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乡下丫头要自强 >

第17章

重生之乡下丫头要自强-第17章

小说: 重生之乡下丫头要自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好了。

慧兰回到家里,见自己的屋子被换了,满心不愿意。不过她也不敢违背爹,马上就要高考了,她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日子过的很快,又到了秋收的季节,徐保兴的腿现在已经好多了,柱着拐杖能走不少路。秋收这天,侯进生开着村里新买的拖拉机来他家帮忙,他现在开车已经很老练了。

上次出车祸后,村长就派人去了泄洪渠上,把那辆手扶拖拉机给用铁链给拖了上来。因为还没到泄洪期,渠里没多少水,发动机倒是没有进水,只是车头和车后箱都变形的厉害。

徐书礼想着这拖拉机修起来麻烦,而且用这种手扶拖拉机跑运输确实比较危险。如今正是果树收获的季节,一天也不能耽搁。徐书礼就决定买辆新型四轮拖拉机,又派了侯进生和另一个年青后生去市里学习,嘱咐他俩拿不到驾驶证就不准开车。

而徐家老三那里,现在也是忙的一塌糊涂。张美丽怀胎九月终于又生了,这次还生了个双胞胎,而且都是男娃。徐父和徐母也是满心欢喜,因为一下子添了两个孩子忙不过来,张美丽的娘也跑来帮忙。两个孩子奶也不够吃,徐母又四处打听哪有下崽的奶羊,好给两个孙子贴补一些。

因为老三家里孩子多,徐保金一个人的工资根本不够花,徐父每个月的工作竟有一半贴给了他家。

慧兰高考以后一直在家休息,徐母照顾孙子忙不过来,只好让自己闺女帮她做饭,慧兰对此颇有不满,心里越发讨厌三嫂生的这几个孩子。

徐欢这些日子总是一脸严肃的表情,连她娘也觉的自己闺女太安静了,就推着她去找姐姐玩。徐欢叹了口气走到院子,她最近一直在为家里的生计发愁,可想要在徐家村这么个小地方找活路并不容易。

本来她想着让娘亲在镇上做些小生意,可她知道娘放心不下爹,而且家里也没交通工具,如果靠走路一个来回就要半天时间。

徐欢坐在院里的小凳子上愁眉不展,大妮儿却喝着娘给她做的面疙瘩汤,一脸的幸福感。她见徐欢不高兴,还以为妹妹是饿了,就把碗递到她跟前讨好地说:“二妮儿,你喝疙瘩汤不?还是白面的呢,娘刚做的可香了,你闻闻!”

徐欢有些不耐烦刚想拒绝,可看着碗里的面汤心里忽然亮堂起来,她为什么只想着去镇上做生意呢?这徐家村最缺的,其实就是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比如面粉,她忽然想到自己在前世看电视节目采访时,有位成功人士就回忆自己小时候家在农村,每个月都要背着几十斤麦子去磨面。

她何不让爹爹在家里开个磨面粉的作坊呢,一想到这里,徐欢就心情激动起来。高兴的对大妮儿说:“我也去找娘要一碗面汤喝。”

徐欢进了屋,见娘正端了一碗面汤给爹喝,这是今年新下的麦子,悦娥想着平日都是吃的都是玉米面,这两天刚磨了白面,就给大家做碗白面疙瘩汤。

徐欢跑到爹跟前甜甜的说:“爹,我也想喝疙瘩汤。”

徐保兴忙把碗递给了自己闺女,悦娥见了又去厨房舀汤去了。

徐欢喝了两口面汤后,一脸天真的问爹:“爹,面汤真好喝,这面粉是怎么做出来的啊?”

徐保兴笑着回答她:“用麦子磨出来的,现在有机器了,面粉也磨的精细了。”

徐欢又问:“是什么机器啊?爹见过吗?”

“就是发动机,能省不少人力。”徐保兴耐心的给闺女解释。

徐欢故作欢喜的说:“那爹咱也弄个磨面粉的机器吧,以后就不用去镇上磨面了!还可以帮邻家的奶奶磨面,镇上离咱村老远了,奶奶一个人背不动那么多粮食,一个月都要往镇上跑一次呢。”

徐保兴听了闺女的话,沉思了起来。

这天下午,徐保兴柱着拐杖去了村长家里,徐书礼见了忙请他进了屋,问着:“这几天又去医院没?大夫咋说的?”

