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风流财女 >

第8章

风流财女-第8章

小说: 风流财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之被一幅来头很响亮的画给吸引了眼球,她看了看底座上的名片——郑板桥的墨竹。

她立马就倒抽了一口气,以前在古玩街上,也曾经有不少古董贩子不知道从哪里淘来的画,打着郑板桥真迹的名号,她见得多了,也懂得分辨一些容易分辨出来的真假,能够摆在这里的,一定不太可能是假的。

不过她很奇怪,这幅画上,她并没有看到在许多古董身上会出现的浅白色雾气,如今又不能用左手摸一摸,更没有办法用那还未证实的特殊能力感应什么。

其实对一件没有定论的古董,要确切的考察出来它的真实来历。一般的最有效,世界公认的方法就是能够在那个时代的古墓里找到佐证。但是,很显然,这个方法只是使用与金石玉器等物品,字画一类的东西那可不在这个范围,米舒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在古代哪一类的纸能够在古墓里长期保存。所以说,字画很难下定论。

再者,戴之如今的特殊能力似乎只能鉴定物品的年代,对于笔迹鉴定,她还未曾试过。

戴之的心跳得很快,下意识的搓了搓手心,总觉得会发生些什么让她所害怕却又期待的心情……

☆、第十二章   神奇女儿香

赫连东见她对这幅画很敢兴趣,笑着问道,“有何高见。”

戴之略微有些尴尬,不过却还是壮着胆子说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她虽然看不到这幅画上面的“仙气”,那双眼睛似乎指引着她看画中竹子的顶部,七彩的光圈在竹子顶部绕啊绕,似乎看出了一些端倪,

“这画应该不是郑板桥的真迹,是仿的,不过是清朝人仿的,却始终是赝品,但是风格倒很像,风骨却差了许多。”

赫连东饶有兴趣的“哦?”了一声,双手环抱胸前,“怎么说?”

戴之吞了吞口水,冒着被丢出去的风险继续道,“扬州八大怪里的郑板桥画竹子的时候,有一点多数人都看不出来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起笔是在竹子的顶部,是先有竹子顶,然后向根步画,接着才画叶子。而这画却是和普通人一样,起笔是在在竹子的根步,和郑板桥的画法不一样。第二就是端砚颜色浓郁,是其他地方的砚台比不了的,正是因为过于浓郁,为了让画看起来愈发真实,所以才露出了破绽,因为郑板桥一生拮据,从来没有用端砚作过画,所以,这画是别人仿制的。”

“哇,这姑娘眼色真利,刚刚专家用专业工具鉴定过,完全跟专家所说的一模一样,这副墨竹,是清朝人仿的!”一旁的工作人员听了戴之的话连连咋舌,佩服的五体投地,要不是专家鉴定时为了奥佳的名声而封闭式鉴定,他真的要怀疑她是不是听到专家的鉴定而复述出来的。

戴之颇为奇怪的看了一眼赫连东,看来这幅画是赝品的事情他应该知道,再看他似笑非笑的样子,立刻就明白过来,看来他是故意出题考自己的,戴之哭笑不得,她完全是靠眼睛的特殊能力才鉴别出来,千万别让他以为自己是这方面的行家才好。

接着,戴之又看了瓷器类的古董,注意力被一组十分赏心悦目的杯子给吸引过去了,她看了看那组杯子的名片上写的是: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清朝乾陵年)。

可真是货真价实的古董啊!

