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家有贤妻:下堂庶女不从夫 >

第10章

家有贤妻:下堂庶女不从夫-第10章

小说: 家有贤妻:下堂庶女不从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姐,你怎么无动于衷?”锦绣有些急。

宛若卿懒洋洋地靠在榻上:“除了猜测,难道他们说的不是事实?”

这……

锦绣一下语塞。

“连我都有些怀疑呢。”宛若卿拿起桌上的果脯,吃得津津有味,“他是个断袖,怎么办呢?”

她的语气,一点都听不出担忧,到似放松得快要睡着一般。

“小姐……”锦绣不依地跺脚,“这可关系到你的终身!”

宛若卿一下从榻上跳下来:“你不是恨得我早日嫁给他吗,怎么如今又不想了?”

“小姐啊,以前他要是没这个爱好,你嫁给他,自然是好的,可如今有这样的传言,万一是真的,你又怎么能嫁?!”

宛若卿笑起来,语气一派轻松:“那怎么办,能逃婚吗?”

正文 不能逃婚,只能嫁了

锦绣一下被噎住了,一时间瞪大眼睛傻乎乎地看着自家小姐。

“你看,不能逃婚,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我也只能嫁了。”宛若卿搂住她的肩,“别说他可能是个断袖,就算他确定是个女人,我不也只能嫁了?”

主仆两人正说着,门口响起声音:“九小姐可在屋里吗?”

锦绣耳朵尖,立刻就听了出来:“咦,是老爷屋里的采凤呢。”

宛若卿皱了一下眉头:“奇怪,她来做什么?”

这个采凤,是宛诚如屋里的大丫鬟,传说已经是通房丫头了,说不定过些天就会正了名分。

不过嘛,女儿出嫁,老爹纳妾,这日子总不能太近了,怕有闲言闲语,所以便就这么拖着了。

锦绣开了门,露出讨喜的笑容:“采凤姐姐,什么事啊?”

采凤是宛府长得很出挑的丫头,十四岁的时候,乔氏从外头买了回来,当贴身丫头。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出脱得丰满高挑,容貌秀丽,透着一股子青春活力。

因着她的关系,这两年宛诚如往正妻屋子里跑得也格外勤。终于在去年底,直接问乔氏讨了过去,当了他屋里的人。

“老爷说,让九小姐去一趟上房。”采凤看着锦绣抬高头,有些倨傲。

宛若卿走到屋外,笑道:“辛苦采凤姐姐亲自跑一趟了,若卿这就动身。”

这个采凤,一来是快成十四姨太了,对别人,特别是下人的态度要傲一些。加上宛若卿的出嫁,挡了她尽快成为十四姨太的梦,所以心中多少是有些怨怼的。

一个想往上爬女人,这样的态度,宛若卿是可以理解的。

况且,这个采凤正得宠,如今跟她搞好了关系,以后自己嫁出去了,希望娘亲能多沾一点她的光吧。

见宛若卿这么客气,采凤倒是略略愣了一下,也不好继续骄傲下去,只是点点头:“那九小姐请快些吧!”

宛若卿回了房,拿了些东西,便对采凤道:“采凤姐姐请!”

采凤见得到了尊重,很是受用,脸上也有了点笑模样,赶紧前面带路。

见路上无人,宛若卿拿出一个黄色符递给采凤道:“采凤姐姐,我也是快出嫁的人了,前些天去了感业寺求了符,你知道,那里的送子观音很灵的,采凤姐姐一看就是有福气的人,所以我就多求了一个,今日总算见着机会了送给你了。”

采凤听这话,顿时笑开了颜。

谁不知道这宛府,宛诚如最大的心愿就是生个儿子?

娶了十三房妻妾,丫头片子生了一大堆,偏就没有一个带把的,每每想到这件事,他都能整宿睡不着。

如今各房都比着呢,可能谁能先生个儿子出来。宛诚如也说了,谁生了儿子,升做平妻!

正文 一只信鸽,要动真格

“九小姐,老爷今日心情还不错,虽然不知道什么事儿,不过我想不会是什么坏事。”得了实惠,采凤也不忘投桃报李。

难道要送她什么贵重的嫁妆?

