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迷失在康熙末年 >

第366章

迷失在康熙末年-第366章

小说: 迷失在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被赵宋的懦弱给抛弃了刚性,剩下的程朱理学想要重振这种刚性,却被人给断章取义舍本逐末得面目全非!刚性呢?荡然无存!整这些个文过饰非地东西干什么?汉武帝整了吗?唐太宗弑兄杀弟逼父,他整了吗?”康熙越说越激动,口里面说着刚性,脑海里却闪现着凌啸讴歌的自尊,忽地忘形地咆哮起来,“诸臣工,朕今日实话就说在这里了,若是四阿哥没有马齐在路上追杀朕,朕即使回来,也会认命,当个太上皇,之所以要复辟,是朕不服他的禽兽行为,舍不得朕创的盛世,也不喜欢在背后指手画脚,更不想去想他愿不愿意朕指手画脚!”
    咚咚!拿着笔在丹犀旁记录的起居注官和国史馆史官,仰头就倒。轰!人人心中都是巨雷响起,一个个目瞪口呆。
    康熙复辟的理由,谁都知道是舍不得九五之尊的帝位,可如此赤裸裸地在大朝上说出口来,可怎么收场?
    ******
    凌啸也觉得过了,而且是很过了。
    他和凌啸的伟人相通,凌啸没有意见,可康熙也不能够完全不顾及到这种地步啊。他抨击“灭人欲存天理”这种自我阉割刚性欲求的理论,凌啸举双手赞成,但当众掀开遮羞布一丝不往,却是背弃了社会地人性,矫枉过正到沦落入兽性去了,那又是另外一个极端了。
    张廷玉响咳嗽一声提醒康熙,可咳声连他自己都听不清楚,就不谈康熙了。
    康熙却有自己的考虑,他对史官不敢记录这句话有信心,也对百官不敢瞎传这句话有信心,同时,康熙说出了自己憋在心里很久的话。现在正爽得很!如果凌啸知道康熙爽地是什么的话,那凌啸还有一个词汇来形容他,“露阴癖”!
    不过,康熙说得出去,也收得回来,至少他收不回来的时候。也能够逼迫人去帮他收回来,“尹泰,你是在朕流亡时刻随驾最多的,你说,朕当时的情形。”
    尹泰心中狂喜,用得着自己的时候了,他一个理学后进名家,文过饰非乃是本行,马上就道,“喳!臣记得很清楚。当日。皇上曾道:四阿哥连朕躬都敢谋害,不忠不义不孝,何能善待天下百姓和国力?果然,四阿哥马上就不爱惜国库,乱赏乱封。将本可用之于民地财赋胡乱挥霍于一己私利上,皇上日夜不能忘怀享受盛世却即将苦楚的百姓,深以不能统驭百姓达致千古盛世巅峰而耿耿。”
    众官员纷纷点头,人人都承认尹泰这么说,果真好听又顺耳。
    可谁也没有看到。康熙飞快地睃了凌啸一眼,笑得有些无奈,话题一接“说盛世,哼!国学不兴,难啊!我大清朝失却了当日小族小国的真欲,现如今,却有小族小国以真欲强大起来。四万里海途漫漫,西洋夷国却一下子来了五个之多,朕尝问白晋等人,一问之下竟是骇然,他们国土不过我大清一省份。人口亦不过我大清一省……诸臣工,今日之西夷,昔日之满洲也,今日之大清,昔日之大明也!”
    凌啸一下子愣住了,这才知道康熙的真意。我说康熙干嘛矫枉过正的有些靠近兽性呢,原来是注意到了中华内敛和小国外掠的核心区别!到这个时候,凌啸才算是明白他自爆复辟欲望的意图所在,不禁有些为他可悲起来,晕,你要是早问我,我还可以告诉你更多呢,还用得着你十几年百思不得其解?!可是,凌啸是书上学来的,康熙的想法却是苦痛郁郁摸索来的!和葛尔丹揪斗近十年,和蛮横罗刹干了两架,他不是没有想过为何入关后会反倒没有以前强,也曾经在整顿旗务上做过探索,甚至本能地保持着对西洋传教士地靠近和好奇,为什么好奇,不就是觉得那些小国横渡四万里不可思议吗,至于荷兰这么远还能和明朝在澎湖大战,康熙知道,至少清朝跑不了那么远!
