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盛世古玩商 >

第33章

盛世古玩商-第33章

小说: 盛世古玩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一点专家的架子。伍子从心里佩服这样的人,身份高、文化高、内涵高,但是架子不高。这样的人值得亲近,也值得尊敬。

汽车停在伍子租房的小区门口,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霓虹闪烁万家灯火。伍子走下车冲韩笑雨摆摆手,后者点头回应,然后倒车顺着原路返回。

伍子呆呆的立在小区门口,一直看着别克凯越消失在滚滚车流之中,心里有种莫名的失落感。望着别克车消失的方向,他能感受到,车上的主人也是失落的。

韩笑雨的别克很快融入街上的滚滚车流,送伍子下车以后,她突然感觉车厢里特别浮躁,于是打开车窗。凉凉的夜风迅速吹进来,吹进韩笑雨的眼睛。也许是被冷风刺激的原因,她的眼睛有些湿润。她赶紧用手绢擦擦眼角,没有让水珠从眼眶里滴下来。街上的车流排成一道道长龙,北京在傍晚的时候更显得喧闹。街上的喧闹更加衬托出韩笑雨内心的孤独,滚滚车流,每一辆都有属于自己的家、自己的归宿,而她呢,她的归宿又在哪里。

伍子回到家,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驱走外面的寒冷和阴凉。楚珊已经准备好丰盛的晚餐,菜香四溢,勾起伍子无限的食欲。

吃完饭收拾好东西,已经晚上十点多。伍子开始缠着楚珊不放,做出一些亲昵的举动,自他回北京以后一直感冒缠身,没有过多的心情和精力去想其它。如今病好了,身体健壮的像头牛,一些男人的想法自然浮上心头。楚珊在伍子的怂恿下,半推半就移进卧室,久别胜新婚,两个年轻男女很快缠绵在一起。

伍子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楚珊一大早就去上班,剩下他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一夜缠绵消耗了不少精力,不过对于血气方刚的他来说不算什么,身体没有任何疲劳感,相反还一直沉浸在昨夜的激情四射当中。

草草吃过午饭,伍子带着那个竹雕笔筒来到公司。找到韩笑雨和王帅,三个人一起敲开李凯生办公室的门。伍子简单说明来意,然后把笔筒递到李凯生跟前。李凯生带上老花镜,拿起笔筒把玩了能有十几分钟,脸上始终露着微笑,并不住点头。伍子心里越来越有底,看来这件东西买对了。

李凯生把笔筒放在桌上,问伍子:“这个笔筒你怎么看?”

伍子也不客气,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竹雕笔筒成色通体棕黄、包浆均匀自然、雕工细腻、意境悠远,属于典型的明清产物。上面有可笔老人的款识,可笔老人据我所知是清代竹刻大师刘起晚年的别号,所以我认为是清中期的作品。从款识的字迹上来看,笔法婉丽遒劲,现代人很难模仿。应该是真品无疑。”

李凯生微笑着点点头,对伍子的判断不置可否,“你说的有道理,不过呢,竹筒上雕刻的刘备这个人物可不太对劲,他头上还带着王冠。刘起可是雍正年间的高材生,雍正十年入过国子监,以他的高学历,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吧?”

“就是啊,这个问题你怎么解释!”韩笑雨在一边帮腔,李凯生提出的问题,也正是她心里的疑问。她倒要看看伍子如何答对,毕竟两万块钱里有自己一半投资,她得为自己的投资讨个说法。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雍正年间,民间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已十分广泛和深远,刘备嫣然成了民族英雄,而曹操则成为永世不得翻身的大奸臣。有时候民间说书的艺人讲到刘备落难的故事时,不少听众都跟着掉眼泪,当讲到刘备自封汉中王的时候,听众无不欢呼雀跃。当时一些理想主义者甚至改编三国,把一统三国的说成是刘备,夹杂了严重的个人感情因素。问题就出在这里:刘起姓刘,刘备也姓刘,前者会不会把后者看成自己的老祖宗呢?我觉得这很有可能。刘备可以把中山靖王刘胜认成老祖宗,刘起为什么不能把刘备当成祖宗。况且古代人都有这个毛病,喜欢把同姓的名人当成自己的先人,图个光宗耀祖。三顾茅庐那会儿是刘备最落魄的一段时间,无家可归、寄人篱下,出于对先人的尊敬,刘起才动了‘篡改历史’的心思。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搞雕刻时把刘备的帽子给替换掉,换成王冠。刘起这样做,也算找个心理平衡。于是嘛,一件不伦不类的竹雕作品就出现了。”伍子一口气讲完事情的前因后果。

