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淡扫娥眉 >

第275章

淡扫娥眉-第275章

小说: 淡扫娥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倒是想拥护赵瑟,可赵瑟那边儿还没有决定下来。他总不可能说:等金陵立了天子,我拥护那个吧?

这不是想要拖延就可以的事情。在卢文瑶以邯郸郡主的名义发出来的旨意已经在路上,立即就要送进范阳节度使府邸的情况下,你总不可能说什么等我考虑考虑再看看接不接这旨吧?好吧,就算他可以这么说,卢文瑶的军队可不会等他这么久。是战是和,他总要拿出个策略来。

于是,这一天,傅铁衣集合了心腹部下在帅府中商议。他们在地图上比划了半天,傅铁衣终于扔了尺子道:“没办法,卢文瑶对我们的牵制实在是太大了。倘若不暂时与她联合,不管我往何处用兵,都不免有腹背受敌之忧。与其束手束脚,动弹不得。倒不如先与卢文瑶联手,平定黄河以北……来人,叫燕王妃的使者进来吧。”

燕王妃的使者是个瘦高身材的女子,全身都裹在斗篷里,看不出模样来。她并有装作做样的拿出圣旨什么的,而是微微低了低头,说道:“还请傅帅摒退左右。”

众将皆曰不可,傅铁衣晒然一笑道:“难道我还怕一个女子行刺么?且先退下。”众将此地退去,使者猛得一掀兜帽,露出一张英姿飒爽地脸来。

“文瑶……”傅铁衣惊道,“你竟然真的敢亲自来!”

“别人自是不敢的,你这里我当然是冒死也要来的。”卢文瑶道笑道,“再说你也不可能杀我啊!”

傅铁衣苦笑道,“那可不好说。”

“哎,你这家伙,就不要跟我装模作样了。”卢文瑶一拍傅铁衣肩膀,四顾道,“你这里我可是第一回来,你不带我走走?”

傅铁衣与卢文瑶并肩走在范阳节度使府邸的后花

倾国 。。。

园,积雪在他们的脚下咯吱作响。卢文瑶悠然道:“铁衣,你我没有并肩在沙场上驰骋已经有十五年了吧?记得当初,你我虽然每每闹翻,然而论及天下英雄,总是豪情万丈,只道你我二人联手,自可无敌于天下。如今,你不再是大泥鳅,我也不再是小蚯蚓……哪,我知道当年的事情是我对不起你。所以,我今天亲自来到你面前。我仍然不能给你任何承诺,我只是问一问,问一问你我联手征服天下这样的事情你还有没有兴趣去试一次。如果你已经没兴趣了,不妨在这里杀了我……”

凤仪元年三月初七日,傅铁衣正式接受了幽州方面的圣旨,向全天下表明了河北、山东两地承认邯郸郡主是大郑的正朔。

与此同时,他写了一封信给赵瑟。信的内容很简单,没有任何解释,只一句话——吾当为君扫荡北方,望君早定江南。

曹秋何把头凑过去瞄了一眼,道:“老傅对你不赖嘛!”然后他搔了搔头,郁闷道:“我怎么觉得所有男人对你都不赖啊!”

“除了你!”赵瑟没好气的道。

无论如何,赵瑟也到了必须确定她的皇帝的时候了。人选是现成的,山阴郡主有一位女儿,也有着翁主的宗室封号,年龄也才六岁。她的父亲是周氏,祖父是赵氏。然而,江东士族众多,都与宗室有联姻,拥立皇帝这样的大事,不免要山头林立。一时之间赵瑟也难以独断专行。为了这件事,赵瑟专门去拜访了秦氏的族长,秦歌。

席间,秦歌唤出自己的长公子把盏。她说起自己这个孩子叫做少城,今年刚满十八岁。样貌人品什么的都还过得去,不过因为是自己成婚之前生的,所以性格略显柔和温顺了。

赵瑟喝了酒,便笑道:“这样好的令郎,不若秦姐姐把他傢给我吧。姐姐您知道,我家夫君和我成婚时并没有兄弟陪傢,小妹一直都想再取一位侧夫。”