徐保兴笑着说:“前些天刚去过,大夫说恢复的不错,到年底走路就没问题了!”

徐书礼听了高兴的说:“那就好啊!”

“六伯,我想问问咱村那旧拖拉机咋处理了?”徐保兴给村子递了根烟,自己也点了一根抽了起来。

“还能咋处理?那车毁的厉害,也搁不住修,现在还在仓库撂着呢。”徐书礼吐了口烟圈说。

徐保兴听了,一脸认真的说:“六伯,那车要是真没用了,俺想把车上的发动机买下来。”

“你要那东西干啥用呢?”徐书礼觉得奇怪就问他。

徐保兴抽了口烟停顿一会儿,对村长说:“这腿要真好利索了还得好几个月,俺在家闲着没事,想试着看能不能把它改造成磨粉的机器,以后乡亲们磨玉米面就不用往镇上跑了。”

徐书礼有些不相信,镇上面粉厂的机器可不便宜啊,要不然十里八乡的人也不会往镇上跑,忙问道:“这能成吗?”

“俺试试看吧。”徐保兴抽着烟说。

徐书礼知道保兴这孩子不是个爱说大话的人,这事要真成了,不仅解决村里人磨面的问题,还能让徐保兴家里增加些收入。自从出车祸以后,他心里也觉得愧疚,一直想着等徐保兴身体好些了,再给他分配个轻松的活计。

如今徐保兴既然想到了门路,自己当然也要支持,这么想着他就对徐保兴说:“这要真成了也是件好事啊!到时候俺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帮你宣传宣传,以后咱徐家村的人磨面也方便了。”

徐保兴见村长同意了心里也高兴,不过还是抑制住激动继续问:“六伯,那咱车上的发动机卖多少钱呢?”

徐书礼不说话慢慢抽了几口烟,这毕竟是集体的东西,如果太便宜了难免有人说他徇私舞弊,可要太贵了又怕徐保兴买不起。

他想了一会儿对徐保兴说:“这车虽然损毁了,不过发动机倒是没啥大毛病,你带回家就能用,就50块钱吧,你看咋样?”

第二十七章作坊

徐保兴听到这话知道村长是在照顾他,这车虽然坏了,可机器零件也并不便宜。他感激的对村长说:“俺这就回去拿钱!”

徐书礼忙止住了他说:“你腿脚不方便,别来回跑了,一会儿俺让进生那小子把发动机给你送过去,你把钱直接给他就行了。”

徐保兴忙应了下来,又跟村长说了会儿话,就拄着拐杖回去了。

天快黑的时候,侯进生将发动机送了过来。徐保兴已经将钱准备好了,这次分家徐父给了每家一百元钱,他自己平时也多少攒了些,都收起了没敢动。

徐保兴把钱给了侯进生,又要留他吃晚饭。侯进生急着赶回舅舅家交差,就没答应,临走时还说以后他家要有啥事,一定要跟他打招呼,徐保兴笑着应了。

夜里,夫妻两人合计着都要添置什么东西,用纸一项一项的记下来。徐欢看着爹娘忙碌的样子,心里感到一阵满足,自己总算为家里做了点儿事。

第二天一早,徐保兴找二弟帮他到镇上买东西,既然要开磨坊,大簸箕、筛子和面粉袋子都是少不了的,而且还要找石匠订个大些的石磨,自己家的石磨都比较小,量大的时候根本不够用。徐保兴还让二弟到镇上农机站加工一条两米多的链轴和几个轴承盒。

徐保柱吃过早饭就拿着清单赶去镇上了,徐保兴也没闲着,他搭了侯进生的顺风车去了十里铺孙木匠家里。孙木匠见了他也很高兴,上次徐保兴家里盖房子就请他看过木材,后来他又给徐保兴家打了些新家具,两人已经很熟了。

孙木匠将徐保兴请进了屋,他年纪比徐保兴稍长几岁,因为经常去别人家里打家具,跟普通庄稼人拘谨的性子不同,为人处事都让人感觉舒服。

他给徐保兴递根烟笑着说:“徐老弟家里是要打新家具吗?”

