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网游之人类进化史 >

第97章

网游之人类进化史-第97章

小说: 网游之人类进化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龙因为财富和头衔,自我感觉一向良好。然而一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才发现原来自己官太小钱太少。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户百十个平方的旧公寓,虽然为房租很肉痛了会——院士大人花钱的机会不多,还没有适应高消费,很快就很开心了——自己和国家发改委的官员们成了邻居。

这幢高层的房子,大部分被国家发改委包了。大大小小的厅级处级官员暂时都先住在这幢楼里。

一个科学家,和这些实际上掌握着国家产业命脉的官员们住在一起,不正是推行自己改良社会的大好时机吗?

拯救世界着手开始抢夺推进世界的荣誉!

21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里,没有什么是个人发明的。

这是一个结构重组的时代,这是一个群体智慧凝聚的时代。如果说之前的发明家是一块块的巨石的话,21世纪就是一座水泥浇灌的作品。

起到最大作用的,不是凝结在那里的水泥颗粒,而是已经消失的模具。

在这个没有耀眼的太阳的群星世纪里,成为历史人物的偶然性特别大。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名传后世,那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天才。而在21世纪,谁都能推历史一把,大家看着那伙计,是挺佩服的,但好像也没比自己强到哪里去。

因为时代近了,资料也详尽。系统就没有强行规定一定是某某人会做出某某事,和古代史任务中的设定不同,这是有官方说明的。

想捞积分的玩家,在古代史中是抢人物,在近代史中就是抢事件了。

21世纪的伟大事件属于科技事件。

最伟大的科技事件,有三代操作系统、在线工作、基因药物、万维网络、神经连接…。等等等等。

袁龙选择的是和自己的身份、时代、环境最契合,最容易成功的伟大事件——行业圈。

154章行业圈

众所周知,现代科技知识爆炸,没有人能百业精通。而实际上,没有人能精通一业。

问一下我们自己,了解自己的行业吗?同事们在做着的事情你都会吗?

工作,就是个学习的过程。

能否做成功任何事情,有很多的先决条件。环境、结构、动力、知识、时间是几大重要方面,这几个方面的重要性如文所列,依次递减。

知识在其中位列第四,绝不是老师所教导我们的,知识就是力量。不过其他更重要或次级重要的,都不是我们能独立面对的。所以,知识对个人来说,也许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知识来源于学校、社会、岗位、同行,在离开学习以后,主要来自于我们的社交圈。

20世纪后的企业也好,机构也罢,更喜欢使用熟练员工。虽然大多数都有规范的培养员工计划、流程、模式,事实上也不得不培养员工适应自己的岗位,但大多数有上进心的员工会发现,单位对自己职业的发展帮助越来越小。

造成这种局面有最大的两个原因,一是上文说过的人现在要服从机器而没有办法改变机器——没必要动脑筋了;二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同一个单位和你从事同样工作的人越来越少。

单位里只有一个收银员,一个维修工……一种产品全国只有几家公司在生产,而这些公司只有几十个员工的情形不鲜见。即使在大企业,级别和地域的差异,也让内部的交流并不顺畅。我们到哪里学习呢?

在线工作推出以来,这种情形有变严重的趋势。大家想想看,都是一单飞人,谁还会好心培养新人啊。年轻的医生没人看,老眼昏花的专家挺吃香。

我们的教育让我们习惯了填鸭式交易,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研究精神,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研究才能。学习无门、无效果、效益低下、心情不爽(学有所得的心情是特别爽的)…。后果只有一样,扼杀了深度重新。

说中国创新能力不足,我们是坚决不承认的。食品添加剂的花样翻新暂且不提,造假仿冒的日新月异先也不说,我们发文件、出政策、款式翻新、变更主业的速度也绝对处于世界前列。

中国缺少的是核心技术、理论创新。

这个原因也非常多,什么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啦、人才匮乏啊、投入不足呀……

行业圈,就是解决人才不足问题的一把钥匙。对知识产权保护、投入不足也有推动作用。

网络时代的行业圈,自然基础建立在互联网上。

现代社会的行业圈的形态,是以一个龙头门户网站为基础,以相对权威和基础知识为支撑,以网友互动为表现,有偿无偿相结合的网络开放社区。

行业圈的主要功能为:启发、公证、求助、悬赏解决问题、声讨、交流、招聘。它使更多的人能站到行业的后台。

拯救世界没有改良行业圈的打算,也没那个水平。袁龙要做的事情是把它按原样推动出来。

行业圈的核心是龙头网站。网站的版面随便什么公司都能分分钟搞定,关键是主办网站的单位需要一定的财力和公信力。现实中行业圈主网站(有些大行业有好几家同类网站)的主办者大致有四类:行业协会、主管部门、慈善基金、专业公司。

袁龙不具备四类后台老板的任何一个条件,因此不能搞出一个示范公司出来推动这项事业。袁龙想做的是更重要的两件事情,一是提高这些网站的法律地位;二是争取初期的政策扶持。

有了肥沃的土壤,不相信那些先知先觉的玩家们不种出鲜艳的花朵来。

袁龙所在的服务器起始年份是2040年,也就是玩家改变历史设定的游戏年头只有十年,个人电脑三代操作系统、在线工作、视频办公室都已成熟,普遍应用。社会上也已经有了一些行业圈网站的雏形。

