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扫晴娘 >

第36章

扫晴娘-第36章

小说: 扫晴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男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豆芽觉着公子每回这样笑起来都很帅,帅里还略带贱气逼人。他特别想学,就是学不会。
    “让我擦把脸。”冷屠袖并不在意苏宋这个比女人还漂亮的对手,利索地在脸上泼了点凉水,再拿毛巾随意擦几下,咻地,灵光一现,“豆芽,你去问鬼医无寿买点黑心草,半夜等苏宋睡着,抹他脸上。”
    豆芽秒懂。
    黑心草实际上是解毒良药,但黑草汁沾在皮肤上很难洗去,采药人采完黑心草伸出来的十个手指都是么么黑。
    豆芽学着冷大公子的样子,帅贱的笑了笑。
    “丞相停职怎么回事?”
    “被杀的仓州官员案子有了眉目,这几天朝廷查办了好几个贪官,都是丞相的门生,大家都说皇上最后要把丞相给办了。”
    冷屠袖听罢,从怀里掏出一本黄底黑字的《锱铢御集》,沉思起来。
    这书能被冷大公子找到,也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白云城段府被查封,十年不动,现在就是个荒芜破败的院子,里头什么东西也没有。冷屠袖空着双手翻进去又翻出来的时候,墙外悄无声息站着个老头,把冷大公子吓了一跳。
    老头会武功。冷屠袖直觉。
    “你是何人,去这废园里作甚?”老头浑浊的眼珠子紧盯在冷屠袖身上,丝毫不怕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青崖宫少宫主。
    冷屠袖道:“我是段府准女婿,来帮媳妇找东西。”
    “找什么?”
    “一本书,叫《锱铢御集》。”
    “在我这儿,我去给你拿。”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跟演戏似的。
    那老头就住废园隔壁,扎了一捆书出来,“当年段老爷借了我些书看,可没来得及还给他,他就死了。你既然是段家女婿,便帮我都还给段家人吧。”
    “……”
    冷屠袖一路翻看这本书,发现这就是一本皇室内部的记账本,记录了十余年前皇宫的支出收入。冷大公子算数还行,看账不行,故尔紧紧揣在怀里拿回来想让看得懂的人看看。
    豆芽不识时务的打断,“公子,还有,段姑娘要在咱青崖宫的宫规里加一条以德报怨。”
    “恩,那以后放宫规第一条。”Z

