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中华1903 >

第101章

新中华1903-第101章

小说: 新中华190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他在短短半年之间,以一个四品捐班变成了统御一方的从一品都统,有清以来,象徐天宝这样的官场异数,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徐天宝在北京并没有宅邸,所以,袁世凯就借了一处宅邸给徐天宝用来接旨。接旨完毕,袁世凯又在自己的宅邸里为徐天宝设宴庆祝。

徐天宝在袁世凯家仆的服侍下沐浴更衣,又随着家仆进入袁家内厅,这里是袁世凯接见心腹亲信的地方。

说是庆祝,到场的却只有四个人,除了袁世凯之外,还有四个中年男人。

袁世凯见徐天宝到了,便笑着说道:“振华,我来为你引见~~”说罢袁世凯手指一个瘦长脸的人,说道:“这位是徐世昌徐大人。”

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彛⒍!⑻握⑺襁椚耍鹤澹蹲嬲憬≯聪厝耍笄ㄌ旖颍娓浮⒆娓冈诤幽衔倬雍幽希錾诤幽鲜∥阑愿遣苡衷⑺ń窈幽鲜∥阑允校1879年徐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

徐天宝对徐世昌行礼,“徐大人行事缜密,德才兼备,敬佩,敬佩~!”

徐世昌莞尔,拱手还礼

朱家宝字经田。华宁县宁州镇人。坚忍伉直,一以洁清自励。善黄庭坚书法,被袁推为“近畿循史第一”。

徐天宝向朱家宝行大礼,“朱大人严于律己,方正不阿,在下早有耳闻~!”

朱家宝微微一笑,拱手还礼

袁世凯又指着一个圆脸的中年人,说道:“这位是唐绍仪唐大人~”

唐绍仪又名绍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珠海唐家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官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881年归国

徐天宝向唐绍仪行礼,“唐大人学贯中西,乃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晚辈敬佩无比~!”

唐绍仪也笑着回礼

袁世凯指着最后一个圆脸八字胡的,说道:“这位是段芝贵段大人~!”

段芝贵,字香岩,安徽省合肥人,1869年生。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留校任教习,后任职于淮军,1905年起任第三镇统制官

“段大人~”徐天宝向段芝贵行礼,本来徐天宝也想说两句吹捧的话,可段芝贵除了善于给上司物色美女之外,实在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优点了,于是徐天宝只能含糊地说道:“久仰久仰~!”

段芝贵也是礼貌地还礼

袁世凯指着徐天宝,说道:“诸位大人,此子便是炮轰红毛的徐天宝徐振华了~”

徐世昌笑道:“果然后生可畏~”

唐绍仪说道:“我也常与洋人交涉,一直也都想以夷制夷,你是设法惹得美德等国对荷兰施加压力的呢?”

徐天宝正要说话,袁世凯轻咳一声,徐天宝只能作罢

袁世凯说道:“再过几天,诸位就要到东北上任了。东北乃我大清龙兴之地,可最近几年一直不太平。诸位到任之后,一定要多加用心。”

段芝贵谄媚地笑道:“卑职驽钝!”

袁世凯说道:“我在朝鲜时就与日本人打交道,日本人狼子野心,觊觎我大清疆土,这次与俄人交战,就是为了侵占东北,所以,这次诸位前去东北赴任,一定要提防日本人。”

朱家宝问道:“那么我等应该如何行事呢?”

袁世凯说道:“要对付日本人,唯有联合英美等国,牵制日本。”

其实袁世凯的外交思维中,日本始终是中国的头号敌人。早在袁世凯驻节朝鲜时,就曾留下以一人抗一国的说法。1882年9月,朝鲜统治集团中的大院君派为和闵妃集团争夺政治权力,发动了壬午事变。大院君派素来主张“攘夷排日”,所以在事变的过程中发生了杀害日本人、攻击日本使馆的行为,日本大使花房义质被迫出走仁川济物浦,乘英舰回国,日本即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兵到朝鲜问罪,借机扩大侵略。为阻止日本人“借事居功问罪,得肆要挟之谋”,清政府决定派丁汝昌、马建忠等人入朝相机处理,同时调派吴长庆率庆军六营前往弹压。在马建忠等人的策划下,吴长庆带领当时任庆军营务处会办的袁世凯等人用计拘禁了大院君,并送往国内软禁,从而消除了日本人借机干涉的口实。

在这次行动中,袁世凯因为严于治军、表现勇敢,得到了吴长庆等人的赏识。吴长庆向清政府保举袁世凯,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袁也因此被擢升为同知,并赏戴花翎。随后被聘请编练朝鲜新军,其主要目的就是防范日本,形成了中日两国在朝鲜军事改革中的竞争与对立。在吴长庆被调回国后,袁世凯实际上掌握了驻朝清军的领导权,他大力扶植朝鲜统治阶层内部较为亲中的事大党,压制相对亲!日并得到日本人支持的开化党。

为抵制日本对朝鲜的经济渗透,袁世凯积极发展中国在朝鲜的经济力量。他集中力量扩充华商在汉城与仁川的商务,采取了增建华商会馆、扩充租界以及尽力招徕华商等措施,因而中国在朝鲜的商务及中朝之间的贸易往来发展迅速。

