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回到古代开产科 >

第265章

回到古代开产科-第265章

小说: 回到古代开产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茵听刘七巧这么说,便只跟着道:“三妹妹总是这样,平日里经常去二嫂子那边蹭吃蹭喝也就算了,如今又算计到大嫂子身上去了,真是好不丢人啊!”
    杜芊听杜茵这么说,却是一点儿也没生气,只笑着道:“大姐你还说我,我辛辛苦苦的帮你们带小侄儿,你反倒说我的不是,昨儿杰哥儿都喊我姑姑了,你们没去就没轮上了。”
    “什么?杰哥儿喊你姑姑?你这是要笑死我呀,杰哥儿才三个月就会喊人,他一定是饿了冲着你哭吧!”杜苡平常看着很娴静,这会儿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杜芊道:“你们不信,就自己瞧瞧去呗,哪有你们这样自己不去,还数落别人去的多的呢?”
    这会儿杜茵和杜芊都不说话了,杜茵虽然婚事未定,却也开始筹备嫁妆了,她如今闲来无事就要绣自己的嫁妆。杜苡和苏姨娘一样是个才女,对小孩子本就不上心,更喜欢在自己房里研究诗词歌赋,等闲也很少出门。
    “家里的院子这么大,不出来走走倒是辜负了好风景了。”刘七巧说着,又往杜苡那边瞧了瞧道:“我听说那些文人雅士也最喜欢看风景的,只有看了好风景人的心胸才能更开阔,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杜苡只点了点头,抬起眸子看了刘七巧一眼,便带上了几分亲近之意:“我姨娘也是这么说的,还说过一些时日,带我去城外的紫庐寺玩玩。”
    紫庐寺是京郊的一处名胜,几乎可以和法华寺齐名,不过那地方一向不是皇亲国戚爱去的地方,而是一些文人骚客喜欢去的地方。紫庐寺就在紫庐山上,听说山后还有一股灵泉,是文曲星下凡的地方,和过那灵泉的人,可以高中状元。
    当然这就是一个传说,不然的话这京城的状元也该满街跑了。但是有些人偏偏还是信这些的。
    “苏姨娘当真这么说?那能不能带上我一起去?”杜茵一开口,刘七巧便知道了她的心思了。

