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驿唐 >

第89章

驿唐-第89章

小说: 驿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妇女连忙跑进院子围定李潜七嘴八舌嚷嚷:“既是英才,快示学问!出口成章,方明心意!”

“咏诗!咏诗!否则这下至大门第一步就过不去!”

看到被围堵住,李潜只得静下新来思忖,等周围人声渐静才开口咏道:“昔年一见心已倾,辗转反侧眠不成,今日为求良缘至,抱得佳偶早成行。”

众人一听立刻哄然大笑。这诗也太直白了。不过却也反应出了李潜心焦若渴的心态。众妇人听到这诗对李潜等人调笑一番,放迎亲队伍进来。此后再至中门、逢门上有锁、逢院中结彩扎堆、走到中堂阶下、推开正堂门等,都依样葫芦戏弄着李潜,不断勒令他吟诗作赋。

这本是风俗,李潜等人自然也早有准备,徐方平代李潜咏了几首诗,众人出的其他难题也都一一应付过去。当太阳完全落下,宅子内外灯烛火把幢幢点亮之际,李潜终于怀抱活雁登堂入室,将与新娘子见面行“奠雁”之礼了。他不由得暗自感慨,原来几步就能走到的地方今日是何等的艰难!

正堂里高燃十二枝红烛,堂中却用行障隔成内外两部分,李潜站在外间举目望去,透过行障上蒙着的桃红薄纱,隐约可见屏障那边,一位头梳髻鬟身着朱色礼服的女子,屈膝跪坐在马鞍上,面目看不清楚但身型却是十分稔熟。李潜忽然心跳加速,忍不住迈步要过去。

不妨一旁出来四个华服青年笑吟吟挡在面前。这三人正是梅绍、梅络、梅绪、陆秀成。李潜连忙见过四人。

梅绍等人回礼,道:“藏拙,奠雁吧。可要好好准备催妆诗哟。当年玉汝可没少受难为。”

陆秀成笑笑,道:“在下才疏学浅焉能与藏拙相比。不过若是诗作的不好,藏拙可别怪我们难为你哟。”

李潜无奈只得请四人手下留情。四人调笑了他两句便离开了。李潜这才上前两步走到行障薄纱前,吟道:“雁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不相逾越!”手臂轻挥向前一送,将怀中大雁掷出去,越过堂中屏障飞到那一边。张氏、谢氏几个姑嫂赶紧张开早准备好的绫罗接住,又将大雁裹上一层不让它挣扎出声。

这时李潜绕过屏障,赶紧从怀中取出黄澄澄的新钱来给几个满脸得意的笑的妇女,“赎取”奠雁抱回怀中,向坐在堂中马鞍上的新娘子走去。

麦紫澜听到他的脚步声早已面如胭脂羞不可当,垂下螓首只向李潜露出一截白里透红如美玉,修长如天鹅般的颈子。李潜只觉心跳如擂鼓喉中干如火烧,忍不住要抬步上前,张氏几名姑嫂忽然道:“奠雁礼毕!新妇梳妆!”说着上来几名侍女丝毫不理会李潜幽怨的目光,架起了麦紫澜便去梳妆。

李潜来到闺房外,梅绍早等人已在此等候,见李潜过来四人上前拦住他道:“素闻藏拙乃大才,今日不留下几首好诗只怕难以将紫澜妹子娶回家。”

李潜知道他们所谓的好诗便是催妆诗了。催妆,催妆,顾名思义,就是要让他吟诗,催促那些服侍麦紫澜上妆的人赶紧给麦紫澜上妆。

李潜沉吟片刻,吟道:“今宵织女降人间,对镜匀妆计己闲;自有夭桃花菡蕊,不须脂粉污容颜(注*)。”

梅骆道:“妙哉,妙哉。一句不须脂粉污容颜巧妙点出了紫澜妹妹天生丽质,藏拙果然大才。”

梅绪拍手道:“不错,不错。只是一首太孤单了。藏拙再来一首吧。不然这妆可就不好说什么时候才能完。”说完四人笑吟吟地望着李潜,摆出一付我看你急不急的神情来。

注*

婚礼参照了森林鹿的《秋风下长安》(据传此人是MM,对唐史非常研究,老萧受益良多)。两首催妆诗为敦煌卷中所记载,原文第二句和第三句最末各缺一字。

第一卷新嫩小荷初出水 第一〇七章 拜堂

受到四人的刁难,李潜虽不满却也无奈,只得再次苦思片刻,道:“两心他自早心知,一过遮阑故作迟;更转只愁奔月兔,情来不要画娥眉。”

