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御宠医妃 >

第753章

御宠医妃-第753章

小说: 御宠医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便是说,除了赵樽与几个太医,无人知道夏初七的真实情况。便是那传说的恒温冰室与花药冰棺,对他们来说,其实也只是传说,无人亲见。
  建章四年九月十七,贡妃与洪泰帝的尸体装入了梓棺,已经被烧成了一片废墟的柔仪殿,赵樽也没有下旨重新修缮,而是任其荒废。连年征战,国库空虚,他无法在此时大兴土木,国家也需要休养生息。不过,他虽然被赵构说成了孝圣皇太后的儿子,但私底下,他却密旨把孝圣皇太后从洪泰帝的陵寝里搬了出来,在隔了一座山的另外一边,重新为她修建了一座陵墓。接着,风光大葬了他的亲生父母。
  生时贡妃与洪泰爷做不成夫妻,死后却可长眠于地下。
  做为儿子,赵樽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
  他们能在九泉之下,应当不会再重演悲苦,只剩欢愉了。
  接管大晏内政之后,赵樽还做了一件事——下旨遣散了赵绵泽的后宫中人。没有子嗣的妃嫔也无须依祖制规矩为建章帝生殉,而是送返母家,那些与京师事件有牵连的宫人,在经过甄别之后,也有一部分被遣送出宫,这些宫女太监们,在宫中里蝼蛄般苟活着,从来没有想过还有踏出红墙那一日,对赵樽自是三跪九叩感恩戴德。
  受了恩惠,有个小太监便透露了一个消息。
  一个他先前打死都不敢乱说的消息。
  他说,金川门事变时,他曾亲眼看见一群人进了太庙,为首之人,被众人簇拥着,虽然身着禁卫服饰,长得却像极了建章帝。那小太监曾在正心殿外伺候过,虽然没有像张四哈那般近身伺候过皇帝,但也看过他不少回,自是不会认错。
  “再说,长得那么好看的禁军,奴才从未见过。”
  那个小太监如是说。
  对这样的理由,丙一哭笑不得。
  “难道小爷我长得不好看看?”
  嗔怨完了小太监,丙一向赵樽请旨,以修缮太庙为由,在里面小心翼翼的搜查。终于在赵氏祖宗的灵位下方,发现了一个极为隐蔽的秘道。
  秘道通往宫外,尘封许久的台阶上,有凌乱的脚印。
  很显然,赵绵泽确实已经由此逃生。接下来的几日,禁卫军几乎把整个京师城都翻转了过来,挨家挨户的搜查寻找,仍是没有找到赵绵泽的踪迹。
  另外,后宫登记在册的妃嫔中,没了踪影的人,还有顾贵人阿娇。
  建章帝死于金川门之事,已经广为流传,赵樽自然不会去纠正。他暗中派人寻找赵绵泽,同时屠诛了建章帝的一干幕僚与奸佞之臣,应天府有不服朝廷管制的下辖官吏,也尽数缉拿下狱。
  喧闹了许久的宫闱大事,终于落下帷幕。
  建章帝到底死了没死,也无人再敢追究。
  一朝天子一朝臣,改天换日的京师,迎来了新的气象。
  安定民心,捉拿赵绵泽余党,每一件事,赵樽都做得雷厉风行,井井有条。若不是每个午夜梦回里都能看见长寿宫那一盏永远不会熄灭的孤灯,恐怕没有人会知道他几乎夜不能寐。孤灯长夜,几多悲苦。
  建章四年十一月十八。
  宜斋醮,赴任,启鑽,除服,纳畜,祭祀。
  钦天监言,是一个百无禁忌的大吉日。
  寅时,天未见亮,赵樽身着隆重的帝王冕服,于南郊祭天,具卤簿导从,诣太庙,奉上册宝,追尊洪泰帝曰“元圣睿文孝武端毅钦安显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追谥贡妃孝慈皇太后,抵告社稷,再着衮冕御奉天殿,行登极礼仪,告祭礼成,即皇帝位,改元永禄,大赦天下。