“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这样的东西是古代的问卦人整出来的一个成套的瓷器,附庸风雅而已,他们把十二个月开放的各种鲜花整出来弄到上面去,把玩一下,十分有闲情逸致。”赫连东在一旁做很称职的解说员,声音温和悦耳,着实是种享受。

戴之皱起眉头,数了数,明明就只有六只,

“这十二月令花神杯分别以水仙、玉兰、桃花、牡丹、石榴、荷莲、兰草、桂花、菊花、芙蓉、月季和梅花为主题,一花一月,并配以相应诗文装饰,这东西素来即被视为康熙朝官窑瓷器之名品。”

赫连东颇为可惜的道,“可惜不全了。要是成套的话那该有多好啊。”

戴之用以前在古玩街耳濡目染学来的方法看了看,连连点头,“不过有六只已经不错,你看那只以十一月月季花为主题的花神杯,属花神杯中较为少见的品种,笔法细腻,意境高远,显然是名家名窑的出品,绘月季花随风摇曳,红花争艳。”随着底座自动旋转,戴之看见另一面写有楷书青花诗文: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

花纹精美,戴之看得欢喜,却料不到,接下来,更为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戴之仔细看了看,六只杯子做工精美图案颜色鲜艳,那浅白的雾气很灵动的流动着,眼睛里的彩色光线也十分罕见的飞出去和那团“仙气”环绕在一起,戴之被这样的现象看呆了,一开始以为这只是因为这古董是清朝瓷器所以才产生的特殊反应,不过她再仔细一看,那团“仙气”见了彩色光线像是见了鬼似的立刻四处逃窜,而她眼睛里光出去的彩色光线却很快的将那些“仙气”一点一点的吞掉,然后逐一在那几只杯子上的背身花纹上游走,像是采集什么东西一样,迅速的游走一番,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到戴之的眼睛里……

戴之吓得惊呼出声,完全看不到任何异样的赫连东连忙问她怎么了,戴之自然不会说她看到什么,仍然心有余悸,再看那杯子,表面哪里还有那团名贵古董周身所散发的“仙气”……

只不过取而代之的是她发现自己看东西似乎越来越清楚了,戴之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就听见赫连东略微惊讶的声音问道,

“咦,怎么你今天喷了香水的么?好特别的自然花香味,什么牌子的?”

香水?

上帝作证,她连发夹都没用过,何况是香水那种极具女人味的奢侈品?

等等!

自然花香味?刚刚彩色光线在背身的花纹上采集的,可是花粉?

哦,天呐!戴之有种偷了东西的做贼心虚——

该不会是,那闪光的七彩光线,把“仙气”和六种花的香味采集回来,注入到了她的体内?

“尊敬的来宾大家好,欢迎各位古玩爱好者光临奥佳世纪城举办的‘收藏天下’博览会,现在,是属于大家的时间,把你们的宝贝都拿出来吧!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奥佳请来的业内最权威最著名的专家之一——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副社长、从事古董研究调查鉴定和展览工作三十余年的老教授——蔡中涛,蔡教授!”

工作人员的吆喝声骤然响起,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戴之看见展览会不知何时已经搭建好一个简易的舞台,主持人在台上激情四溢,底下也围了密密麻麻的观众,抱着自己的宝贝跃跃欲试的样子。

戴之也兴奋不已。蔡中涛的大名她也如雷贯耳,他算得上是古董界数一数二的权威人物了,他在行内造诣很高,名望也很高,经常参加很多电视台举办的古董类节目,可以说她算是看他节目长大的,算是她的半个偶像,不过老爸虽然默默无闻,却一直是她最大的偶像。

今天能见到以前在电视里才能见到的大师级人物,戴之心情雀跃不已,也暂时忘却了刚刚所发生的奇怪现象。

蔡中涛笑容和蔼的跟大家打了招呼,便开始鉴定收藏爱好者献上来的宝贝东西,第一件物品是一件看起来年代久远的铜鼎,花纹不十分出彩,却胜在古老,铜鼎这类东西,是越老越值钱,倘若被蔡中涛鉴定是那个朝代出土的文物,肯定会立刻名声大噪身价百倍。