☆、058、一刀哥爽

ps:本来昨天要发的,结果一保存乱码了,恢复不了只要再重新打一遍。t。t
    冷屠袖:青崖宫宫规第一条?
    帮众:以德报怨!
    冷屠袖:第二条?
    帮众:夫人第一,宫主第二;少夫人第三,少宫主第四!
    冷屠袖:第三条?
    帮众:夫人和少夫人永远是对的!
    冷屠袖:好!收工!
    ※
    冷记面馆内,段水遥和冷屠袖相对而坐,中间的桌子上摆放着《锱铢御集》,二人具是一筹莫展。冷大公子想,这书是晏灵白前辈冒死从皇宫里偷出来的,书里肯定有些秘密和故事,或与段老爷被杀一事有关,可其中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冷大公子智商不够,想不出来。
    他问过段府旧宅隔壁的那个老头,段老爷被抓走以后,官兵只是在段府大门口贴了张封条,基本没有人再进去过。段老爷一辈子清正廉洁,府里值钱的东西也没有,谁会惦记。故尔,冷屠袖推测宫里的人、朝廷的人可能并不知道《锱铢御集》在段老爷手上。而段老爷的态度也很奇怪,如若这书真的很重要,他如何会把书随便拿出来让段水遥翻看,还夹在其他书里借给了别人?
    “冷公子……”
    “不是说了不必叫我公子。”
    “一刀……”
    “能在后面加个哥么?”
    “一刀哥……”
    冷大公子呼了口气又吐出来,闭眼享受片刻——爽!
    “再叫一遍。”
    “一刀哥。”
    “嗯,记住了,以后就这么叫。”冷大公子被叫得浑身舒爽,然面子上纹丝不动。正儿八经的小模样,使段水遥只以为是:冷公子想让我记住这个比较亲近的称呼,叫的顺口些,所以才让我要多叫几遍。他还装模作样翻开《锱铢御集》又看了两页。寻思着……
    要不然让孙广志那厮拿去看看?
    冷屠袖尽管不承认自己智商上输给孙广志,可要是段水遥的事情,冷大公子和孙大人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孙广志在朝为官,对宫里面的事情总是比他清楚。
    尔后一想。又放弃了这个念头。且不说去找孙广志就是自取其辱,就看孙广志那胸有成竹的架势,短短十多天已经让丞相停职在家。想必计划进行的很顺利。此书对孙广志来说可有可无。
    段水遥的小脑袋凑过来,喃喃自语:“这记账的人也是辛苦,那么多钱进进出出,万一弄错了怎么办?”
    咻地。冷大公子灵光一现。宫里确实是个危险的地方,不当心做错一点就是人头落地的事儿。也不知道记录这本御集的内务总管还活着没有?要不然可以派手下潜入宫中,打探打探。
    他便把豆芽叫来,说了这个想法。
    豆芽噗通一下跪在冷屠袖脚边,脸皱在一块儿将哭。抱住冷大公子的大腿:“公子,我还想娶媳妇生小豆芽,您放我条生路吧。这进宫第一道门可就是净身房啊……”
    “……”
    豆芽的声音被晚风一吹,飘到了冷记面馆四周的青崖宫弟兄们耳朵里。具是夹紧了双腿,惊恐不已。
    直到梅七娘过来救场,但见她风轻云淡一笑,带着股不屑,向冷屠袖道:“犯不着如此麻烦,你可忘了青崖宫里还有个爱钱如命的家伙?你以为你爹当年小财神的名号是白担的?”
    对哦!
    冷屠袖立即命人将书送去青崖宫冷琤琤处。
    帮众:夫人万岁!
    ※
    再说谪仙似的京兆尹大人。
    他整理好一些和丞相大人有关的卷宗,去往刑部。今次调查的是堂堂丞相,刑部和大理寺都参与调查,然,传说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多年不和,互看对方不顺眼。故尔案子都尽量分开来负责。
    孙广志进去的时候,看到尚书大人坐在这头,大理寺卿坐在那头,中间隔着长长的一条桌子。神仙公子莞尔一笑,还敢跟两位上司开玩笑:“二人大人上一次坐在一起审案还是十几年前工部侍郎黄大人的案子吧?”
    那两只老狐狸打量孙广志,心里都转了好几个弯弯。
    此人年纪轻轻,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传说公主很喜欢他,那以后就是驸马爷。如果当了驸马爷,那就是一辈子吃软饭的命,陈国规定驸马不得再入朝为官。然,皇上似乎也很器重此人,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上要培养自己的心腹,大有让此人将丞相取而代之的意思。又,这样一来,公主不能嫁给喜欢的人,必然要和皇上闹,皇上对这唯一的妹妹疼爱有加,从来是有求必应,那眼前这位,以后到底是驸马爷呢?还是被皇上重用?
    你莫要觉得两位大人很八卦,拉低他们的逼格,这关于到尚书和大理寺卿对待孙广志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态度。若是驸马爷,那没什么好跟此人客气,吃软饭的嘛!但若是皇上心腹,他俩也快到致仕退休的年纪,得罪了此人,以后养老都成问题。况,两位大人也不知道孙广志的手段如何。
    他们不约而同决定观望观望,尚书大人对孙广志客气道:“分工不同,各司其职罢了。”
    话说刑部和大理寺积怨已久,也是因这分工不同,刑部又要抓江洋大盗又要管小老百姓,天天焦头烂额,可大理寺的人多清闲啊,就坐在屋子里看看卷宗。刑部觉得大理寺好吃懒做。然大理寺不认为如此啊,他们审的多是皇亲国戚或是与皇族搭边的案子,你以为好得罪?大理寺也看不起刑部,就跟孔雀看不起麻雀一样。
    “晚生不太明白,当年工部侍郎不过是贪污了些银子,按惯例刑部审理便可,不知为何会惊动大理寺?”孙广志没办法落座,就站在一边,孜孜不倦的问。
    大理寺卿冷笑:“瞧孙京兆的年纪,十几年前还是个黄角小儿,竟也知道当年有这么一宗案子。”
    “做了些功课罢了。”
    大理寺卿一点不含糊:“孙京兆不必揣着明白装糊涂,有大理寺参审的案子,自然牵连甚广,既结案,该处理的都已处理妥当,不该说的话本官不会说。孙京兆是皇上倚重的人,今后官运亨通,总有一天能知道所有想知道的。”
    孙广志朝大理寺卿拱手行礼,“晚生受教。”
    刑部尚书眨眨眼睛,有些看不懂孙广志。他这问题问得莫名其妙,总感觉是挖了个坑,让他俩往里头跳。Z

