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众神之神 >

第247章

众神之神-第247章

小说: 众神之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与偃城伯一党的,都知道国舅爷先一步进到了养心殿面见皇帝,可是怎么这么半天还是不见他出来?

一行人低着头,来到了养心殿的门口。

文东武西分两边一跪,又是山呼万岁之声。

刘通说了一声免,这句话又由李太监高声的重复了一句,众大臣这才立了起来,可是仍然不敢抬头视君。

刘通说道:“所有人都进殿,朕要你们见两个人。”

这话一出,却让许多人都呆住了。

刚才刘通的声音,有几个耳朵好使的,也都听到了,刘通居然神智清醒,而且声音混厚,丝毫不像是龙体欠安!

难道是皇帝已经回光返照了吗?

有几个胆子大的,偷偷的拿眼角瞄了殿内一眼,更是惊的张大了嘴巴,一时间忘记了往大殿里走。

身后低头跟着的大臣刹不住脚步,一头撞在了他的后背上,不敢说话,只拿眼睛来瞪他。可是这一瞪,发现他正张大了嘴巴看着前面。

定阳之乱,皇帝驾崩(62)

这一眼都是非同小可,就见在养心殿正中,绑了一个人,披头散发,整个脸部俱被乱蓬蓬的头发遮住,但是众臣工还是可以凭他身上的虎袍认的出,这位便是国舅爷,皇后的亲哥哥,偃城伯的嫡子,伯位继承人!

若说这已经够让众人吃惊的了,可是偏偏还是更有令众人吃惊的。

那便是在这人的旁边,还束着一个八九岁模样的小孩儿,这小孩儿身穿黄色五爪蟒袍,他并没有低着头,也并没有昏迷,只是脸上却带着着一种失败的落寞,他居然便是堂堂的监国太子。

终究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监国太子和国舅都会被束在这养心殿之内?

看到这一切的臣工都是大惊,一时间全都忘记了移步,愣在了养心殿门口。

李太监再喝了一声:“陛下有旨,众臣上殿!”

这声喝才把众人惊醒。

在这一群人中,也有不少的就是太子一党,他们看到太子和国舅被缚,自然知道发生了天大的变故,恐怕有人比太子更早了一步,发动了宫廷政变,那自己今后可还能落到什么好处?

这些人便想要放出自己身上的玄力,以便自保,可是玄力还没有放出,就又感觉到了一丝不对,似乎在这养心殿的周围,埋伏着无数的高手,他们不放出神魂倒不感觉什么,可是神魂一旦有放出的企图,那股威压之力马上压制在他们的身上,顿时感觉如坐针毡,又似乎有无数的刀剑压在他们的脖间,他们的气势不由得一收。

“臣遵旨!”众臣工一致答道,甚至就连太子国舅一党的人,这时也再不敢轻举枉动,一同来到养心殿上,翻身拜倒。

山呼万岁已罢,众大臣分文武两班站下。

定阳之乱,皇帝驾崩(63)

此时那些昔日投靠了太子和国舅的大臣,无不是胆战心惊。

刘通一指被束在柱子上的国舅,冷声说道:“柱子上绑的这人,你们可认得?”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

刘通又指向了平常和国舅走的极近的沛亭候,三品彰武将军孟健:“你倒给朕说一说,这人你可认得?”

孟健混身发抖,疆场上的勇武早已经不付存在,跪在地上:“启禀陛下,这人臣认得,他是国舅崔锦彪。”

刘通一点头:“好,很好。你和崔锦彪关系如何?”

孟健面无血色,哪里敢说自己和崔锦彪本来便是一党,马上说道:“臣和崔锦彪不过是同朝之谊罢了,崔锦彪是外官,是国戚,臣是京臣,并无深交!”

刘通说道:“好好。韩居正,你认的这人吗?”

