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红色风暴之迷 >

第27章

红色风暴之迷-第27章

小说: 红色风暴之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言》译成俄文,并请马克思、恩格斯写了俄文版序言,把这一光辉的著作介绍到
俄国。在艰苦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中,他自觉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民粹主义的唯心主义哲学、英雄史观和主观社会学进行了尖
锐的批判。普列汉诺夫是俄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

    列宁在早年也曾为民粹派的救世理论所吸引,但是他很快地发现了这一理论的
弱点,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指出:“俄国在半个世纪里,经受了闻所未闻
的痛苦和牺牲,表现了空前未有的革命英雄气概,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
精神去探索、学习和实验,经过了失望,进行了验证,参照欧洲经验,真是饱经苦
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惟一正确的革命理论。”在19世纪末,俄国革命中各种
思想混杂,不仅有民粹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横加阻挠,而且其他的小资产阶级理论
和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学说陈渣泛起,另外在国际上,以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为代表的
机会主义泛滥,在俄国也出现了修正主义的变种。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为了更广泛宣传革命真理,列宁作为自觉的革命战士,与号称是“人民之友”的自
由民粹派、资产阶级“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经济派以及小资产阶级的孟什维克进
行了长期艰巨的论战。在斗争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
命实践的结晶——列宁主义,创立了俄国无产阶级独立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在
第四次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中,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等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传
播和借鉴西方文化都是立足于当时俄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列宁主义和布尔什维克的
诞生意味俄国几代革命者在近一个世纪的苦苦探寻后,终于在西方找到了马克思主
义。代革命者在近一个世纪的苦苦探寻后,终于在西方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七、对俄国吸收西方文化的思索

    为什么在俄国历史上能出现数次大规模引进西方文化的现象呢?

    首先,从地理因素方面看,俄国虽然为内陆国家,但却身处欧洲中部,处于东
西方文化交汇带上,这为西欧先进文明的传人提供了便利条件。加上弗拉基米尔大
公、彼得一世以及后继者一直在为“出海口而战”,最终使俄国成为濒海的国家,
使俄国有了眺望西方的窗口,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西方文化的引进和传播。

    其次,从西方文化的借鉴和传播者方面分析,俄国统治阶级和革命者在内心深
处都存有对西方文化的原始认同感。俄国的统治阶级的很多人从小就接受过西方文
明的熏陶,在心理上大都依属西方文化,当俄罗斯国家出现危机或他们个人的统治
出现危机时,他们便自然地到西方文化中去寻找出路。弗拉基米尔大公引进基督教,
在精神上统一俄罗斯;彼得一世学习西方,推行改革;叶卡特琳娜二世接受启蒙思
想,倡导开明专制;亚历山大一世标榜民主,自称为“自由主义者”,都是巧妙地
把西方思想、文化变成适应俄国专制统治的理论工具。但这也在客观上,在某种程
度上推动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俄国的传播。俄罗斯的先进知识分子多接受过正统的西
方教育,很多人又都曾长期旅居欧洲,亲身体验了西方文明和民主的气氛,他们怀
着对专制制度的无比憎恨,对自由生活的极度渴望,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作为
启迪民智和反对专制制度及农奴制的有力武器。他们是俄罗斯新文化的创造者,也
是俄国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

    第三,从俄罗斯文化形成的特点和结构方面看,俄罗斯文化易于吸收外来文化
的精华。俄罗斯文化本身是在融合多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是东、西方文化的汇
合体,结构多元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而西方文化又曾经是俄罗斯文化的母体之一,
因此后者自然对前者拥有内在的亲和力。西方文化在俄国的传播,实际上也是西方
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两种文化形态的冲突及融合过程。俄国的先进分子在传播西方文
化的同时,也在从事另一项伟大的历史性事业,即改造旧文化,建构新文化。

    在俄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看到了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西方先进文化对俄
罗斯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西方文化是俄国现代化发展的制动器和催
化剂。因为传统文化在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时便表现出一种巨大的惰力,人们的思
想要想从已成定势的旧体制中挣脱出来,既需要来自主体内部的自省自识,更需要
来自外界客观的冲击和震荡,西方先进文化在俄国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
正是这一作用。



第六章  恋女与情郎的永恒对话:俄罗斯知识分子之谜

    俄罗斯是恋女,知识分子是情郎。——苏联作家高尔基。

    “俄罗斯是恋女,知识分子是情郎”,高尔基曾用这样的关系来形容知识分子
和俄罗斯历史、俄罗斯社会。俄罗斯国家、俄罗斯民族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足见
他对俄国知识分子爱之深、恨之切了。

    在俄国近代历史上,有几大命题困扰着俄国人,特别是有良知的俄国知识分子。

    一大命题被19世纪俄国著名的思想家赫尔岑称为俄国的斯芬克斯之谜,即:俄
国向何处去?究竟是走东方式的道路,还是西方式的道路?

    另一个大命题是俄国19世纪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提出的,因此被称
为克柳切夫斯基难题,这个命题的内容是:俄罗斯向何处去?谁将并怎样领导俄罗
斯?