秦歌露出矜持地笑:“我这孩子交给你倒还是放心的……”

赵瑟的父亲出自秦氏,按辈分而言,秦歌和赵瑟本来是姐妹,她的儿子是不好傢赵瑟的。然而辈分这种事,大抵在这个时候是完全可以被忽略的,所以,亲事就这么订了下来。

接下来,在凤仪元年的三月十八日,赵瑟迎娶了秦氏公子少城为侧夫。三月二十五日,江东士族共立山阴郡主之女为大郑天子。赵瑟以大行台尚书令授司空。

于是乎,在凤仪元年的秋夏之交,以大郑版图上的势力划分为蓝本,同时出现了三位皇帝和一位蜀王。除了元元之外,所有的皇帝都承认叶十一是皇太后,以便于宣称她是他的女儿,进而也就成为了凤仪皇帝李芛的合法继承人

对于这些凭空冒出来的便宜女儿,叶十一保持着彻底的沉默。

在这一天,东都洛阳迎来了初夏的第一场雨。暴雨倾天倾地地浇下来,将殿外的值勤的卫士浇成落汤鸡。卫士目不斜视,笔直地站立在殿下,执戈的手都不曾晃动。殿内,只有叶十一和江中流。

叶十一出神地望着模糊了人视线的雨幕,问他的谋士:“你说,如果我现在和赵瑟站在一起,会怎么样?”

“请恕臣直言。”江中流第一次用无比郑重的姿态跪了下来,叩首道,“主上您已经没有退路了。”

“没有退路了吗……”叶十一低低地吟着。轰隆隆地雷鸣伴着闪电在天际响起。

凤仪元年四月,张氏据关中,卢氏据燕赵冀,赵瑟据江南,元元据巴蜀,叶十一据中原,天下以最彻底的形势四分五裂。至此,大郑王朝的历史,在实质上已经终结了。

卷五终

卷六 大江东去浪淘尽

200

九州 。。。

凤仪元年春夏之交,天下被巨大的离心力撕裂成五块。张氏立关中而有汉中,元元立巴蜀而有荆襄,赵氏立江南而有山东,卢文瑶、傅铁衣立河北而有山东,叶十一盘踞中原而有河东。

天下一分为五,而一统天下的人最终只能有一个。席卷四方的战乱在所难免,然而,在一开始的时候,却偏偏谁都不敢先动手,局面似乎陷入了僵持。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僵局,大抵就要从九州的提法以及九州之间的关系说起。

自古以来天下就有九州之说。天实广大、地实广阔,疆土万里当然不可能只有九州。而之所以用九州来指代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中土版图的正中央,有着由山川江河划分而成的九大关键性的区域。这九个局域往往就决定着整个天下的统一与分裂,一朝一代的兴起与衰亡。

九州者,关中、河北、江南、巴蜀,河东、山东、荆襄、汉中,还有中原。

关中在天下之西北,其帝王都会的地位是早有定论的。所谓“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关中之固,主要反映在山河四塞上。关中东有黄河环绕、崤函之险,很横很横的函谷关就扼守在这里,牢牢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交通的咽喉,古来就被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面萧关扼陇山之险,守备着关中方西北通道。南有秦岭横亘,武关控秦岭东段之险,扼守着关中东南方向的进入通道;散关扼秦岭西端之险,控制着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交通咽喉。函谷关、萧关、武关、散关,即为关中四塞。四塞坚固,使得关中具备了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有利态势。而四塞之内,关中腹地,是渭河、泾河、洛河汇流之地,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物阜民丰,号为“八百里秦川”。

河北在天下之东北,从天下全局看,是个“据上游之势,以临驭六合”的地方。所谓“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漳、卫襟带于南,居庸锁钥于北。幽燕形胜,实甲天下”。河北三面都有山海环抱,独南面中原。其北面有燕山山脉翼蔽,右侧翼则有太行山脉为其屏障。穿越太行山脉与晋北往来的孔道上,有紫荆关、倒马关、井陉关、滏口等天下著名的关隘扼守。而河北腹地平原,还有据马河、沱河、漳河等东西流向的河流,以此为依托,可以建立起较为牢固的河防体系。

