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

第56章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第56章

小说: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忘乎所以……
  可能这就是市场吧,市场决定一切。个人的力量在强大的市场面前就像蝼蚁,太微不足道了。
  我总在想,一个生意人,他的一生会遇到多少坎坷,又会经历多少让人烦躁而多样的事情?人活着,究竟是因简单而快乐还是因复杂、多样而满足?
  人们都说,金钱是无限的,而精力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对抗或者搏击无限的金钱与财富,我们图的是什么?
  人生的理想?卑微的名利?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可能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吧,忙碌而不失意义。一个个逗号之后,才能接近那个句号。当句号来临的那一刹那间,我们又会想些什么?
  不得而知。


第73章 叫我“大勇哥”的女秘书
  自从手镯系列投资失败后,厂子一直不死不活地维持着,有一单没一单的日子连本都套不住,时时亏、日日亏、月月亏,我努力地让它少亏,而不是赚,这叫什么事、什么生意?虽说厂子办到这个份上是始料未及之事,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我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因为我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人家说痛则思变,在创业上,之前我一直不痛也在思变,居安思危,这次痛得如此剧烈就更要思变了。
  如何变?
  未知,真不知,还得想,好好想,想得出来要想,想不出来也要想,自古华山一条道说的就是我当时的境况。
  小梅也替厂子着急,一天她对我说:“哥,厂子这般没起色你也不要着急,我看这样吧,还是走老路把外贸这块做得更好些,做大些,把主要精力从厂子转到外贸上来。这样我们不会输得太惨,还有些老本,找机会东山再起也是一样的。”
  我摆摆手说:“不行,厂子是未来之计,外贸只不过是暂时过渡的。我们经历过那个过渡期了,不能再返回把老路重走一遍。”
  小梅继续劝我说:“哥,你说的我都懂,也理解,可外贸业务离开你我也做不好。你看,自从你办厂之后,外贸业务量损失了多少,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值得。你也知道,我一个人忙东忙西的根本忙不过来,成天忙忙碌碌又没一样事忙得顺顺当当。”
  我想了想,觉得小梅说得也挺有道理的,厂子这边没起色外贸也耽误了,两手都落空可不是上策,于是我对小梅说:“小梅,要不这样吧,招个外贸业务员来帮你打理琐事,这样你就有精力开发新客户……”
  小梅面露微笑地说:“是啊,我正有这个想法呢,那明天就去招一个小姑娘来吧。”
  我当即说:“小梅啊小梅,不就是添个员工么,值得你这么左思右想的,你直接决定不就行了,还用多此一举来问我。”
  小梅解释说:“哥,现在不是以前,我们的事业这么不顺,我看你成天都焦头烂额的,我想,能省就省点,尽量不增加开支。”
  我说:“就算不太顺利,该支持你的事我都会支持你的,就像你支持我一样,行,这事就这么定了。”
  小梅听我这么说,很满意,然后她又操心起我的事来,问:“哥,我的事解决了,你那边工厂的事怎么办,有想法了没?”
  我想了一下说:“还没有,关于你上次说的上压铸机之事,我也仔细考虑了好长时间,感觉风险太大。从表面上看只是加一台几万元的压铸机的事,其实大头不在机器上而在模具上。就那些手镯,每副钢模费都得四千朝上,十副就是四万,一百副就是四十万,少开又成不了系列,显然此举不妥。此事还必须再从长计议,我们已经跌过一大跤了,不能再跌,再跌跤的话可能就无力爬起来了。”
  小梅便说:“哥,我信你,你不会这么轻易就倒下的。想以前多苦啊,你照样一步步挺过来了,眼前这些困难对你而言很快就不再是困难,我晓得你。”
  我摇摇头苦笑了一下,走出了办公室。
  离开办公室后我去了国际商贸城。我已经接连在商贸城闲逛几天了,什么事也不干,就一个摊位挨着一个摊位地逛,累了,饿了,就坐下来歇一会儿,歇完又继续逛。我想,等我逛到不想逛时,我估计就有主意了。我只逛饰品摊位区,其他行业区没去。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看看别人都在生产和销售什么产品,再决定自己如何从困境中突围出来。饰品不愧是义乌最火暴的行业,每个摊位前都是来来往往的客人,看样、拿样或订货,呈现一片繁华,相比之下,自己的厂子要死不活的样子更让我感觉寒酸不已。
  看着老外们在一个个摊位前出没,我恨不得自己跑上去拉着他们的手说,与我合作吧,我的价格肯定比他们更实惠。
  看吧,满眼风光无限,可惜无一处归我,看完后得总结:饰品这行的品种实在是多,多得出乎任何一个业内人士的想象,那些材料,那些款式,那些风格,那些民族风情岂是几百上千文字所能涵盖。再回头看看自己的产品,实在太落伍,太没个性……
  总结完了得寻找突破口,寻来寻去还是没有。回家,面壁反思,再回来,继续看,继续总结,继续反思与寻求突破。
  有一天,我从成品市场转到了配件市场,这一转就转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我由配件看到了配套市场的巨大潜力,从树脂配件、玻璃配件、铜铁配件、亚克力配件、合金配件等等一路看下来,看到了锌合金配件市场的巨大潜力,因为环保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问题,不环保的铅合金产品市场会慢慢萎缩。
  由此想开去,我可以上压铸机生产锌合金产品,可以先从饰品配件起步,然后延伸到其他锌合金产品上去。
  有时我也在想,为什么往往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呢?成不了正比也就算了,关键是还成反比,付出得多损失也多,不付出则平安无损,我想,这大概就是折腾两字的实质吧。想通了,对所谓的得失也随之豁然开朗,因为你看到了损失钱财之外的收获。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得意,有人失意,失意时能看到明天的得意就不算失意;得意时看不到明天的失意很危险。
  我在国际商贸城观望与徘徊时,小梅迅速通过网络招来了一名刚毕业的小女生,她叫林月。林月给我的第一感觉非常好,典型的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为人诚实、生活俭朴、工作勤恳。
  从面试到决定录用都是小梅一手操办的,我没管这事,也没心情去管,我的大事就是蹲守国际商贸城。
  林月看到我时同我打招呼说:“老板,你好。”
  我说:“别叫我老板,叫我大勇吧。”
  林月吐了吐舌头,表情很古怪,她可能感觉我的说法太怪了。林月说:“老板,这样不可以吧?”
  我说:“整个办公室就你、我、小梅三个人,还分什么老板不老板的,进了门就是一家人,吃饭干活,荣辱与共,呵呵。”
  小梅也附和说:“对,以后就不叫老板啊什么总啊之类,太生分,我们就直呼其名得了。”
  林月又吐了吐舌头,然后说:“这样子叫不出口啊。”
  小梅就说:“那你叫我姐,叫我哥为大勇哥,这样就顺口多了。”
  林月果真直直地叫了句:“小梅姐、大勇哥。”
  叫了第一句,第二句和第三句及以后的第N句就来得自然了。
  林月来的第三天,我们三人开了一个会,达成以下意向。
  一、林月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小梅做好外贸工作,至于工厂这块,只是附带着打理一二。
  二、小梅的精力也要放在外贸工作上。业务推广由前段时间的饰品转回到以前的思路上去,百花齐放,客人要什么就给什么,说白了,就是可着劲捞钱,哪样来钱干哪样。
  三、我的工作就是围绕工厂开展,基本上不插手外贸上的事,除非有需要我插手、非插手不可之事。
  四、工厂的经营模式迅速调整,由饰品成品的生产转到饰品配件生产上去,不久之后再拓展到其他压铸相关行业上去。
  五、我要着手考虑饰品配件的销售方式以及尽快上一台锌合金压铸机,两项合并计划所需时间约一个月。
  六、饰品成品的业务与生产继续保持,不妨碍锌合金饰品配件的压铸业务,两条腿走路总强于一条腿。
  七、招聘司机一名,时间上看情况而定,看实际所需而定。


