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秀才娘子的锦绣年华 >

第152章

秀才娘子的锦绣年华-第152章

小说: 秀才娘子的锦绣年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阵狂喜之后紧接着一阵心酸,有种苦尽甘来终于修成正果的欣喜袭上心头。
  安逸握紧了他的手……
  “慧念师父!”走到菩提庵前,两个人松了手。安逸怕自己说错话惹守诚不快,很自觉地站在了门口没有进去。
  小厮一个人进了门,看到正拿着把大扫帚打扫院子的比丘尼师父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声。
  “是安居士啊。”慧念师父生的慈眉善目,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说话也是轻轻柔柔的:“来送经书的吧?”
  “是啊,正是来送经书的。”小厮双手捧着抱着经文的包裹,说话也放低了声音。
  “还送去偏殿吧,明澈在那里。”慧念师父说完拿了簸箕开始清扫地上的一小堆杂物。
  小厮赶紧让开,并未直接去偏殿,而是先进了正殿,把手中的经书恭敬地放在了香案上,自己则跪在蒲团上先礼佛!
  慧念时候收拾好了杂物,一手拿着笤帚一手端着簸箕,回头儿瞅了一眼正恭敬拜佛的小厮的背影,面带嘉许的笑意走开了……
  “他娘的!连这些女秃子也看着我媳妇的屁股笑呢,以后他再来这种地方,我可得必须跟着了!”背着手立在门口的安逸一直盯着院子的一切,慧念师父脸上的慈悲的笑容到了他的眼里也变成了色眯眯的!
  佛教里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叫做:万法唯心造。
  大抵能堪破这五个字的,便是开悟,明心见性,修成了!
  俗世凡人大多只能望文生义,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去解释这几个字,说白了就是:一切东西都是从心里想出来的。
  现在安逸看见人家出家师慈悲的笑容都变了样儿,可见他平日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拜了佛,捧了经文迈步出了正殿,小厮往门口瞥了一眼,见他家公子还在那里老老实实的站着,不觉对着安逸一笑,随即径直去了偏殿。
  才走到偏殿的窗前,他就听到了从殿里传来的好听的唱经的声音,伴随着不紧不慢的木鱼声一起传了出来。
  小厮停了步,躬身站在偏殿的门口等候着。
  “哎,守诚,你怎么不进去啊?”安逸站在外面看了一会儿觉得好奇,忍不住张嘴问道。
  小厮赶紧回头冲着他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那么大的声音说话。
  “神神叨叨!”一脚已经迈进菩提庵的安逸只好把脚又收了回去,口中小声嘟嚷着退到了门楼外有阳光的地方站着。
  一刻之后,梵音渐断,法器收声,偏殿里没了声音。
  小厮侧耳听着,在确定里面已经没有人在做功课之后才轻声叫道:“明澈师父,我把抄好的经书送过来了。”
  偏殿里出来极轻的推动案几的轻响,随后门口的棉门帘上伸出一只素白柔美的手来挑了帘子,就在小厮望着那只素手心中一动的时候,上次给他经书的缁衣女子已经从里面走了出来。
  果然是她!小厮在心里暗暗地想到。
  “您是明澈师父?”见她看向自己,小厮赶紧躬身问道。
  “我是明澈,你不必喊我师父。”缁衣女子开了口,声音平缓清冷,平白的竟让人生出一种尊贵的感觉来!
  “那我喊您一声明澈姑姑吧。”看来真是带发修行的居士了,那是不能称呼人家师父了,而小厮的岁数有小,自然也不能直呼其名,只好叫了姑姑。
  明澈看着他点了头:“把经书给我吧。”
  “是。”小厮将手里的包袱双手捧着递了过去,缁衣女子也是双手接过,她转了身迈步往回走,小厮紧走了几步走到门前伸手为她打了帘子。
  两个人的动作配合的自自然然,仿佛一个就是天生的主子,而另一个,就是天生的下人!
  进门前缁衣女子顿了下脚步,随意的瞟了小厮一眼,随即迈步走了进去。
  只这一眼便让小厮清清楚楚地看清了她,主子说的一点儿没错:这个女子和闵公子生的太像了,要说两个人没有关系,估计谁都不会相信!
