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江山美色 (江山) >

第323章

江山美色 (江山)-第323章

小说: 江山美色 (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双颊深陷下去,一双大眼也有些凹陷,只是眼中的一股火焰却是旺盛。

裴茗翠的牢房可以说是最好的牢房,应用之物颇为完备,还有一碗药。凉了,并没有喝。她虽是重犯,却没有手铐脚镣。坐在草席上,靠着墙,她更像准备一辈子住在这里。

回想一年前那个英姿爽朗的裴茗翠,萧布衣鼻子微酸,心中被针刺了下。

这是一个死结,没有外人能够解开。裴茗翠能解,可看起来她已经放弃。

萧布衣想劝她振作。可见到她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见到萧布衣望着自己,裴茗翠微笑起来,“萧兄,你还好吗?”

萧布衣走过来。终于问道:“我还可以。你呢?”

裴茗翠四下望了眼,“我也还可以。对了。洛水之冰已经消融了吧?”

萧布衣实在搞不懂裴茗翠询问地含义,见到萧布衣脸上的苦意,裴茗翠招手道:“来,坐。恕我懒得起身相迎,我其实一直在想,谁会第一个来看我?可我想了很久才发现,能来看望我的,除了你,已经没有别人。”

说到这里的裴茗翠笑起来,剧烈的咳,萧布衣伸手轻拍她的后背,只希望能减轻她的痛苦。

裴茗翠用手帕捂住了嘴,半晌抬头道:“谢谢你。”

“其实你根本不必入狱。”萧布衣还是忍不住道:“你何苦自讨苦吃?”

裴茗翠轻吁了口气,“你知道多少?”

萧布衣微怔,“你说什么?”

裴茗翠笑笑,斜倚在墙上,望着房顶,“我这一段时日难得的悠闲,可我这个人一辈子就是喜欢动心思,就算在牢狱中也是忍不住地想。我始终在想陈宣华这个人,我觉得已经有些眉目,你想听吗?”

“你现在需要的是休息。”萧布衣皱眉道。

裴茗翠笑起来,又是咳,“我还需要休息吗?”

“除了大业,除了圣上,除了玄霸兄,这世上本来还有很多值得你留恋的东西。”萧布衣皱眉道:“现在地裴茗翠,已经不是一年前意气风发,救人救已的裴茗翠。你这样自甘放弃,说实话,我对你真的很失望!”

裴茗翠怔了半晌才问,“那你希望我做什么?”

见到萧布衣不语,裴茗翠幽幽道:“我的出身其实和萧皇后仿佛,一直并不被家人器重。就算是我爹,对我也是淡漠,不过所有的一切,都因为姨娘的一句话而改变。我从一无所有到巅峰之境,再到一无所有,我还能承受地住。我一生中最爱的是姨娘,最忠地是圣上,最喜欢的男人是玄霸,可最敬佩的却是你萧布衣!”

她一口气说出这些,喝了口水,压住了咳,缓缓道:“你想要一个人死很容易,可你让他服你,那就是难事,若是能让我裴茗翠都佩服的男子,天底下实在不多。现在的我,身陷囫囵,别人只怕被牵连,躲避不及,你还能来看我,只凭这一点,我就知道,你把我当作了朋友。”萧布衣无奈道:“茗翠,你是我见过最有机心地女子,可你正因为机心太重,反倒作茧自缚。俗话说地好,退一步海阔天空,放下些东西,你得到的只有更多。”

“放下些东西,得到地只有更多?”裴茗翠喃喃念着这句话,苦笑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道理都明白,可这一个放下,又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室内静寂一片,萧布衣却是明白裴茗翠的苦。

“杀陈宣华的不是我。”裴茗翠突然道。

“你说什么?”萧布衣惊愕问。

“我知道外边很多人都是怀疑我下手杀了陈宣华,可萧兄当然知道,杀人有时候不见得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裴茗翠淡淡道:“你我都不是笨人,杀了陈宣华只能陷圣上于万劫不复,我如何会选择这种笨法子?其实这本来是一场局,我亲自布下,作茧自缚,一败涂地,怨不得旁人。”