韩居正位居三公之一,一向是中立党,但是其曾经想要拥立刘度为太子,也可知道他与国丈这一方关系不好。

不过这老头儿却是文人集团的首领之一,见崔锦彪被刘通所束,他自然明白皇后已经倒了,只是出于多年的谨慎,还是小心道:“回陛下,臣认得这人是国舅。”

刘通又望向了另外的一位老臣,问道:“鲍腾,你认的这人吗?”

鲍腾是上大夫,也是文人集团的首领之一,与偃城伯一向不合,只是苦于扳不倒偃城伯,见国舅被刘通所束,他是又惊又喜,马上跪道:“陛下,这人是逆臣崔锦彪。他一直结党营私,意图谋逆,以前有人举靠朝中大员与魔教有通的,指的便是此事。”

刘育说道:“结党营私?好,很好。朕来问你们,这党是什么党,私又是什么私?”

定阳之乱,皇帝驾崩(64)

鲍腾本来正在搜集崔锦彪的罪名,正好借这机会除去偃城伯,可是刘通问出了这句话,却让他无言可答。

偃城伯之党,是太子党。他们虽然反崔锦彪,但是却不反太子。

他们从小读圣人书籍,视纲常伦理自然极重。

太子抓权,他们不喜欢,认为这是对父不孝,对君不忠,但是太子是刘通的儿子里唯一的嫡出,那自然皇位要由他来继承。

所以,太子党,是党,却又不能算党。

文人们虽然信“君子不党”,可是要他们参劾太子,他们始终认为有些不妥。

鲍腾有些犹豫,刘通看出了他的心思,又指着另一个文臣说道:“你来说,国舅是什么党?”

这人出班跪倒:“回陛下的话,臣认为国舅这一党便是武人党,他意图收揽天下的兵权,与朝廷做对,意图驾空陛下。这实十恶不赦之罪!”

“好,好一个武人党。朕的将军们,你们又有什么话说?”

哗啦又跪倒了一片:“陛下,这纯粹是这些腐儒们借机诬陷臣等。绝无此事!”

刘通点了点头,说道:“这话说的也算不错。”,接着,刘通又从书案上拿起了一道折子:“这是一道折子,是某位大臣曾经上过的,参奏国丈,国舅结党,里面涉及了二十三位将军。”

武将们面色都变,谁也不知道这折子里是不是有自己的名字,得跪在地上,大气得了不敢出。

正在此时,突然又有一队太监疾步而来,奔上殿,在刘通的耳边耳语了几语,刘通的面色舒展,喝道:“带上来!”

便见一队黄衣禁军移步上殿,他们还提着另一个身着猛虎袍的官员。

紫袍。

天威的规矩,七品为青,五品为蓝,三品为红,一二品为紫,所谓红的发紫,也便由此而来,紫色虎袍,显示着这人曾经高贵的地位。

定阳之乱,皇帝驾崩(65)

直到这人被带的抬头,众臣工才发现,这人,竟然是太尉王骠。

太尉,一朝武官之首,但见太尉居然也被束,众武将们更像是丢了魂儿一般!

因为皇帝一直病重,已经连续多日没有上朝了,所以今天太尉也没有上朝,可是,皇上怎么把他给捉来了?

刘通却好像没有看到他一样,从龙书案下提了一个箱子:“这是刚刚有人从国舅那里拿来给朕的,各位与国舅相通的信件,其中据说涉及了将军也有数十位之多。诸位爱卿,你们可当真让朕失望之极!不过,朕却连看都没有看一眼,朕实不敢想像,朕的臣工,居然有这么多已经投向了国舅!李总管,你带人把这些信都到殿前焚化,朕实在不想再多看一眼!”

“老奴遵旨。”李总管领旨,单手提着这些书信,又唤过了两个小太监,提到了养心殿外的香炉旁,取了火将这些信都给焚化了。

随着这些信的焚化,这些武将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了一大半。

他们之所以怕,便是因为有这把柄放在了偃城伯和国舅的手上,皇上除了国舅和国丈之后,必定会抄国舅的家,抄出那些书信来,他们也跑不了。

而现在刘通分明就是做了一个表态,他们先前站错了队,这时只要再回归到正确的队伍,刘通必定过往不纠,如果再站错了队……

当然,到了这时候,局势已经明朗了,还会有人站错队吗?

