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迷徒 >

第17章

迷徒-第17章

小说: 迷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的认知也就越清晰。为什么我会用力学模型来描述这个世界,因为力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分,可以合,可以拆,一个力能导致这个物体移动,两个力它也能使这个物体以相同的状态移动,无数个力也能使物体以相同的状态移动,所以,我们看见了一个物体在移动(一个事情已发生),我们很有可能看到一个力,有可能看到两个力,有可能看到这是三个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但他也有可能是无数力产生的结果。而将这些力(影响事物运行的具体因素)一个一个分离出来是相当困难的,这就要看水平的高低了。
  天平受力模型很有用处的,当一个人长期的思考影响事物的因素后,他看问题总是比一般人看问题更加清楚,更加全面,而且直接。
  我们再来谈谈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怎么形成的呢?当然最早的时候是为了抵御敌人,人类选择了群居,后来没有了敌人,人们就为了交流,交换,再到后来就是形成了习惯为了图方便了。当然其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族别,历史,传统,文明等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复杂,更系统了而已。算了,不说这个了,太复杂了。
  我们再来说说,人的行为本身,记得我以前谈到的,人的三大本能吗?实际上人的一切行为都与第一本能与第三本能有关系,索取与情绪,我们通过索取这个基本点出发可以得到什么?因为‘索取’的本能,所以注定了人在本性上是自私的,记得生物的本能是什么吗?也是索取!对人有利的部分我把这部分叫做利益,当然这种索取是受到了文化,道德,规章,经验,思想,以及历史条件等各大因素的限制,让人的本性以另一形式表现在外在。人们会对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有一种占有,亲近的意念,对自己无益有远趋,排斥的思想在里面(情绪?),这种意念思想导致了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而因不能占有,不能得到,不能亲近产生的妒忌,怨恨,失落,迷茫也就是说是不会消失的。将会贯彻至人类社会的始终。
  有个小屁孩老不听话,老妈老是发火,那老妈为什么会发火?因为他老妈因为小屁孩的话,而损失了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因为也许小屁孩不听话,那么他老妈就会占用自己已经安排好的时间,去擦小屁孩的屁股,也许是因为小屁孩的不听话,让一切井井有条的家变得出人意料,也许因为小屁孩的不听话,让老妈对之的期望落空……这些后果实际上都是伴随着利益的损失。
  两夫妻吵架,为什么真爱这么难找?以至最后让人怀疑真爱这个东西是不是存在的。就是因为从恋爱到婚姻再到相守一生整个过程中都不断的伴随着利益的分配,感情的分配,时间的分配,财产的分配,性格的分配,关系的分配,思想的分配,物质的分配……哇,不胜枚举,人们因为利益的得到与失去会相伴而来的正面与负面的情绪,因而产生相应的行为,问题就是,不可能在每一种分配方式中都让两个人都满意,没有完全相同的人,那么分配不均的情况必然存在,所以在分配冲突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分配冲突的方式,这就意味着有一方要让利益远离自己而去,这就是妥协(奉献),而真正的爱情应该相互妥协(奉献)的过程,而不是一方妥协。这个就留到讲什么是爱情那一节分析吧。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老是提倡爱一个人就要爱她的缺点,或者是爱就是谅解,爱就是信任,爱就是奉献,爱就是包容之类的。实际上这正是在提倡解决冲突分配的方式。因为人人都是自私的,因为人们都想把利益放到自己的头上来,于是必然出现这种自私与“真爱”需要的分享精神相冲突的情况,所以人们才会相当崇拜佩服那种远离对自己有利的利益,有奉献精神的人。所以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大公无私,舍己救人的事迹才会争相传诵。
  我们也能够得到一个结论,如果要让人信服你,那么你就要他感觉到你在为他奉献,如果要一群人信服你,那么你就要让他们感觉到你在为他们奉献。这个问题后边有追述,这里还是言归正传。以上可以看作是利益引起情绪再导致行为的一个过程,这基本上就是所有行为的模式,我们总会因为利益的得失而产生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又引导我们做出相应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导致利益的得失,变成了一个循环,只是每次循环都加入了不同的要素。我在这里讲的利益就远不是物质方面的利益了,精神上的得失,心理上的得失,感觉上的得失,都算。(我从自己得出的人类本能中,用这个本能去解释了人们的一些行为,以及感情之中存在的分配冲突原因及解决方式等。虽然简略,但这就是思行合一。)
  从得失的角度解释人类社会人类行为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法子。什么家庭老是吵不休,什么朋友之间有矛盾,生意场上尔虞我诈,国家之间的战争……指不定以后星球大战都用得上,不信你试试。
  我们再来讲一个由世界观产生方法论的例子,前文不是讲过,意识是由不断思考产生的,那我们人一生下来,只要不出问题,出长后都会具有意识,那我们不断思考能够得到什么呢?显然不是意识,我们得到的是什么?我们得到的是智慧,思考是不能产生智慧的(思考的不够!),但智慧却是不断思考产生的。我一向认为在人类社会中聪明的人总是克不聪明的人的,虽然这是错的,但很多时候,这又是无疑的,聪明有两种,一种是小聪明,一种是大聪明,当聪明再辅以价值与实力那么它就是智慧。有的人说,我每天都在思考,我怎么没有智慧,这里就有一个思考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了。当思考到了一定的深度,就不能再进了,那么就需要广度的支持,意思就是他需要思考其它的东西,需要其它的思考给前一种思考以灵感。
真正的思考是会不断得到新的东西的。可能有点抽象,举个例子,做销售,我对产品已经很熟了,我对顾客的心理已经很熟了,我的市场知识已经很熟了,我的关系网已经很熟了,那么我可能就不需要再做其它的事我的事业也会很好,我按照我以前的模式,经营我的门店,我会做得很好,当然,我按照我以前的模式,我也在想象,也在判断,但是这却不是思考。再举一个,程序员,以前我做一个程序的时候,每一个代码都是自己思考,自己优化。但当我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会继续前面这种模式。我会把每一个代码按功能整理成文档,下一次使用的时候,修改下参数,改下接口,然后直接调用。都是编程,前面的我们可以叫做思考,而后边的却不能叫思考!当思考变成一种条件反射的时候,它就只能算是经验或者是思维活动,车轮的转动并不意味着前进。每一种思考得到一种经验,当经验足够多的时候,尤其是这些经验自成体系的时候,那么你就会产生我们平时所说的智慧,这是一个量与质的问题,智慧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们在某一领域的独到见解或者成就。从这个角度来看,智慧与聪明没有必然的前提后论的关系,智慧者并不一定要智商很高,而聪明者也不一定会是智慧者。可以看出,智慧是有领域的,单论某一件事一般情况下不会冠以‘智慧’这样的说法,只要我把一门学问学精学全,不管是哪一门,哪一行,都可以叫做智慧。因为我不打算把这个问题变成单一的章节所以解释起来肯定有不到位的地方,所以请包涵,但大意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的。
  可以看出来,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认知对我们的行为有多少大的影响,形成一个固定的世界观对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就是我为什么在想通一切之后,感觉到我失去的一切又以另一种方式回来的原因。这也可以看作是付出-回报=0公式的应用之一。
  因世界而方法,这是很自然的,知道一个事物怎么回事难道还怕找不到解决这个东西的方法?而有了解决事物的方法,那么就可以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相互循环,相互促进。这个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更正理论一个道理,这就是思行合一。
  还有一点,前文中我对于世界宇宙空间时间生命生物的观点是相当浅薄的,所以拍岸大骂的兄弟可以理解一下,每一个人眼中的世界就是不同的,也许十年后,我要把前面的东东全推了重写也未必。在世界面前,我们永远是瞎子。那么瞎子眼中的世界就算是千奇百怪也不奇怪,也就是说世界是什么样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怎么来认识这个世界。 