四人大笑,陆秀成道:“情来不要画娥眉。哈哈,藏拙看来心如火燎啊。”

李潜被他说的满脸通红。众人调笑了李潜几句,这时麦紫澜梳妆完毕,新人该拜别亲人了。

梳妆后的麦紫澜只能用惊艳来形容,李潜看到她已经有些迷糊了,如同木偶一般跟着来到正堂。直到看到梅宗际时他才清醒过来,赶紧与麦紫澜跪在一处。

李潜跪好对梅宗际、梅宗颖夫妇朗声道:“陇西李潜,年已成立,未有婚媾,承贤女令淑有闻,四德兼备,愿结高援,自此而后千秋万岁,不离不弃,永结同心!师父师母抚恩深重,岳父母养育辛劳,李潜夫妇夙夜不敢忘怀,唯今之后,常侍膝下以报深恩!”

麦紫澜道:“伯父伯母、义父义母的养育之恩,紫澜永世不忘,女儿归许李氏,当恪守妇道,相夫教子不坠门楣。”

梅宗际道:“你们两个都是好孩子。以后你们要好好过日子。紫澜你心思细腻足智多谋,需要多帮衬潜儿。潜儿,紫澜年幼你要多让着她。”

李潜麦紫澜叩首道:“谨遵师父(伯父)教诲。”

梅宗颖道:“紫澜,你性子犟以后切莫耍小孩子脾气。夫妇同心方能家庭和睦,家合才能万事兴。”

李潜麦紫澜再叩首道:“谨遵岳父(父亲)教诲。”

梅宗际的夫人谢氏和梅宗颖的夫人陆氏又对麦紫澜殷殷叮嘱,说到动情处忍不住垂泪。

过了一会,管家老吴道:“吉时已到,新人该动身了。”

谢氏和陆氏扶着麦紫澜送到花车旁,抖开一方叫做“蔽膝”的大红巾子蒙在麦紫澜头上,送她上了花车。

迎亲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穿街过坊来到永兴里。牛大叔临时充当管家负责张罗安排。他看到队伍来到,连忙安排人将新人迎进宅子。

等队伍安置的差不多了,牛大叔刚要进院子,忽然一位四十多岁领着一个两三岁大小女孩的妇人上前,对他道:“敢问您可是牛兴?”

牛大叔借着灯火的光芒仔细打量了一番那妇人,无比惊讶地道:“你可是杨家娘子?”

那妇人立刻笑着点点头道:“正是奴家。牛兄多年不见,你可好?”

“还好。还好。杨家娘子你可好?你也住在这里吗?”

那妇人点点头道:“奴家四年前嫁了应国公武士彟。宅子就在这永兴里,适才听闻鼓乐声便带着女儿出来看看,不想正巧遇上了你。”

牛大叔一愣。武士彟是谁?

那妇人见状解释道:“夫君原来是并州商人,因从龙有功被封为应国公,现任检校扬州长史。”

牛大叔恍然大悟。

那妇人道:“这家是什么人,牛兄可是在这家当差?”

牛大叔摇头道:“这家是威武县男的宅第。我与他师父情同手足,今日他成亲我特来帮衬一二。”

那妇人听了隐隐有些失望,道:“这么说你日后并不住在此处?”

牛大叔点点头,道:“是啊。等过些日子我便去永安坊去住。”梅宗际与梅宗颖两人明确表示不久就要回苏州。那宅子梅宗际做主给了牛弼。所以牛大叔日后会留在长安。梅宗际如此安排也是希望牛大叔能照顾李潜和牛弼。

那妇人听了点点头有些激动地道:“这就好。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奴家在长安已是举目无亲。好不容易遇到牛兄,若转眼便分离奴家心里实在难过。牛兄常住长安奴家日后也有个走动的地方。”

牛大叔点点头,道:“应该如此。”他顿了顿又道:“今日繁忙我来得去招呼客人,待得闲了再与你细说如何?”