    见皇帝要把真欲当国学,殿上立刻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
    满族官员是被康熙的玄乎给惊得呆了,而汉族官员却鲜有是军功上来的,科甲出身的他们,整天抱着朱子读来读去地,一听康熙竟然要背道而驰,哪里肯和他掺和,只好心中叫着“礼崩乐坏”,面上却无言地沉默。
    一向狂拍马屁的凌啸,这次也沉默了,他不是不赞成康熙,甚至还是国家厚黑学的粉丝,但这一次,康熙显然玩得太出格,凌啸如果站出来,只怕两人之前定下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变法策略就曝光了,所以,凌啸不得不沉默。只是,凌啸终于懂了,康熙为何是历史上唯一没有焚毁九王夺嫡档案地清帝,相较乾隆,他真一些嘛。凌啸也懂了,康熙为何要去自己的勤王军,照他这么玩下去,保不定几年之内,就有人要废他呢!
    沉默是一种反对态度,康熙却也没有指望人赞成。
    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切竟在掌握中,这只是一记深思熟虑的先手。
    在京师官场渐渐流传他“饱受心伤行为乖戾”之时,不乘机把水搅浑,不抛出一些骇人听闻地话语观点来,难道等恢复“正常”的时候搅啊抛啊,到那时候,谁能“原谅”他?!这等绝好的“吹风会”机会不用,康熙就枉称能干了。而且,康熙的计算远远不在于此,因为他的身份是皇帝,风一吹,自然有悻进之徒为他摇旗呐喊的试一试,自己再不经意地提拔一下,同盟虽谈不上,却也能算是党羽吧,这就够了。
    “皇上!臣不认同,臣以为,圣人之道,在于修心,修心重于灭欲,欲惑人心则不明,不明则不仁,不仁则王道不行,王道不行,何以布德四海……”
    熊赐履忍了又忍,终于受不了康熙的乖戾,站出来想和康熙辩一辩,但他显然忘记了,乖张之人显然是不可理喻的,何况是乖戾?
    “嗯,行王道布德四海。有道理,熊赐履,罗马教廷自明末以来,自海上屡次向我中国颁布教皇圣谕。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也渡海四万里,去罗马为朕布德吧!”
    “……四……四万里……” 
                  第四百一十一章 皇帝心理创伤学
    一听到康熙要他渡海四万里赴罗马,熊赐履不禁大恐,一个蒜头栽葱晕倒在地。
    罗马究竟在哪里?只晓得天圆地方龟头顶天的老先生并不知道,但他晓得北京到越南支那国的距离,是七千多里,也就是说,人家触犯君威,最多流放一个中国远,自己却要“遣使”六个中国远!从这一点看来,当日只是威胁要把他儿子弄去海贸的凌啸,和康熙一比较,还真的算不上穷凶极恶。这如何不让他昏死过去?
    其实,中国的海船能不能经得住远洋风暴倒是其次,关键是,到罗马的海路,不是中国海、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大西洋就算完了的,还要入直布罗陀海峡进地中海,还有泛滥成灾的爪哇海盗那样的海上强梁,不过,好在他和凌啸不合,要不然凌啸会告诉他这些,那样的话,熊赐履就不是昏死这么幸福了,至少也得来个当场心肌梗塞。
    和李光地齐名的理学大师,就这样被康熙给“遣使”了,再也没有谁做仗马之鸣。
    谁都晓得,这个真欲,说白了就是鼓吹禽兽般的贪婪,可大家都是饱学的官场人,哪能看不出康熙的阴险狡诈之所在,他的所有论述,都是顶着“满族真欲”的名头,当场反对他,就是反对满洲当日龙兴的理由,下场不会比熊赐履好多少!
