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迷徒 >

第50章

迷徒-第50章

小说: 迷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略还是选择提携。地球人是没有选择权的。也就是说。有1/2的机会(概率不是1/2)人类会开始新的屈辱历程。我想人人都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产生吧!所以“强”的理念应该是合于时,合于势的。
(这个时代,有点见识的人都是矛盾与自卑的,于是只有在老祖宗那里才能找到点自尊,这是历史的原因,于是才要复兴,于是才需要强大,实际上我思考了很久,后来觉得,是中国自己灭了中国!中国的弱,并不是弱在国力,而是弱在心智!前车之鉴呀!)――括号中的话是纯属个人见解。勿上心头。
人生还有很多的技巧,很多的原则,很多的智慧。通过借鉴,总结,学习等方式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处世的智慧。 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处世的智慧!
这一节讲“强”的理念与道德准则,但这本书,我的定位是思想总结与参考,不打算作孔圣人的事。于是就简述一下。意思传达就好。不过,作为一个中国人,真的期望中国能强大起来,中国人能强大起来。中国人的精神境界能提高起来。中国要强,首要自强。
除此以外,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就是,人性本善本恶的问题。以我知道的好像有五种说法,人性本善;人性趋善;人性无善恶;人性趋恶;人性本恶。从善到恶递变的五种说法。仔细想来我的想法,关于‘索取’的部分又有点趋向于李宗吾的趋恶论。不过根据我提出“白纸理论”等可以看出我是属于人性无善恶论的。我与李大师有很多观点相同,我与李大师又是不同的。就如,他曾讲到小孩如果有人抢他东西就会把人往外推以来认证人自小都是‘恶’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本能的行为与善恶有关。仅是‘索取’的本能而已。人必须从外界摄取物质与能量的。这是生物的特征也是人的特征,于是人维护这种‘摄取’应该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没有必要将小孩本能地抓住东西这一行为给冠上一个‘恶’的头衔。这只第一点不同。第二,他所讲的‘面黑心厚仁义面孔’实质只是一种处事的方法,人,怎么在社会中,世界里,生存且生存的更好,他提出了‘黑厚’的概念,诚然,这种方法能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也仅是成就,李大师将之上升到准则与法则的高度,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方法也只能是方法,而如,信用,责任,有容,实干,思考,尊重,奉献八大原则,才应该属于原则。至于他从“趋恶”里得出“黑厚”,我从“索取”得出“舍取”进而又提出“八大原则”却是分歧很大,来源是同样的东西,为什么差别这样大呢?花了不少精力我才想明白。我与他都是承认人是自私的,于是他走的是“因为自私,所以自私”的路线,而我走了“因为自私,所以无私”路线。这就是为什么在最前文物质层面的时候,我言语中对于“索取”很肯定,而到了后文,讲道德讲做人的时候对‘奉献’很推崇!这并不是矛盾的。可以‘因为自私而自私’,也可以‘因自私而无私’。怎么理解,举例。人都是自私的!这没有人反对吧!(欲望,索取,忌妒等都支持了这种说法),缅甸大暴风(就是前文讲过的新闻的那一回),死伤甚重,但有的人这样说,甸缅死多少人关我什么事,地球照样转,日子照样过!有没有这样的人?肯定有。这就是因自私而自私。这种做法有错吗?没错,只有在脑中留下印迹的信息才会对我们造成判断上的影响,排斥,无关紧要,接受那根轴(情绪四象限横轴),这则消息如果落在了‘无关紧要’上,当然我们无动于衷。另外一种情况,因为自私,我们都怕失去,甸缅失去了那么多生命,可想而知,那里的人有多么痛苦。于是有人心生不忍,感同身受,于是捐款捐物,捐钱捐粮。有这样的人吗?也有。这就是‘因自私而无私’。这种做法有错吗?也没有错。前些日子一个朋友来问我,说失恋太久太痛苦了。想到对方不再是自己的一部分,心中就疼痛难忍。我就告诉他,他这就是‘因自私而自私’,因为不能得到而痛苦。于是我举了我的例子(…_…),我也失恋太久太痛苦了。那种日子也过过。但是,我现在一点都不感伤了。不能适应,就得改变;不能改变,就得适应。因为不能拥有,所以你要在‘不能拥有’的前提下让对方过得快乐,尊重对方的选择,维护对方的利益。不仅不恨她,反而因为对方找到所爱而高兴。甚至可以把对方当成一个好朋友一样去爱护与尊重。因为对方曾经比好朋友都走得更近。感情没了,不代表关系也没了。这就是‘因自私而无私’(当然,要是有一丝‘能拥有’的希望,也要尽力去追求,有希望就做有希望的决定,没希望就做没希望的决定)我还有一个朋友,一直都认为‘自私是天经地义的’,对于这样的想法,我只能笑笑。李大师走‘因自私而自私’路线,所以走不通,不过他也是学冠中西的大师,叫人无论多么认同他的观点,都不能光明正大的认同,反而要表现的驳斥反感。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他又走通了,根据面子与面具的论述,人绝对不可能脱下面具的,于是这一点变成了李大师最有力最坚实的论据,当然‘面厚心黑仁义面孔’做为行为准则绝对是没错的。不过他的学说,他的路线注定了一件事,就是‘厚黑学’永远也上不了台面,永远都只能是阴暗法则。而我走‘自私而无私’的路,我可不敢说我走得通,只能讲‘任重而道远’。何解?如果我是对的,那么看得我的书的人,或者是知道这种思想的人,一定会产生一些‘无私’‘奉献’的念想,一些‘无私’‘奉献’的感受,甚至一些‘无私’‘奉献’的行为。这样我就老怀大慰了。如果只是当本小说点点头,吹吹风,竖竖大拇指,很早之前我都讲过,不能指导行为的思想是垃圾思想。
不过我并不认为我比大师高明,这两种方法本来就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之下的选择。为什么人性是自私的,我的第八大原则却是奉献精神!也是我经过了前文讲过的‘我是我’‘我不是我’‘我还是我’“过三阶”后作出的选择。
下面我就来用‘三阶思考法’来比较我与李大师的分歧。
 
