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驿唐 >

第14章

驿唐-第14章

小说: 驿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恩万谢并托我向你道谢。”

李潜笑笑,擦干净了脸道:“有劳四哥了。今日我们也要回去了。”

谢志成挽留道:“如何这般匆忙?不如再多住两日。”

“三哥还有差事在身须得早些回去。小弟与辅国原本能多住两日,只是考虑道三哥的腿伤未复原,小弟与辅国想在路上照顾三哥一二。”李潜顿了顿,又道:“佑川距此左右不过百多里路,我们会经常来看四哥的。”

谢志成点点头,道:“也好。反正我也经常去岷州,路过佑川时一样能和你们相聚。”

不多时牛弼也起来了,马三奎也赶过来。因为谢志成还要当值说了会话便离去了。李潜与马三奎商议一番,决定先去买些衣料回佑川做两件衣服。三人便与谢志成暂别,在宕州各处的店铺转悠了一圈。李潜和牛弼各自买了几块衣料,又给谢志成、马三奎以及他们的家人买了些衣料、糕点、笔墨纸砚等物。

回到驿馆,将给谢志成买的礼物留下。谢志成自然推辞不受,少不得又是一番推让,最后还是马三奎出面谢志成才勉强留下。

辞别了谢志成三人出了宕州一路轮流驾车,途中又在六十里铺驿站歇息了一晚。第二晌午时分才回到佑川县驿馆。

佑川县驿馆比宕州的驿馆要小一些,建筑也比宕州的驿馆简陋的许多。驿馆里只有七八个驿卒四五名驿丁。早在路上马三奎就告诉了李潜,佑川的驿馆由县令亲自负责,不过由于县令政务繁忙一般不会多问,只有要接待高官贵人时县令才会到驿馆安排诸般事宜。所以平常都是他这个班头管理驿馆。

到了驿馆,马三奎先在驿馆里给李潜牛弼两人安排了住处,然后就急冲冲地去县衙回禀。因在宕州邢参军曾要他带李潜、牛弼去拜见的经历,这次马三奎特意留个心眼,安排李潜、牛弼不要离开驿馆。

果不其然,李潜和牛弼刚刚把东西安置妥当,坐下喝了几口水说了会子话,马三奎便兴冲冲地跑来,对李潜道:“李老弟大喜。徐明府(唐时对县令的敬称)听了事情的经过很是惊讶要见你们两人。听徐明府的意思是想把你们留在驿馆。”

这正合了李潜的心意。三人没敢怠慢立刻上路。路上马三奎向李潜介绍道:“徐明府大概二十五六岁,名讳上方下平,世居鲁郡,乃是正经八百的进士出身,两年前被派到本地为县令。徐明府清廉公正官声不错。他为人虽然很严肃不苟言笑不过却从不刁难下属。在他手下当差吃不了挂落。就拿老哥这件事来说,他知道了事情的缘由非但没责罚老哥,反而还赏了老哥一贯钱。”

县衙与驿馆的距离不过一里多地,三人说话间便到了县衙。有马三奎一路带着,李潜和牛弼没受什么阻拦便到了二堂。二堂是县令日常办公的地方寻常百姓一辈子也进不到这里来。

马三奎站在门外,恭声道:“徐明府,某将两位义士请来了。”

李潜站在门外从门中悄悄向里面打量,见里面不过是个三开间的屋子,正中一间是客厅靠北墙正中有一塌,上面放了个小几,两侧各放了两张榻。右边房间关着门,看不到里面的情形。左边一间是书房,里面北墙和西墙摆了两个书架,上面摆满了书籍和文卷。北面书架前有一高几,上面摆着笔墨纸砚等物,几案旁有两口小圆瓷缸,里面放着几卷纸。几案后面有一凳上面端坐一人。此人面目方正眉宇坚毅,唇上留着两撇短须,身穿青袍头带软脚幞头,正提笔在文卷上勾画。李潜暗忖,他应该就是县令徐方平了。

听到马三奎的禀告,徐方平放下笔拿起镇纸将正在看的文卷压住,然后起身出来。来到门口他打量了一番李潜,然后坐到北面的榻上,道:“进来吧。”