宛若卿心中有些放松下来,随即又想起那日酒过半酣,宛诚如曾说要她将裴澧夜一举一动全部汇报给他的话。

恐怕,事情并非像采凤想的那般乐观吧?

所以,当宛诚如将一只白色的鸽子放到她怀里的时候,宛若卿一脸的波澜不惊:“爹,这是什么?”

这东西,她认识,熟到不能再熟。

那是信鸽,一种擅长超长距离飞行的信鸽,这种信鸽飞行路程可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上,耐久力强,有在野外觅食和宿夜的自生能力。

“这是信鸽,你也知道,御世堡已经是关外,八百里快马进京尚且得三日路程,这信鸽叫红娘子,不管多远,它都能找到回家的路。”宛诚如笑得很像一个慈父,却让宛若卿的心,有些发冷。

脸上,却还是一脸的茫然:“爹爹,这是……”

“爹爹怕你想家,所以特地准备了这个给你当嫁妆。”宛诚如俊美的脸上的笑意,实在看不出几分假意,“顺便,为父也可以知道你在那里的生活情况。”

宛若卿忙感激地接过来:“多谢爹爹!”

人生在世,该装糊涂的时候,绝不能太精明。

“孩子,以后在那么远的地方,不管大事小事,都记得告诉爹知道,让爹帮你谋划谋划。”宛诚如见宛若卿似乎并不太明白自己的意思,赶紧又加了一句,“记得,至少三天就得写封信让红娘子带回来。”

“是,女儿知道了。”宛若卿依然当着榆木疙瘩,就是不开窍。

“不光你的事情,你夫君的事情,记得也要告诉爹知道。”宛诚如的话越来越直,“也好让父亲知道,他待你好不好。”

宛若卿点点头:“是!”

“此番你嫁人,凤月膝下就剩下若离了,她没你乖巧,你姨娘一定很想念你。”宛诚如地叹了口气,继续打他的亲情牌,“你以后多写信回家,爹也可以拿去给她看看,慰她相思。”

娘……

是啊,娘!

宛若卿无法再继续“糊涂”下去了,如果她能拿到好的情报,如果宛诚如高兴了,他就能多往梨香院走走。

只要多见见他,娘的病也会好得快些。

娘这么多年,多半是心病。其实,她是懂的,娘也懂,只是,她们彼此都没有戳破。

“女儿知道了,女儿一定会多写信回家,也……也会写下夫君的一举一动,烦请爹爹以后时常去梨香院看看姨娘。”宛若卿深吸口气,终于点下了头。

这一点,她知道自己答应了什么,想必,宛诚如也明白。

正文 风大天寒,儿可穿暖

过了正月十五,那个千呼万唤,万众期待的黄道吉日总算到来了。

皇上赐的婚,自然是寒酸不得。

宛家嫁女儿,嫁妆又怎么能少得了?

裴澧夜又是皇上极力想要拉拢的人,多少人看着,盯着,找不到机会送礼,这次,不一次送个够本怎么行?

最“慷慨大方”的是裴澧夜本人,对送礼的,几乎来者不拒,不管多么贵重的礼物,都让账房记下,顺便收下。

这个世上就有那么一种人,你把家里最好最贵的东西送给他,他收下了,你还乐得屁颠屁颠的,生怕他瞧不上。

裴澧夜凑巧就是这种人。

你鄙视他也好,仇视他也好,你就是无法无视他。

这也算是一种本事吧?

宛若卿一夜没睡,即使对这门婚事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可真的要走上花轿,离开宛家的前一刻,她还是会有一些心绪不宁起来。

卯时(现代五点的样子)不到就起床,梳洗完毕,进来一个德高望重,多子多孙的嬷嬷,给她梳头。为的是沾喜气,一边梳一边念口诀:

一梳梳到尾;

二梳我的姑娘白发齐眉;

三梳姑娘儿孙满地;

四梳老爷行好运,出路相逢遇贵人;

五梳五子登科来接契,五条银笋百样齐;

六梳亲朋来助庆,香闺对镜染胭红;

七梳七姐下凡配董永,鹊桥高架互轻平;

八梳八仙来贺寿,宝鸭穿莲道外游;

九梳九子连环样样有;

十梳夫妻两老就到白头。

梳头完毕,又有喜娘进来给她开面,用绞合的双线绞去她脸上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毛装扮。

据说女人一辈子,只会开一次面,就是在出嫁这一日。

宛若卿叹口气,她这辈子,大概也就只绞这一次面了吧?