江南在天下之东南,南方之所长萃集于此。河道纵横,交通便利。淮河、长江东西流去,横亘于南北之间,构成了形式完整的集攻击与防御为一体的江淮战线。沿线分布着一系列扼守江淮的重镇,大抵淮西有钟离和寿春、淮东有山阳和盱眙。金陵上下,长江北岸有京口和采石,长江南岸对称的有广陵和历阳。而长江本身,就是最大的防御。这是一条多么邪性的天堑啊,有多少不可一世英雄豪杰带着千军万马来到这里,只要跨过了它就可以江山一统、万古流芳,可最终都被这条大河收拾得灰头土脸,就此饮恨收场。这些还都是地理上的优势,都不算啥。最要命的是,这地方有钱,那是忒有钱了。东南财赋雄长天下,斗富上面连巴蜀都要退避三舍。历代不惜代价开凿运河,整顿漕运,为的就是转输东南财富。

巴蜀在天下之西南,是典型的盆地,长江及其支流在其底部汇流形成肥沃的平原,物产极为富饶,每被称为天府之国。从全局上看,巴蜀居于长江上游,下临吴、楚,势夺长江之险,常为江南制命之所在。而巴蜀的四面都是崇山竣岭,其内部防护之厚,天下无出其右者。大抵道路险要的程度,达到了不仅让外面进不来,它自己也出不去的程度。具体说来,巴蜀与外界交通,只有东、北两个方向有路,并且都极其艰险。东面是通过长江三峡与荆襄相连,有大名鼎鼎的矍塘关作为门户,重心归于重庆。北面的重心在成都,从成都北出,由金牛道、米仓道可入汉中,由阴平道可通陇上。这一面的门户是更加大名鼎鼎的剑阁。剑阁这地方毫无疑问比函谷关还要横,据说有史以来从来没有人类能从正面攻克它。重庆与成都之间,有水路相连接。通过万川之流的江河,巴蜀的两个重心可以连成一体。

河东在中原之上,关中、河北之间,是整个北方的枢纽。形势在九州之中最为完固,其东太行为其屏障,其西大河为之襟带,于北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汾河、漳河、沁河纵横其中。河东地势高峻,俯瞰三面;与外部联系的道路大多利于外出而不利于入攻。所以,每当形势有利,就可以三面出击,而一但旦形势不利则可凭险而守。关中与河北的争夺往往就取决于河东的归属。

山东在中原之右,河北、江南之间。其地势不利于守而利于纵横四出。南北向的大运河和东西向的黄河在这里交汇,从而使山东成为了南北之间的枢纽。河北南面门户须依托山东才能完成,而江南淮泗上游也必须藉山东以为屏蔽。

荆襄在中原之下,巴蜀、江南之间。外有山脉为其险阻,内有大江大河通往四外,自荆襄逆江而上,是从东面进入巴蜀的唯一通道。其是长江上下游的枢纽,以江南立国者无不恃荆襄为上游屏障,而自巴蜀经略中原,也必须通过藉汉水北上,从而使荆襄具有了“用武之国”的称谓。

汉中在中原之左,巴蜀、关中之间。关中夹在秦岭和大巴山两条几乎并列的山脉之间。秦岭是关中南面的屏障,东有武关,西有散关。但是,有三条□可以穿越秦岭中部,成为汉中与关中之间的通道。这三条□就是著名的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是故秦岭之险,汉中与关中共享之。大巴山是巴蜀北面的屏障,穿过大巴山,也有两条通道,可以使关中和巴蜀相连通。这两条通道名气更大,就是无数流传千古的诗词文章中都榜上有名的金牛道和米仓道。是故巴山之峻,汉中与巴蜀各分之。这样,汉中这个地方就好玩了。南北的利害关系在这里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