    第三个大命题则困扰了俄国知识分子200 多年,它较为完整的表述是:俄国历
史发展极其落后,沙皇制度专横残暴,人民大众深受苦难,这究竟是谁之过错?知
识分子应该怎么办?200 多年来,俄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一、特立独行:近代俄国知识分子的苦斗

    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它在各国的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
着特殊的作用,而对于俄国知识分子来说,它的特殊性可能就是从俄语中“知识分
子”这个单词的特殊性开始的。“知识分子”这个词最先被用到俄国作品、文献里
大约是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据说最早使用这个词汇的是俄罗斯作家波·德·博博
雷金。在俄语里,谈到知识分子,经常出现的是两个单词,词根是一样的,但是词
尾不同。在俄语中有两个词汇均指知识分子。但前者使用范围较宽泛,也作“知识
界”和“知识阶层”解释。后者则专指为同时代人以及后世称道的社会责任感和道
德风尚,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怀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知识人”。如果用这个标准来
衡量,当代俄罗斯最大的知识分子可能就是索尔仁尼琴了,他天天在思考着俄国的
前途,用他的笔告诫世人。苏联是一个“癌病房”。而在新俄罗斯即将踏人对世纪
的时候,他又不失时机地告诫世人警惕“俄罗斯的崩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白
银时代俄国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同时也堪称是俄国知识分子代表的别尔嘉耶夫曾
经在他最著名的《俄罗斯思想》一书里强调:“俄罗斯的知识分子是完全特殊的、
只存在于俄罗斯的精神和社会之中的构成物,……知识分子是俄罗斯的现象,它具
有俄罗斯的特点。”另一位美国学者刘易斯·科塞,专门从事知识分子问题研究,
他著有《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科塞是这样评价俄罗斯知识分子的:
“他们从一开始就视自己为社会意识和良心的承担者,如果必要的话,他们要以长
期备战的状态进入政治疆场与那些掌权者厮杀。”

    那么,俄国知识分子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有一点
是确定的,俄国知识分子的出现是比较晚近的事情了。原因在于,俄国是欧洲、文
化。政治相对落后,或者说是长期落后的经济国家。彼得一世仿效西方大行改革之
前,文化教育被东正教会所垄断,改革后在俄国的大学、科学院等文化科学机构中
充斥的基本上是聘自德国、波兰、法国的科学家和文化人。直至18世纪中期,俄国
伟大的学者罗蒙诺索夫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状况。但是,罗蒙诺索夫主要的贡献不
是在思想上,而是在科学和文化事业方面。因此别尔嘉耶夫认为:罗蒙诺索夫“生
活在黑暗的环境之中,他很孤独,这些都是悲剧,对于我们感兴趣的俄罗斯自我意
识的历史来说,罗蒙诺索夫只具有很小的意义”。在别尔嘉耶夫看来,谁是俄国的
第一个知识分子呢?是拉吉舍夫。拉吉舍夫出身贵族,它主要生活在著名的女沙皇
叶卡特琳娜二世时代,并且在叶卡特琳娜二世推行开明君主专制期间出了一本书—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在书中,他抨击了官吏、农奴主的暴力,同时也
抨击俄国的沙皇。因此叶卡特琳娜二世勃然大怒,宣布拉吉舍夫是疯子肥他抓起来。
别尔嘉耶夫认为从拉吉舍夫之受迫害开始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殉难史。并且认为拉
吉舍夫《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的一段话是俄国知识分子诞生并立世的宣言,
这段话是:“看看我的周围——我的灵魂由于人类的苦难而受伤。”

    那么,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我的观点是,俄国知识分
子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社会群体最终形成于19世纪30-40年代,也就是与“白银时
代”相对的“黄金时代”。它的重要标志是在19世纪30-40年代,在俄国思想文化
界,围绕着俄国向何处去,即赫尔岑所说的俄国斯芬克斯之谜,展开了第一次大规
模的思想论战,这场思想论战最后演变成政治论战,并在俄国知识分子内部形成了
政治分野,这场论战充分反映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

    为什么这场论战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为什么赫尔岑把“俄国向何处去”命名为
历史发展的斯芬克斯之谜?这里有很深的原因。

    俄国作为一个在地理上横跨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大帝国,它处于一个极其特殊的
文化地缘、政治地缘、军事地缘的环境中。

    如果对俄国历史略知一二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即钟摆现象,它形
象地描绘了俄罗斯从第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开始,俄国的历史发展
犹如巨大的钟摆,摆动于“西方式”与“东方式”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之间,
并且一直摆动到今天。从公元10世纪开始,就是公元998 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
米尔废除了原来的多神教,率领臣民皈依基督教的东正教,拉开了俄国“西方化”
的序幕,这一过程持续到1240年。此后蒙古鞑靼人占领了俄国,建立了金帐汗国,
结束了俄国的西方化进程,开始了东方的统治。从1240年到1480年,俄国打败金帐
汗国并获得解放,这两个多世纪来俄国一直深受东方文化和发展道路的影响。在此
之后“东方化”进程以其惯性仍然延续了近2 个世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