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回到古代开产科 >

第236章

回到古代开产科-第236章

小说: 回到古代开产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瞧。

  ☆、第4章 。02|

因为东家办喜事,所以宝善堂所有的店都粉刷了一新,挂上了大红绸缎,就连店里头的伙计,都每人分发了一件红马甲。从昨天开始,进店的顾客都有会送上一份喜点,都是杜老爷安排去杏花楼定下的。就连杏花楼的老板都说,这回杜老爷是下了血本娶媳妇了。好赖这媳妇的名声也是颇大的,所以呢杏花楼的老板为了讨个喜气,还打了八折优惠。
    杏花楼老板家儿闺女从小就有弱症,算命的说是活不过及笄的,如今虽然还是病歪歪的,好歹人还好好的,也都到了议亲的年纪了,这些也都是亏了杜二老爷这个太医的细心照料。按理说他堂堂太医,自是不必去给一个商户人家的闺女看病的,只是这门头都开在一条街上,杜家也从不因此拿乔,但凡是有疑难杂症,都是几个大夫一同商量着看的。
    杜若从家里过来,正巧就去杏花楼买了一些糕点,过来慰劳一下店里的大夫、掌柜、伙计们。难为他们这几天也没有的歇息,还照样忙活生意。掌柜的见杜若过来,只笑着迎了出来道:“少东家怎么来了?这大好的日子,不在家陪着少奶奶,跑到店里来做什么?”
    杜若让春生把买的东西给了掌柜的,只笑着道:“呆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就出来瞧一瞧,老爷可在上头?”
    陈掌柜道:“老爷出去巡店了,只怕今儿不回来,几位大夫也出诊去了,这会儿只有沈大夫人还在楼上,还有几个病人等着看病。”杜若提着褂子往楼上走了几步,果然见走廊里头还有几个病人等着,便只开口对那几个等着的病人道:“你往里头来,我替你们几个瞧瞧。”
    那几个病人见杜若年纪轻轻、面白无须,还有几分不游移,下面跟着上来的陈掌柜笑着道:“几位,这可是我们宝善堂的少东家,是宫里头的太医呢,昨儿他刚新婚,今天就来给你们瞧病了,你们可真是烧了高香了。”
    杜若进了平常杜二老爷给人看病的房间,放了人进来,那病人只对着杜若磕头道:“杜大夫,求求我家娃儿吧,也不知道得了什么病,这几日高烧不退,每天晚上都来一场,身上又起疹子,我不敢带他出来,都说宝善堂的大夫医术最高明,我没银子付出诊的诊金,只能在这边等着大夫来,帮我瞧瞧我家娃儿到底是个什么病症?”
    能摸到宝善堂总店来看病的病人,大多数也是慕名而来,杜若见这为大哥两个眼睛都哭肿了,便知道他家孩子的病定然是很厉害的。只听他的形容,倒是有点像小儿麻疹,只是没有看见病患,终归是不能确定。
    杜若出门的时候没有带药箱,这会儿也只能让陈掌柜准备了一个临时药箱,想了想道:“陈掌柜,我跟这位大哥出一趟诊,兴许一会儿就不回来了,你把点心跟大家伙分了。”
    陈掌柜只拦着道:“少东家,不如让沈大夫去吧,你这新婚燕尔的,出什么诊呢?”
    其实陈掌柜的心里清楚,少东家是个心善的人,但凡这样穿着的人来问诊的,有一多半是给不起出诊费的,不然也不会在门口巴巴的就等这么长的时间。如今倒好了,赔了车马前不算,也不知道赔不赔药钱,得了,反正这宝善堂是杜家的生意,他就一个记账的掌柜,少操这份心了。
    杜若让春生牵了马车过来,让那男子在前面带路,这马车越走越偏远,竟然来到了京城有名的贫困一条街。这条街的名字叫世康路,后来因为这里住的人太穷了,这世康两个字也不知道被哪个人给改成了食糠路了。不过京城的老百姓都给它取了一个别名,叫讨饭街。因为这里住的老百姓,有一多半是以讨饭为生的。
