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 >

第48章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第48章

小说: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搭建的木制平台上起飞成功。次年1月18日,又驾驶柯蒂斯式双翼机降落到停泊在旧金山湾内的“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的甲板平台上。

日本陆军的首次飞行时是在1910年,日本海军是在1912年11月在横滨的观舰式上由后来的佐世保航空队少将司令,海兵30期的金子养三大尉进行首次公开飞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除了日本海军之外,英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中也使用了由母舰携带的水上飞机。但效果都不是很好,飞机当然有问题,没有合适的对地攻击武器也是问题,这些问题是属于“改良”的范畴,而那个母舰的问题就必须“革命”才行了。

使用水上飞机的一个问题就是准备起飞花时间,把飞机从母舰上推下水时还很容易不小心损坏飞机,再有就是当时的母舰都是用旧商船改造的,速度太慢,像若宫丸的速度就只有七节。不管飞机到底在未来的战争到底中有没有用,起码不解决这两个问题,让飞机能够从舰上直接起飞及其让母舰能和舰队共同行动,飞机就绝对没有用,解决的方法就是采用完全的航空母舰。

海军航空兵的精髓就在那个“浮动的航空平台”——航空母舰上,日本从第一次大战的青岛战斗中早就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在制造专用航空母舰上的热情丝毫不落于人,航空母舰“凤翔”的开工是1919年,虽然晚于1918年开工的英国的竞技神号,但是却在早于英国的1921年11月下水,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

这艘所谓“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在一开始也就是个泡在海里的铁盒子,因为没人能在那上面起飞降落。飞机在舰上起飞容易降落难,起飞没花多少时候,但没人能在舰上降落,起飞了就在陆地机场降落,然后再把飞机搬回航空母舰上来重新起飞。这样做也实在太繁,海军就出了一个榜悬赏,谁能第一个在航母上降落就给谁五万日元,要知道那可是大将的月工资只有500日元的时代。

一直到1923年2月,才有英国人拿到了这笔悬赏,三菱内燃机株式会社的英国人工程师乔丹上尉拿去了这五万日元巨款。这个现在已经没有了的“三菱内燃机株式会社”后来改名为“三菱航空机株式会社”再后来和三菱造船合并成了现在日本首屈一指的三菱重工。能降落了,起飞又再一次成了问题。

美国人已经不在航母上滑行起飞了,直接用弹射器,但美国人不卖弹射器技术给日本,说是军工技术,要保密。日本人还是头一次碰到这个问题,原来遇到想要的技术只要价钱合适肯定有人肯卖,但这次不一样,这次除了军方没有任何民间企业会研究那个邪门技术,日本人只好自己来研究。

日本人所谓做研究一般就是做实验,各种方法,各种配方什么都试一试看什么合适。你别笑话这样做有点冒傻气的嫌疑,可是他要是成功了以后你要超过他还不容易,因为其他方法他都已经试过了。日本人最后采用的是火药弹射器,做得了以后能不能用,驾驶员是不是受得了得做实验,于是就找了只猴子绑在驾驶座上往外弹。本来是用根弹簧控制在升空以后就断开油路,让飞机落到海里去。谁知道弹簧出了问题油门断不开,赶上还挂南风,一只被绑在驾驶椅上的猴子和一架飞机就直朝着横须贺市中心冲了过去,忽上忽下地在天上乱转。

这一下就大家手忙脚乱,成了一锅粥。消防夫全体出动,乱打防火钟来疏散居民的时候,风向变了,耗尽了燃油的飞机总算又被风吹到了海里。

弹射机是成功了,可是从航母弹射起飞很危险也就成了常识,所以海军舰载飞机飞行员一直被人称为“PONROKU”就是“嘭六”的意思。说他们被“嘭”的一声弹了一下就能拿到六分钱日元的津贴。

顺便说一下,日本海军的工资计算是很烦琐的。陆军就是基本工资,出去打仗再加上战地津贴,而海军有基本工资,还有这种按劳取酬的岗位工资,还有根据出航距离不等的航海津贴,当然打仗了还有战地津贴。所以日本海军有一所“海军经理学校”来专门培养这种海军用的会计人才,但后来太平洋战争开始以后海军急速泡沫,会计不够用了,连工资都算不出来。

结果就采用了一种“短现士官”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短现士官”就是“短期现役士官”的简称,已经有了工作的大学生们可以去海军(后来陆军也采用了这种方法)经过半年培训以后就去部队当会计,军衔为中尉,任期两年,两年过后回原来的地方。这样大家有好处:海军省下了培养费,赖掉了军官退职金,也不需要为退伍军官找工作头疼,本人也算当了回军官。太平洋战争开始以后到处抓壮丁,当个会计军官总比当大头兵或者前线军官活下来的可能性大一些。所以这些短现士官们大部分是帝国大学毕业的,虽然海军无法遵守当初两年的约定而是不断延长期限一直到战败,但是会计军官比别人活下来的几率确实大一些。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就是短现士官,他当首相时最有趣的就是政府各省的事务次官居然全干过海军短现士官。

言归正传,那些飞行作战还是有点像业余爱好,没有认真作为一种兵力来使用的程度,日本人也没有牛到能够独创一门作战方法的地步,要打仗还是要向人家学。当时日英同盟关系还存在,日本人首先就是向英国人求援,仗义的英国人在1921年派了个子爵叫森比尔上校的带了三十多个中少校级军官和十来架飞机到日本来化了一年半时间手把手教日本人,从编队飞行开始到空中作战,俯冲轰炸,就不知道森比尔上校会不会想到这些学生过些年用了他教的手艺把英国首相丘吉尔都给炸哭了。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让人想不通的问题:既然日本人对航空母舰和飞机有着这么大的兴趣,但在后来山本五十六提出使用航空母舰奇袭珍珠港时又被军令部坚决反对呢?这是因为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和作战飞机原本不是准备用来对付美国人的。