    一时间,沉默更甚。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
    皇上这是怎么啦?又乖张又戾气!佟国维看着康熙地洋洋自得,看着康熙回到宝座睨视群臣的模样,忽地觉得心中一阵翻腾,颇有一些想当董仲舒的冲动。
    他想在沉默中爆发!
    作为经史子集熟读的满人宰相,佟国维知道,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没有理由的。刘邦以一个屁大的无赖当了皇帝,刘彻害怕天下人群起效仿,贪图帝位造反成风,这才看中了儒家地天人感应和君臣名分学说。这学说虽不能阻止每朝每代末世的军阀私心,但却在长久的大部分时间内,保证了黔首的温顺,难道学究古今的康熙忘记了这一点?在满洲子弟中提倡真欲,那可以保持旗人子弟的狼性锐气,佟国维并不反对,可要是搞得汉人也觉悟了。列祖列宗打下来的江山,可就危险了!
    也许您康熙皇帝在世没人敢反,但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
    这位已去掉了太国丈名义的国丈,心中虽是这么想,但胆子却不能配合见识。他可不想儿子刚进上书房,老子就很快被撵出,无奈之下,只好在满族精英中搜寻愣头青,看有没有人再挑头当炮灰。可惜的是。愣头青不懂这其中的道道,懂道道地呢,又绝不会是当炮灰的愣头青!失望中的佟国维。无意间把目光投向了凌啸,不看还好,一看之下,竟是心中狂喜,凌啸居然也和自己一样瞪大眼睛看着康熙!难道……难道当朝第一功臣的太子太师驸马爷,也不满康熙皇帝的偏颇吗?!
    不过很快,佟国维地狂喜,就变成了恐惧,赶紧收回了眼光。生怕和凌啸的眼神相对。
    开什么玩笑!自己可以把别人当成炮灰和马前卒,但在凌啸面前一比,也就只配给他当炮灰和马前卒了!谏议成功了,凌啸收名得利,自己圣眷受损,谏议失败了,凌啸安然无事,自己倒霉受罚。当老子傻啊!
    凌啸却不晓得佟国维在一瞬间有那么多考虑,他也意识到了佟国维的那点忧虑。但凌啸却决不是为满清忧虑,身为具有大民族大国家观念的未来人,凌啸只会欢迎康熙的张扬真欲,不过,凌啸也弄不懂,康熙那样一个饱读史书地人,为何会忽视掉“真欲”对未来满汉关系的深刻影响?!
    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忽然,尹泰忍不住轻咳了一声,引得众人瞩目。
    如一道闪电划过夜空,凌啸眼看这尹泰,心中一片明空澄净,恍然大悟起来。他又发现了康熙地另外一个巨大的变化──达观!
    尹泰刚才说康熙在一旁看着雍正如何如何的话,不禁让凌啸想起了明朝的英宗皇帝!
    这个前八年昏庸无道的皇帝,在土木堡之变后丢了帝位,被软禁在一旁看弟弟呼风唤雨,复辟成功后,却一改以前的昏庸,后八年励精图治勤于政务,这种转变,是历史学上的一个经典心理分析案例,连外国人的心理学著作都有引用此事的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陈后主一词道尽皇帝心理创伤学地真谛。
    想必,康熙皇帝在戊寅之变中,也是有着和英宗一样的感触感悟。一个皇帝眼睁睁看着别人呼风唤雨,却无论是认可还是反对,都无能为力,那种心灵上的震撼和感悟,定是强烈到寻常人都无法理解的地步!只不过,英宗是痛改前非,珍惜后八年,而康熙,则是眼看着自己创的盛世被糟蹋,备受那种无能为力感觉的煎熬罢了。
    这,还是康熙活着,能铁血复辟扭转乾坤,那么,康熙不会想不到,如果自己有一日真成为了在天之灵,那就更加的无能为力了。循着康熙的这种感悟心路引申开去,结合秦始皇万世之谋却二世而终的史实,康熙定会前所未有地明白到: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富不过三代,穷也不过三代,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嚣嚣张张活一生,痛痛快快走一遭!
    康熙皇帝……竟是连满族江山地未来都想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