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武林帝国 >

第290章

武林帝国-第290章

小说: 武林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洗脚盆都踢翻了,连夜召开御前会议商量对策。

南汉小朝廷上下忙成一锅粥,事情太过突然,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兵器粮草车辆马匹完全没有进入状态,临时抱佛脚,根本来不及。

南汉盘踞江南一隅,虽然朝廷多次清剿,但始终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会战,上千人的战斗就已经称得上某某战役了,相比两次中原大战,简直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

南汉军队也都是江湖豪杰,盗匪水寇出身,无组织无纪律,靠的是粗放式的管理和帮派家规约束,和正规军队相去甚远,打打游击战还行,真要攻城掠地,水平还不够看。

在南汉朝廷的预测中,元封缺乏船只,被长江天险拦阻在北方,没有十年八年功夫根本不可能过来,他们有的是时间慢慢蚕食大周的地盘,采取蚂蚁搬家的形式掏空大周的家底子。

北汉军玩的是金戈铁马,大兵团作战,而南汉擅长的则是渗透、绑架、袭击、爆炸,上回中秋佳节之际,皇宫里的大爆炸就是南汉的细作搞出来的。现如今京城里的大小文武官员,起码有四成和南汉有私下的联系。

所以说,自始至终夏沁心对于那个先入京师者为王的约定毫不在意,认为自己必胜无疑。

现在北军渡江的消息传来,怎么不让南汉小朝廷乱作一团。不过后续消息又让他们放宽了心,汉军虽然渡江成功,但是面对高大的京师城墙却又停下了脚步。

时不我待,大将军沐英连夜调兵遣将,军师夏南风也忙着调拨兵器粮草,忙了两天之后,终于拼凑出一支大军,浩浩荡荡向北开去。

北汉渡江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江南大地,对于大周的覆灭,江南士绅官员军民早已达成共识,但是对于两汉之争,民心却是一边倒的认为南汉会获胜。

这是因为南汉军中汇聚了大批武林高手,都是有着响亮花名的江湖好汉,什么江南八杰、太湖十三英、天目山大侠之类,武功的名堂也是千奇百怪,不乏能千里之外飞剑取人首级的剑仙级人物。

况且还有传奇一般的江南奇女子夏沁心当女皇,对于女皇是前朝武帝遗孤的事情,民间早有定论,而且还有着无数个凄美婉转的版本,但万变不离其宗,夏沁心就是当初武帝下江南之时,和苏州名媛夏南雨一段姻缘的产物。

老百姓不懂事,以为有了正朔女皇和一大帮武林高手,南汉的实力无与伦比,一统天下不成问题,连带着那些地方官也迷糊了,听说南汉大军来攻,便巴巴的开城投降,所以南汉军所向披靡,兵不血刃就打到了京师脚下,连带着一路之上还收编了不少官军。

当南汉军浩浩荡荡开到京师脚下的时候,北汉军依然没有攻城,元封自有他的策略,京师已经是瓮中之鳖,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贸然进攻的话,反倒激起他们同仇敌忾之心,胜利前夜再有伤亡,于心不忍。

两面为之,给他们留出逃跑的机会和思考的时间,几天下来,京城里不但没有平静,反倒更加乱了,人人想着后路,哪还有心思顽抗,甚至城墙上的周军和下面的汉军都开始称兄道弟,互相投掷交换食品酒水了。

南汉人马终于赶到,大军陈于城南以及城东紫金山,摆开架势要和北汉军一争长短。

有将领问元封,为何要等南汉军前来争功,难道真要履行那个先入京师者为王的约定么。

元封淡然一笑,没有回答,所谓的誓约在政治家嘴里连个P都不算,那不过是当初缓兵之计罢了,将南汉兵马引来,不是要和他们同场竞技,而是要趁机歼灭之……

……

京城被南北夹击,四面合围,紫禁城里一片凄风惨雨,大家不是不想跑,而是根本没地方跑,出了京城就是反贼的地界,倒不如呆在城池高大的京城里面,至少京营大军还有十几万,粮草也还充足,固守个几个月不成问题。

