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驿唐 >

第152章

驿唐-第152章

小说: 驿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外立刻跑来两名禁卫,押住不住求饶的安修仁出去。

“李潜。”李世民盛怒未消,冲李潜喝道。

“臣在。”李潜心怀忐忑的起身应道。

“你既知此事,事前为何不报?”

李潜躬身道:“陛下,臣虽知晓此事,但安将军身为副使,并不归属李尚书统辖,臣亦没有监管之责。况且,他当时也未说将那些珍宝据为己有,臣不敢妄自揣度。”

“你既然不敢妄自揣度,又为何会留下这些?”李世民举起奏本怒喝道。

“臣留下这些只为以防万一。论官职安将军比臣高的多,论职务,他乃副使,臣不过是个将领,臣管不到他。臣以为,若臣当面斥责他,定然令他怀恨在心,日后若报复臣,臣便是百口莫辩。是以,臣留下这份奏本以备不时只需。”

“以备不时只需?我看你是蓄意如此”李世民怒喝道。

“陛下,”萧瑀突然起身道:“臣以为,李郎中所言不无道理。”

李潜没想到为自己说话的竟然是主张弹劾李靖的萧瑀。按说萧瑀弹劾李靖,自己出面为李靖解围,已经让萧瑀非常没面子,他不落井下石已让李潜非常感激了,谁知,他竟然为李潜开口求情。而且他一开口看顶撞李世民,这老头是不是耿直的过分了些?

“有什么道理?”李世民不悦地道。

面对面色不悦的李世民,萧瑀依然无惧,“臣以为李郎中这样做并无不妥。首先,安修仁乃是副使,并不归属李尚书管辖,更不归李郎中管辖,他所做的一切与李尚书和李郎中没有任何关系。其次,安修仁洗劫颉利牙帐时也没说将这些珍宝据为己有,李郎中自然不能妄自猜测。基于这两点,臣以为李郎中这样做并没什么错误。”

李世民听了哑口无言。这时刚刚看完奏本的魏征突然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萧御史所言不差。以李郎中的官职安修仁既非他的上官,亦非他的下属,他并无劝谏的必要亦无约束的可能。况且,安修仁也没说如何处置这批珍宝,李郎中也无从劝谏。不然,难免落一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口实。”

李世民怒道:“好一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们都这样认为是不是?李潜,朕现在任命你为侍御史,负责监察百官……”

“陛下”魏征怒了,打断李世民的话道:“官职乃是国之重器,非有能有德者不可居之,岂是陛下随意可以授予的?臣只是就是论事,岂是为了意气之争?此事,李郎中并未做错。至于他能否胜任侍御史之职,还需来日再议。”

李潜听到李世民的气话已经感觉头大,现在再听魏征的话更是头大无比 。原本这事本来是说安修仁的,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自己身上了?在座的除了他年龄最小,资历最浅,原本就该少说话的,只是因为此事牵扯到自己才第一次说话,却没想到给自己惹了个**烦。

“李潜。”李世民好象跟魏征干上了,望着李潜气咻咻地道:“朕任命你为侍御史,你可敢做?”

李潜暗忖,怎么越躲越躲不开呢?他思忖了片刻,道:“臣并非不胜任,不过臣以为魏参政说的有道理,今日本是商议犒赏出征将士一事,任免官职还需另行商议。臣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李世民怒道:“朕还要你教不成?”说完便拂袖而去。郭大恩赶紧道:“退朝。”说完便追着李世民而去。

众人面面相觑,只得起身离开。李潜官职低,须得等那些比他官职高的离开他才好离开。所以他一直站着等候。

李靖路过李潜身边时微不可察的冲李潜点点头。李潜知道他是在支持自己感激地点点头。秦琼与程咬金结伴路过时秦琼低声道:“不用担心,陛下是在气头上,等消了气就没事了。”

程咬金笑道:“你要不舒心就给俺老程喝酒去。三碗酒下肚保管你再无烦恼。”

“你这家伙就知道喝酒。”李绩忽然在程咬金身后笑道:“李潜,不要多想。陛下的心胸宽的很。”

李潜点点头,感激地道:“小子多谢诸位国公。”

等大部分都走了,柴绍才过来低声道:“你也太不小心了。这事交给李大总管就是,你何必亲自出头?”

李潜挠挠头,左右瞅瞅无人注意这边才低声道:“我以前已经把奏本交给李大总管了。谁知李大总管……”

柴绍摆摆手,低声埋怨道:“这个老滑头,就知道独善其身。是了,他这样做也是怕树大招风。你也不必往心里去。过两天就没事了。”

李潜谢过柴绍,刚要与柴绍结伴离开,谁知郭大恩却匆匆跑来到:“李郎中留步,陛下召见。”

柴绍闻言,道:“你去吧。有空去我那坐坐。这些天令武老是念叨你。”

李潜点点头,辞别了柴绍。跟着郭大恩进入内宫。

李潜跟着郭大恩一路小跑来到甘露殿,见李世民正坐在书案前捧着一本《汉书》看。李潜上前拜见,李世民看了他一眼,道:“坐吧。”

李潜见李世民的脸色早已平复,而且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再是横眉冷对,便知道他已经消了火气,心中暗暗放松。

一名内侍听到李世民给李潜赐坐立刻取了坐垫放在李潜身侧,李潜谢过坐下。李世民将书页折了角做个记号,然后放下书望着李潜道:“可听过敲山震虎这句俗语?”

李潜闻言纳闷,点点头道:“听过。”

李世民点点头,“你对西域了解多少?”

李潜想了想道:“自汉代张骞通西域以来,西域便纳入我华夏的版图。只是数百年来几经反复,时为我华夏掌控,时为异族所占据。目前西域虽在我大唐掌控但居民多为胡人,是以我大唐对西域的控制并不彻底。”

李世民点点头,道:“那你可知安修仁是什么来历?”