  ☆、183|4。10

杜若略略皱了皱眉头,今儿一早安济堂那边已经派人送了几味药过来,其中便没有牛蒡,太医院每年所需用的牛蒡也不过五斤重,如今已是下半年,库里总共也就剩下两斤半不到,便只拿了两斤出来配药,其他的也是要匀回去的,可眼下安济堂的牛蒡不来,这药就配不下去。
    “现在配的药大概够几天的量?”杜若拧眉想了想,宝善堂的牛蒡是够的,可若是全拿出来,下半年牛蒡就要缺货。今儿一早杜蘅走的时候,杜老爷也交代了让杜蘅再物色几个产牛蒡的庄子,务必保证能在第一时间补到货。
    “若是病人不增加,现在配的药应该能吃到后天中午。”小太监低下头,掰着手指数了数,声音尖尖细细的开口说。
    杜若稍稍点了点头道:“知道了,你下去忙把,每一个进来的病人都要记录在案,别到时候又撑不到后天中午,这会儿一时也没多余的药给你配。”
    小太监点了头离去,刘七巧把他们的对话全然听在了耳中,见杜若眉宇紧蹙,便知道他又动了点恻隐之心,只开口道:“你别着急,好歹沉住气,等明日若是安济堂还是拿不出药,二叔那边应该也会有所动作的。”
    “嗯,朝廷给安济堂的期限,也是明日午时,到时候宝善堂的药就可以送进来了,大抵也耽误不了事情。”
    刘七巧辞别了大长公主,回到了杜家,先是回百草院洗了一个热水澡,那边茯苓只上前一边服侍刘七巧更衣,一边开口道:“老太太那边方才打发人来问话,问少奶奶去了哪儿,奴婢只说大少爷那边急着喊大少奶奶出去,别的也没有多说什么。”
    刘七巧也知道宅门里面向来多的是耳报神,方才她临走时候,只让人去杜太太那边知会了一声,老太太那边确实没有去说一声,也是自己的疏忽了。
    “方才大少爷那边收治了一个产妇,正要临盆,别的稳婆都没得过麻疹,怕传染了不好,所以大少爷喊了我过去,刚生了一个闺女下来,我就急急忙忙的赶回来了。”刘七巧说着,脸上也带着几分疲累之色。她这几天大姨妈虽然快要结束了,却也是大放血了,来回的奔波了两次,身上也乏。
    “大少奶奶不如歪一会儿,这会儿还没到晚膳的时间,估摸着今儿两位老爷和大少爷没那么快就回来,只怕还要等上一阵子。”茯苓说着,扶着刘七巧走到隔壁房里的软榻上,替她铺了垫子让她睡下,只接着道:“奴婢让小丫鬟去厨房弄点点心来,一会儿奶奶吃一点垫垫肚子。”
    刘七巧才没睡一小会儿,外头就传来丫鬟的声音,她只阖眸听了几句,原来是杜茵又上百草院来了。
    刘七巧过门没几日,杜茵已经往百草院跑了三趟了,若是没心眼的也不在意,可若是有心眼的,只怕也要瞧出其中的一些端倪来了。不过好在杜茵平素就和杜若比较亲的,所以和新来的嫂子谈得来,也是有的。
    “大姑娘这会儿倒是来的不巧了,大少奶奶才在里头歪着了,大少爷也是不懂疼人的,大少奶奶前几日刚进宫为梁贵妃生了一对龙凤胎,才没两天呢,又让少奶奶出去忙去了。”这是茯苓的声音,她平常在杜若跟前是最有脸面的,说话的底气也比其他人足几分,也只有她敢说几句数落杜若的话出来。
    “怎么大哥哥又让大嫂去接生了吗?”杜茵略略好奇的问了一句,不过并没等茯苓回答,她那边就只继续道:“我是来给嫂子送月饼的,这是今儿我舅舅家送来的月饼,听说是南方口味,今儿一早别人家才送过来,我舅母便送了一些过来,我娘来不爱这些,就全交代给我了,如今我已经送了好几个地方了,就差大嫂这边还没送过来。”
    杜茵说明了来意,让玉竹把手中的食盒放了下来道:“既然嫂子还没醒,那我就先走了,晚上要放的花灯,还有几个没做好,正巧回去赶一赶。”
    大雍朝有中秋放花灯的习惯,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写上几句祝福的心愿,放在花灯里头让它随着水一路漂流,飘的越远,那些愿望就越容易心想事成。不过杜家的荷花池并不连着外头的活水,杜家三姐妹只怕也不敢在花灯里写上什么出格的话,不然若是不小心被谁捡到了瞧了去,也是不好的。
    刘七巧只正百无聊赖的听着,忽然眉梢一动,倒是想到一件没准可以促成杜茵和姜家表少爷婚事的办法来。只是刘七巧光只那么想了一下,又觉得这做法委实太冒险,倒是没必要让杜茵做这样的牺牲。
    外头杜茵正起身要走,刘七巧想了想,终究叫住了她道:“大姑娘请留步,我这刚醒,你怎么就要走了。”
