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中华1903 >

第12章

新中华1903-第12章

小说: 新中华190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哎~”徐天宝伸了伸手,一时无话可说,“算了。”徐天宝无奈地摇了摇头,看着仓库里的一堆机器,徐天宝拿出一个耳机戴在耳朵上,轻轻点了点两下。

“黑皮,打开升降机。”

“指令接受。”仓库的地面上立刻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光亮方框,闪烁几下后,地面开始下降,原来这个改造过的仓库就改在仓库的升降机上。看着机器缓缓被送入基地,徐天宝后退一步,站到仓库的一角,再次轻轻点击耳机,打开了载人升降机,进入主控室。

进入主控室之后,徐天宝首先通过大屏幕观察了克隆人培养室的情况。在两个注满了培养液的玻璃舱内,克隆人的躯体已经初步成型,因为皮肤还没有生成,所以可以清楚地看到红色的肌肉和血管,有些恐怖。

“这两具克隆人再过二十天就可以成型了。”黑皮说道

黑皮已经将一份扫描报告显示在了大屏幕上,“在他们成型之后,我会把他们送入训练室,再过二十天就可以使用了。”虽然通过增加生物原料和能量助推剂之后,克隆人的生成速度缩短了三分之一,但是克隆技术只能创造生命,不能创造灵魂。所以克隆人在体力和身体素质上有先天性优势,不过除成型的克隆人就像一块还没有雕琢过的玉石一样,需要送入作战训练室进行进一步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战士。

因此,克隆人士兵的成本很高,训练周期也长,所以徐天宝短时间内没有大量生成克隆人士兵的计划。

“好了,看看我送来的礼物吧!”徐天宝指了指屏幕上显示的那些机械

“车床、刨床、钻床、铣齿机、锯床、卷板机、蒸汽锤、夹板锤~~~”黑皮的虚拟头像露出疑惑的神情,“中尉,你是从哪里弄来这堆破烂的?”

徐天宝在椅子上坐下,“什么破烂,这可是我花钱买来的,这些机器都可以修复吗?”

“有一部分需要修复,需要的能量助推剂的话~~大约在六百个单位”模拟头像也模仿徐天宝,用手撑住下巴,用懒散的音调回答。

这个托腮大叔的形象令徐天宝作呕,他摆了摆手,“你的模拟人像太恶心了,换一个。”

“那么这个如何?”黑皮把头像换成了史努比

“这样还能接受~”徐天宝感觉好了点,这才正视黑皮,问道:“六百个单位,也就是三千两,好,我弄给你,但是你要保证能给我修好。”

黑皮露出不满地神色,“拜托,我可是联邦时代的高科技结晶,修理这些古董机器,小菜一碟。”

黑皮继续说道:“扫描结果对比资料库资料显示,这些机器中大部分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出产的,少部分是中国江南制造局出产的,主要用来制造毛瑟1898式步枪和7。92×57mm步枪弹。不过,似乎你的刨床、钻床缺少刀具和钻头。”

徐天宝说:“那你帮我统计一下,需要多少刀具、钻头之类的配件,给我一份清单。”

黑皮点了点头,“可以~~~不过~”黑皮笑笑,“按照我资料库里的历史资料,这个年代的中国可没有那么多熟练的军工企业工人啊,就算我修复了这些机器,也未必马上就能制造步枪。”

“不是有生产用机器人吗?”徐天宝问

黑皮答道:“这些机器人都是配合自动生产线的,而你的这些机器都不是全自动的。并且机器人数量有限,全部要用机器人操作这些机器的话,根本不够,而且也是杀鸡用牛刀。”

“你的意思是,让我用人类来操作这些机械?”徐天宝问

17开辟新的财路

“没错,经过我的反复计算,这是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黑皮很肯定回答

徐天宝若有所思地说道:“既然你的资料库那么齐全,就应该知道眼下的中国这类军工技术人才十分稀缺,只有在官府开办的机器局里才有一些这样的技工,何必给我出这样的难题?”

黑皮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官办的军工厂完全是封建官僚家长式的管理,任人唯亲,贪污腐败。工匠待遇不高,心中早有怨气,这些人你可以采取高薪挖角的办法来争取;另外,庚子之役以后,天津机器局毁于兵火,工匠散落到民间,这些人你也可以争取;除此之外,吉林机器局自1881年开办至1899年,各类机器设备计275台,大部分购自德国,部分购自美国和英国,另开办表正书院(机械制造工业专科学校),招收满、汉子弟30余名入学,开办两年后因缺乏经费停办。这些受过教育的书院学生,也是你可以招揽的对象。”

徐天宝点了点头,轻轻地叩击了一下座椅的扶手,说道:“黑皮啊,我最近花了不少钱,虽然从矿上拿钱,田魁他们不会有什么话说。但是总这么只进不出,坐吃山空立地吃陷,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我在考虑,应该建立自己的实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黑皮想了想(实际是查了查数据库),回答道:“有两个项目可以考虑,一是自行车,二是机械腕表。相比之下,自行车的轮胎需要橡胶,成本较大。而机械腕表的原料比较单一,并且这次你弄回来的机器之中,有一些只需稍加改造就可以用来生产腕表,成本比较低。”

徐天宝诧异了一下,问道:“机械腕表?”

黑皮又笑着说道:“对,虽然1806年,拿破仑之妻…皇后约琵芬就特制了一块腕表,是目前知道的关于腕表的最早记录。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是奇偶,市面上依旧是以怀表为主。一直要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军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所以,腕表在于现在,是一种超前的产物。”

徐天宝看了看屏幕上的扫描资料,问道:“可是这些都是军工机械,怎么可以用来生产机械腕表的吗?”