韩笑雨和王帅目瞪口呆,一件竹雕、一顶小小的王冠,竟能繁生出如此丰富的想象,看来搞收藏不仅要有好眼力,还得有丰富的想象力。李凯生对伍子的解释倒没有感到意外,一件古董,如果它有不合常理的地方,必然得用不合常理的想象去理解。连不合常理的想象都解释不通的话,只能认为东西是假的。

伍子的解释毕竟是一面之词,你说刘起崇拜刘备,凭的只是一句话,恐怕还不能服众。刘起离现在有好几百年,他本人是不能开口说话了,所以是不是他的作品只能由后人来判断。至于判断的依据,这就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有的人可能压根就找不到依据;有的人可能像伍子一样,全凭丰富的想象;还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能从作品本身找到蛛丝马迹,从而断定作品的真伪和年代,这种人人们通常称为专家。

第54章 竹雕笔筒的秘密

现在这屋里唯一能称得上专家的只有李凯生,他对这件作品持什么态度,有何判断依据,成了在场其他人最关心的问题。伍子、韩笑雨、王帅三个人都把目光集中到李凯生身上,期待他给这件竹雕作品一个最合理的解释。

李凯生把竹雕放在桌子中间,正好距离每个人都差不多,这样大家鉴赏起来比较方便。李凯生也不卖关子,直接步入正题,讲起他对这件竹雕的一些见解——

“这个竹雕笔筒通体棕黄、色泽自然,是老东西无疑。不过年代呢还到不了明代,明代的竹雕作品年代实在久远,一般都呈暗红色,品相好的还带有一种琥珀光泽的红色。清代的作品多为棕色和棕黄,年代越近色泽越浅。从色泽上判断,应该是清中早期的东西。刘起生活的年代横跨康雍乾三代,时间上十分吻合。我们再看雕工,这件竹雕作品刀法细腻、意境悠远,仔细看会从中发现一些书卷之气,属于典型的明清文人之作。仅就这份书卷之气,现在的竹雕技师就很难模仿。刘起在雍正十年曾入国子监深造,也算是当时出类拔萃的文化人,故而他身上那种书卷之气体现在竹雕上,也合情合理。还有就是你们已经提到的,上面有可笔老人的款识,可笔老人就是刘起晚年的雅号,但是这也不能证明这件竹雕就出自他之手,后人完全可以用一件普通的老竹雕刻上他的名字,然后借助名人效应升值。刘起在书法上学的是王献之和虞世南,王献之大家都知道,以行书和草书著称,而可笔老人这四个字恰恰也是行草字体,而且笔法豪迈气势宏伟,一般人很难模仿。从这一点看,是刘起的亲笔无疑。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这件竹雕作品确实出自刘起之手,并且称得上上乘之作。”

李凯生一段长篇大论,说得伍子、韩笑雨和王帅跟吃了点头丸似的,除了点头还是点头。专家就是专家,人家看东西的深度和广度不是一般古玩爱好者所能比的。再有就是鉴定古玩所体现出来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时候鉴定一件古玩,所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历史、音乐、物理、化学、人文社科、风土人情等等,这就需要鉴定者博览群书,不断增加阅历。那些古董鉴定方面的大腕,往往专攻一项的原因,要么玉器、要么书画、要么瓷器、要么青铜杂项,很少有人面面俱到。

