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穿越时空的蝴蝶 >

第808章

穿越时空的蝴蝶-第808章

小说: 穿越时空的蝴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要是当真指望着这些家伙来扶保大金江山,那满朝文武就早该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而且,这等邪教暴民要是得了朝廷名义,泛滥开来,接下来基本上铁定会有不测大祸!

事实上,不管京城朝堂上的高官大员们想法如何,江南的地方官员们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对于那些魔教徒众而言,所谓的驱逐洋人、扶保江山,只不过是个敷衍金陵朝廷的幌子。而钉了黄纸簿子,对着那些“二毛子”“三毛子”一家家勒索劝捐,才是他们的主业!

要是日后一旦当真混得风生水起、势力大涨,魔教那些教主、香主第一个要对付的绝对不是洋人,而是肯定会掉过头来打进京城做皇帝的——人家那可都是上千年的造反专业户了啊!

京城里头的那帮满洲大爷,明明已经把江山都折腾得丢掉大半,连祖坟和龙脉都被人刨了,却还要搞出这般昏招……莫非还真是害怕这江山社稷颠覆得不够快吗?

当然,虽说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但马千竹县令倒也没那么高的情操和觉悟,只求着这些搞魔教的家伙快快滚蛋,不要再逼着自己跟耍猴似的参拜请神搞法事,就已经很是心满意足了。

幸好,那位风闲真人在舟山岛上折腾了将近一个月之后,觉得不能总是困守一地,又带着一帮徒子徒孙,乘船到外岛去开展传教工作,七天前去了岱山岛,接下来还要去嵊泗列岛……虽然满县的杏黄八卦旗,依然在乡野之间高高飘扬,但马千竹县令的耳边,好歹是变得清净了许多。

因此,马千竹县令就愈发地不愿意看到风闲真人回来,甚至暗地里扎了挂着风闲真人名号的小草人,天天针扎火烤作法诅咒,希望这个三流神棍最好在海上遇到风浪翻船淹死,再也不要回来了……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他的这个诅咒居然成真了!

——当马千竹在县衙门用过午饭,正打算回去睡个午觉的时候,一个浑身湿淋淋的邋遢军官,突然在几个衙役的搀扶之下闯进大堂,给县令大人带来了一个喜讯和一个噩耗。

“……禀报县尊大人,昨日下午,一艘足有山丘大小的西洋巨舰,突然进犯我嵊泗列岛!并且恰好遇上了风闲真人乘坐着离开该岛的海船,一时间躲避不及,被那艘该死的巨舰迎头浪翻!

由于海里有鲨鱼群在活动,虽然我等赶紧驾驶巡检船竭力营救,但等到把人撒网打捞上来的时候,风闲真人已经变成了半截真人,另外半截不知去了哪儿,其余教众也是十不存一……”

如果说截止到这里,对马千竹县令而言还是喜讯的话,那么再接下来的消息,可就是噩耗了。

“……卑职前来报信的时候,嵊泗列岛的水营炮台便已陷落!还请大人速速启奏朝廷,乞师援救!”

……

片刻之后,大金王朝传承千年的政府专用通讯系统,便开始了疯狂的运作。

“……诸位大人,这是县太爷的紧急公文,三级加密!军情如火,请务必立即发送!”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戒备森严的定海县驿站门外,一位衙役手里捧着一只精致的小盒子,气喘吁吁地递交到驿站收发室的执勤队正手中。

虽然朝廷官场上的风俗,一向是重文轻武,但管理驿站的军士,可不是普通的绿营兵,而是还兼着内务府的差事,相当于朝廷秘密战线上的情报员,不要说一个小小衙役,就是县令本人,也得以礼相待。

所以,执勤队正只是倨傲地点了点头,然后接过盒子,与两个副手一起仔细地检查过火封漆印,待到一切确认无误之后,便摸出官印盖个了戳,转身走到内院的一间青石小屋门外,轻轻在门板上敲了几下,却并没有开门,而是从旁边的一个小窗口内,把盒子递进了屋里。

而待在屋子里的驿站祭酒,也很快就对盒子完成了检查,并填写了一张回执单子,盖上公章从窗口里送了出去。队正将回执交给了衙役,衙役则同样认真地检查了一番,便拿着回执单子复命去了。

接下来,屋内的驿站祭酒翻出一张空白的信笺,按照某种奇异古朴的声腔,将县令送来的公文诵读了一遍,再由旁边的书办提笔记录下来,变成一组谁都看不懂的诡异文字,然后按照一册密码本翻译成乐谱,交给了在另一间房屋内值班的乐师。而乐师则按照着翻译完毕之后的乐谱,在庞大的乐器架上找到了一具对应的玉编钟……又过了一会儿,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便在屋内叮叮咚咚的响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京城皇宫大内,一间颇为幽静宽敞的大殿里,上百具玉磬中的一具突然不敲自鸣。而旁边跪坐着的三个眉清目秀的小太监,也赶紧提笔记下乐谱,随后便交给了殿内的当值书佐。

当值书佐立即找出密码本,将乐谱翻译成了一堆让人看不懂的文字,随即拿给皇宫祭酒诵读解密,让他把这篇乱码又一次还原为初始的公文,然后再跟一张回执一起递交给了本殿的太监管事。太监管事填好回执,将公文副本和回执一起签押入库,便拿起公文正本,匆匆走向了皇帝陛下日常起居办公的乾清宫。

又过了片刻,在康德皇帝完颜德昭的私人小书房门外,便响起了大内总管孔令旗的声音:“……陛下,浙江省定海知县马千竹加急密奏,有重大军情禀报……”