马三奎带着两人进去,李潜与牛弼在厅中站定,长揖道:“在下李潜(牛弼)拜见徐明府。”

徐方平手臂轻抬,道:“两位义士请起。”

李潜和牛弼刚刚起身,徐方平道:“两位义士请坐。”

李潜有些吃惊。似他这种猎户属于社会最底层,富庶人家的仆役都比他们的社会等级高,更不消说那些他们进宕州城时对他们指指点点的城里住户了。在宕州邢参军虽然拉拢了李潜却也没有赐座。而这位徐明府却一见面就赐座,这是何等的高看!

高看归高看,李潜心里很清楚不能就此顺杆爬。他连忙拜谢道:“明府在堂在下安敢坐?”

徐方平笑道:“两位义士不必拘礼。前日多亏了李义士鼎立相助,马班头才得以脱险。马班头是徐某的下属,理应代他向你们道谢。所以你们是徐某请来的客人。你们说,天下哪里有让客人站着主人坐着的道理?你们若不坐,那徐某也只能陪你们站着了。”

马三奎也道:“两位兄弟,徐明府最是平易近人你们不必拘礼。”

徐方平见李潜依在迟疑,便笑着对马三奎道:“马班头,看来你不带头他们也放不开手脚,你先坐下吧。”

马三奎道了谢坐在榻上。李潜见状知道这徐明府的赐座并非虚让,便拱手道:“多谢明府抬爱。如此在下斗胆坐了。”说完李潜正襟危坐在榻上。牛弼也有样学样坐下了。

徐方平等他们坐下,才道:“徐某出身耕读之家,知道百姓的辛苦,所以也知道刚才你们的推辞乃是从心里不敢。其实这又何必?常言道英雄不怕出身低。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不一样是贩夫走卒织履屠狗之辈?徐某看你们二人器宇不凡,他日成就定然不差。”

李潜起身谢道:“承您吉言。在下只怕辜负了您的期望。”

徐方平一笑,道:“不必拘礼,快快请坐。来人看茶。”一名衙役不知从哪里端着茶水冒出来,给众人上了茶便躬身退下。

四人饮了茶,徐方平放下茶盏道:“马班头已将前日之事说与徐某。徐某请两位义士前来只是闲聊一番,你们不必拘束。李义士,可否将那日你看到听到的事细细说与徐某听?”

于是李潜把当日的所见所闻一一说了,甚至连自己当初的想法都没隐瞒。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一方面感激徐方平对他的尊重不忍欺瞒。徐方平以县太爷之尊却对他这个小猎户的身份已礼相待,已让李潜非常感激。虽然他前世从电视上见惯了国家领导人接见普通老百姓的场面,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又能有几个老百姓得到当地领导和颜悦色的接见?更遑论又是赐座又是奉茶了。虽然徐方平只是做到了赐座和奉茶,但他的态度没有任何倨傲和高高在上的恩赐感这让李潜不由得心生敬佩。

另一方面李潜也向借此向马三奎表明自己并不居功。没错,从整个事情上来说是李潜帮了马三奎大忙。然而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若李潜一开始就热心帮助马三奎,那马三奎心里肯定犯嘀咕。在当时那种危机四伏的环境下,马三奎怎么会没想到李潜有可能与贺家三兄弟是一伙的?正因为当日李潜的思想从不愿意相助到不得不相助再到鼎立相助,恰恰说明了李潜不是和贺家三兄弟一伙的,而且当初李潜也未想过要以此居功。这也是马三奎为什么会将李潜视为好兄弟的原因。反过来李潜不隐瞒自己的心路历程则更说明了李潜的坦荡胸怀。

徐方平仔细听着李潜的讲述,偶尔还会插话询问两句细节,比如他当时被贺家老大连射三箭有没有后怕?当时他看到贺家老大猛攻马三奎时冲过去相助心里是怎么想的?杀死了贺家三兄弟后他为什么要将那些箭矢都收起来?他为什么愿意背着受伤的马三奎回家等等。李潜都一一如实作答。

等李潜说完徐方平夸赞了李潜两句,然后思忖了片刻道:“李义士现在有何打算?”