李潜听了差点吓出一身冷汗,他以为李世民已经知道了他与安修仁之间的过节。随即,他又想到,这不可能。此事除了他和师父梅宗际,其他人根本不知道。就连安修仁、安兴贵也未必知道李轨还有自己这么一个儿子。于是李潜定了定神道:“安将军乃是西域粟特部胡人,在西域极有影响力。”

李世民点点头道:“自从武德初年安氏兄弟归顺我大唐,大唐对他们一直予以厚待。安氏兄弟更是双双封为国公。这等殊荣前所未有。”

李潜听到这心里恨意滔天。安氏兄弟的的权势地位如何来的?还不是猜着李轨的尸骨得来的?

李世民没注意到李潜的情绪变化,继续道:“朝廷之所以厚待他们,目的还是为了稳住西域局势。如今,朕以平定突厥,周边各族无不惶惶不安,生怕朕出兵讨伐。今日之事,朕之所以会迁怒于你,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听到这李潜立刻恍然大悟。原来李世民并不是因为自己举报安修仁而生自己的气,而是担心西域诸胡试想,现在大唐灭了突厥,正是国力强盛意气风发之时,西域诸胡原本就因突厥的灭亡而心惊胆战,现在安修仁又出了这事,难免会认为大唐要借题发挥对他们进行讨伐。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来说,现在大唐还不想再发动一场针对西域的战事(只是不想而已,非不能),所以即便要治安修仁的罪也要表明他不想发动战争的态度。因此,李世民就故意发火,好让西域诸胡觉得此事并非他蓄意操纵故意找茬而是安修仁本身有罪。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 第一六九章新的问题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潜俯身拜道:“陛下高瞻远瞩,非臣所能想象。臣自愧不如。”

李世民道:“你知道就好。只是委屈了你。”

“为陛下分忧乃臣之本分,臣不觉得委屈。”

“呵呵,”李世民笑道:“我知道你是个能臣。你做的那些事对大唐都极为有利。我听说民邮、客舍现在生意都很好,虽然没赚多少钱但百姓得到了实惠,对此非常拥戴。你当初答应我的已经兑现了一半,我也要兑现对你的承诺。武威伯,你觉得怎样?”

听到李世民如此称呼自己李潜知道李世民准备升自己的爵位了。他俯身拜谢道:“臣谢陛下。”

李世民摆摆手道:“不要忘记你对朕的承诺。”

李潜点点头,“臣会时刻记在心中。”他顿了顿又道:“陛下,有件事臣想说与陛下知晓。只是这事臣还没想透彻,说出来怕惹陛下不高兴。”

李世民笑道:“有话直说就是。”

李潜思忖了片刻道:“陛下对归顺的异族予以厚待,臣觉得不妥。”

李世民一愣,望着李潜道:“为何?你难道不知道他们主动归顺能让大唐少多少干戈,又可以避免多少大唐子民流血牺牲?”

“臣清楚陛下对那些异族予以厚待目的。不过,陛下还记得登基之初削减封爵引起的风波吗?”

李世民顿时愣住。这件事他太清楚了,因为削减封爵一事,很多王公心生不满,而且两个郡王……李孝常、罗艺相继造反。虽然此时很快平息,但终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罗艺造反并非完全因为削减封爵一事,却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他觉得很多王公会因削减封爵而对李世民不满,相应的他的支持者就多,只是他没想到李世民对军队的控制力)。

李潜继续道:“陛下仁德,百姓拥戴,是以削减封爵一事虽然有些波折却也得以顺利推行。臣想说的是那两位郡王,已是位极人臣,却因为朝廷削减了他们的一些俸禄而心生不满于是铤而走险。究其原因虽然有贪心不足的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陛下动了他们的东西。而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陛下赐予的。他们已经习惯了陛下的赐予,您不赐予他们就觉得心里不平衡。”

李世民点点头。实际上朝廷削减的李孝常、罗艺两人俸禄并不多,远远没有达到让他们活不下去的地步。两人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对他的心生不满。而心生不满的原因就是李潜所分析的那样。

李潜继续道:“这就是俗话话的‘一升米养个恩人,十斗米养个仇人’。您给一个饿的快要死的人一顿饭吃,他会对您终身感恩戴德。您每个月给一个人一斗米,刚开始他会感恩,可等您不给他时,他就会对您怀恨在心。认为您扣了他应得的米。可实际上那些米原本都是您的,您完全可以不给他。现在陛下对归顺的异族给予厚待,这种厚待是否能一直持续下去?臣斗胆说句不恰当的话,陛下百年之后,若即位的新君有心想削减他们的待遇,那些异族会怎么想?即位的新君可有您这份魄力和仁德对付他们的叛乱?”

李世民听了陷入沉思。其实他早在登基之初,为削减封爵的事与李渊曾详谈过一次。李渊告诉他,当初给那些投归的人予以高官厚禄目的便是为了拉拢他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给好处没人来投奔,给的好处多了,虽然投奔的人也多了,可朝廷的负担就重了。现在他所面临的情况与当初的李渊面临的一模一样。正如李潜所说的那样,他有能力削减封爵,可日后他的子孙也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吗?难道真要象他父亲李渊一样把这个难题留给后世子孙?

李潜见李世民沉思不语,又道:“陛下,臣还以为您让这些归顺的异族继续统辖旧部,虽然能够安他们的心,但大唐除了名义上拥有了那些土地和人口,没有多少实际好处。另外,您将许多突厥人迁到黄河以南居住,那么他们原来的土地怎么办?汉人不适应草原的生活,突厥人离开草原之后,那些地方很快会被新的游牧民族占据,等那些新的游牧民族强大了,依然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