    这边除了一些原本就居住在京城的穷苦百姓之外,大多数的人都是外来人员。很多人听说京城好混饭吃,一路讨饭都要来京城,结果进了京城才知道,京城也不是个容易混日子的地方,所以再没找到活路之前,只能接着继续讨饭。
    马车往里头又走了小半里路,前头的巷子太窄,就进不去了。杜若让春生看着马车,自己背着药箱跟那男子进去看病。
    这时候正是八月的伏暑天气,巷子里又窄又臭的,居住环境实在很恶劣。杜若跟着这男子走了约莫有两三百米的距离,来到一户人家面前,推开门瞧见里头堆放着四五个大木盆,里面放着一大堆一大推的衣服,一个肚子有七八个月的孕妇,正在那边艰难的挺着腰洗衣服。
    男人进了院子,急忙开口道:“孩子她娘,我把给皇帝看病的太医请来了,这回我们家大宝有救了。”那年轻媳妇闻言,两只浸泡的有点红肿的手从水里提出来,往自己身上的围裙上擦了擦,起身走到杜若前头,也不管地上的脏水,扑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道:“大夫,救救我们家大宝,他是我大哥大嫂唯一的儿子,不能让我大哥大嫂绝后了。”
    杜若一听,这孩子竟不是他们亲生的,却还这样紧张,顿时也多了几分动容,只开口道:“你们别着急,我进去瞧瞧先。”
    年轻媳妇只连忙站了起来,将杜若引导门口,推开了门,里头黑洞洞的,几缕阳光钻进去,杜若才算看清了在顶里头的床榻上,睡着一个小娃。一旁的墩子上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见了人进来,只眨巴了一下眼珠子道:“娘,哥哥一天都没醒,还睡着呢。”
    杜若闻言,顺着那小丫头的视线往床上看了一眼,屋里太暗也看不清,只听那年轻媳妇道:“大妹真乖,等哥哥好了,娘给你买好吃的,你要好好照顾哥哥。”
    杜若这会儿也顾不得这房子里一股发霉的味道,只走了进去,将手上的药箱放下,正要去看那病人,却猛然发现他露在被子外面的一处手臂上有着红色斑丘疹。杜若心里一冷,只急忙转身对那小丫头道:“小妹妹,你今天碰你哥哥了吗?”
    小丫头拧眉想了想,见杜若长的好看,也就不怕生了,只开口道:“我就摸过哥哥的额头,烫烫的,我娘让我给哥哥敷冷汗巾。”小丫头指着一旁放着的冷水盆,小声道。
    杜若这会儿大约可以预测,这小男孩得的是小儿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症。杜若想了想,开口道:“大嫂,你带小妹妹出去洗洗手,以后不能让她来照顾这孩子了,还有你们,自己都要注意,要勤洗手。”
    那年轻媳妇听杜若这么说,只吓得一下子身子软了一半,险些就跌倒了,哭着道:“大妹她爹,大宝这不会是得了和他爹娘一样的病吧?”
    “你胡说什么呢?大宝要是有那病,早两年就病死了,这都跟着我们在京城这么长日子了,怎么可能有那种病呢。”杜若听他们的口音就知道不是京城本地人,问了一下才知道,他们是从淮北来的,两年前家乡发大水遭了灾,一场瘟疫让乡里人死了一大半,他们是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的那一批。
    杜若倒是记得两年前的那场瘟疫,当时朝廷派了太医过去,无奈那病症太厉害了,传染性又极强,最后只得把染病的人都圈到了一起,看着他们一个个死去,一把火烧了整个村子。
    当时听杜二老爷说到这里的时候,杜若的心里极难过,听说有些人最后是能被治好的,可是因为朝廷怕瘟疫蔓延,把能治好的人也烧死的,也是有的。