李潜回道:“我们兄弟刚从穷山沟里出来,只想找个安稳生计先落下脚再说。至于其他的在下还真没想过。”

徐方平点点头,道:“若是太平时节想过安稳日子倒也不难,只是现在着实不易。本朝初立百废待兴,然而边关仍旧未稳,特别是岷州时常受到吐谷浑的侵扰。徐某虽只是个小小的县令却也被诸般事务愁的焦头烂额,底下的人手更是捉襟见肘。就如这次马班头出了意外,耽搁了两日驿馆的事差点乱了套。每每如此徐某常叹人才难得。嗯,驿馆这次出了两个缺,不知道两位义士是否愿意到驿馆屈就?”

这个提议正合李潜的心意。李潜心中大喜急忙起身,牛弼也紧随其后。两人同时长揖拜道:“多谢明府厚爱,在下愿意听从面的安排。”

徐方平起身过来,扶起两人道:“徐某明白以两位义士的能力在驿馆当名驿卒的确屈才,不过佑川边关不稳战机很多,若有机会徐某定会推荐你们到边关效力。”

两人心中感激连忙再拜,道:“多谢明府。”

徐方平又与三人说了会话,安排马三奎好生安置两人,然后三人告辞。等他们出去了右面那就始终关闭的门忽然打开了,里面走出一位年约六十多岁,体形富态面相温和,颌下三缕半尺长须的老者。徐方平见了老者,立刻上前扶着老者,道:“父亲,这两人你看如何?”

第一卷新嫩小荷初出水 第十七章 窗棂上的灰

那老者在徐方平扶着下来到榻上盘膝坐下,捋须思忖了片刻道:“可造之才。”

徐方平愣了一下。在他的印象中似乎很少有人能让这老者给出这么高的评语。

徐方平恭声道:“孩儿不太明白请父亲明示。”

老者看了一眼徐方平道:“思齐,你明白我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字吗?”

徐方平点点头道:“孩儿明白,父亲是希望孩儿能见贤思齐。”

“嗯。那么,我问你何为贤?”

徐方平愣了一下,道:“有德性有才能皆可为贤。”说到这徐方平忽然好像明白了些什么,道:“父亲,孩儿懂了。”

老者摇头,道:“你还没全懂。为父为你取字思齐,的确是希望你能见贤思齐。然而思齐未必是要完全学贤才的长处。能与贤才为友的本身也是贤才。而且贤才未必只限于文或只限于武。似刚才这二人,虽然文不如你但胆识武功却比你强了许多。以那牛弼为例,观他体形看他相貌便知他力大过人悍勇无匹,乃是难得的好苗子,磨练几年便是一员勇将。他非贤才乎?”

徐方平点点头,道:“的确是贤才。佑川地处边陲,时常受到吐谷浑侵扰,若孩儿麾下有此勇将佑川定可安稳无忧。”他顿了顿,又问道:“那李潜呢?”

老者捋须微笑道:“牛弼乃是可造之才,这李潜嘛,乃是可造就之才。”

徐方平纳闷的望着老者,似乎在说这不是一样吗?

老者见状道:“虽是可造之才却未必各个都能造就的出来。”

徐方平恍然大悟,道:“如此说来这李潜应比牛弼更胜一筹?”

老者摇头,道:“牛弼底子好,若机缘得当日后的成就将会更高一些。这李潜就不同了,他的底子比牛弼薄了许多,但他心性已定更好造就,只是这日后的成就如何就很难说了。也许只是一城守将也许能独领一卫。”

徐方平诧异,道:“如今能独领一卫的各个都是高官显贵,他若能独领一卫岂非成就更高?”

老者不屑,道:“痴儿!我朝初立,高官显贵皆是前朝大佬及从龙之臣,只是官职就那么多,自然以高爵位屈就低官职,因此才造成独领一卫的都是高官显贵的局面。如那柴驸马,乃驸马之尊皇亲国戚,又有从龙之功如今不过任一州刺史一卫大将军。朝中高官当然要爵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