不过蔡中涛粗略看了看,便断定不是历史悠久的古董,收藏价值不大。那人颇为失望的下去了。

接下来又鉴定了不少其他收藏爱好者提供的宝贝,大多数是空有噱头的物件,偶尔有一两件被肯定,也并非十分出彩。

戴之也在底下默默鉴定,发现蔡老的确很有本事,他鉴定是赝品的物件,戴之基本上都看不到那在真古董身上才会见到的“仙气”。

不过他会对没想到一个年轻人拿上去的玉佩大加赞赏,他拿着放大镜左看右看,皱着眉头,表情又惊又喜,让底下的观众颇为不解,最后,他连连点头道,

“淡白的龙凤玉佩,龙凤的造型极富动感,线条棱角处理得清晰利落,精湛细致,连镂空之外的内壁也琢磨的光洁明亮,装饰图文比较稀疏,但却极其流畅,我很多年前曾经接触过这样的玉佩,无论工艺、装饰还是神韵上看,这都是战国后期成熟玉佩的特征!”

底下一片哗然。

战国玉佩!

☆、第十三章   当众反驳专家

稍微懂古玩的人都知道,玉器这东西,很容易看走眼,而且提倡买新不买旧,但是如果是被确定有渊源和历史的玉佩则不同了,特别还是战国玉佩。连蔡中涛教授都肯定的玉佩,断然会身价暴涨,而拥有玉佩的人,也会被其他收藏家所羡慕,若是爱财的,转手出去就能立刻翻上好几倍。

大家都带着羡慕眼光看着那个年轻人,附和着“恭喜”“好眼光”之类的祝贺话语。那个一看就家境殷实的年轻人自然是一脸的自鸣得意。

可是……

可是戴之却很奇怪,为何自己丝毫没有看到那块被蔡老鉴定为战国玉佩的玉身上看到任何一丝灵动的烟雾呢?她曾经用意念驱赶脑海中的彩色光线,它们颇为不屑的看了一眼,懒懒的动了动,却是怎么都不肯出去,愈发是不愿意去试探玉佩之上的“仙气”,一副十分嫌弃的样子。

“这个小伙子眼光不错,这块玉的确是战国帝王家族陪葬之古玉,十分具有收藏价值!”

众人掌声雷鸣,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不知道蔡教授有什么依据来证明这块玉是战国时期的玉佩呢?”戴之终于还是忍不住,在喧闹的声音中,胆大包天的发出质疑的声音。

欢呼声中突然有一个不卑不亢的秀气女声突兀的反驳着,让现场立马安静下来,大家纷纷看向那个胆大包天竟然敢质疑权威人物蔡中涛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个板寸短发穿着很不符合她那张秀气脸蛋的小女生,虽然不足以一眼令人惊艳,却让人印象深刻,因为那双眼睛,大而水灵,像是灵动会说话的精灵一般,不管男女老少,都会打心眼里赞叹好一双闪亮的双眼!

所以大家都不算刻薄,只是好心劝道,“小姑娘,看来你应该是刚开始接触古玩,蔡教授可是古玩界的权威,他从事古玩三十年,从未看走眼。”

“是啊,小姑娘别捣乱了,我们还等着展示自己收藏的宝贝呢。”

戴之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可是古董是严谨的,她没办法说服自己忽略她的异能所显示出来的信息,于是只得对台上略微有些诧异的蔡中涛说,

“蔡教授,我知道您是古董界得权威,不瞒您说,我也是从小到大看您节目长大的,只是我觉得,这块玉……”

赫连东安静的站在戴之身后,不近不远,很淡然的看着戴之,也不去阻止,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蔡中涛推了推老花眼镜,和蔼的笑了笑,“年轻人严谨一点是对的,很欢迎大家质疑,现在我就说说我的根据——

古人好玉,而一般大富大贵和帝王之家才买得起好玉,死后用玉陪葬,尸体之血沁入玉器中就会形成斑沁,如果是像血滴一样鲜明的斑沁,说明这人死的时候还很年青,气血比较旺盛;如果年老,气血不多,很难形成斑沁,即便形成斑沁,也是灰色的。这是鉴定玉器的一个重要依据,小姑娘你可以上来看看,这块玉里,确实是有斑沁,颜色殷红。”

戴之就真的在众人唏嘘的声音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