  次日,永禄帝升奉天殿,颁发数道圣旨。
  其一,大肆擢升功臣,以元祐与陈景为首的晋军将领,皆有封赏,陈景被封为广武侯,领从一品宣武将军衔,食禄二千五百石。元祐本有爵位在身,没有赘加,却被赏了宠姬十余名,据说他差点当场吐血。陈大牛与晏二鬼身在京畿之地,组织后备军力,打开金川门,迎入晋军,也是大功,皆有不薄的封赏。除之,为了安抚藩王,稳定局势,赵樽将被赵绵泽削藩的诸亲王予以了旧封。
  其二,为洪泰朝受冤的魏国公和韩国公平反昭雪。除了他们两家,但凡魏国公案涉及的人,都按冤案处理,给家眷和后人予以补偿优待。至于老魏国公夏廷赣,在南下之战中,劝降兰子安,让晋军过淮水,直入京师畅通无阻,更是功不可没,领吏部尚书一职,专授太子太傅。
  其三,册立晋王妃夏氏为皇后。
  圣旨云,“朕惟天之命躬于社稷,安外定邦,亦遵乾坤之道……咨尔夏氏初七,魏国公夏廷赣次女,有清柔雅倩之貌,有和顺恭懿之德,济朕于贫窭,扶朕于繁难,数之七载与朕琴瑟和鸣,莫不相欢。今朕钦承大统,宜先正其位,今特遣使持节奉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承祀于庙,母仪天下,正位中宫……”
  魏国公家里,人人皆知只有一女,名唤夏楚。
  如今圣旨上来了个次女,众人皆哗然。
  可皇帝便是皇帝,他说老魏国公有次女,老魏国公也说他有次女,那便是有次女,谁又敢说人家没有次女?
  无数的眼睛都盯着魏国公府,觉得这门楣显赫的好事,到他家了。
  但谁也没有想到,赵樽会宠爱魏国公次女到那般程度。
  登基不过三日,赵樽再次颁布了一道震惊天下的圣旨。
  “皇后夏氏毓秀勋门,贞淑端懿,宜室宜家,乃女德典范,朕孜孜以求也,今社稷无忧,朕承情之所致,定于礼度之外,享夫妻百年之和,特颁旨废黜祖制,六宫不设妃嫔,惟皇后一人尔。”
  废黜六宫这样的举动,往上面数了无数代都没有人这么干过。
  圣旨一出,惊天动地,不仅朝野哗然,全天下都在担忧。
  皇帝的家事便是臣子的家世,便是国事。皇帝不设妃嫔,比让臣子不准娶媳妇儿还要让他们惶恐紧张,那雪片似的奏疏,一道一道飞往了赵樽的御案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古至今说起,道理是各有各的不同。
  但赵樽却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
  他说,这宫中吃穿用度都需要银子,开销太大,不设妃嫔,就可以裁减宫人,节约用度,可能省下一大笔银两来发展军务,办学办医,还可提高官员俸禄……
  也不知到底是他的虎威慑住了众臣,还是“提高俸禄”的诱惑力实在太大,除了几个咬着牛筋不认怂的老臣,天天泪流满面的“跪请”,大多数人都默认了他不合常理的举动。
  毕竟从洪泰朝来,朝臣的俸禄就极低,好些无法捞到油水的官吏,甚至入不敷出。说到底,皇帝的家务事,其实不如他家的事重要。更何况,赵樽是什么人?相处这么些日子,他们都明白了。简单四个字——说一不二。
  谁若和他做对,没好下场。
  不过,圣旨被默认了,可执行却有些难度。
  三不五时的,仍有女子被送入后宫。
  可她们大多见不到皇帝的面儿,第二日又被送了出去,徒惹了笑话。几次三番之后,在京师民众的议论声里,便有了些异样的猜忌,有人说老魏国公夏廷赣助了今上夺位,皇帝便许了他,让他家闺女独得荣宠,尤其现在皇长子还小,若是今上再纳妃嫔再生子嗣,对皇长子的位置便会有威胁,到时候宫中又将腥风血雨,从夺储大战中走过来的赵樽,肯定不喜这样的结果。当然,除之之外,还有两种更为荒唐的说法。
