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重装魔 >

第571章

重装魔-第571章

小说: 重装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炮所在区的下面都给封起来了,想必从包围圈再前行一点,就会有大大小小的蛋飞出来吧。

第680章 人类的导弹

阵线上只有零星的来自地下的偷袭会让大伙动弹一下,不过也没几个人能够以最乐观的心态看待事情,毕竟是把F系基地打到嗷嗷叫的对手。就整个泰坦方的势力,这偷袭的玩意或许只是跟无人机、地面辅助武器机器人一般的常规消耗品,根本不能当做战力参照。

“不是说外星人占了绝对优势吗?为什么会这样?”队长频道中有人询问。

这问题几乎没人知道答案,而能猜到接近答案的却不愿意说。

雷云亲身进入过泰坦内部,他知道泰坦的里面的确是已经没什么子舰(登陆舰)了,而子舰应该才是泰坦进入大气层后快速攻占整个星球的关键部分,它的主炮再强却也不能进行环形攻击——即使可以,由于各种地形变化,能打到的东西也极为有限。

泰坦坐下的巨型怪兽此前的表现类似一种生物制造工厂,从蛋中出现的各生体机甲也是有活性金属外装的,意味着它可以作为一个资源提供结构为泰坦进行补给,进而帮助它补充登陆舰和生体机甲。

击破F系基地的军队对泰坦来说正是个借助地面环境进行全力补给的机会,排除掉上层机库层中穿插的大型停放位,仅仅在下方就有足足两层子舰停放位,一列二十个,每个栏位的大小最多可以首尾相接的同时停放两艘子舰,意味着它在完全补充后至少至少能达到160艘子舰!

假如事情真如雷云所料,这回想要摸到它身边,难度当真是极大的,不只是子舰火力的强度和运载能力,还有这该死的沙漠里一览无遗的地形都是阻碍。

对此暂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暂时跟着大部队混着,实在不行就只能在撤退的时候脱离团队,从地下挖过去。沙漠下一样有储水层,特别是在这平坦的沙漠边缘区,连沙丘都没有,那里会比较适合挖地道,有一双爪类武器的狼人和阿尔忒弥斯就充当下土拨鼠好了,斯芬妮可以利用储水层的特点进行冰封固形,唯一要考虑的是被地下的生物机甲突袭时该怎么整。

等包围圈形成了好一会儿,脑残指挥部发出了命令。

“全体注意,两百秒内进行密集导弹攻击,十八点整全体进攻。”

这条命令无可厚非,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如果导弹能取得一点成果,说不定勉强也能有个说法。

只是战士中看好导弹袭击效果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雷云同样在机甲里摇头,在小队频道里怂恿说:“一会儿都不要进入第一线,保持较低姿态。”

这么说看似有点贪生怕死的意思,不过也是无奈,假如是K系的地盘,情况不妙时还可以借由两位博士的名义就说开发了新的单兵武器让他们直接以武装形态上场,但是本地可不归K系管辖。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做掉泰坦,若冲在第一线半路就被副炮干掉了,那也忒惨了点。

因为导弹袭击的关系,侦查机器人们也不得不赶紧让路,离开泰坦的上空,利用这点时间,也能避开三五公里。

不到两百秒的时候,就开始有不少小型导弹飞过包围圈头顶向泰坦杀去,它们纯粹是送死的。

泰坦的拦截机制和地面拦截武器不同,它是开启光束后进行拖行,一路扫过需要拦截的区域,期间还会画出一些怪异的图形。它似乎已经在之前与F系作战的时候习惯了大气层的干扰,所有的小型导弹都在十到十五公里的区域内被消灭。