之所以叫‘厚颜比较表’,是因为我与李大师的水平还差一大截,我一向这样认为,如果你要驳斥一种成就,至少得站到这种成就之上。而且在李大师身后做这样的事,有点不厚道。这里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一点不碍对李大师的敬仰。
从表中可以看出,前面我们都承认自私的本性,于是在这本性之上,又推出了仁义的行为,但到了三阶时,黑厚学取得了成功,但这个人还是黑厚的,而我到了第三阶段,‘取舍’取得成功后,人变得无私了。这个结果连我自己都想不到。不过人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开心,我想没有人会因为自己‘脸黑心厚’而高兴,但有人会因为自己‘奉献助人’而高兴,可以看出大师走了‘投资类奉献’,我好像走了‘无私类奉献’,这结果以我的逻辑是推不出来的。最后只有一种解释:鲁迅大师不是说过吗?世界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变成了路。可能原因就在这:世界上本没有好人,装好人装久了,就变成了好人!
这个结论太有用了,太让我兴奋了,大家快去装好人吧。总有一天你会变成好人。哈。我居然从理论上肯定了好人是存在的。所以,人可以自私,但不要太自私。说实话,写到这里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自私’根本就不是我们做好人的阻碍。谁说自私就不是好人?
再来具体分析分析。虽然我没有说,但我一直都疑惑一件事情,就是人的存在感一定是别人给的,自私的行为一定是找不到存在感的,我们‘自私’这一特性不就决定了我们永远也找不到这种存在感吗?于是我推出了“以舍之名行取之实”的做人原则。不管你是怎么想的,先奉献着做事,通过行为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来得到资源。我们可以正视‘自私’的本能,但谁都不可能因为自私,所以快乐。我们的‘心’到哪里去了?主观能动性到哪里去了?我们都知道助人为乐,都知道帮助了他人我们会很开心。但如果是因为自私的目的去帮助他人,还能高兴的起来吗?也许我们会因为得到了资源而高兴!但‘心’呢?同样都是奉献的行为,投资类奉献与无私类奉献有一点不一样的,一个从资源的角度去做事,一个从意愿的角度去做事。显然,没有目的的去奉献更能得到别人的认同,那么无私类奉献就更能得到自己的认同。于是只有通过别人的认同,找到自己对自己的认同。这才会找到我们自己的存在感。我们的‘心’也才会‘快乐’起来。连我在前边都犯了一个错误,以为‘无私’是为了别人,直到此刻我才明白我们‘无私’是为了自己!从一阶到二阶,是因为自私,所以无私;从二阶到三阶,是因为无私,所以无私。无私的行为可以帮我们找到无私的心。有的人不明白,如果无私的话,那么我们不是什么也没有了吗?再看一阶到二阶,我们的出发点是自私到无私,那么这一阶段运用的方法一定是‘以舍之名行取之实’(有‘索取’必有‘希望得到’,‘取舍’正是以之衍生出的原则!)这是资源占有的不二法门,而二阶到三阶,我们因为无私的行为而找到了无私的心,这是意愿的满足。这个时候,成功的两大目的:资源的占有,意愿的满足才算完成。不过我在之前都没有提到,当这两个目的相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又想拥有,又想高兴。这样的鱼和熊掌通常情况下是很少见的。两大目的一个是从‘心’的感觉为主,一个以物质占有为主。如果相冲突,以意愿为主。所以:意愿的满足》资源的占有。如此,若干年后,你才很难找到后悔的理由。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反思,我对爱的定义中:在特定情况下,人们自愿且无偿的奉献自己的资源而达到的一种满足的状态。这就是‘无私’,也就是说,实际我在很早之前就承认了‘无私’的存在。虽然得失理论中,奉献可以得到内心的平静与愉悦,但内心的平静与愉悦并不是人们‘奉献’的理由。也就是说,这种行为已经不是以‘自私’为出发点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只有一个馒头,我们宁愿饿着肚皮,也愿意看着爱人吃饱穿暖!为了地震,有的人把自己的养老金都捐了;有一个流浪者,跑了几十里路去还5500块钱(前面境界高的例子忍不住又拿来用了)……这些行为,我简直都想不到一个自私的理由!这些都说明,‘无私’是存在的。这样的行为可是相当高的境界了!
但怎么样到达这样的境界呢?
我已经讲过了!因为自私,所以无私;因为无私‘行’,所以无私‘人’!这一句话说明了人应该怎么样从‘取舍’过渡到‘舍舍’。这样的境界虽然难达到,但是能达到!当有人达到这一‘无私’的境界那么就有资格向人生最高境界“言即法,行即则”进军了。
一块黑暗的土地,当光明照耀进这片土地的时候,实际上就变成了明暗两色,这块土地感受到光明的温暖后,再也不想回到黑暗的过去,于是决定拥有更多光明。
感谢我让我于 2008年11月30日23时32分这一时刻变成一个渴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