  第一,皇帝有龙阳之癖,分明就不嗜女色。
  第二,皇帝在南下的战事中,伤了龙根,早已不能人事。
  众说纷纭,版本不一。可不论旁人说什么,夏氏一族从洪泰二十三年抄家灭族到如今,终是爬到了大晏朝权利的巅峰。不仅夏廷赣乃朝中重臣,便是夏常也水涨船高,擢升为都察院正二品左都御史。
  外面风言风语不断,但赵樽充耳不闻。他继位后,极为勤政,达到了连洪泰帝都没有的新高度。除去每日在长寿宫相陪夏初七的时间,他大多时候都在署理政务。慢慢的,臣子们发现了,新帝除了对待女色之事上比较固执之外,其余方面,他其实也可以广纳谏言,不仅如此,他也给予了臣子们最大的福利待遇。渐渐的,流言平息了下来。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赵樽做了皇帝,对朝政的弊端那是一件又一件的变,大刀阔斧的砍。
  就在废黜六宫之事不久,他又刮起了一阵旋风。
  大晏朝没有中书行省,只有六部协同,政务上基本全靠皇帝一人处理,不仅皇帝累,权力平衡方便也不完善。但老臣子们完全不知他们的新皇帝究竟从哪里来的奇思妙想,竟然要设立“内阁制”。虽然那是一套极为完整的政务体系,但很明显,这样会削弱皇权,究竟利大还是弊大,历朝历代都没有人尝试过。总之,臣子们快被新帝整疯了。
  奉天殿上,每日上演着唇枪舌剑,仍是没有结论。
  就连老国公夏廷赣都不赞成这什么“内阁制”。
  如今,人人都在传夏氏外戚权势过盛,他本该恭顺着皇帝的时候,却偏生要与皇帝作对。说白了,皇帝不忌惮他,他自己反倒忌惮上了自己。
  这日退朝,他没有离去,跟着赵樽入了御书房。
  “陛下……”夏廷赣看着赵樽面无表情的脸,“老臣有话……”
  赵樽坐在御案后面,看着他,不说话,只眼神示意他开口。
  看着他冷漠孤傲的身姿,夏廷赣历经三朝,久历沙场,心里却有些发悚,迟疑良久,才拱了一揖,硬着头皮道,“老臣有两件事要说。第一,皇后娘娘凤体违和,无法为陛下传承宗嗣,陛下正当年纪,实在不必这般守着,老臣心里揪揪然,心有愧疚……”
  赵樽拧眉,“炔儿不是朕的儿子,不能承继宗嗣?”
  他冷言冷语的反问,极有力度,夏廷赣心惊肉跳,赶紧屈膝跪下。
  “老臣不敢,老臣只是……”
  “老岳丈!”赵樽放下手上的笔,淡淡打断他,“你不必再说了。如今诸事皆已理顺,明日朕便会遣人前往北平接宝音回京,朕有一子一女,便是大幸,何来宗嗣无望之叹?”
  一句“老岳丈”,让夏廷赣伏地的头颅垂得更低了。
  “老臣能体会圣心,可百姓不能体,群臣不能体,史官也不能体……陛下历尽艰辛,方才建下这不朽的伟业,怎可因为私德遭人非议?”
  “私德?”
  赵樽脸上黯淡,轻轻垂下眼睑。
  “人死了,旁人说甚,哪需管他?”
  夏廷赣为了他的事,急得心肺都快着火了,闻言,重重磕了个头,沉声道,“陛下,废黜六宫此乃一,那内阁制乃是其二,万万不可啊,削弱君权无异于自掘坟墓……”
  大抵是找不到什么词来辩驳了,夏廷赣连“自掘坟墓”这样的词都大胆的用上了。可赵樽似是无所谓,看着伏跪磕头的老头子,他冷着脸,终是慢慢走过去,蹲身扶起他,“岳父,若是阿七看见我这般待您,定要骂我不孝了。我是皇帝,也是您的女婿。”
  被他扶上椅子坐着,夏廷赣屁股上像长了针,哪里敢正坐?
  先前在北平他对赵樽的嫌隙,早已随着赵樽对夏初七和魏国公府的厚待散去了。如今看着这个女婿,他只有怜悯与心疼,想着他过得这日子,他不由老泪纵横,“陛下深情厚义,只可怜我那女儿,没有福分……如今生死不知,却耽误了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