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乡下丫头要自强 >

第23章

重生之乡下丫头要自强-第23章

小说: 重生之乡下丫头要自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悦娥听了这话只是微微笑着,她家如今已经有了大院子,对这事儿也不怎么关心。村上的妇女主任早就劝着让孩子多的妇女去镇上做结扎手术,一直没人响应。玉梅听了这消息只是紧紧的攥着手也没多言语。

这天夜里,赵玉梅和男人说起了这事儿,想探探男人的口风。徐保柱听了也没多说话,只是看着俩孩子给他俩掖着被脚。

没过两天,村上的大喇叭果然开始吆喝这事儿,跟董玉珍说的内容差不多。村里人都议论纷纷,尤其是免费划宅子这事儿惹人关注,现在一块地少说也得五六百块,村里人都是地里刨食,这五六百块能抵上一年的收入了,不过虽然讨论的激烈,可却没人敢去镇上做结扎手术。

赵玉梅一听这消息,就决定跟男人商量这事儿了,她现在已经有一儿一女,觉得挺满足的,况且她娘家人口也简单,她也习惯了一家四口的生活。

这天夜里,赵玉梅语气坚定的跟男人商量起了这事儿:“咱家有了这块儿宅基地,再干上两年活,也差不多能起房子了,你也说句准话啊?”

她知道男人不善言语,不过这事儿也必须得男人点头才行。

徐保柱蹲在地上想了半天,自己媳妇想搬出这个院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闺女受老三家的孩子欺负,他也心疼,可结扎这事儿他心里也没底,听说是要动手术,也不知道有没有危险。

赵玉梅又催促着男人,徐保柱又停了半晌才嗫嚅着问:“这结扎手术真没危险?”

“这能有啥事儿?”玉梅听到男人的问话忙说道:“咱村的妇女主任都宣传了好多次了,别的村也有不少人做结扎手术,真要有事早就传开了。”

徐保柱又想了想,觉得反正自己闺女儿子也都有了,况且孩子多了也不好养活,老三家就是个现成的例子,徐保金现在天天跟娘伸手要钱,真让人看不惯。

他想到这里,就站起了身子对媳妇说:“行,到时候俺跟你一块儿去!”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媳妇。

第二天,赵玉梅就去找村长了,徐保旺见有人响应他的号召,心下大喜。他这两天把嗓子都吆喝干了,可愣是没一个人敢来,这事儿要是没办成,他这新任村长的威信可就大打折扣了。

徐保旺忙喊了自己媳妇和村妇女主任陪着赵玉梅,他叫上自己表弟侯进生开了拖拉机带着人去镇上,赵玉梅又回家叫了男人,一群人浩浩荡荡去了镇上卫生所。

村长媳妇和妇女主任陪着玉梅进了手术室,徐保柱在外面坐立不安,唯恐媳妇出啥事儿,好在没多大会儿,三个女人就都出来了,徐保柱见自己媳妇一脸轻松,也松了口气。

徐保旺也很是高兴,当场宣布让他们家自己挑地方,村里免费给他家划房子。回到村子里他又把这事在大喇叭上好好宣传了一下。

>;

第三十七章养鸡

村里的女人听说赵玉梅做了结扎手术,都纷纷跑去家里看她,见她跟个没事儿人一样,做饭看孩子都没耽误,不由都赞她坚强,有那好奇心强的女人就问她手术的时候疼不疼,玉梅笑着解释:“哪能一点儿都不疼,不过疼得不厉害,能忍住。”

她这几天心里也很高兴,她家已经选好了宅基地,村长也办了手续把那块地划给他家了,离大哥家倒也不远,虽说没大哥家的院子大,不过也足够他们一家四口住了,赵玉梅心里很满足。

张美丽见大哥和二哥家里都有了宅基地,夜里又忍不住抱怨自家男人没本事,徐保金听的多了就跟她拌起了嘴:“你咋不学学咱二嫂,也去做个结扎手术!省的咱家再添几张嘴!”

听了这话张美丽就忍不住拿手挠他:“你现在知道后悔了,要不是你夜里非要折腾俺,哪来的这几张嘴?”