    杜茵听说刘七巧醒了,脸上只露出一丝惊喜的神色,便由茯苓领着自己进去,见刘七巧还歪在榻上,只规规矩矩的向她行了个礼数,坐在对面的红木圈椅上。茯苓送了茶进来,悄悄退了出去。
    一时间房里有些冷清,刘七巧抬起眸子瞧了一眼杜茵,见她嘴角倒是噙着一抹笑,便问道:“我猜你也不只是为了送月饼来了吧,什么事情让你高兴成这样了?”
    杜茵略带羞涩的低下头:“哪有高兴,不过是母亲准了我和二妹妹一起去紫庐寺小住罢了。”
    “我看你小住是假,去取那状元泉是真吧。”刘七巧端着手边的茶盏饮了一口道:“那泉水若真那么灵,要么早已经被那些举子给喝干了,要么这世上就没有落榜的举人了。”
    杜茵却半点没有生气的意思,只还是低头笑着道:“不过就是个兆头,有总比没有好,再说,就算他一辈子考不上进士,我也只嫁他一人的。”杜茵的眉梢难得有了几分坚毅,抿了抿唇说道。
    刘七巧又想起自己方才想到的那个馊主意,自言自语道:“其实你非要嫁他,也不是真的没有办法,只是不走寻常路,只怕会把你娘给气着了。”
    杜茵听刘七巧这么说,哪里就肯放过她了,只上前拉着了刘七巧的手臂,倒像是有几分撒娇一样的晃着她道:“好嫂子,你快告诉我,到底是什么办法呢?若是真成了,我定然好好谢你。”
    “可你母亲要是生气那怎么办?你不是说前儿她才为了这事情和你爹拌嘴来着?”刘七巧作为新媳妇,已经频频得罪了杜二太太两次了,如今还要给她女儿出馊主意,若是被杜二太太给知道了,定然是要拿着鞋底打她这小人的。
    “我母亲就这个脾气,我时常劝她,她也不肯听,反正她隔三差五也要喝父亲配的顺气汤的,就算再气一回,也算不得什么了,好嫂子,你就快告诉我吧。”杜茵这是典型的有了男人忘了娘啊。看来在古代社会,大家看似三贞九烈的外表下面,都隐藏着一颗波涛汹涌、不安分的心。
    刘七巧叹了一口气,只小心凑到她的耳边,稍微的提点了一下:“姜梓歆是怎么嫁给你表哥的?今儿是中秋,老太太请了姜家人进园子一起吃团圆饭,你不是还要和姐妹们去放莲花灯吗?”
    刘七巧说到这里,杜茵忽然间就恍然大悟了起来,只惊喜的笑了一下,站起身来朝着刘七巧福了福身子道:“好嫂子,你就是我的亲嫂子,我知道怎么做了!”
    杜茵的脸上扬起一抹淡笑,嘴角微微上扬,将她原本算不得出挑的容貌都衬托的光彩照人。
    刘七巧见杜茵要走,只拉住了她道:“只稍稍弄湿了裙角就好,千万别再下人面前失了仪态,若是传出去反倒坏了名声,要是被你大哥知道了,也不知要如何骂我呢!”
    杜茵只点了点头道:“大嫂,我晓得了,姜表哥若是在边上,定是忍不住要来拉我的,他若不拉我一把,也枉费了我对他的这一片心意了。”
    刘七巧见杜茵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样子,便又担心起来,杜若说的没错,自己总是瞻前不顾后,现在馊主意也出了,倒是拉不住杜茵了。
    “不然,还在再等等,如今你父亲都已经同意了,不过就是时间问题,再等几日罢了。”刘七巧深怕闹出什么事情来,又委婉的劝了杜茵一句。杜茵却斩钉截铁道:“不能在等了,这事情若是再不定下来,只怕不但他的病好不了,就连我也要憋出病了,倒不如这样,痛痛快快的解决了,便是我母亲怨我,我总是她的亲生女儿,她也奈何不了我。”

  ☆、182|4。10

水月庵因为当时是大长公主用先帝赐给她的别院改的,所以除了正殿之外的几个供奉佛祖的大殿是后来建造的,其他的尼姑们住的地方都是以前别院里头单独的小院子。不过现在除了先帝宠幸过的徐贵妃在和大长公主两个人是有单独院落的,其他人都也已经过上了群居生活。
    所有的病人是从水月庵那边的后门进去的,后面居住的地方和前面供奉的地方有抄手游廊连着,中间经过几道小门,平时把这几道门关起来,前后就隔离开了。刘七巧这一次就是从水月庵的后门进去的。
    白日里水月庵的尼姑们也有功课要做,所以后面的院子里人不多。目前进水月庵的病人也不多,大长公主只把东北角上两处直排的厢房空了出来。这两处厢房本来就没有人住,是当时鞑子人入境的时候,大长公主收容难民时候,临时建的房子,后来就一直空置或者对方杂货。
    大长公主是经历过事情的人,大抵已经看破了生死,但是对老百姓的恻隐之心是却是与生俱来的。单凭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