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盛世古玩商 >

第113章

盛世古玩商-第113章

小说: 盛世古玩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板桥在古代的书画家当中可以说是非常出名的一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提起扬州八怪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这位郑板桥,至于另外的七怪是谁,恐怕知道的就不多了。除了郑板桥之外,另外七怪分别是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李方膺、高翔、罗聘。这里咱们但说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晚年在扬州居住,卖画为生。所以郑板桥的书画在山东潍坊和江苏扬州最为多见。”伍子未讲藏品真伪之前,先把郑板桥这个人介绍一番。这会儿他索性已经放开了,想说什么说什么,把这么多年学到的知识一股脑倾倒出来,人学那么多知识就是为了使用,现在不就是使用的时候吗。

“郑板桥的画作,历来都是十个里边九个假。具体到这幅画呢,我们先看提款,郑板桥的字很有特点,自称六分半书,一般人模仿不来,所以鉴定郑板桥的作品,看字看款是恨重要的一项。所谓的六分半书就是以隶书笔法形体掺入楷书,此书介于楷隶之间,而隶多于楷。我们看款中郑燮的郑字,左半部那个关子,上面的一横起笔尖尖,严重违背了隶书的形体,仅这一点就可以肯定这不是板桥体。我们再看画面上的石头,郑板桥画石头有他自己的特色,画石很少用皴法,而是先以淡墨勾画石头的轮廓,再以侧锋擦出石头的花纹。这幅画上的石头,虽然没有皴擦,但是侧锋生硬,立体感和突兀感很差。想必郑板桥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也画不出如此软弱无力的石头。从款和画这两点来看,都不符合郑板桥的特点,所以我认为这幅画也是伪作。不过看纸张和装裱都是年代很长的东西,应该是一件老仿,并且仿的水平还可以,如今这路老仿在市面上也能值大几万。”伍子一口气点评完这件藏品。

台下登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现在终于意识到,这个年轻人获得斗宝大会的冠军绝非偶然,人家对于古玩的见解和知识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准。这样一个后起之秀获得总冠军,实至名归。伍子的表现同时也赢得了不少评委的认可,有几个评委甚至不顾张文平的感受,为伍子鼓起掌。

伍子鉴定的第三件藏品是一件玉含,所谓玉含就是含在死者口中的随葬品。这件玉含形状是一只蝉,雕刻有力、造型古朴,表皮满是红沁。他等现场安静下来,才一字一板说道:“这是一件玉蝉,也可以叫玉含蝉。是含在死者口中的随葬品。玉蝉作为随葬品流行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仍有存在,它的作用跟汉代流行的九窍塞、金缕玉衣等意义相同。当时人们以为死者口中含玉,可以使尸身不腐,甚至飞升仙界。古人认为蝉性高洁,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所以玉蝉成了上层社会流行的随葬品。我们看这件玉蝉,高额、突眼、宽颈、翅翼,形象写实,而且玉蝉通体扁平,线条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表面平滑光亮,边沿棱角锋利,翅尖几可刺手,这就是典型的汉八刀。我们再看这沁色,表皮满红沁,沁色斑驳自然,也符合汉八刀的特点。蝉的顶部还有穿孔,可以佩戴。通过这些特征,基本可以肯定这就是汉代很有特色的汉八刀。恭喜这位藏友,您这件玉蝉可了不得,无论品相、做工还是沁色,都属于汉八刀中的上品。”

伍子的话令这件玉含的主人眉飞色舞,能得到斗宝冠军的夸奖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并且还是现场直播,很多人都通过各种媒体观看到这个片段。这对于提升这件藏品的价值极有帮助。这位藏友激动的手足无措,竟然跑上台给了伍子一个热烈的拥抱。现场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

接着现场热烈的气氛,伍子开始鉴定第四件藏品,这是一件瓷板画。瓷板画长有40来cm;宽有25cm,整个瓷板的长宽比例符合黄金分割点的比例。瓷板上画得是一幅立画,一位红袄蓝裙的小姐,依偎在一座假山旁边抬头远望若有所思,假山怪石嶙峋,山石上面有松竹有青苔。画得左上角有题款,“八大山人”四个大字赫然在目。

“八大山人是一个人,不是八个人,他原名叫朱耷,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等,这些号大都在59岁以前使用,59岁以后基本上都采用八大山人的字号。这幅瓷板画如果是真的,可以肯定是其59岁以后的作品。那么这幅画是不是出自八大山人之手呢?八大山人的画作特点比较鲜明,他的画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属于大笔写意的类型。我们再看看这张瓷板画,人物表情过于呆板,山石松竹用笔太柔,缺少那种磅礴的气势。从瓷板的釉色上看呢,釉面鲜亮,虽然有开片,但是开片没有年份,属于近几年的东西。这件瓷板画唯一的老得东西就是外边这个边框,年份比较老。应该能到清末民初。但是这个边框不是放置瓷板用的,本来可能是哪个古建筑上的窗框或者门框什么的,后来经过改造,成了这件瓷板的边框。今年以来仿制八大山人的瓷板画比比皆是,全国大一点的古玩市场,基本都能看到。收藏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千万别轻易地上当受骗。”伍子一语道破天机。

节目进行到现在,六件藏品已经鉴定完四件。主持人考虑到伍子精力有限,让他稍微休息片刻,这期间另外安排了一些小节目。伍子的确有些累了,这么长时间一直紧绷着神经,大脑一直在超负荷运行,全身的各个器官随时都有不堪重负而崩溃的可能。稍微休息几分钟对于他来讲实在太及时、太有必要了。