韩笑雨突然想起来,李凯生说了半天,根本没有提刘备头上那顶王冠是怎么回事。“李老师,你还没有说刘备头上那顶王冠是怎么回事呢。”韩笑雨忍不住对李凯生说道。

李凯生淡然一笑:“我们看古董,有时候要特别注重细节,有时候又要不必拘泥于细节。既然已经认准它是刘起的真品,又何必在意其中一点瑕疵呢。也许真如伍子所说,刘起对刘备有典型的个人崇拜,也许另有原因,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真品。”

李凯生的话令伍子受益匪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家对于古玩的鉴赏和认知,远远要比自己豁达得多。古玩这一行真的是长到老学到老,伍子竟然有一种要拜师的冲动。

“这个竹雕笔筒,市价能值多少?”王帅问了一个最直接、最现实同时也是伍子和韩笑雨最关心的问题。

“以如今的行情来看,明清的竹雕作品行市一路走高,目前值五六万没有问题。几年以后可能会翻几倍也说不定。”李凯生也来了一个最直接的。

伍子和韩笑雨面露喜色,这次总算捡漏了,一转手能赚三四万,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收获。尤其是伍子,自从那边吴王夫差剑以来接连打眼,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眼力,这次终于打了个翻身仗。虽然赚的钱不多,终归是个好兆头。

伍子兴奋地用眼看向韩笑雨,正好韩笑雨也在拿眼睛看他,四目相对,除了喜悦和相互祝贺还夹杂着意思暧昧。伍子赶紧把头扭向一边,心咚咚直跳。

事情到此告一段落,伍子三个人起身告辞,刚走到门口,李凯生突然想起点什么,赶紧把伍子叫住:“伍三思你先留一下,我有事问你。”伍子闻言停住脚步,韩笑雨拿着竹雕笔筒和王帅先一步出去。

伍子关好门重新回到李凯生对面的坐位旁边,“李老师,您还有事?”

李凯生摆摆手示意伍子先坐下,微闭双眼琢磨了老半天才开口说话:“伍三思,你的相貌和某些神态让我想起了一个多年前的老伙计,他也姓伍,不知道跟你有没有关联。”

伍子听完这话随之一愣,想不到李凯生把自己叫住是为这个,“是吗,姓伍的人虽然不如李姓、王姓那么多,可也不少。同姓的多得是,李老师会不会认错了?”伍子解释道。

李凯生点点头:“也许吧,不过事情实在太巧了,我那老伙计也是搞古玩的,也姓伍,而且应容相貌跟你颇有几分相似。对了,你爷爷叫什么名字,是不是搞古董的,早年是不是在北京?”

伍子听李凯生这么一说,心里一动,对呀,爷爷的岁数跟李凯生也差不多,顶多也就大那么几岁。说不定爷爷还真与这位李老师相熟呢,要真是那样的话,自己岂不是能跟李凯生盘上关系了。这对伍子日后鉴定古玩可是大有益处,他不敢怠慢,如实回答道:“我爷爷外号叫伍秃子,早年间确实在北京城开一家古玩店,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回了河北老家。”

李凯生身体一抖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不过他很快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外公是不是姓王,外号王狐狸?”

伍子点点头,又摇摇头,“我外公确实姓王,不过外号是不是叫王狐狸就不得而知了。我是晚辈,不可能追着赶着打听长辈的外号,我爸我妈还不揍我。我爷爷伍秃子的外号也是我连蒙带猜得出来的,据说他二十年前头发就掉光了,人们都秃子秃子的叫他。”伍子现在也有几分信了,李凯生不可能猜的这么准,看来他真的跟爷爷有关联。

第55章 家族衰败的秘密

李凯生听完伍子的话点点头,他现在已经基本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反倒平静下来,刚才的激动情绪完全消失。“想不到伍秃子的孙子都这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