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银色猎手 >

第122章

银色猎手-第122章

小说: 银色猎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说在同学家住地谎言肯定不攻自破。有个这么大年纪的女儿这么多年没半个男朋友。做父母暗地里也很着急的。”她拍拍他胸脯给他信心,“这是你的优势,好好利用。”

林欢托起她下巴吻了良久,分开后两人又做几下深呼吸,嘴又合到一起。前一个吻撩人情思,后一个痛快淋漓。最后他抽空道:“今晚努力好好表现,万一砸锅我们还能私奔。”

过不到十分钟左右,她在他怀里几乎不着寸缕地睡着,睡相十分妩媚。是的,妩媚。也许面临抱定决心解决终生大事的临界阶段——短短一个多礼拜的时间——他这次重见她时。感觉她的性格中多了些林晨的果断成熟;也可能是过了一年,大家都老了一岁,和决定无关……

林晨变得像她,她又变得像林晨,莫非是一起生活,把大家的个性都搅混了地缘故?那自己怎么完全没沾染一点她们地自信?想至此不由得又紧抱一下怀中的她,独自看着阳台外的斜阳缓缓滑落。人并不是按部就班一岁岁成熟地,人是忽然之间长大的。

夏霁霏家从北山街的香格里拉酒店直接往北步行即可到达。“给你留点缓冲的时间。”她也对林欢这么说,语气和当时要进林家大门时林晨的口气如出一辙。

她家所在的位置在浙大校区内。说不清是商品房或旧时分给教职工的集资房。两者之间有个共同点,普通;还有一个,有点陈旧。是那种光看外表就可以对内部揣摩个八九不离十的单元公寓。房里还有一对年龄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的夫妇,正高度警戒等候着女儿引狼入室。

“你父母年纪怎么那么大,你才几岁而已?”两人步行途中闲聊,夏霁霏开始交待自己家里概况,林欢发出疑问。

“那个年代又提倡晚婚晚育,知青又上山下乡回城。到了快生不出小孩的年纪,还要组织安排决定。照我说啊,能找对伴就是十分幸运地事,况且生出来的我又这么出色。哦对了,我父母的名字也告诉你一下好了……”她说了父母的名字。

“夏春秋……”他喃喃重复一次。这十天里认识了两个姓名里带秋字听起来又不感到脂粉气的男人。无论好坏,和自己将来的关系都注定要十分密切,有点巧。

“怎么了?”她问。

“听起来有点耳熟。”不想提起叶知秋这个名字,他只好随口答道。春秋这俩字谁不耳熟才叫奇怪。

她颇自豪,“当然,他是国内有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我们学校经济学院的院长。”

林欢本无意走着,听着她补充脚下忽一踉跄,差点摔进路边行道树后的草丛里。他原本只是随口问问,没想到问出这么大事。一边是财雄势大,一边是家学渊源。她家这一关同样也是险关,无法轻松对付过去。

他可以不介意世俗地地位权势——说白一点,这些他想有也可以不太费力地取得,所以不怎么稀罕。拿得起放得下;但面对一个知识体系比自己庞杂丰富的长辈时,自己便开始汗颜。况且这人又是自己的另一位老丈人。自己原本就低人一等,现在又被一个无形的巨锤硬生生给锤矮了一截。

他经常想到一个问题:世界上有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物质生活条件肯定无法与自己相比,其中原因是他们的追求更偏重于精神层面;但其中若有一批人改变了原先追求,回过头来却发现这世界并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或多或少都在扯着人类前进脚步的后腿。

第五卷 合金领域 第一百一十四章【夏家】(下)

夏霁霏的家位于这个小区——四处看不到篱笆围墙之类的东西,林欢也不确切小区的形容是否适合,姑且称为小区——的西北角落上,两人到达时夜色完全降临。穿过一条长长的林荫大路,毫无征兆地再拐进一条充满淡淡桂花或玉兰香气的羊肠小道。

一座两层小楼——二层的窗户全是暗的——的屋顶屋角在夜里的围墙和葳蕤的草木中依稀可辨。在现在的都市里,这种场所已经很难被保存下来,一般人也很少有机会接近——老杨的事务所,第一次和白依然见面送她到北京西路的那所洋房,还有就是眼前的这座房子,他不由自主地将三者归类到一块。

两人到了门前,林欢的鼻子还蹭在夏霁霏的脖颈处。他一路都坚持说这淡淡的香气是从她身上发出的。夏霁霏这时把他头扶正,郑重对他道:“一会我们保持距离,切记不可这么轻浮,但也别太拘束,一副绷紧的样子更像做贼心虚。”

林欢想起了六字真言,深呼吸一口道:“我知道,保持镇定自然。”

大门居然没上锁,“吱呀”一声被她推开。院子里很宽敞,在城市中生活习惯的人很难有机会去注意一地撒满月光的实际景象——一般在写景散文里的华丽词句让人容易引发的遐想里较为常见。月光给林欢的感觉就像球员上场,大功率的探照灯和无数的镁光灯在头顶闪现。上场了。

房门特别小,相对于屋子而言,于是屋子再次显得大。不知道里头是否有个像联合盛世大楼楼顶的那个漏斗形的会议中心?这次会不会再碰到异能者?说不定自己的老丈人就是个异能者……著名经济学家,预测和改革经济的人物,是哪方面的异能呢?对了,很有可能是预言者。想到此林欢笑出声,夏霁霏狠狠踢了他一脚,低声咬牙怒道:“我要开门了,停止住你的离魂傻笑!”