见到萧布衣皱眉,裴茗翠凝声道:“陈宣华这人来的古怪,她劝圣上开无遮大会,我认为必定会有古怪,请圣上准许我布局。圣上毕竟待我不薄,这才让我全权处置。我留意的人除了宇文述外,其实还有一个人,叫做宋子贤。”

“宋子贤是谁?”萧布衣奇怪问。“宋子贤是唐县人,离东都不远,擅长幻术,经常能变出佛形,自称是弥勒转世。”

“难道这次就是他的把戏?”萧布衣皱眉问。幻术对他而言,应该和魔术仿佛。

“是谁的把戏无所谓,其实宋子贤不过是个小人物,他身后的势力才是我最为关注,我想萧兄多半也很关心。”

萧布衣半晌才道:“难道宋子贤真的是太平道的人?”他觉得裴茗翠有点一语双关的味道,却不想遮掩太平道三个字,因为他知道裴茗翠或许痴,但是绝对不笨。

有些时候,对聪明人说实话更好一些。

裴茗翠点头,“太平道自从张角创建以来,一直都是大逆不道。以颠覆朝廷为已任,多有谋逆,历代来都被当权者围剿,他们无法求生存,往往不以太平道自称,而是改换迷惑民众的方法。以拜弥勒为方法蛊惑民众其实就是太平道的变化,我想听到这里,萧兄应该知道,这次袭驾并非诬陷太平道,而极可能是他们所为!”

二二五节 刀剑

萧布衣听到裴茗翠说,这次不是诬陷太平道的时候,第一个想到却是历山飞。

无论谋逆是谁,朝廷第一个想到的多是太平道,而不管盗贼是谁,在山西河北打家劫舍的多是使用历山飞的招牌。

他和历山飞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命运却是着实相关,他几乎是踩着历山飞的脑袋走到今天的位置。

这种李代桃僵的方法千百年应用的着实广泛,这次兵部想当然的把谋逆的罪名推到太平道的头上,却多半没有想到,这次真是太平道所为,不过太平道筹备数年之久,只是想要刺杀杨广吗,想到这里的萧布衣有些惘然。

“萧兄对太平道理解不多吗?”裴茗翠突然问。

萧布衣有些茫然的摇摇头,陡然发现裴茗翠眼中的凝重,凛然回道:“裴小姐为什如此问法?”

裴茗翠转过头去,半晌才道:“既然不多,那我们就先研究下假陈宣华。”

不等萧布衣发表看法,裴茗翠径直道:“我想了很久,综合假陈宣华的举动,得出她可能的三种出处。第一种当然就是她是宇文述精心培养之人,用以稳固宇文家的势力,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可我现在却是不敢苟同。”

萧布衣点头道:“无遮大会召开是在道信来到之后,那时洛水已然结冰,当初破枪车辕车的爆炸之物应该是在冰封之前埋下,或许受到剧烈的震动才会爆炸。光凭这一点来看,太平道准备已久,单独在洛水上做文章,应是和假陈宣华早有联络。宇文述应该对此并不知情,因为圣上如果遇刺,对他实在半点好处都无。我想裴小姐的意思大概如此?”

说到这里的时候。萧布衣心头微震,蓦地想到一个难以置信的念头。

洛水做文章绝非那么简单的事情,也不会是陈宣华一个人能够策划,最少道信也是大有嫌疑。

一想到得道高僧也是参与其中,萧布衣忍不住地心惊。转念一想,就算没有道信。想开无遮大会陈宣华也有地是借口,既然如此,道信又不见得参与。只是杨得志说什么命犯弥勒,佛主不容,肯定是预先知道了谋逆。他为什么会知道谋逆,为什么要当和尚。想到这里的萧布衣,心乱如麻。

裴茗翠微笑道:“萧兄看来这三个月也没有闲着。”

“我只是想到你方才问我洛水之冰化了没有。”萧布衣回过神来,轻叹道:“想你问话总是大有深意,忍不住多想了下。”

裴茗翠笑笑,“有时候想多了不见得是好事,我也十分佩服萧兄很多事情放的下。你说的不错,我也是如此的想法,早让人去凿冰取了冰下之物。发现那种东西剧烈震荡之下的确能产生不小地破坏力,而且不止一处分布。由此可见。我的第一种出处并不成立。既然第一种出处并不成立,我自然也就想到了第二种可能,假陈宣华是太平道的人!”