那是准备用来杀中国人的。

和现在某种程度上的航空母舰拜物教不同,当时没有人确切知道航空母舰的作用。航空母舰只是一种辅助军舰,集中提供一个飞机的搭载平台。那时日本不少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都已经配备了用来进行侦察搜索和观测弹着点的舰载飞机,为什么还要装载如此多飞机的航空母舰?这些在当时看来在海战中不起作用的飞机是用来攻击地面目标的。

那些年日本陆军在中国大陆立下了赫赫战功,加官进爵的不少。海军当然没有吮着手指头在一边傻看的道理,可是海军怎么参与到侵华战争中去就是个问题了。中国在甲午战败以后就没有了海军,当然就没有了海防,甚至连江防都没有了,1931年第一次淞沪抗战开始的时候,由盐泽幸一少将指挥的“第一遣支舰队”总共拥有21艘各种巡洋舰,驱逐舰和炮艇。这支舰队说是在上海,其实这21艘军舰分别驻在宜昌,大冶,芜湖等11个地方,要知道当时中日之间还没有开战!

这是洗刷不去的耻辱。长江,几乎成了日本人的内河。

所以在中日开战的时候,完全没有什么“制海权”这么一说。后来武汉会战的时候,日本海军就能够溯长江而上,直接向安庆,九江投放陆军兵力,而不必担心有可能遭到中国军队的打击。反过来说,这时的海军也就是个运输队,没什么作用。

那能不能直接用海军陆战队?也用不了,日本海军在创建初期学英国人有战斗队伍,叫“海军兵科”但那个的“兵科”不是用来上陆打仗,而是用来“跳帮”就是海战时和敌人接了舷以后跳到敌人船上去直接对杀的,后来因为现代海战已经没有了跳帮战,所以这个“兵科”就于1876年被取消了,就剩了一个“军乐队”作为残迹。

十年后的1886年,日本海军又制定了一个《海军陆战队概则》但这个“海军陆战队”不但不是和美国的Marine Corps那样是支单独的军种,连单独的编制都没有,一旦有事,舰上的水兵扛了枪到陆地上去打仗就是那个“陆战队”了,这种状况一直到最后“大日本帝国海军”最后消亡,虽然到最后“海军陆战队”有了10万人之众,但那都是被美国人把军舰弄没了,只能上陆来混事的。

顺便说一句,一直不知道是谁把美国的“Marine Corps”翻成了“海军陆战队”这大概是翻译的最失败的一个军用名词了。因为“海军陆战队”很自然地会使人以为是隶属于海军,但是是在陆地上作战的部队,实际上不是这样,Marine Corps是专门的军种,不归海军管,从这个角度来看,日语把“MarineCorps”翻成“海兵”要比中文确切。

言归正传,没有专门的陆战队就决定了海军无法参加大规模的路上作战。

“1。28事变”时海军大臣大角岑生向人解释他拼命要陆军增援的理由就是因为“培养一个合格的水兵要花三四年”现在蔡廷锴的十九路军那么狠,打起皇军来不带手软的,有多少水兵都没有用,你陆军再不出炮灰的话,海军可耗不起了。

不是舰艇部队,也不是陆战队,日本海军参加侵华战争的方法是使用航空兵。

日本在“1。28事变”时已经有了三艘航空母舰,凤翔,赤城和加贺。事变当时虽然航母都不在中国,但有一艘水上飞机母舰“能登吕”在,从第一天开始日本人就使用了飞机。凤翔和加贺随后开赴上海。从舰上起飞的飞机把轰炸的目标从上海扩大到了杭州等地,这是日本海军的正规航空兵力的首次正式使用,也是航空母舰的首次使用。

“1。28事变”时的日本海军航空兵还没有什么了不起,对中国军队造成的压力不如说是心理上的。但增强了日本海军使用航空兵力去积极参加侵华战争的信心和决心。

似乎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日本海军内部存在一个以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这三驾马车为中心的“正面人物集团”反战,热爱和平。后来是陆军硬要拉海军下水,而海军内部后来也是以岛田繁太郎为首的主张和陆军协调的派别占了上风,所以海军犯了错误。

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也是也不是,所谓三驾马车反对对美开战确实是有不少白纸黑字的铁证。

但是不是就能推出这三驾马车就是“反战”的和平天使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几位确实反战,但反的仅仅是对美开战,至于对华作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仅支持而且很积极,再者就仅仅只谈日本如何走上对美开战之路这个话题,这几位恐怕也逃不了干系。

据笔者的观察,这种说法似乎出自于日本一位名叫伊藤正德的人。此人战前是《时事新报》的记者,长期采访海军。真正旧海军军人战后的回忆录里一开始倒还没有那么为三驾马车唱赞歌的,要么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要么骂陆军,要么不分青红皂白地陆军海军一起骂。而伊藤正德在1953年出版的两书《回忆大海军》和《联合舰队的末日》把日本海军以1941年12月8日袭击珍珠港分界,在此之前是好的,从那以后是坏的,此后“海军好,陆军坏”就成了主流定论。虽然有不少人指出这种说法的片面性,比如连最起码的为什么从“好”变成了“坏”都没有回答,但都成为不了主流意见,主流意见就是“陆军坏,海军好”在9。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