不过,初次和日本人交手,袁世凯对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的发展状况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在他看来,日本不过是个岛国,根本无法和中国抗衡,所以言谈之间也经常显示出对其实力的不以为然。他曾说:“日人之兵正弱于陆战,我今日所部各军,可尽日人所来知多少尽杀之,特有所未必耳,各洋可畏者惟俄,他不足虑也。贵邦陆通中邦,只守一面水陆,易事耳。”同时,他还与国内张謇、张佩纶等人所主张的“东征论”相互应和,不赞同李鸿章等人的对日让步政策,认为蕞尔三岛决不是中国的对手,主张示之以兵威,甚至讨伐日本。很明显,这些言论虽然表现了一种积极的对日态度,却并不是建立在对日本正确认识上的判断,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天朝上国”的意识中

甲午战争中,中国竟然被日本这样的蕞尔岛国打败,这给中国的思想界和士大夫阶层造成极大的震动,日本也由过去轻视的对象转变为许多人心目中学习的榜样,袁世凯对日本的认识也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同时,由于过去十几年在朝鲜的直接交手,他的认识又要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甲午战后,袁世凯上书军机大臣李鸿藻、翁同和等人,鼓吹变法革新,认为“日本变法,雄称东亚,缅、越守旧,渐就澌减,近世之效,彰彰甚明”,“然目今中国形势,舍自强不足以图存,舍变法不足以自强”。对照战前他对日本的看法,简直判若两人不过,在袁世凯看来,变法的当务之急是模仿西方的营章操典整顿军队,编练新军,“而日本兵之取则欧洲,其兵书纂述宏富,文字相近,易于译录”,是模仿学习的最好对象。因此他在编练新军的过程中主要是向日本学习。袁世凯所编练的北洋新军的体制和操练方法都主要仿照日本军制。从1896年起,袁世凯派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孙传芳等一批军官赴日本学习军事,此后相继派出大量军官赴日本留学。此外,他还聘请了大批日本顾问和教习,如立花小一郎、板西利八郎等。在直隶总督任内,袁世凯在直隶地区推行“新政”,在当时颇负盛名,其中许多措施是以日本为蓝本。

这一时期,是袁世凯与日本的蜜月期,日本甚至对他寄予厚望。“日本外交官和军人都把他视为独一无二的朋友”,在他们看来,“在当今中国没有比袁更高明的人才,中国的政府今后必定归他掌管,因此,现在如拥护他的立场,他则必定感恩戴德,更加采取亲!日主义。如他丧失其地位,亲!日精神就会消失,我们的对华外交将陷入长期的黑暗之中”。

日俄战争以后,由于日本的势力逐步渗透到东北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和主权,袁世凯改变了原来的联俄制日的态度,采取联英美制日俄的政策,在东北地区引入英美等国的投资对抗日俄。

于是,便有了这次袁府内厅的酒席,徐天宝略感奇怪,自己是热河都统,所管辖的范围不在东三省,为什么袁世凯也要叫自己来。

袁世凯似乎看出了徐天宝的疑惑,便说道:“振华,虽然热河不在东北之列,但是和奉天毗邻。少川(唐绍仪)虽善办洋务,但是兴办实业非他所长,所以我希望振华你能与少川携手,一同为国效力。”

133中美德同盟计划

徐天宝拱了拱手,“能帮得上唐大人的忙,那是我的荣幸,但是我以为联合英美以抵制日俄,不若联合德美~!”

袁世凯说道:“记得之前你有提过,可是英国毕竟是最强大的国家~~~没有英国的参与,恐怕~!”

徐天宝心里不禁苦笑,晚清高官们的视野居然如此狭隘和无知。袁世凯也算和洋人打交道比较多的人,居然也会说出这样的昏话。徐天宝只得耐着性子说道:“其实,西洋列强矛盾重重,如今最主要的矛盾就是英国与德国的竞争。事情是这样的~~~”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作为世界上头号的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各个地区都和其它列强发生冲突。其中,英俄在亚洲,英法在非洲,争夺尤其激烈。由于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野心勃勃的德国又成了它的主要竞争者,英德矛盾终于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德矛盾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从普法战争至九十年代以前,德国打败了法国,建立德意志帝国之后,开始成为国际贸易中一个新的竞争者;1883至1885年间,德国夺得第一批殖民地之后,又开始成为国际殖民地舞台的一个新的竞争者。英国清楚地认识到德国已作为一个新兴强国在欧洲兴起,并且怀有问鼎欧洲的野心。但是英国对于德国的挑战并不感到特别担心。因为当时这种竞争尚未严重威胁英国。在英国某些政治家看来,德国的勃兴还有助于抑制法俄两国的霸权,使英国在亚洲对俄国和在非洲对法国的斗争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此,这时英德之间一般没有发生严重冲突,甚至有时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斗争中互相支持。

九十年代以后,德国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德国无论在贸易问题上,还是在殖民地问题上,都开始成为英国强有力的竞争者。

英德矛盾在经济上的表现主要是贸易竞争。德国依靠采用新的技术和压低工人的工资,生产出价廉物美的商品,冲破其它国家的关税壁垒进行倾销。1880年至1890年间,德国输出额由三十亿零九千万马克增至三十四亿马克,即大约增加10%;而在以后的十年内,出口额增至四十六亿一千一百万马克,即增加了百分之36%。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工业产品中,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是向国外市场销售的。德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也迅速增加,1870年只占9。7%,到1913年,则上升为12。6%,仅次于英国,居第二位。德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日益排挤英国商品。1913年,德国对欧洲各国的贸易占德国出口的75%,进口的54%。英国对于德国强大的竞争能力,不仅感到惊讶,而且简直是惊惶失措了。

在殖民地方面,德国也成为英国最危险的竞争者。德国因为发展较迟,八十年代才开始夺取殖民地,至1914年,总共夺取了二百九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不及英国的十一分之一。对此,德国帝国主义是不甘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