皇帝枯坐在奉天殿上,以往他并不喜欢宽大空旷的奉天殿,而是爱呆在养心殿的暖阁里,此刻他才意识到,奉天殿的御座才是他的最爱。

坐在这里,将殿门统统打开,放眼望去,重檐叠阁,一层层的黄色琉璃瓦,皇家气度尽收眼底,如今这种景色是看一眼少一眼了。

身旁的太监越来越少,平日里人来人往的皇宫,如今空荡荡的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天知道这些家伙都哪里去了,就连曹少钦都不见了。

皇帝哪里知道,这些胆大包天的阉人们知道大周将灭,皇宫将不复存在,都去偷窃宫中财物去了,大太监偷珠宝瓷器字画古玩,小太监偷桌椅板凳,甚至有御林军半夜里拿刀刮铜水缸上的镀金。

就算知道这些,皇帝也没心思去管了,此刻他面前摆着一杯苦酒,却怎么也吞不下去,前日翠妃被城外炮声惊了,不小心滑胎流产,死婴的确是个男孩,老张家最后的希望完了,皇帝的心也死了。

记得当初,自己还是高邮县一个小混混,因为被盐场的弓手欺辱,一怒之下带着士信,士德、士义还有李伯升等十八个兄弟冲进盐场,乱刀砍死弓手,从此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那时候母亲就劝告自己:还是太太平平过日子的好。

张士诚并没有听母亲的话,因为起兵反元是当时的大趋势,天下英雄遍地而起,自己并不是最强大的,但却是最有眼光的,他游刃于各大势力之间,先是娶了刘福通的女儿,后来又投靠了汉王,再后来瞅准了机会发动兵变,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

但是回望这些岁月,除了面南背北,受万人敬仰的尊崇以外,自己还有什么?

发妻死了,大儿子死了,三儿子也死了,女儿被自己害死,最后的儿子也死在母腹之中,次子和四子虽然苟活,但这两个畜牲为了争夺储君位置,无所不用其极,早让自己心寒。

到头来孑然一身,称孤道寡又有何意。

皇帝久久坐在御座之上,幻想着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最初的时候自己没有砍死那个弓手,或许现在依然生活在高邮,儿孙满堂,承欢膝下,亦或者自己没有发动兵变,那么现在或许高官厚禄,衣食无忧。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如果重来一次的话,我依然会这样做!

皇宫内忽然响起了悠长的钟声,这是报丧的钟声,一个太监仓皇奔来,向皇帝禀告:“皇太后晏驾了。”

第21章 托孤顾命

母亲死了,做儿子的却连动也没动,此时故去,未尝不是一种福分。

自从皇后和大皇子死后,皇太后她老人家的身子就一天不如一天,到了公主和亲,远嫁蒙古的时候,皇太后已经病入膏肓不省人事了,这些日子以来,就是拿人参吊着命而已,能撑到今天算不容易了。

生养自己的母亲,与自己一手创建的皇朝同时覆灭,对张士诚的内心打击可想而知,他强撑着站起,低声道:“摆驾,朕要去大报恩寺。”

太监回道:“陛下,城外不太平……”

皇帝这才想去,如今自己能掌握的地盘已经仅限于京城内了,出了城墙就是汉军的地盘,想出去走走都成了奢望。

“哦,朕知道了,你退下吧。”皇帝摇摇晃晃的站起来,朝着后宫方向走去,一出奉天殿,刺眼的阳光照在脸上,皇帝两鬓的银发格外刺眼,短短几日之间,皇帝已然白了头。

……

汉军还没有攻城,就如同一把宝剑悬在头上一样让人内心惴惴不安,普通老百姓倒还无所谓,关键是那些大周的官员和锦衣卫内厂等皇帝的铁杆人马,无论如何新朝廷是不会放过他们的,城破之时就是他们殒命之际。