“不是,我想请老哥帮个忙,”徐保兴抽着烟说:“给做个筛麦麸的箩柜。”

孙木匠一听来了兴趣,继续听徐保兴说着他的想法,又从屋里拿出纸笔,两人探讨着箩柜的雏形。

原来徐保兴与自家闺女闲聊时萌生出这个想法,他以前也经常去磨面,对磨粉的过程也很熟悉。自从去市里上了培训班之后,他对机械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徐保兴仔细揣摩了磨面粉的过程,觉得面粉机的机械构造并是很复杂,只要精细度要求不高,利用发动机和石磨完全可以仿造一个出来。他想着如果磨玉米面只需要把动力问题解决了就好,但要磨麦子的话,得想办法把麸子筛出来,因此就找到了孙木匠。

两人经过一番讨论,孙木匠也佩服起了徐保兴。这个年青人说话不夸张,做事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几次接触下来也觉得他为人处事大方,是个值得结交的人。

两人商量好三天后来取货,孙木匠还说可以用废弃的杂木头给他做几个带动皮带的轮子,徐保兴又和他讨论了一番,直到中午侯进生开着拖拉机来接他,他才赶回了家。

等回到家徐保兴发现二弟已经从镇上回来了,簸箕、筛子等一些杂物已经买了回来,石磨和链轴也要过几天才能取货。

下午徐保兴在家里维护发动机,李悦娥找了些旧布在缝袋子,徐欢在一旁不解的问:“娘,缝这么长的袋子要做什么呀?”

李悦娥微笑着跟她解释:“刚磨出的面粉尘大,要在出粉口上装个袋子挡粉尘,要不屋里到处都落满了面粉,还浪费粮食。”

徐欢这才发现自己太幼稚了,当初只想着让爹娘买个机器回来就能坐家数钱了,哪里想到磨个面还有这么多讲究?

过了四五天,孙木匠和农机站订做的东西都拉了回来,徐保兴两口子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他在家里反复实验了一个多星期,终于摸透了磨粉的窍门,现在他这土法子磨玉米粉是完全没问题了,不过麦粉还不能跟专业的面粉机比,含麸量有些多,不过在村里也够用了。

因为村里人平日吃的都是玉米粉或红薯粉。就是偶尔吃白面,也只敢吃85粉,也就100斤小麦出85斤面粉,只有城里人才吃的比较精细,买的都是80粉。徐保兴磨出的面粉虽然含麸量高,但也正符合农村人的需要。

徐欢知道了她爹的机器可以开工了,心里很高兴,她现在也知道开个磨面粉的作坊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自己爹心灵手巧,能够想出用柴油发动机和石磨来替代面粉机的办法。徐欢美滋滋的想自己爹这水平就是搁在30年后,那也是个DIY达人啊!

村长徐书礼昨天也去了他家,见徐保兴真的捣鼓出了磨面机,心里也替他高兴,他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吆喝了一下午,全村的人就都知道这消息了。

徐欢也和大妮儿一起到邻居家里都通知了一遍,附近的邻居很快就知道了这消息。李奶奶这两天刚想往镇上磨点玉米面,听了这消息,就和孙子一块儿背了40斤玉米过来。

徐保兴看见了忙帮着把玉米扛了进去,笑着说:“婶子以后要磨面,就直接跟俺说一声,俺去给你扛过来!”

李奶奶笑着说:“那感情好,这往后啊,俺也不用跑那么远的路了。”她家儿子媳妇外出做工了,家里只剩她和上初中的孙子,到镇上去也不方便。

村里人听说徐保兴开起了磨面的作坊,都感到很稀奇,要知道一台磨面粉的机器可不便宜,虽说徐书敏在市里上班,比一般家庭要强些,可他家里人口也多,不见得就能买的起磨面机。况且即便买的起磨面机,村里也没电啊?这十里八乡那么多人家,也不是没有富裕的,可只有离市区最近的镇上才有电。大家伙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