黑皮露出一个不屑地表情,“将铣床改造成多工位铣床,就可以适用于加工直径20毫米以下的金属板料铣削圆槽,机床进行干切削,采用吸风冷排屑方式。机床备有14个立式动力头,在一次循环内可完成工件的14个主夹板及组合夹板的圆槽;把钻床改造成多工位钻床,备有24个立式动力头,在一次循环内可完成工件的24个孔的钻、扩加工,主要用来加工手表主夹板及组合夹板的孔类加工;滚齿机用于除端面齿以外的手表齿轮零件的径向切削、纵向切削和综合切削的滚齿等各种运动程序;冲床适用于各种仪表、手表等制造业中形状复杂的零件的冲孔、落料、修边等冲裁工作。”

“听起来不错,可有多少人会操作这样机器的技工?”徐天宝问道,“再说这种从未见过的机器,得有人来培训新来的工人吧?难道让他们和我一样,直接脑部传输?”

黑皮得意地笑了,答道:“早给你想好了。我会制作一部操作机器的全息电影,然后通过软件,把这部电影的效果做成这个年代的黑白胶片电影。到时候,你把这部电影放给新来的工人看,这叫电教,你难道不知道吗?”

“…………”

◆◆◆◆◆◆◆◆◆◆◆◆◆

元宝山,义和炭场

田魁在他的办公室里,坐在那把太师椅子里,雄视着屋里人物,马大发坐在办公桌右侧的椅子上。田魁江湖气十足,不习惯做在所谓的办公室;这些东西都是郑麻子留下的。账房的刘先生站在田魁面前,这就算开会了。刘先生名叫刘正齐,比田魁大了十岁;有四十多岁的样子。他身穿蓝布长大褂;个子也不高;头渐已凋谢;标准的地中海式秃顶。不过,整个人看上去精明老练又老实。他微微躬着身子,手里捧着账本;要向田魁汇报这几个月的账目。

田魁坐在太师椅上抽烟袋,那把椅子是纯粹的中国式样;但他面前的办公桌却是西式的;还是漆得最时髦的英国蜡格漆。他的办公桌上也没什么文具;只有一个印台、一套茶壶茶杯。

刘正齐捧着账本,说道:“这几个月矿上赚了不少钱,不过二当家(徐天宝)从账上支走了五千多两银子。”

马豁子马大发搔了搔头,说:“这二当家还真能花啊,这才几个月,五千两银子啊!”

田魁到不以为然,说道:“当初没二当家的出钱卖枪,咱们能占了这个矿?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再说徐兄弟在这矿上有三成份子,拿五千两算什么?”在占了郑麻子的煤矿之后,田魁占了三成,徐天宝占了三成,马大发得了二成,剩下的二成归新地沟所有的二百多号男女老少。

马豁子笑道:“我不是怕他拿多了,乡亲们分得就少了嘛!”

“得了,别说了。”田魁摆了摆手。这时,一个伙计在门外喊道:“大当家,二当家的回来了。”

田魁望了马豁子一样,说道:“待会儿别说怪话。”马豁子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徐天宝进了办公室,田魁把烟袋锅子往腰带上一插,倒了一杯茶,递给徐天宝,笑着说道:“我说徐兄弟啊,你这一走就是一个月,都忙啥去了?”

徐天宝接过茶杯,一饮而尽,随即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这是我给矿上买的机器,你看看。”

“机器?什么机器?”马豁子暗自嘀咕,“又得花钱。”

田魁其实不识字,于是田魁低头,轻咳了一声,刘正齐马上从徐天宝手里接过纸条,念道:“水泵4台、鼓风机4台、发电机4台、还有~~~”

田魁摆了摆手,直接问道:“一共多少银子啊?”

“二万八千马克!”刘正齐说

“那是多少啊?”田魁张了张眼睛

“这~我也不知道。”刘正齐虽然是账房,但是不懂国际汇率

徐天宝放下茶杯,答道:“大约七千两左右。”

“七千两?这么多钱?”马豁子忍不住了,“二当家,矿下兄弟们挖煤不容易,这钱来的不容易,可经不住这么花啊~~”

徐天宝显得不以为然,“什么叫这么花,水泵可以抽掉矿井里的积水,鼓风机可以吹散矿井里的瓦斯,这样一来,工人们在井下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他们只要在矿下安心工作,那挖出来的煤很快就能抵掉这些投入。”

“七千两啊!得挖多少煤才能赚回来?”马豁子还是不理解

田魁倒认同徐天宝的说法,瞪了马豁子一样,说:“得了,得了,徐兄弟说的有道理。天天提心吊胆地怕游仙湖,弟兄们哪有心思挖煤啊?”

既然田魁发话了,马豁子悻悻地脱了鞋,盘腿坐在椅子里,不再说话

徐天宝笑了笑,敷衍道:“马兄弟说的也在理。”随后,徐天宝说道:“田大哥,我想办个工厂,想从咱们新地沟的人里面,选些手脚灵巧的工人。”

田魁问道:“工厂?你打算做什么啊?”

“手表,就是上次去当铺当的那种。”徐天宝说

18分销渠道

徐天宝的手表厂此刻还没有起名字,谁也不会想到,这座后世成为世界头号手表制造商的钟表界航母,此刻的厂房就是一个四合院,机器不过五六台,工人只有十名。这座四合院也是郑麻子的财产,和徐天宝住的四合院很近,所在县城的西北角,不太引人注意。

在四合院的大北屋里,手表厂的第一批工人正惊奇地看着一块白色幕布上的影像,接受也许是中国历史上、世界历史上乃至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电教培训。

“这就是西洋镜啊?这人咋会动呢?”

“瞧你那样~~我当初在北京就见过这玩意儿,叫什么~~电影来着!”

当招募来的工人一起,在屋子里看到布幕上出现的机械操作教学时,各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