    杜若瞧了一眼这床上的孩子,眼下正是盛夏季节,比起春天来倒是不易传播。只是这讨饭街人多又杂,卫生条件又差,如果传播起来,整条街都要成为麻疹一条街了。到时候只怕朝廷又要采取什么措施,这些好容易能在京城安家落户的人,又要变的无家可归了。
    杜若想了想,转身对方才那请他过来的大哥道:“大哥,你出去问问,这条街上有没有哪家孩子,跟你们家孩子一样高烧不退的?”
    那男子正打算出去,被自己媳妇喊住了道:“我昨儿就问了,出了我们家大宝,别家的都好好的,我一开始以为是平常他们几个一起玩的,是不是吃坏了东西才这样,不然的话,怎么就他们好好的,我们家大宝就病了呢?”
    杜若听她这么说,略略放下了心来,只开口道:“大嫂子,这病我也没把握能治好,只是从今日开始,不要让这姑娘照顾娃了,这病最招孩子,别一个没好,另一个又病着了。”
    杜若说着,伸手为那男孩子把了脉,又看了舌苔、瞳仁。见他这会儿倒是烧的不厉害,便起身走到院子里来,就着药箱半蹲着写了药方。杜若斟酌了半天,总算把方子给开好了,递给那男子道:“这位大哥,这方子上的药都不贵,平沙路的分号离这边最近,你就去那边抓药,别家的药材,我倒不放心。”
    杜若从讨饭街回杜府,时间已经不早了,刘七巧刚刚才前院把整个杜家的下人都认了一遍,总共大概有八十来人,这会儿脑子里还乱糟糟的,只觉得容貌和名字有很多都对不上号。不过好在方才连翘是跟着她过去的,她也有个问的人,这会儿正跟着连翘一边聊,一边往百草院走。
    进了院子,便看见几个干粗活的小丫鬟正担着水往房里去,刘七巧只开口问道:“这会儿送水进去做什么?大少爷在做什么?”
    那两个小丫鬟连忙将水放下了道:“大少爷方才出去了,才回来,茯苓姐姐吩咐了要打水给大少爷洗澡。”
    刘七巧点了点头,甩甩手道:“这水挺重的,你们两小心些,是在不行叫外面的婆子帮忙好了。”刘七巧进了中厅,见杜若正在那边洗手,她正要接了丫鬟手里的汗巾给他递过去,杜若却摇了摇手,不让她靠近,只开口道:“我今儿看了一个病人,得的是小儿麻疹,虽然我是成年人,却也要小心着点,一会儿只泡过了澡,你在碰我吧。”
    刘七巧自然知道什么是小儿麻疹,小时候打的预防针里面,便是有一项是预防这个毛病的。这种病症在古代对于小孩子来说,那是杀手级别的病症,而且传染性还强,动不动就病倒一片。去年刘子辰来京城看病的时候,刘七巧还曾怀疑他是不是得了这个病,幸好杜若测出不是,最后也妙手回春了。
    “那家还有别的孩子吗?”刘七巧对于这种事情,职业敏感度是很强的,便先开口问了。
    杜若这会儿洗了手,接了茯苓递上的茶盏喝了一口,只开口道:“家里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也没有隔离开,我去的时候就在病人边上待着,看着也让人担心。”杜若正说着,里头小丫鬟说水已经放好了,请杜若进去沐浴。
    刘七巧跟着杜若进门,杜若非不肯她呆在里头,刘七巧只转身一边给他解开衣带一边道:“我就跟你聊聊,你这不正洗嘛?再说你方才也洗了手,我哪里就那么娇贵了。”
    刘七巧将杜若的衣服挂好,来到屏风后面,拿了汗巾给他搓背,只想了想道:“不然明儿你再派人去问问,若是那小姑娘没染病,倒是让他们家人给她另找一个地方安置,若是也病了,可就麻烦了。”
    杜若只摇了摇头道:“是个穷苦人家,住在讨饭街上,一家人只有两间房,一间还是用来做饭的,我今儿进去被那味道熏得不成了。”杜若虽然从小娇生惯养,可是因为出自医药世家,医者父母心,对待病人从不分高低贵贱,所以即使今天那户人家在那样的穷困之地,他也能面不改色的进去。
    刘七巧最喜欢的就是杜若的这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