那妇人连连道歉,“只顾着说话耽误了你不少功夫。你去忙吧。奴家这就回去了。”说着行了一礼,让那女孩叫了声伯伯便领着女孩离去了。

牛大叔看着那妇人的背影暗自叹息一声。那妇人姓杨,原本是前朝宰相杨达之女。他在杨素麾下效力时曾多次见过她。那时她对他极有好感屡屡暗示他。只是牛大叔因练的功夫不能在二十八岁前成亲,不忍耽误她便只作不知。后来杨玄感兵败他只身逃回牛家峪。原以为今生不会再相见,却没想到今日竟在这里遇到她。牛大叔轻轻摇了摇头,把往事全都甩出脑海举步进了院子。

李潜牵着麦紫澜有些冰凉的小手来到正堂。堂内正中摆着香案,香案上供奉着的是李潜的祖先牌位(名字都是根据梅宗际伪造的户籍弄的)。正堂的两侧是前来观礼的客人。李世民赫然站在最前面,他身旁是萧瑀接下来是秦琼、程咬金。按说李世民和萧瑀都是女方的亲友,应该在永安坊为麦紫澜送行才对。只是李潜这边的亲友实在不多,麦紫澜为了给李潜长面子特意请求他们在此观礼。

身为主婚人的柴绍站在香案旁,见两人进来朗声道:“新人就位。”

两人上前在两块锦垫前站好。

“新人进香。”

两人分别从侍女举着的金漆盘中去过檀香。

“跪。”

“献香。”两人依次上前上香然后回到原位。

“跪。”

“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拜完了祖先,拜天地,接下来拜高堂。柴绍将徐简和夫人鲁氏请到上座。

李潜和麦紫澜在柴绍的号令下三拜。

然后两人对拜。

对拜完毕柴绍朗声道:“礼成,新娘入洞房。”鼓乐声起,李五郎的夫人、何七的夫人、柴勇的夫人以及几名仆妇和侍女架起麦紫澜送入洞房。

接下来便是大宴宾客。身为新郎的李潜肯定要去敬酒,更免不了要被宾客们灌酒。好在有千杯不醉的牛弼为他挡酒,不然洞房花烛夜李潜非得被人抬进去不可。

敬完宾客李潜带着五分醉意来到新房。新房内四壁和窗户都挂上了红绸,被红烛一照整个房间红彤彤一片,立刻驱走了李潜身上的寒意。

李潜看到卧榻上身穿吉服,头蒙“蔽膝”的窈窕身影立刻心如擂鼓。他怔怔地望着麦紫澜费力咽下一口唾液,快步上前,伸手就要掀开“蔽膝”。

“郎君,不能用手。”侍女小兰急忙制止李潜,道:“要用称来挑,这样才能称心如意。”

另一名侍女小菊手持一支檀木为杆,遍体金星,崭新晶亮的新称奉上。

李潜急忙接过称挑起“蔽膝”的一角。刚要挑起小菊却道:“郎君且慢。”

李潜纳闷,收回手道:“为何?”

“郎君,得吟一首却扇诗才可。”

李潜不禁丧气,怎么还要吟诗?

麦紫澜见状道:“夫君,先前那两首催妆诗做的甚好,夫君再吟一首,奴家也好向姐妹们炫耀。”

李潜点点头,笑道:“好。且容为夫想想。”想了一会,李潜手一拍,道:“有了。夫人听好。宝扇持来入堂中,本教花下动香风;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麦紫澜听到李潜在诗中把自己夸成嫦娥开心不已。

李潜见麦紫澜笑了知道自己过关了,便用金称去挑“蔽膝”。小兰在一旁脆声唱道:“红盖头,挑一挑,一生生个大胖小;红盖头,挑两挑,福禄寿禧全来到;红盖头,挑三挑,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李潜依言挑了三下挑开紫澜的“蔽膝”。只见紫澜一头青丝挽成高髻,上面插满了金玉翠珠,俏脸白皙似玉,眉如远黛,垂着眼帘,两颊飞霞,似乎不胜羞怯,被红色的烛光一照,益发显得娇媚动人。李潜两只眼睛呆呆地望着麦紫澜,感觉自己好象喘不过气来,张着嘴好象离开水的鱼一般,心跳如急促的鼓点,两条腿都有些不听使唤了。

麦紫澜抬眼瞥见李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