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

第37章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第37章

小说: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大钊说:“愚以为中国两千五百余年文化所终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林语堂评价辜鸿铭:“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异人之文采。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并称其为“中国第一语言天才”。

⊙史学者邓广铭说:“中国没有个傅孟真(傅斯年),就没有二三十年代的安阳殷墟发掘;没有当初的殷墟发掘,今天的考古学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

⊙毛泽东说:“(梁启超)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苏雪林说:“周作人的小品文创作,其成果在新文学运动中是第一位的,他给予青年的影响之大,和胡适之、陈独秀不相上下。”

⊙曾国藩月课课程共有十二条。第一要主敬,克服轻佻;第二要静坐,避免串门;第三要早起,整治贪睡;第四要读书不二,以免学习不专心;第五要读史,为自己寻找借鉴;第六要谨言,收敛夸夸其谈;第七要养气,打消心浮气躁;第八要保身,杜绝作息不定和有害健康的习惯;第九要日知其所无,时刻敲响警钟;第十要月无忘其所能,激励自身;第十一要作字,锻炼恒心;第十二要夜不出门,拒绝诱惑。

⊙孙中山评价胡汉民说:“若论胡汉民先生为人,兄弟知之最深……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不独求于广东难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见也……嗣兄弟蒙参议院举为临时总统,一切布施,深资臂助。迹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干,不独可胜都督之任,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

⊙近代词学理论家龙榆生说:吕碧城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是“凤毛麟角之才女”。柳亚子说:百余年来,吕碧城“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易实甫也曾称赞吕碧城说:“其所为诗文见解之高,才笔之艳,皆非寻常操觚家所有也。”

⊙1935年,钱钟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

⊙梁启超五岁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二岁考中第一名秀才,十七岁在广东乡试中考取第八名举人。主考官李端棻认为他“国士无双”,很是欣赏,遂把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他。

⊙柯劭忞自小才思敏捷、机智过人,七岁时便有“燕子不来春已晚,空庭落尽紫丁花”的诗句传世。

⊙语言学家陈原回忆说:“在我青少年时代,到处都是赵元任的影子。”少年时,陈着迷于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长大了,想学“国语”,就用赵元任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当老师。再后来,他又迷上了赵元任谱曲并亲自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傅斯年曾在《新潮》发表文章,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和《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及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同列为“文学革命的宣言书”。

⊙1912年,经友人介绍,孙禄堂与太极拳家郝维祯相识。两人谈得投机,孙禄堂向郝维祯请教太极拳心意技法,之后二人切磋。刚一搭手,郝维祯便觉不支,慨叹道:“异哉!吾一语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

⊙郭沫若评价梁启超说:“当时的有产阶级的子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绩实不在章太炎辈之下。”

⊙有朋友曾评价钱穆:“能提得起,放得下,洒落自在,不为物累。”

⊙1881年2月24日,《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俄国代理外交大臣格尔斯对中方代表曾纪泽说:“我办外国事件42年,所见人才甚多,今与贵爵共事,始知中国非无人才。”

⊙1946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美国过七十大寿。老舍和曹禺合写献词:“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吹,也不是谤,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伯苓!”

⊙蔡锷做云南都督时,治军严肃。人们纷纷集资,要为他建生祠、铸铜像。蔡将这些钱都分散给了饥民,并说:“诸君建祠铸像尚在百千年后,哀鸿嗷嗷,食此涓滴之赐当可活命无算,彰人之功不若拯人之命。”人们听后交口称赞。

⊙陈寅恪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梅贻琦)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唐兰是古文字学的权威,甲骨、金文专家,在《联大八年》一书中,西南联大的学生这样评价他:“中文系教授,说文解字教者,唐先生的课很叫座,现在却不行了。但无可否认的是唐先生是古文字学的权威。唐先生常说只有容庚先生可和他较量,郭沫若、董作宾等人的功夫都不太够。”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司马长风评价陈衡哲说:“当文学革命蓬勃兴起的时候,首先响应拿起笔写小说的作家是鲁迅,第二个就是陈衡哲。她实是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女作家。”

⊙陈平原说:“支撑着西南联大的现代中国文学课程的,是杨振声先生。”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1915年冬天,蔡锷设计逃离北京。袁世凯对财政总长周学熙说:“此人之精悍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

⊙《大公报》名记者高集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姑父张季鸾:“他不是政治家,也不是报业老板,而是个真正的报人。”