这些行业圈雏形网站是些对网络比较重视的大公司网站的附属品,和一些社区网站的升级版。缺陷是没有固定的独立收入,靠外部补贴维持。

没有独立性,公信力就受限,中国又不是个纯洁人的国家。没有独立性,稳定性就够呛,谁也不知道外部补贴的持续性有多久。

对于一个行业家园来说,名望和声誉的培养时间应该超过学校和医院。当百年已成为名校的第一前缀的时候,固然不能要求行业圈这个新生事物也有百年历史,但至少看上去要有个能延续百年的样子。

所以,行业圈网站支持机构必须有独立稳定的收入来源。好在,维护一个网站,虽然这个网站需要超大的数据存储,一般来说成本不是很高。

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是财政预算,就像普通公立学校那样。政府愿不愿意贴钱,贴不贴得足、贴不贴得起暂且不论,问题是行业分类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此消彼涨,众行业之间的纠纷就搞死人了。

好在解决难题的方案现成有。

行业圈网站的启动资金多来自赞助,后续维持费用多来自会员会费。在前期会费收入尚无法支撑运转时,存档公证费是一笔很重要的收入。

存档公证是作为预防侵权纠纷的后备手段,分密档和公开档两种,是对专利局功能的补充。对后世的知识产权制度有极大的影响。

袁龙希望做到的是争取政府明确行业圈机构的作证资格,同时获得免税待遇。

从后世的经验看,做到这两点都不困难,关键问题要快,不能被别人抢了先去。

袁龙很快整理好了方案,联系已经到了这个服务器的流氓团伙的那些玩家,三线齐发,进行推动。

第一条战线是舆论。信息时代的先锋部队。

第二条战线是官面。向人大政协政府投书。

第三条战线是幕后。对关键人物关键部门的公关。

中国人都知道,第三条战线是主战场。袁龙亲自上阵,隔壁邻居国家发改委的这些头头脑脑们也是关键人物之一。

第一个接触战打下来,结果令袁龙大喜过望。

155章中国经济最大希望——智能机器

网络时代的工作娱乐,大部分和空间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极近的距离未始不会带来意料中的便利。即使在虚拟空间,那些大人物也不是随意能够接近的。

在上下班的时候,故意的在大楼的门厅里滞留了几次,和几个官员打过照面,都是体面人,大家就算认识了。

外界的宣传声势已经很浩大,话题自然很顺利的转到了这个和双方都能理解的热点上。有个把防范心理比较强的官员不喜欢和陌生人谈工作,不能无缘无故的被人利用。

大多数官员还是很热心的,一个科学家推进的公益事业,令人敬佩。近半的官员甚至当即表示帮忙,官场上的客套话不可尽信,至少恶意阻挠的可能性小了很多。

基层的程序工作进展顺利,人大政协提案照转政府,舆论也没有反对的声音。另外两个关键单位,国税和专利局也表明了态度——正在研究——这是不反对的官方语言。只等着发改委领导跟高层汇报一下,签字发文了。

事情进展的如此顺利,使拯救世界开始发愁袁龙接下来的游戏生涯,没有挑战了,在这个短任务中也要磨时间吗?

要不要把袁龙的老本行,把智能家电也搞起来?

智能家电就是20世纪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它能说会道,会做饭炒菜打扫卫生。高级点的能铺床叠被照顾病人小孩。但在在外形上,智能家电形态各异,总体上还是家具的模样——聪明人是不会浪费那么多材料,去模拟和用途完全不相称的人体形状的。

人形的电动玩具也有,这些哄小孩的橡塑或毛绒制品,也活蹦乱跳能说会道,但和智能家电的复杂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就是真正的玩具。

智能家电的诞生有三大条件。软件、传感、机械技术都达到高级廉价的要求。

机器人很早就产生了。从工厂的机器臂、战场的无人机、大学的机器人大赛,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功能单调、价格昂贵。它们存在的理由就很不相同了,机器臂是利用率高,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在动;无人机是很重要,战争是不怕代价的;小机器人是兴趣,是宠物。

而想走入千家万户的智能家电,利用率不会高、代价不能大、光是玩具更不行。还有,操作上要更简单。

而软件、传感、制造技术高超又廉价,21世纪在中国达到了最佳组合。

家电应用软件,在理论上没有技术瓶颈,只不过真正想做好,哪怕是一个自动电熨斗的操作系统,复杂程度都超过任石开发的物流系统。想想看,单一个手机系统,就养活了多少程序人员啊!

只有个人电脑三代操作系统诞生以后,应用程序实质上进入了半自动时代,而中国最多的是什么呢?受过高等教育的失业人员。

2050年的中国,包括技术、设计、文员在内的非垄断企业中的普通白领,收入水平是所有在职者中最低的一类。要做个类比的话,相当于2010年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的收入水平,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线上。

老板们的理由很充足。你们坐在家里(叫你们来,还是要来的),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即不需要舍身赔笑也不需要累得半死不活还有健康危险(亚健康是你们自己不注意,干俺啥事。)

没压力没风险,没脑子我还没办法(谁也不是第一天上班就能做出发明来的。)谁想不干了,早点说。

好在白领们一般还有财产性收入,还有父母的补贴,社会本身已经发展,节约点日子也过得下去,要说收入,可比那些在网站写书的家伙们多多了,精打细算恰好是俺们的特长。

白领们还有很多的希望和机会,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