“懒得跟你说……”徐保金嘟囔两句又翻身睡觉了。

徐保兴家的房子终于盖好了,因为怕新房潮气重,又等了几个月,一家人才搬了过去,虽然那地方离村子中心有点远,不过俩孩子都挺高兴,在自家院子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再也不用担心大宝跟她们抢东西了。

自从搬进了新院子,悦娥也没时间去镇上做小买卖了,每天在自己院子里忙活,因为院子空地大,她还开垦了一个小菜园。徐欢也经常帮着娘给菜地浇水,她前世从没去过菜地,如今见了只觉的新鲜,每日里看着菜苗慢慢长高,觉得比在电脑上玩偷菜游戏有意思多了。

大妮儿已经上小学了,她的学习成绩很好,班上的老师经常夸她。徐书敏见自己孙女学习好,也觉得有面子,放学时经常领着大妮儿一块儿回去。大妮从小就喜欢爷爷,也时常在爷爷那儿做完作业才回家。

很快又到了年底,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这是徐欢家入住新房以来第一个春节,悦娥心里高兴,做了很多吃食,又照例给公公婆婆那里送去了不少。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客厅高兴的吃着年夜饭,悦娥看着俩闺女在那儿大快朵颐,笑着跟男人说:“等过了年俺还去镇上卖包子,咱再攒点钱给家里打些新家具。”

徐保兴听了有些无奈的说:“你也别太赶趁了,刚过完年家家都有吃的,这吃食生意没那么快兴旺,再说家里房子已经盖好了,孩子们也都小,这打家具也不急于一时啊……”

徐欢听了娘的话也不太赞同,这小生意虽然也能做大,但自己娘并不是个野心很强的人,要不是为了自己的小家,恐怕根本不会在外面抛头露面,更不用说将小吃生意发展扩大了。

她想着如果要靠娘辛辛苦苦的卖包子,她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家致富啊?徐欢转了半天的心思,觉得想要在村里发展,还是应该走集中养殖的道路。

这天夜里徐欢又给自己爹爹提出了大规模养鸡的想法,她娘在旁边听了扑哧一声笑出声来:“二妮儿还没忘记吃鸡蛋的事儿啊?”

徐保兴忙问起了缘由,悦娥就将那年夏天的事儿当做笑话跟男人说了,徐保兴听了却没有发笑,点了根卷烟抽了起来。

过了几天,徐保兴从镇上的农技站买了本书回来,天天抱着看,徐欢偷偷瞄了眼书皮,见上面写着《家庭规模养鸡技术》,心里得意的想着还是自己爹有眼光,现在搞规模养殖的人家还不多,自家要是抢了先机,将来再把销路给打开了,那可比卖包子挣钱多了。

又过来一个多月,天气彻底暖和起来,镇上赶集的人也多了起来,徐保兴也去了两趟集市,带了一百多只鸡仔回来,又在走街串巷卖鸡仔的人那里买了四五十只,李悦娥见男人前前后后的买了二百只鸡仔了,拦着他不让再买了。

“这么多鸡崽,以后真要养成了,光是菜叶麦麸子就得不少喂呢,万一赔了可咋办?”悦娥心里头有些担心。

徐保兴想了想,也觉得刚开始摸不清底,还是少喂些好,就不再买鸡仔,又忙着在院子里用盖房剩下的砖头搭鸡舍,徐欢看着毛茸茸的小鸡仔在院子里到处跑,真是心花怒放,这可都是钱啊!这家里富裕了,自己的小日子才能过的舒坦啊!

她家的磨坊最近也出了新政策,只要将磨面的麸子留下,那磨面的价钱就减一半,这是徐保兴想出来的主意,怕以后鸡饲料不够用,又收购了些玉米,提前储备些。悦娥也时常带着徐欢到野地里扯些野菜青草来喂鸡。

过了两三个月小鸡们都长大了不少,不过饲料也用了不少,还好家里有磨面作坊顶着,要不然悦娥就真想继续到镇上卖包子补贴家用呢。徐欢对小鸡们也特别关注,毕竟是她最先提的主意,万一赔了她也觉得内疚。可惜她对养殖一窍不通,只能干巴巴的看着自己爹娘管理那群小家伙,要是哪天有一只小鸡死了,真是心疼的连骨头汤都不想喝了。