第二章  方法 
第一节  物质与意识

   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讨论自从有了唯物论后,那更是风靡一时;吵得简直让人心烦,包括今天这个问题都没有定论,这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忽略它吧,显得没有立场,正视它吧,选择过于艰难,唯物与唯心都承认物质意识的存在性,问题是哪个第一?哪个第二?不仅是因为此问题的特殊性,还有它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决定了我们的信仰!所以信上帝的不可能是唯物的,而唯物的不可能信上帝的。有神与无神我们必须做一个选择。因为这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必然只有一个论点是正确的。很显然,我是站在无神这一派的。因为我前面的章节里已经说明了:“意识是一种功能,灵魂是不存在的!”有神失去了支点。加上我思考问题的方法一般都用“三阶思考法”,一阶:神不存在?二阶:神存在?我假设了一个有神的世界,对于世界的解释不仅没有变清晰,反而变得很荒谬,因为世上全是些‘违背常识’的存在,于是三阶:神不存在!只有神不存在才能解释这个世界,只有神不存在才能支撑整本书的架构!当然,我选择唯物并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缘故,我想就是马克思本人在此,他也得承认他自己没有那么大的魅力对我进行洗脑,跟他有的观点一致,是因为在认识马克思之前,我就已经对世界有了初步的唯物思想,而马克思,动作比我利索——早生有优势呀。我一向认为,解释世界,就必须要选择附合认知度与感知的理论或者理念,本人从来不拿“未来不可知”作为推翻现有认知的论据,亚里士多德不会因为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而收回言论,因为在那个年代,无论哪一种学说都支持“不同时落地”的结论,所以,我并不会因为“几万年后哪个‘神’无聊得要显示一下身体”而对这个问题战战兢兢。不管是从认识,还是从感觉,还是从经验,还是从科学,还是其它什么,都让我决定,2009年,无神,因为2009年无神,那么极有可能,以后的日子至永远,都,无神,因为“有神”太夸张了。已经夸张到不可信的程度!以下我就来具体谈吧。
物质的哲学定义:物质是世界的内容和组成部分之一,是各种事物共同具有的客观实在性规定,是人通过大脑的思维,从各种事物中发现和抽取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
我用黑体着重体现这段话,不是因为这段话说的有理(这话实际上是有点道理)。而是这段话之荒谬。已经犯了至少“哲理现象”“专业性”两大问题。叫一百个人来读这句话。连懂这句话的我都要对“哲学”这门学问吐口水。也让我这个唯物者对“物质”这个定义产生鄙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