⊙《大公报》记者陈纪滢说:“文人办报往往鄙于求利,但是,不考虑从印刷到发行,从广告到旅费,从营业到销路,往往就会断送报纸的前途。以经营为本,以办好报纸为目的,在经营管理上如此用心,并且创造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办报经验,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恐怕就只有胡政之一人。”

⊙梁启超认为,18世纪60年代是“文祥和沈桂芬的时代”。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从未遇见过比文祥更聪明的人。丁韪良则对文祥有着更高的评价:“他影响之大,同时代的中国政治家无人可比。”文祥去世后,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的文告中,盛赞文祥“外交内治,无不尽心筹划,实为股肱心膂之臣”。

⊙董必武评价吴佩孚:“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陈省身先生在《立夫师在昆明》一文中说:“立夫(姜立夫)师任筹备处主任。他洞见了当时中国数学界的情形,只求切实工作,未尝躁进,树立了模范。”

⊙冯友兰早年留学哈佛时,就仰慕陈寅恪。在西南联大任文学院院长时,冯已是位响当当的大哲学家,但每回上中国哲学史时,冯总是恭敬地跟着陈寅恪从教员休息室里出来,边走边听陈讲话,直至教室门口,才鞠个大躬,然后分开。

⊙吕碧城写过一首《浪淘沙》的词:“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樊增祥看过后在词旁批道:“漱玉犹当避席,断肠集勿论矣。”(按:李清照曾著有《漱玉词》,朱淑真有《断肠集》)

⊙王耀武被俘后,解放军查抄其家发现并无余财,只有两台美国产拖拉机,问其为何家里要留两台拖拉机?王答说:退役后准备回泰安老家开几亩地种。在山东与王耀武打过交道的陈毅听后感叹不已,评价王耀武在国民党军中算是头脑比较清楚的。

⊙朱湘死后,鲁迅称其为“中国的济慈”。罗念生说:“英国的济慈是不死的,中国的济慈也是不死的。”

⊙苏雪林回忆吕碧城时说:“我记得曾从某杂志剪下她一幅玉照,着黑色薄纱的舞衫,胸前及腰以下绣孔雀翎,头上插翠羽数支,美艳有如仙子。此像曾供养多年,抗战发生,入蜀始失。”足见其对这位女诗人的钦慕。

⊙孙中山曾说:“干革命,有两达(邓演达、张民达),革命有希望。”

⊙1933年冬天,胡适与杨振声等人应邀去武汉大学演讲,东道主有意考考几位学者运用“大众语”的水平,便安排他们与幼儿园的孩子们见面。胡适说:“只有杨金甫(杨振声)说的故事全体小主人都听得懂,又都喜欢听。”而他则在这次“考试”中不幸落第,因为孩子们虽然可以听懂他所讲的故事,却不大明白其中含义。

⊙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说:“林徽因就像一团带电的云,裹挟着空气中的电流,放射着耀眼的火花。”

⊙广西侗族一地,曾流传过一首歌颂翼王石达开的《翼王派兵到我家》的民歌:“翼王派兵到我家,问声米粮差不差,缺粮给谷并银两,牵来耕牛又有耙。财主佬儿乱似麻,穷佬心里正开花,自耕自耘自得吃,大家齐唱太平歌。”

⊙刘半农先生认为,在晚清史上,赛金花和慈禧太后是相对等的重要人物,他说:“中国有两个‘宝贝’,慈禧与赛金花,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卖国,一个卖身;一个可恨,一个可怜。”“赛金花和叶赫那拉可谓一朝一野相对立。”

⊙胡适称赞吴稚晖是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

⊙胡汉民擅长隶书,时人赞曰:“胡汉民,工书法,清挺峻拔,能合褚遂良、米芾为一体。”

⊙吴宓评价辜鸿铭说:“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唯一之宣传员。”

⊙吕碧城是才女,还是个美女。其美貌常为时人所赞叹,有“天然眉目含英气,到处湖山养性灵”、“冰雪聪明芙蓉色”等佳句传世。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女界以及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说法,足见其风光程度。

⊙1922年秋天,曹锟在保定的部队发生兵变,实际是学生出身和行伍出身的两派冲突引发的,曹锟急召吴佩孚前去解决。吴召集全体官兵作了一次“英雄并立”的讲话,说学生出身的是“英”,行伍出身的是“雄”,而能文能武才是真英雄,希望他们相互学习,好好团结。几句话便把一场兵变化解了。

⊙温源宁说:“他的朋友和敌人全都会承认,在国外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国外交官中,再也不可能有比顾博士(顾维钧)更好的了。”

⊙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

镜像追忆

⊙李鸿章的幕僚吴永回忆说:甲午战争后,李鸿章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