房门打开。眼前再没任何缓冲,一对中年夫妻就站在门后两米处,留一小段空闲让自己女儿介绍这名重要访客,然后就是按部就班照着他们既定的程序执行。夏霁霏地介绍简洁且主题突出,“林欢,双木林,欢喜的欢。83年生于苏州,多项专利拥有者。目前是个不大不小公司的股东,是通过终审的男朋友。我们认识有半年,因为是住在我对面的邻居才认识的……”介绍得大体符合实情,只把两人交往的时间延长了一倍。

她父母和林欢同时说了声欢迎,说不上热情也绝不冷淡,显得若有所思;可能是在琢磨夏霁霏港说的其中那句“通过终审地男朋友”代表的含义:终审后的判决是谁来作出?要执行何种刑罚?判处两人同在一个牢房里终身监禁?

晚饭依旧是丰盛无比,完全无法一一罗列。林欢知道这是专门为他做的,是因为自己是“通过终审的男朋友”的他,小丫头一般的同学自然享受不了这么好的待遇。其实还不如四人面前各放一碗鸡蛋面,烧鹅就不要了。配两三样卤菜。再来几瓶啤酒,就像风景区的游客吃的一样。

能够在这个时段到风景区享受这些一般都是一家人,如果对姑妈表弟他们履行年前地承诺——过年这段时间带他们到处走走——想必一起吃也类似这些。无拘无束。想来几碗就几碗,吃不完放着结账走人都心安理得。不像现在,必须坚持到底,胃口心情情绪什么地必须暂时摒弃在一旁。

说来奇怪,普通的汤面、卤菜、啤酒这些东西自己有好长时间没接触到,甚至连回想的功夫都没有;到底是走到错误地岔路口,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不得而知。所谓的正确和错误又是什么,同样不得而知。

饭桌上不可能就此冷清下去,即使夏霁霏提前把父母有可能问的问题一一补上漏洞,他们还是亲自又过了一遍。因此林欢并没有太多神游的时间。并不是他非要无可救药地神游,而是周围的光线的色泽和空气里气息的味道都变得凝重,如果不间或地来几场头脑体操,他估计会被小丫头父母所设的封印结界——或者说控心术或摄魂大法什么的——彻底主导。莫非他们真是异能者?一个荒谬的想法浮在他心头。

差不多该问完地问题都已经问完,他们以类似闲聊的方式提问。林欢是因为心情紧张的缘故才感到精疲力竭,否则从技术上讲,小丫头父母看起来相当慈祥,问问题也非连珠炮似的滴水不漏:夏父找出一个线头,林欢接过。开始在手中慢慢重卷成团。夏母则在一旁不动生色地滚着那团毛线球,让线团上的线撒落一地,林欢手里的动作也因此无法停下。然后夏父和夏母的角色再悄悄交换,林欢依旧无法停下,他不晓得何时才能卷完,因为桌上的菜实在太多,而且厨房的蒸笼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东西没上。原来如此。

夏春秋忽然冷不丁地问道:“你对和谐地社会的理解是什么?”

林欢疑惑地看看左右——右边是小丫头,左边是她母亲,两人也同样疑惑看着自己——再看一眼对面,夏春秋的目光依旧停在他脸上。确实是让自己答辩。哈,什么不好问你偏问这个!本人愤世嫉俗活了20几年,每日每夜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这回我中大奖,你也恰好问对人!

他回想起在香港参加NE大会时曾说了篇感言,说完后的效果不错,台下掌声如雷。把自己的状态频率调整到彼情彼景,思忖了一会如何说得长些,以免被下一个问题问倒。他语气缓慢(缓慢同样可以拖延时间)地道:“‘和’字,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立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而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民生问题,‘谐’则是民主问题。”

“这是个渐次开放的时代。传统的,同心同德,式的社会改造模式因高估人性受到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社会就是,同心不同德,的社会。所谓‘同心’,即人人皆有对自由幸福之向往;所谓‘不同德’,即人人都有自己一套的道德观和欲念标准,它不因后天强制获得或通过意识形态内化,而是来自生活与自己知识经验的积累。由于人人希望社会往好处走,同时避免最坏结果,在此基础上。我相信,‘不同德’使民主契约成为必要,而‘同心’使民主契约成为可能。”

“人们探讨当下的中国如何建立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探讨目前通行于社会地各种运行规则。黑格尔有句名言,存在即是合理的,但存在未必是正当的。社会存在着不同的运行规则,这些规则如果不能平等地对待社会的不同成员,不能提供给不同的社会成员平等的发展机会,这样的规则,不管它产生于正式地制度还是产生于非正式的潜规则。都无法成为社会普通成员遵守的共识。”

“和谐是要追求共识。重建获利的公正性。就目前来看,让老百姓,特别是那些为了这20几年的发展承担相当改革成本的困难老百姓。来公平分享社会进步成果,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步。目前的确没有做到,国家对他们依旧一味索取。一个不能让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的社会,即使高度富裕,也非一个健康社会,因为它没有正义可言。正如有句至理名言所说:‘假如正义荡然无存,人类在这世界生存,又有什么价值?’”

“其次就是目前社会上福利删减得很快,但特权又久削不动。目前不管舆论也好民心也好,对改革地分歧。与此直接相关……”他话匣子打开后地精神面貌与原先那副蔫不啦叽的样子完全是天壤之别,从他本身的感受是抛弃了羞赧腼腆踟蹰之类地负面影响;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仿佛有盏不知位于何处的聚光灯不偏不倚地把他圈起来:整个人格外明亮,给人印象的轮廓十分清晰,金光万丈,瑞气千条。

他讲到最后,一身锐气随周身聚光灯的强度逐渐减弱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