☆、059、绕了一个大圈

孙广志的确挖了个坑,让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往里头跳。
    因为他不仅把这些天来被抓官员卷宗一一摊在桌子上给两位大人看,还把十几年前工部侍郎黄俭的案子也摊在桌子上,翻起了旧账。
    刑部尚书大惊:“这卷宗,应该在库房里啊。”他孙广志区区一个五品官,如何能进去刑部库房。
    “皇上特许的。”
    尚书哑然,怎么都没人跟我说过这事儿?!
    孙广志变戏法似的,又掏出一摞已经泛黄的本子;是黄俭在十几年前的钱庄交易记录,“黄大人贪污受贿以后,将绝大部分的赃款都存入了宝通钱庄的一个账户中。而这账户自开户后,一直有大量汇款流入。直到前几天,那几位被革职的大人,也是将贪污的银子,存在了这个户头上。”
    大理寺卿皱眉不语,他感受到孙广志的目光落到他身上。
    “敢问二位大人当年可有查过这奇怪的吸金户头?”
    “自然查过,但查无此人,又,黄俭承认是其匿名所开,便当做是他。这账户竟还在用?”大理寺卿答。言下之意是,难道见鬼了?
    孙广志也不准备太为难两个老头,显得年纪轻轻就不尊敬老人,于是浅浅一笑,“宝通钱庄有人证,证明十几年前黄大人供认自己是户主的此账户,其实户主另有其人,那证人见过户主,便是当今丞相上官大人。”
    也就是说,那些官员贪污的银子,最后是落在了丞相的口袋里。
    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沉默,当年黄俭的案子。是孟太师主审,因牵扯到宫内一些资金异常流动故尔叫来了大理寺参审。按理说黄俭不过是个工部侍郎,没有这么大的能耐把宫里的钱也贪污出去,然,这案子明面上看又确实是工部侍郎拿的钱。
    在朝堂混得越久,人便越滑头,一些事情你哪怕觉得奇怪。也自有他奇怪的道理。何必深究。就像后来检举揭发黄大人的同僚,非但没有受到重用,反而死于非命。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亦是明白这个道理。离得天子愈近,水愈浑愈深,谁知道天下之主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最近矛头直指丞相,这背后的推手……
    两位大人心里又默默转了几个弯弯。默默决定还是不要和眼前这年轻人多耗下去,免得把自己也赔进去。一把年纪了,明哲保身要紧。
    尚书大人道:“当年的案子,孙大人若有疑问可再询问太师,他是最清楚的人。”他本想把孙广志这个小麻烦推给孟太师那个老麻烦。
    “确实有些疑问。十几年前上官丞相步入仕途不久,如何会有这么大能耐,让朝廷命官都往他的户头汇钱?”孙广志的话。明显是说丞相后面还有给他撑腰的人,可纵观这些年。能如此只手遮天神通广大的人,先帝排第一,孟太师大约就能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