众多武将稳定之后,马上开始倒戈相向,弹劾偃城伯和国舅。

谁说是武将都是莽夫,只懂上阵厮杀?

此时种种弹劾国舅的语言从这些武人的嘴里说出来,居然让这些士大夫们都感觉到惊讶,用词之犀利,居然不下于文人!

定阳之乱,皇帝驾崩(66)

一时之间,国舅在众臣的嘴里,倒真的变成了天下第一佞臣,上欺天子,下压群臣,无所不为,无恶不作。

大罪说罢,又是鸡毛蒜皮的小罪。强抢民女,调戏寡妇,暴打小贩,浪迹青楼,无一而足。

这些罪自然按照“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天威律,都够国舅喝一壶的,可是问题是,你们这些官们就真的清白的很吗?

刘通倒是真的很认真的在听,又向廷尉道:“你都一一给朕记下了,日后再整理成表承给朕。”

廷尉忙也称是。

这些武臣,每人至少给国舅安排了两项罪名,都由廷尉一一的记下了。

太子一直一言不发,认输似的低下了头。

很快,又有宫外人来传信,一跑小跑的亲承给了刘通。

刘通看后,点了一下头,又交给李总管。

李总管向众臣宣读这信上的内容。

原来这是在外的几营传来的消息,国舅的几个儿子、兄弟也都是领兵的将军,现在都已经都被其属下将领拿下,几人都有反抗之心,已经被斩了首级,这信件乃是飞鸽急奏,这些人的首级还在来京的路上。

听到了这消息,本来还有一些武将心中有所怀疑,但现在却真心的倒向了刘通的一方。

没有谁是傻子,都知道所谓的反抗不过是欲加之罪罢了,这封信里疑点重重,但谁敢在这时候质疑刘通?

又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刘通对此十分的满意。

又看向了太尉王骠,刘通也叹道:“这位你们更认得,他叫王骠,忠心朕朕的跟了朕三十几年,也立下了大小的汗马功劳,朕记的他曾经率军平定过多处叛乱,为朕分忧,朕让他位列三公,掌管天下兵权,也是十分的器重他,可是偏偏,就是他,今天与太子合谋,要害六王,而且,他与太子的勾结已经数年了,一直想把朕瞒在鼓里。”

定阳之乱,皇帝驾崩(67)

刘通一声叹息,众臣又是都低下了头。

你做皇帝的,一直病重,两个儿子,一个被赶到了伏龙寺出家,另一个是太子,当然便是以后的皇帝了,在这个时候,谁不会给自己找一条出路?

不过,王骠居然伙同太子意图宫变?要杀六王?可是六王不是平安地立在皇帝一侧吗?这也本来便是皇帝设计好的吧?

众臣心里也有很多叹息之声,太子,皇后,也不知道因何故得罪了皇帝,让皇帝防备了他们这么多年。

正在此时,却听到了哈哈的两声笑,众大臣寒身一寒,那笑声居然是从太子的口中传出来的。

刘通目光炯炯,扫向了太子,并冷笑道:“你笑什么?”

太子冷笑道:“我笑我苦心谋划了这些年,还不敌不过你这只老狐狸,原来是处处都让你占了先机。”

刘通道:“哼,朕还没有问你呢,你倒底是谁?为何偏偏要选中朕的孩子,要投到他的身体里面?”

刘通与太子的这一番对话,又惊呆了殿中的大臣们,他们并不傻,尽管他们就算是武将,玄力都普遍的不高,但是他们也都知道可以神魂转世一说,在这一瞬间,他们又都明白了。

明白了为什么皇帝居然这么多年一直在装病,明白了为什么太子一出生,刘通就把刘度送到了伏龙寺出家,原来皇上早已经知道了太子居然是假的。

当然也算不得假的,只不过,圣人转世,带着前一世的记忆,这总是让刘通不能认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