她语出惊人,萧布衣却无意外,“那太平道杀她。是意外还是刻意?”

裴茗翠轻叹道:“萧兄总是一语中的。和我想的相差不远。如果是刻意,所有的一切好像有了完整地解释。假陈宣华来宫中刻意以柔弱贤良示人,她不需要施展任何诡计,她只要温顺博得圣上的喜爱即可。圣上对假陈宣华难以割舍,她要一死,圣上心智大乱,这天下也就乱了。”

“可就算假陈宣华挡了一剑,刺客的第二剑若非我的到来,早就杀了圣上。圣上和陈宣华只死一人即可,若是连杀两人,实在是没有必要。”萧布衣皱眉道:“他们难道算的如此精准,就算我的赶来都能想到?”

裴茗翠缓缓点头,“你说的一点不错,这也是我的疑窦所在。从种种迹象来看,他们地惊天一击的确是为了刺杀圣上,既然如此,陈宣华之死定然不是在他们地算计之内。可陈宣华的死既然不在算计,她为圣上挡剑却让人琢磨不透。这些算计都是她和太平道之人合谋,临阵变卦实在蹊跷,要说她短短的几个月就被圣上痴情打动,我觉得可能极小。”

萧布衣听到裴茗翠心思缜密,不由佩服,可再一想,又觉得悲哀。

现在她是身陷囫囵,不保性命,只是求解疑团,实在是性格所定。

裴茗翠不知道萧布衣所想,接着说下去,“所以我想了很久,得出个让自己都诧异的结论,那就是假陈宣华既不是宇文述的人,也不是太平道徒,而是独立于他们。”

萧布衣多少有些震惊,忍不住问,“那她是哪里来地?”

裴茗翠眼中露出丝许疑惑,半晌才道:“萧兄可记得假陈宣华临死说地最后一句话?”

萧布衣毫不犹豫道:“当然记得,她请求圣上莫要征伐辽东,这和她一贯的做法相同。裴小姐当然也知道,大隋地顽疾就在辽东,圣上再征辽东,那多半会转瞬土崩瓦解,她临死也为圣上着想,对圣上真的不错。”

裴茗翠沉默良久才道:“萧兄,你我的区别在于,很多时候,你把人总往好了想,对人宽容,我却总是想到恶处心机,对人戒备,所以到现在为止,你的朋友越来越多,我却是孤家寡人一个。”

萧布衣错愕,“难道裴小姐觉得假陈宣华最后一句话包藏祸“你说不想圣上征伐辽东的都有什么人?”裴茗翠突然问。

萧布衣认真想了下,“群臣,百姓,你我。其实只要还想安生过日子的人,多半都不想征伐辽东。”

裴茗翠微笑道:“原来你和我的想法都是落入盲区,不过也怪不得,因为我们都是中原人。”

萧布衣脑海中直如一道霹雳划过。失声道:“你说的不错。不想我们征伐辽东的其实还有辽东的百姓!你难道认为,假陈宣华是辽东人?”辽东人地时候,萧布衣眼前豁然开朗,种种不解之处已经合理的解释。

杨广连年征战,高丽王野心勃勃。可这无非是两个国家当权派的争斗。

从根本来讲,两国的百姓都是对此颇为厌倦。

帝王的功绩通常都是堆在百姓的痛苦血泪之上。三征辽东后,中原固然民生疲惫,可辽东那面也决计好不了多少,甚至只有更加地痛苦。

陈宣华如果是辽东人,那她劝杨广行善解释的通。因为休战对大隋有好处。对辽东当然也是如此。

裴茗翠听到萧布衣的假设,沉默良久才道:“你也终于想到了这点,我是三个月来冥思苦想才得到的这个结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