———————————————分——割——线————————————————————

……虽然如今的翔龙帝国,已经在野蛮人的昏庸统治之下,变得日益愚昧、僵化和衰朽,全身都散发着腐败的气息。但是,在过去那个黄金时代残留下来的若干遗产之中,仍然能够发掘出一些值得我们赞叹的闪光之处……其中,这个帝国的玉石乐器传讯体系,就是一项最值得我们引进和推广的伟大发明……

……在一千二百多年前,为了保证这个庞大帝国的政令传达通畅,当时最杰出的东方修道者们通过数十年时间的钻研,终于发明出专用于即时通讯的雷系仙术,用来代替速度缓慢的邮差和不怎么可靠的信鸽。

该仙术被固化在玉质的器皿中,无需麻烦那些神秘的修真者,只要寻常的凡人官吏就能操作。只需保证定期日晒充能,便可每天使用十次,一次最多可以传递一万个音节或五千个方块字。县府级驿站的小型玉编钟只能支持一条单线,朝廷六部和皇宫则各有几十台玉编钟组成的信息中心……

从此之后,那些顶级的音乐家和耳力特别灵敏的人,便成为了国家级的战略人才。在各地的重要驿站里,都有设置着安放有特制玉质乐器的坚固小屋,在屋外由最精锐的士兵严密守护。屋内则常备有乐师和书办,负责将送来的公文翻译成乐谱发送出去,并将接受到乐谱记录下来,翻译成公文交给地方官府。

为了保证同样的信息传递效率,上古的伊玛斯卡帝国不得不在境内建立数百道空间传送门,每天都要消耗数量惊人的宝石、精金、秘银等稀有材料,花费代价高昂得令人咋舌。更可怕的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之中,还会时不时地从传送门内跑出一些奇异的怪物,给帝国造成巨大的损害。最严重的一次甚至还引来了深渊大君狄摩高根,一瞬间就毁灭了足足半个伊玛斯卡帝国。

而翔龙帝国的音乐共鸣系统,相对来说就要廉价和安全得多了。唯一的不便之处在于,这种特制的仙术乐器组合,在使用之时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和稳定,因此根本无法安装在颠簸的船舰上。而携带此类设备的陆军,也必须在安营扎寨之后,才能跟后方的朝廷进行收报和发报……

事实上,对玉石乐器进行处理,篆刻各种符文和灵力回路,实现同步信息传递法术的固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艺。在东方世界的历史上,只有茅山、蜀山、龙虎山三家修道门派曾经能够掌握,而到了三百年前,东方修真界彻底崩溃之后,这三家门派皆已消失,制造传讯乐器的工艺自然也随之失传。

但是,如今统治着这个帝国的大金王朝,从三百年前旧王朝遗留下来的皇家仓库里,还是找到了足够数量的备用玉石乐器,又通过精简驿站数量,限制公文长度,降低发报频率的办法来延长使用寿命,终于勉强让这套玉石乐器传讯体系一直运转到了现在……

……

这个极为先进的官方通讯系统,一度在对外极端保密的情况下,安全平稳地运转了很长的时间。

然而,在这个动荡纷乱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帝国和王朝自然也一样会有盛衰兴亡。随着旧王朝的动乱崩溃,曾经的最高机密也无法再被严密保护。

等到下一个新王朝建立之时,这套神秘的传讯机制也被生活帝国附近的蛮族们所掌握。虽然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财力,给自己建立起一套全国性的通讯系统,但如果只是为将领们配备齐全一套用于监听和破译的简单设备,倒也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

于是,边境军情的泄密屡屡发生,让翔龙帝国的将军们伤透了脑筋。无论他们采用怎样复杂的密码,都很难保证长期不被对手破译。

最终,这个令人苦恼的问题被一位来自偏僻山区的进士,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了。

这位进士的老家,是一座被群山和激流封闭的贫苦小镇,交通条件十分糟糕。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始终保持古老的民俗,唱着古老的歌谣,说着古老的方言……基本上除了本地人之外,没有谁能听得懂。

所以,这位进士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将需要发报的公文按照这种方言念出来,再按照标准官话音节写成相应的文字,最后用他们家乡的歌谣编译成乐谱,进行发送。

这个保密手段最终大获成功,虽然敌方依旧能够截获这些乐曲,可是翻译出来的天书没有一个人能懂。

因为这些乐曲的来源,是一本来自上古的雅言典籍《大风》……

于是,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个偏僻小镇便远离了贫困和饥荒,成为了全国唯一全民吃官粮的地方。当地的年轻人,从小就开始学习各种上古乐谱和雅言,然后无需通过艰难的科举,就能被直接选拔入朝廷担任官职,跟一位将要和他长期共事的皇家卫士一起,配属在各地的驿站和官衙,享受最优厚的待遇,处理最机密的公务。待到年老之后,他们会带着爵位和财富离职退休,返回家乡安度晚年。

而这些人唯一的苦恼则在于,根据朝廷严令,他们绝对不能在外人在场的情况下,随便说家乡土话、唱家乡歌谣,也不能在没有贴身皇家卫士监视与保护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工作地点和家乡。

在这个国家的民间,他们通常被人尊称为“风语者”……

——《东方远征回忆录——征服翔龙帝国之篇》

魔法女神选民菲里。泰勒著,深水城终点书局dr2009年出版……

三十八、战争的号角在东方吹响(下)

三十八、战争的号角在东方吹响(下)

八月的金陵古都,正是一年当中最闷热的时节。

玄武湖的荷花固然娇艳灿烂,但房前屋后的蝉鸣却让人心烦意乱。而那一阵阵席卷全城的焦灼热浪,则更是使得人们整天都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谁叫这南京自古就有“火炉”之称呢?

与年年都是如此的炎热气候相比,一年不如一年的动乱时局,和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的凋敝民生,则更让这座南京城的小市民们感到无限的忧虑与惶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