一些灰心绝望的人已经自杀了,还有些不甘心的人上蹿下跳,组织抵抗,大学士杨峰就是最积极的一个。

作为最年轻的当朝宰辅,他有着太多的不甘心,为何老天给了自己一切,却又匆匆的夺走,心有不甘的他挎着宝剑,带着随从,到处视察城防,调拨兵马钱粮,遇到不得力的官员,就地斩首,但是一个人的努力终究还是无法挽狂澜于既倒,一切都已经无法逆转了。

内阁大学士杨峰的轿子从大街上走过,此时的京城大街一片萧条,到处关门闭户,褪色的酒旗在风中摇摆,枯黄的落叶飘满大街,多日前兵乱造成的痕迹还处处存在,所有的粮铺酒楼都关张了,这围城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还是囤积点货物保险。

朝廷虽然有粮草,但是要优先供应军队,老百姓就由着他们自生自灭好了,这也怨不得谁,谁叫他们生在帝都呢。

杨峰的轿子匆匆穿过空无一人的太庙广场,进入午门来到文华殿,内阁院子里冷冷清清,那些小吏根本不请假就跑回家了,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

杨峰微微皱眉,来到自己案子前,却发现按照惯例应该从六部送来的公文却一份都没有,他来不及去想此事,先快速签发了几张调拨军饷的公文交给随从,让他拿到司礼监去用印。

一刻钟之后,随从来报,司礼监早已大乱,找不到掌印太监。杨峰哀叹一声,正要亲自进宫,忽然一声巨响传来,震得他差点坐在地上。

“哪里打炮?”杨峰故作镇静的喝问,这炮声来的太近,恐怕不是城外汉军发的炮。

不多时,随从惶恐不安的从外面探了消息来报:“杨大人,是西边放炮,禁军正在攻打西华门。”

杨峰大惊,自己刚刚越过司礼监批了弹药器械给禁军,他们就反了,这还了得!

匆忙登上紫禁城的角楼,果然发现西华门方向人头攒动,硝烟弥漫,禁军正在和守卫皇宫的御林军交火。

西华门城楼上,曹少钦正在指挥众军士作战,城下是他们昔日的同袍,京营禁军,京师中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什么内厂锦衣卫、京兆尹九门提督兵马司,最没地位,最没油水的就是京营禁军,就是他们的千总见到锦衣卫的小旗都要点头哈腰,没想到这会居然挺起腰板来了,还悍然造反攻打紫禁城,说什么要清君侧,杀阉奴。

虽然文海和曹少钦矛盾重重,但此时却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这西华门一破,哪还分什么内厂锦衣卫,肯定是一锅烩。

御林军是名义上大周朝最精锐的军队,实际上是由权贵子弟担任,外表光鲜,战斗力不强,只是依靠着紫禁城的高大城墙,拼死抵抗而已,禁军们却是发挥超常,进退有度,无奈人数不多,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

杨峰一甩袖子离开了角楼,这几天京城里各衙门之间火并的事件可不少,以往的宿怨趁着这个时机正好发泄,只是没有今天闹得这么大而已。

这种乱局之下,京城是肯定守不住了,此时唯一可行的办法是纠集一股力量,护着皇帝突围而去,只要有皇帝这个大旗在,不愁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杨峰下了角楼,正要进宫面圣,忽然有人来报,说是胡相爷驾到。

胡惟庸?这个中庸的老臣子不是早就递了辞呈回家静养了么,怎么这个时候又跳出来,莫非是有什么起死回生的好办法,杨峰心中一动,赶忙迎向午门。

到了午门口,却发现五座门都紧闭起来,御林军告诉杨峰,大事不妙了,杨峰登上城头一看,也是大吃一惊。

午门前,停了大大小小上百乘轿子,从一品大员的八抬大轿到七品小官的两人抬都有,门前更是聚集了数百名官员,都戴着乌纱,穿着朝服,煞有介事的样子,而胡惟庸就站在他们的最前列。

杨峰高声问道:“胡相爷,您率领百官前来所为何事?”

以往胡惟庸总是一副唯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