  再次望向门口,对上已经进了院子的的安逸的目光,两个人都是眼神一闪,目光交流中,安逸扬了扬眉。
  小厮赶紧又转回身子面对着门帘站好。
  缁衣女子正好掀了帘子出来,手里拿着一只灰色棉布做的布袋:“这次的经文抄完了,暂时还没有施主再来许愿,施主若是愿意常做功德,不妨常来看看。”
  “多谢明澈姑姑!”双手接了布袋,入手是沉甸甸的分量,小小的一阵窃喜,小厮知道主子明天的药是不用断顿了。
  想到主子,他猛然想起安逸昨天嘱咐他的事情,于是赶紧抬头想与那女子说几句话,心里正琢磨着该如何开口才能不让人家觉得突兀的时候,耳边传来门帘的响动,那女子已经不声不响的转身走了回去。
  “走吧,人家都进屋去了,你还发什么呆!”站在门口看了半天的安逸还是忍不住过去拉了小厮:“咱回去吧。”
  “嗯。”脑子里不断反复交替着出现着明澈和闵岚笙的模样,小厮拉住身边的安逸说道:“主子您说的不错,她和闵公子确实想象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呢!”
  “刚才我特意近了去看她的容貌,当真是吓了我一跳,连她的眼神都与闵公子一般无二呢!”
  “爷说的就是这个眼神啊,简直是太像了!上次她看了我一眼,若不是她梳着妇人的发饰,我几乎要认为那就是岚笙了!”
  这回小厮也不说话了,人的相貌相似的不少,但能相像到这样的地步那就太少见了,除非这两个人真有什么关系呢……
  “您见过闵公子的娘亲么?”两个到了家,小厮还在想这件事。
  “没有,别说我了,连我爹都不知道他家的事情,我就知道山下村的宅子只是他家的祖宅,岚笙一家原来不住在那里,我认识他的时候是在我爹的书院,但他从来不说家里的事情。”
  “那……这事儿和闵公子说不说吧?”小厮隐隐的觉着这件事很重要,似乎应该和人家本家的人说一声才好。
  “说个屁!”安逸端起炕桌上的饭碗里的水想喝,被小厮手疾眼快的抢了过去:“等等,我去烧水。”
  “岚笙现在估计已经在进京赶考的路上了,他不在家,你和谁说去?”安逸两手交叉着垫在脑后躺在了炕上:“再说他那个小媳妇瞅着挺厉害,咱们要是贸然的给她弄个亲戚回去,她兴许还得怪咱们多事呢!”
  小厮听了他的话端着那只饭碗默默地走了出去烧水,安逸则两眼眯着思索着……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是以前,他看见了这个女子一定会第一个跑到闵岚笙面前告诉他这个消息。
  但现在不同了,他有了小厮,那么一切就得为小厮着想。
  万一,这个叫明澈的女子与闵岚笙沾亲带故的,自己就是多管闲事了,要是惹得那个傻子翻了脸,一准儿就不许自己赎出守诚了!
  思前想后的,安逸觉得这事儿还是得当着闵岚笙的面才能提。
  ……
  正月十五在家里煮了一锅元宵吃了,苏夏至和闵青兰过了个没滋没味的上元节。
  而娇娇也把苏夏至给她买的那几个小纸灯笼烧了个精光,抱着哭的抽抽噎噎的小丫头苏夏至告诉她:“这个咱不能再买了,要等明年过节的时候才有卖的呢!”
  十五一过,年也彻底过去,人们都要为新的一年的活计发愁了。
  苏夏至倒是不愁一年没活干,而是感慨现在忙得居然没了呆着的时间。
  秀才一走,她就开始张罗着收拾自己新买的那个小院。因为大家都在农闲的时候,又看她怀着身子还为村里的孩子们忙东忙西,山下村的村民便自发的过来帮忙。
  在小院的厨房里又盘了一口新灶,已经安了锅,让六婶子试了火,就等着正月十六作坊一开工,就在这边起火煮饭了。
  小院里原来的家具已经被高婶子的二儿子鼓捣走了,现在是一连大间空空的房子,人站在屋子中间一说话,四处都是回音!
  求了高仲武找了几个壮劳力,把闵岚笙原来睡得那张架子床抬到了这个院子的东屋,苏夏至又从家里把那个过节祭祖才用的上的香案搬了过来,杂七杂八的又有人给搬了两把椅子来,看着也能住上人了。
  “秀才家的,你家的新房多好,你在还在这院里放张床呢?”高婶子看着她一个劲的折腾,有点不明所以。
  “这间屋子是给咱教书先生和……他兄弟预备的。”一张嘴差点把‘他媳妇’几个字说出来,苏夏至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十六,先生就该过来啦,你们谁家的孩子准备上学的,都赶紧回去准备准备吧!”
  ------题外话------
  月票120张加更~
  感谢您投出的宝贵月票~鞠躬~O(∩_∩)O~
  草稿~
  疏漏之处见谅!