根据机甲成像放大的结果来看,这些导弹中所装填的是穿甲战斗部,从包围圈只能看到四处乱扫的光束而见不到导弹引爆的大型火球。

F系基地当然不会只剩下这点幼稚的手段,随着时间靠近通知所说的节点,导弹的数量越来越多,从仅仅是越过包围圈头顶,还增加了已经进入俯冲阶段的中型导弹。

可惜中型导弹的结果更凄凉,泰坦上为数不多的光束型近防炮并没有理会它们,继续扫射小型导弹,中型导弹则由粒子炮进行定点打击。巨舰所搭载的粒子炮都有完整的加速轨道,虽然不像主炮一样霸气,持续射流也能使得它们开炮后进行一定程度的角度调整,几乎是没有一炮落空的。

此时倒也没有哪个驾驶员责怪F系的家伙们不让所有导弹在同一秒到达,因为那根本不可能做到。小型和中型导弹明显是车载的,它们并不像生体机甲一样具有瞬间清空武器的能力,而且两者的末端速度也大不相同,F系基地的中型导弹的末端速度能达到近五马赫,小型的却只有不到三马赫,以泰坦舰载防御系统的近防范围,怎么也得飞个十来秒,两者无论如何都协调不了。

距离十八点还有一分钟,也是通告中两百秒的最后四十秒,中型导弹装填物有了显著改变。

在近防区外它们就主动解体,分解出大量连雷达都侦测不到的微小爆炸物进行抛洒!

利用俯冲角度,这些明显不会对泰坦产生伤害且无法拦截的抛洒物开始轰击地面。

是了,这里是沙漠,虽说过于平坦的地形导致泰坦的近防距离相当离谱,但是同时也提供了遮蔽雷达最好的原料——极细的沙尘。

为了躲避拦截系统所解体出来的爆炸物十分细小,却架不住在这短短的十多秒时间内几乎是动用了整个F系防区剩余的全部导弹武器,抛射出的微小爆炸物几十秒的时间里就形成了半径十几公里的沙尘区!

大家都知道,高密度扬尘带来的问题,不止是立即削弱雷达效果,在削弱雷达方面,或许对于泰坦的舰载系统效果算不得明显,不过,具有实体的它们也会用自身削弱任何高能武器的威力——包括电磁武器也同样会在沙尘中表现出更大幅度的负加速度。

“哟!竟然还有点脑子!”雷云开启队长频道,夸奖了一句。

“哈!希望如此。”有人并不是很乐观。

其实应该可以乐观点,因为在扬尘掀起的时候距离指定的200秒还有那么一丁点时间,意味着最终的打击还没到来。

他们既然是掀起了扬尘,接下来该露面的肯定是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相对于包括相位技术在内的机甲体系是一种很原始的武器,但是它也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在回归大气层之后它将成为大气层内飞行速度最快的实体!至于能达到多快,是不是具有一定的末端制导能力,那就要看科技树了。

几秒后在数据链系统中所出现的四枚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后的速度均超过了每秒三公里——看颜色就知道了。

这样的速度再入大气层,泰坦本是应该能来得及反应并作出拦截的,毕竟它们的目标不太可能是自己以外的东西,可此时已经上升到六七百米高空的扬尘,却给了个大麻烦,将拦截难度提升了数个层级。

若说泰坦的光束型近防炮在大气层内能能保证在二十公里就具有杀伤力,那么粒子型的则会更远那么一两成,可是扬尘和大气的共同干扰,会大幅度缩减其有效射程,面对末端速度已经超过八马赫的弹道武器,它们能保有的有效拦截时间不过是零点四秒不到,若高空的扬尘再浓点,那就没它们啥事儿了,别忘了哪怕大概的方向对了调整角度也是需要一点时间的,而且越近武器调整角度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指挥系统似乎为了这一刻做了不少的功课和准备,第一颗弹道导弹并没有进入防区,而是在距离泰坦顶端约三公里的位置突然减速——因为它分体了,相对质量,更大的表面积比立刻让速度下降了一个层级。