等娘不再需要她照顾,她就会离开御世堡,去过自由自在的潇洒日子。

披上霞帔,戴上凤冠,红盖头就落了下来。

由喜娘扶着,大红的绣鞋踩在上好的红毡毯上,先到爹娘处,拜别父母。

这个母亲,自然不会是那梨香院的六姨娘,自然是上房的正妻乔氏。

宛若卿叹口气,人生在世,身不由己,果然是全应在她身上了。

到上房假哭一顿,这是礼仪必须做到的。

可刚出梨香院的门,便听得珍珠的声音传来:“姨娘,别站着了,风大,九小姐已经出了门了。”

“风这么大,也不知道九小姐身上的衣服穿得够不够。”燕凤月的声音传了过来,一字不差,全落入宛若卿的耳中。

狠狠心,淡漠了悲痛的心,却是止不住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落了下来。

只有亲娘,才会在女儿攀得好人家的时候,还会想着,天这么冷,不知道她身上穿的可还暖和?

正文 盛大婚礼,风光出嫁

这样也好,那一场哭嫁的戏,演得逼真之极。

这大户人家的姨娘,说好听些,下人尊重些,叫一声姨娘。实际上,跟那些下人们,也没什么区别。

亲生女儿出嫁,也只能跟其他下人一般,远远看着,连个拜别,都是拜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亲娘。

这几年,因着梨香院出了宛若卿这么个女儿,日子还算好过。若是换了那不得宠的,下人都可以对着她们瞪鼻子上眼。

更有上流社会流行的换妻行为,将自己的小妾,换来换去,当礼物送。

好在宛若卿在宛家这么久,宛诚如倒是没干过这样的事情。

一来他对妾侍们不一定从一而终,却要求她们深居简出。

二来,以他如今的权势,也不用靠这种手段来攀高爬低了。

三则,他有那么多女儿,哪里轮得到那些徐老半娘?

深吸口气,宛若卿终于第一脚踩到了宛府外面的红地毯。

她在这个世界活了十六年,第一次正大光明走出这个府门。

上次进宫,她也是从偏门坐着轿子直接出去的,不似这次,从上房走出来,整个路上都是红毡铺地,一直到大门口,通到外面那大红色的十六人抬的轿子。

王爷娶亲,自然不可能让新娘从偏门出去,即使这个新娘只是个庶女。

总算是有了一回嫡女的待遇呢!

宛若卿嘴角勾起一丝讥讽的笑意,好在,红盖头之下,没人看得见。

一步一步,身上的珠翠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

虽然身旁的唢呐鞭炮声阵阵,没有人能听出她身上到底有没有环佩相撞的声音,可是她不想在这临门一脚出什么差错。

只是可惜,扶着她的喜娘不是锦绣,不能配合她的步伐,好几次差点不能施展她的“绝技”。

总算到了轿子门口,一路走过去,只能看到脚底下方寸之地。绣鞋红毡,红得一片炫目。

听说,她的嫁妆铺了上京长街十里,是真正的带着十里红妆出嫁的,这风光,怕是真的只有当年太子妃出嫁才能比得上。

“起轿!”司仪一声唱喏,轿子缓缓抬起,随着喜庆的唢呐鼓乐声,往城东皇上新赐的裴府而去。

听说皇上有心留裴澧夜在京城,甚至还赐了府邸给他。

宛若卿侧耳天天外面的喧闹声,心中有些疑问。

宛诚如给她的红娘子,到底什么用意?

千里姻缘一线牵,红娘子就是那牵线之人,取这么个名字,又给她这么好的远程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