接下来还有两件藏品,一件是成套的古钱币,另外的是一对文玩核桃。那对文玩核桃还好说,伍子之前在那方面吃过亏,这会儿鉴定起来得心应手。关键是那一套古钱币,他还要思量一下如何应对,毕竟古钱币在收藏界一直是一大热门,但是伍子却一直以来接触很少,接触少的东西,坚定起来自然不那么得心应手。

简短的插曲之后,主持人开始教伍子做准备,继续下面的鉴定。这时候伍子的思绪已经理顺的差不多,他决定首先对这套古钱币下手。这是一套铜钱币,有六枚圆钱方孔,跟现在的铜钱差不多,六枚钱币从大到小个头儿各不相同;另外十枚比较另类,形状跟一个站立的、没有胳膊的人差不多,钱币上方类似人的头部的地方有圆孔,应该是穿线用的,同样也是大小不一;还有两枚形状跟现在的钥匙差不多,上面还刻着文字。

伍子数了一下,这套钱币一共是大小十八枚,“这套钱币一共是大小十八枚,从形状上来分的话,有三种不同的形状。这就是两汉交界的年代,王莽发行的著名的‘六泉十布两刀’钱币——六枚圆钱方孔的钱币,就是六泉,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枚类似人形的没有胳膊的钱币,即为十布,小布一百、幺布二百,然后三百、四百……依次类推,一直到大布黄千;这两枚类似现代的钥匙的钱币比较少见,是非常稀有的两刀钱。在目前全国成套出现的六泉十布钱币不超过五套,两刀钱更是凤毛麟角。如果这套钱币要是真的,其价值不可想象,绝对是省级博物馆级别的藏品。目前上海市博物馆就珍藏有一套六泉十布钱币。”

现场气氛平静,观众都在屏气凝神注视着台上这个年轻人,希望能从他口里多得到一些钱币方面的知识。当然伍子所讲的这些对于前排这二十位古玩行家来讲,算不上什么新鲜东西,但是对于涉足收藏行业不深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道营养大餐。

那么这套钱币是真是假呢?这成了目前观众最关心的问题。真的自不必说,藏品稀有极具收藏价值;万一是假的,也不必说了,一文不值,充其量是几块铜片。

。。。。。。。。。。。。。。。。。。。。。。。。。。

第154章:光芒闪现(二)

“我们看这套古钱,铸造比较粗糙,跟王莽时代的铸造工艺水准差距巨大。王莽时期铸造的钱币,虽然时间短、流通少,但是在中国的钱币史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当时铸造出来的钱币非常规整漂亮。另外我们再看十布钱里面的壮布和大布,它的材质不是铜的,是铁的。六泉十布里面的壮布和大布有铁质钱币的存在,但是存量极少。大家可以想象,王莽篡位的那年是公元元年,到现在正好两千年,一块这么薄的贴铁片保存到现在,那还不锈成一个疙瘩。而这两枚钱币呢,锈迹不是很多,而且很浮,锈色显得很年轻。所以很遗憾,这套钱币是现代的仿品,也就是最近几年制作出来的。”伍子揭开了这套古钱币的真面目。

这套钱币的主人一脸失望之色,他这是花了上万元在广西农村里一个老农家里收来的,满以为捡了大漏,谁承想反被人家给骗了。伍子听说这人受骗的经历,扑哧一声乐了:“像古钱币这种东西出现在农村的概率极小,尤其是广西的农村,西汉末年那会儿,广西还是偏僻的不毛之地,王莽在位不过几年,更不可能把经济的触角伸到那里。像那种壮布九百、大布黄千的钱币,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十万人民币了,怎么会在那么偏僻的农村出现呢,而且还是成套的。大家搞收藏时有个误区,认为农村消息闭塞,而且经历的战乱和破坏比较少,往往能保存下来传世的好东西。这么想其实是大错特错,封建剥削社会下地中国农村,农民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闲钱保留古董呢。即便是农村那些土财主,他们也不会有什么传世的古董,土财主最看重的是金银和土地,像瓷器、玉器等等这些东西,基本不会看上眼。即便是某个农家有一两件瓷器玉器什么的,也早已经换粮食吃了,根本不可能时代流传下去。再者,农村经历的战乱和动荡未必比城市少,尤其是最近一次文化浩劫,农村人的文物保护意识比城市里差得多,十年浩劫几乎毁了绝大部分的文物,幸存下来的都是在当时不被当做文物看待的东西。所以啊,大家不要以为农村就是检漏的圣地、是聚宝盆,农村人就好糊弄,那是以前,现在改革开放都好几十年了,农村人也在与时俱进。不小心在农村打一次眼,恐怕不少收藏爱好者都有这方面的经历。”伍子一口气讲了一大段自己的收藏心得。

这一大段讲话看似有些跑题,实际上对于初涉收藏的人来说,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六泉十布的主人哭丧着脸点点头,伍子的谈话对他来说获益匪浅,虽然这次受了打击,但是也算是花钱买了一次教训。这次赔进去一万,就是防止下次赔进去十万,学费不是白交的,总能从中学到一些知识。这次交学费,是为了以后少交甚至不交学费。作为一个心态好的收藏者,收到赝品以后就得这么安慰自己。

最后一件藏品是一对文玩核桃,这对核桃个头挺大,纹理极深而且很密,表面呈红褐色。伍子用手拿起这对核桃,还别说,两只核桃个头儿和形状还有纹理都差不多,看来挑选这对核桃的人下了一番功夫。伍子把这对核桃拿在手掌略微把玩了一下,然后轻轻把核桃放下,手掌心油油光光,好像吃了几根油条没洗手似的……

看到这种现象,伍子自然而然想起他去年在潘家园的一次经历,那是他和韩笑雨一起去潘家园淘宝,也曾经遇到过这么一对核桃,拿在手里把玩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