还好这群小家伙比较争气,虽然淘汰了十几只,但大部分都顺利的成长了起来。徐保兴又请了农技站的技术人员来做指导,学会了给鸡窝消毒、给小鸡做疾病预防等工作,这几天又忙着在院子里搭起了塑料棚。

这是农技站的技术人员给他建议的,等天气冷些,可以将鸡赶到塑料棚里面,塑料是半透明的,这样不但有了日光照射,还起到保暖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

转眼到了秋天,这批小家伙都已经长大了,食量也越来越大,还好徐保兴饲料准备的充足,因为鸡群里有二十多只公鸡经常打架斗殴,悦娥就赶到集市上,分批给卖了,也算有了些盈利。

这天,徐欢正将挖来的野菜往屋里放时,听见又有一只母鸡在咯咯咯的叫,不由得训斥那母鸡:“讨厌,又来谎报军情!”

第三十八章婚礼

这几天经常有母鸡这样咯咯的叫,徐欢一开始很激动,以为家里的母鸡开始下蛋了,在院子里四处找鸡蛋,结果一无所获,如此折腾了几次她也泄气了。她娘却开始在院子里给母鸡垒下蛋的窝,笑着说家里的母鸡肯定快要下蛋了。

到了下午,徐欢在院子里玩,忽然发现墙角的隐蔽处有一颗小小的鸡蛋,上面还带了些血丝,她惊喜的喊着:“娘!咱家的鸡下蛋了!”

悦娥听到闺女的喊声,也走到院外,见果真是刚开窝的母鸡下的蛋,也很高兴。徐欢又兴奋的院子里头四处翻腾,结果在搭鸡窝的废料处又寻到一枚小小的鸡蛋。

悦娥担心这些母鸡会四处下蛋,就拿了大妮儿在学校玩的乒乓球放在下蛋窝里当作引蛋,慢慢的这些母鸡都开始到悦娥垒的窝里下蛋了。

徐欢这些天最爱做的事儿就是到那几个下蛋窝里拿鸡蛋,每天都要数两遍,鸡蛋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而她娘这些天又开始往集市上赶,看着自家母鸡下的蛋越来越多,她心里头也高兴,每逢集市就小心翼翼的带着鸡蛋在集市上卖。

不过随着鸡蛋的数量越来越多,销路也成了问题。好在悦灵听说了大姐家的事儿,就和食堂的领导说起了这事儿,学校先让她家送了两次鸡蛋,觉得很满意就在她家订了下来。不过这往市里送鸡蛋可不是个轻松事儿,悦灵笑着跟大姐说:“下次让保国来帮着送吧!”

悦娥嗔了她一眼:“你俩还没结婚呢,现在就让他这么帮我,他家里人会有意见的……”

“没事儿,反正他转业回来还没安排工作呢……”悦灵抿着嘴笑。

林保国去年刚转业回来,终于有时间到未来丈母娘家了,他见岳母一个人操持家务很是辛苦,就时常过来帮忙,和悦灵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两家商定了到年底结婚。

徐保兴也觉得以后家里的鸡蛋越来越多,只靠悦娥一个人在外面跑未免太辛苦,就和媳妇商量着把家里的磨面作坊暂时给停了,悦娥有些舍不得,虽说这现在磨黄面的人少了,还是有不少人来磨白面,不过因为他家磨面的机器毕竟粗糙,一些富裕的人家还是去了镇上的面粉厂加工白面。

天渐渐的冷了,母鸡都开始进塑料棚里了,因为保暖措施做的比较好,饲料也给的足,她家的鸡蛋产量倒是没有减少。徐欢怕家里的鸡生病,不时的提醒爹请农技站的技术员给看看。徐保兴也清楚这事儿的重要性,不但虚心向技术员学习,自己还买了不少家禽管理的书看,这一年琢磨下来,都快成半个养鸡专家了。

附近一些人家听说她家里鸡蛋多,逢上有红白喜事时也常去他家订购鸡蛋,而到了该准备年货的时候,来他家买鸡蛋的人就更多了,家里的鸡蛋竟有些供不应求,徐保兴心里高兴,决心明年要扩大养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