☆、第四章 先生到了

  新买的院子房契还没有过完就已经被苏夏至起了咔嚓收拾了个利落,并且来帮忙的街坊邻居们宣布:“正月十六,教书的先生就来了,家里有孩子到了开蒙年纪的就都送来吧,反正收的束脩又不多。今儿就回去准备准备吧!”
  谁也没想到秀才家的竟在新年过后先办了学堂!
  这件在山下村的村民眼中根本就办不成的大事儿居然在她不言不语的时候就办完了。
  几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户人里鲜有识文断字的,不是他们不知道识字的好,是穷的让孩子们读不起书!
  如今小小的山下村也有了学堂,确实是件让全村子人都高兴的大好事!
  几个准备送孩子过来读书的街坊听了苏夏至的话都有些踟蹰的立在院子里,不说走也不说不走的。
  “还有事儿?”正屋是三间房里最大的一间,如今还空着。苏夏至准备吃了午饭之后就去镇子里买几套桌椅回来,以后这间屋子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
  “那个,秀才家的,孩子来学堂里都要准备个啥啊?”高婶子的大儿媳妇赵媛不好意思的问道。
  “是啊,我和他爹都是连书都没摸过的,也不知道该给孩子准备什么。”另一个女子也接了口,说的是同样的问题。
  “准备什么……笔墨纸砚总是要的。”苏夏至也说不清到底该让孩子们准备什么,被几个人追着一问她才想起来:读书读书,书也没有呢……
  “这个,要看先生如何说吧。”想到此,苏夏至对着大伙说道:“笔墨纸砚是一定要的,至于读什么书要等先生到了再说。”
  “哦。”这回总算是听明白了的众人开始纷纷散去。
  “婶子。”苏夏至一声婶子让两个女人扭了头看她。高婶子和六婶子互相看了一眼,也不知道她到底要和谁说话。
  “高婶子,咱作坊里不是还有些剩下的米面粮油么,等下都给搬这院子的里西屋存着,您和六婶子过下手,明儿作坊一开工就到这边来用饭了。”
  “好,我们这就去……”高婶子点头应了,和六婶子说着话离去。
  院子里没了人,院门四敞大开着,一眼望去就能看见闵家新盖的一排房子。
  苏夏至仰头瞅着自家的屋顶发了呆,秀才走了没几天,她觉得哪里都是空落落的,家显得分外的大,夜也显得分外的长。
  “儿子,娘想你爹了……”摸着瘪瘪的肚子,她轻声说道。
  ……
  吃了午饭,苏夏至洗了碗,和抱着孩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闵青兰打了个招呼便带着高婶子的大儿媳赵媛急匆匆的去了镇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