就把整个京城的权贵太太们得罪个遍,如头一日那样装作头疼的赶人只能用一次罢了。

李太太此时听了元老夫人略微夸赞了两句那李公子却很高兴,她本就没想问出太多来,交浅言深自然是不可能的。不过既然元老夫人说李公子还算不错,那就错不了了。她忙又恭维了元老夫人两句这才作罢。

“老夫人,今儿最后一位进来的竟是北安郡王世子爷?哎哟哟,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一般,瞧瞧那容貌那通身的气度,不愧是皇家子弟。只是不知谁能有那份好福气嫁给这位世子爷,老夫人您可曾听说他是否定了亲事?”李太太话音刚落,另一位太太就开口了,她的声音有些尖细,让人听了不是很舒服。

但她问完,厅中一直陪坐不肯离去的大太太一下子竖起了耳朵,里间的一众小姐们更是恨不得自己生了两双耳朵,好将外头说的话能一字不落的听个清清楚楚。

这可是郡王世子,当真是身份显赫、富贵滔天的人家。

元家的四位小姐根本不知道今日郡王世子来过,惊讶之余自然是侧耳细听,而那两位小姐虽说听到了郡王世子的声音,但根本就不曾见到人。

她们年纪小自然是要尊着男女之防的,哪里能随意见外男,之前有公子进来时她们二人都是躲在这间内室的。

屋子里静了片刻,就听元老夫人用温和的声音笑着道:“倒不曾听说世子爷定亲,但前些日子确实有不少人上门提亲的,却是郡王妃觉着世子尚且年幼身体又虚,不急着定亲,似乎都婉拒了,谁能有福气嫁进北安郡王府还真不好说。”

元老夫人并没有将元家的孙女嫁进北安郡王府的打算,若是个没有实权的闲散王爷也就罢了,那北安郡王不仅拥有实权,而且近几年颇有些拥兵自重的意思,不用元老太爷说,她也知道这样的人家元家必须远离才行,否则皇帝一定会怀疑元家的用心。况且元家累世簪缨,即便不与权贵之家联姻,只凭借自己的能量,亦能保持原有的昌荣。

她活了一大把年纪,早就成了人精,一早就看出了大太太对北安郡王世子的心思,她心里隐隐的有些怒意,大太太平日里看着是个聪明懂事的,怎么在儿女大事上这样没脑子!她当初把这个侄女许给自己的长子,不就是看她温柔敦厚,聪明能干,日后能执掌整个元家吗?

可她若是连这点儿利弊都看不清,等自己死后,元家落到她的手里岂不是要危机重重!就她心疼女儿,自己难道就不心疼自己嫡亲的孙女?

怎么还不如二太太看的明白,她那样要面子的人都没有想要把元鑫嫁到皇家去,只是选了已经没有实权的永信侯府。

看来,进哥儿和仪姐儿的亲事,必须她亲自挑选,不能让大太太跟着掺和。

仪姐儿今年不过才十一岁,还可以再等两年议亲,进哥儿已经十七了,却一点儿也耽误不得了。好在娶哪家的小姐,她心里已经大致有数,等明年出了正月,她就让人上门提亲去。

不过,眼下她要绝了大太太对北安郡王世子的念想才行。

“唉,北安郡王世子身体也确实有些虚弱的,这是打娘胎里就带的病,刚出生那会儿郡王妃可都是眼睛都不敢眨的盯着。虽说今日瞧着精神气色都不错,但身子骨到底是不行的,每日来族学也只能学个一上午,下午就撑不住要回府的。”元老夫人说着,叹了口气,似乎十分的心疼惋惜。

大太太一听,果然皱了眉。

那位问话的太太听了,脸上也是遗憾惋惜,这要是个短命鬼,在富贵她也不舍得把女儿嫁过去。

她想了想,便又笑着问道:“今日来的公子当中,有一位似乎是老夫人的外孙?”

“哦,张太太说的是云彦吧!那是个好学的,他家里头想着让他在族学里多学几年,过两年就下场试试,现今岁数太小了。”元老夫人脸上带着笑,语气却十分的平淡。

元青菲在里头听着,想起这个“云彦”是谁来。

郑妈妈曾经说过,元老夫人自己亲生的女儿幼时溺水而亡,后来将一个妾室生的女儿养在了自己名下,便是元家唯一的姑奶奶元涵,也就是元青菲的姑姑。

元涵即便是养在嫡母名下,但到底是庶出,嫁的并不是什么高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