第74章 招人才,但别迷信人才
  开完会后就开始各忙各的,该怎么忙就怎么忙,反正想空闲也没得空闲。外贸那块具体上我也不知小梅是如何拓展业务的,小梅是跟我说过她的计划,但我心不在焉根本就没听进去,我的心思全在工厂上。平心而论,就工厂与外贸这两大块,我始终坚信工厂远胜外贸,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事已至此,我多日来烦躁不安的情绪得到了些缓解,因为我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这很重要,这让我自己不再感觉是只无头的苍蝇,接下来就是如何干的问题。我预感这次会成功,会区别于去年办饰品厂的那个决定。想想去年,市场调查做的太少了,失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次,在行事先后上我也采取了有别于上次的方式。上次是先销售后投产,这次我是先投产后销售。我努力地按住自己那颗骚动不安的心对自己说:“大勇,不要着急,一步步来,不要着急!”
  这次,'w、ww。wr、sh、u。co、m、'我还真没着急了。
  首先,我不是买机器,而是慢条斯理地先找师傅。我知道,机器是死的,有钱爱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人,才是活的!
  自己没时间去劳务市场上招压铸机师傅,我就委托了职业介绍所代招,然后在网上也发布了招聘启事。为了面试时的需要,我也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有关锌合金压铸的知识,不能让师傅把我当二百五是不是?临时抱佛脚也得抱一下。
  几天后,有人上门来了,是哪的人我现在想不起来了。我不喜欢以貌取人,但有时以貌取人的法则又是那么合乎情理。我招的是师傅,要技术不说,自然还需要大脑灵光一点的人,以后会遇到很多很多新问题,都需要我与师傅携手解决,脑袋不灵光肯定不抵用。但来人长得鼠头鼠脑,还不及从我这走的小龙,穿着一件脏兮兮的白衬衫,一条皱巴巴看不出是什么颜色的裤子。
  我当下就没有欲望与他交谈下去,但因为是替自己物色师傅,我又不得不耐着性子攀谈几句。
  我问:“你以前在哪干过?”
  来人说:“在东莞。”
  我哦了一声又问:“做的是锌合金压铸吗?都做的是哪些产品?”
  来人说:“我们做的是五金工具上的配件,像水龙头什么的。”
  我说:“你当主管、师傅还是压铸工?”
  来人犹豫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是,是师傅啊。”
  他这么一犹豫我心里就明白个八九不离十了,但我没有说破,继续问:“你们那的机器是多少吨位的?”
  他又犹豫了一下说:“十五吨吧?”说完之后,他挠了挠头改口道:“不对,好像是三十吨的。”
  我听后呵呵地笑了笑,他问我笑什么,我说没什么,他便说:“老板不相信我说的,我真的干过,不信你让我上机器试一下就知道了。”
  我说:“我也不瞒你,我还没买机器呢。”
  他一听,突然就生气了,说:“老板,你机器都没买就招师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