十几个弹头一头栽下去,其中立刻有七八颗被干掉了,然而仍然有一半成功的接近到距离泰坦极近的位置。

可惜数据链系统只提供大概的爆炸点,却也没有什么能看到此时泰坦身边的状况。

雷云眼珠转了半圈,判断说:“是电磁弹头。”

双方一直都克制着没有动用终极武力,人类和外星人都把星球当自家不想给它毁了。那么在弹道武器袭击中要进行先行攻击的类型就不算太多了,电磁弹头就是个极好的选择,在靠近后爆炸它更容易穿透泰坦极厚实的装甲对内部产生作用,二来它不会像爆炸武器一样有将沙尘吹散的危险——一旦对泰坦上空扬尘施压,若还有顶部武器能运作,后续的就别想靠近了。

话说回来,电磁武器恐怕能降低泰坦已暴露在外的武器性能就算是侥幸之极,毕竟人家的脑袋形状就证明是长期在外太空航行的,除了面对宇宙中的高速飞行物,同样要面临随时出现的各星体发出的各种奇怪东西,神马太阳风、高强度伽马射线啥的,它的外装对电磁瘫痪的抵抗力只怕极强。

“二十五秒,大家准备。”频道中有人提醒。

此时大伙说话的声音似乎也不像之前一样沮丧了,还有三颗弹道导弹会在五秒内进入作战,不管成功与否,起码仍然在进行微型爆炸物抛射的中型导弹还能制造一些扬尘为机甲部队提供一些掩护,只要扬尘不消失,机甲部队甚至可以进入实弹打击距离而不被舰载武器袭击。

第681章 科学的保护者

第二枚弹道导弹出人意料的仍然不是主攻武器,竟是与第一枚相似的分导弹头,只是它的分导弹体飞行方向更为集中,并非以泰坦周边为目标,而是直冲着它去的。

泰坦也终于在此时做出了相应的反应,由稍微靠近前端两侧的位置喷洒出大量带有强反射效果的碎片,也就是诱饵弹。

诱饵弹弹射速度偏慢的特点在太空战中的缺陷过于明显,泰坦显然也没有更好的方案,明显经过了电磁加速的诱饵碎片仍然慢了一步,有近三分之一的分导弹导弹头躲开诱饵和副炮打击钻进了沙尘中。

第三枚弹头没有解体,几乎是在进入短程防御区的瞬间就被击中,但是它却是一枚热熔弹头!

被击中的瞬间,大量被加热至亮白色的超高温液体猛地喷了下去,借助爆炸的力量,它们的速度甚至还高过弹头本身。

借助高温金属液特有的强磁场遮蔽,最后一颗弹道导弹弹头趁机钻了下去。

下一个瞬间,沙尘区的上层产生了一个明显的膨胀,紧接着就是冲击波特有的横向扫荡,转眼间泰坦上空的沙尘被一扫而空,可惜距离太远,具体情况还不得而知。假如副炮被确实破坏,接下来的行动成功率就会高很多。

相比K系基地在登陆日的作战,经过了数天的战斗后,此时的作战方案显得更为成熟,从包围圈来看似乎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所消耗的资源却也绝对不比登陆日作战的损失小,由于地面世界的崩溃,本地早已经没了“钱”这种东西,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一切仅以资源和制造难度而论,按这个标准,导弹武器等体积却也不会比机甲便宜多少,刚才那几十秒时间大大小小的导弹少说也得按百万吨来计量,也能抵的了数千机甲了。

机甲群的行动时间马上就要到来。随着沙尘被战略导弹清理掉部分,第二批中小型导弹再次开始进场,这一批的密度有明显降低,一看就知道是专门掩护地面部队的。

沙尘再起的时刻,就是机甲动起来的时候。

现在的雷云,坐在机甲里却也没有多乐观:“拍到了吗?”

“顶面两门副炮瘫痪,另外两座副炮未开启,但是外罩产生了明显变形。发现四个穿孔,没有击穿停机层。”霍华德的汇报验证了他的判断。

之前回去后雷云画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