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鬼马喜剧之王 >

第112章

鬼马喜剧之王-第112章

小说: 鬼马喜剧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港邵氏发展。
    这部《阿牛入城记》讲述乡下仔阿牛来到香港,见到诸多古怪离奇之事,有血有泪,有悲有喜,让人笑中带泪,颇多感触。此片比许氏兄弟的鬼马喜剧更为讽刺,也更让人落泪,为之叹息。
    不过相比许氏电影的精雕细琢,《阿牛入城记》就显得粗犷了些,而且很多地方虽令人感动落泪,却难逃刻意渲染之嫌。
    除了《阿牛入城记》之外,由导演李铁执导的粤剧戏曲片《三笑姻缘》,上映两周时间,票房突破百万港币大关,着实是意外之喜。
    粤剧戏曲片在香港电影发展早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粤剧大老倌本身就拥有许多戏迷,在当时拍戏曲片不愁没观众买票。另外拍摄戏曲片故事、台词、服装、道具全都是现成的,只要架上机器就可以拍摄。往往三两天就可以拍成一部戏,当时又称为“七日鲜”,意为拍摄七天已经是大制作。
    只是后来随着观众观影水平的提高,加上粤剧戏曲片粗制滥造,使得“七日鲜”电影渐渐失去市场,粤剧戏曲片也一蹶不振。
    之前香港一年要产出两百部粤剧戏曲片,但没落之后一年也出产不了两部。很多粤剧大老倌当红的时候,既唱舞台又登大荧幕,比当红影星还要红。但没落之后,不仅大荧幕上不去了,连戏台上的粤剧演出也少了许多。
    《三笑姻缘》这部电影的导演李铁就是资深的粤剧戏曲片导演,曾经执导过多部卖座经典影片,如粤剧戏曲片《紫钗记》、《六月雪》;写实片《人海泪痕》、《危楼春晓》、文艺片《朱门怨》、《槟城艳》等等,是当时家喻户晓得名作。
    而剧中两位主演龙剑笙与梅雪诗则是粤剧红伶任剑辉与白雪仙的得意弟子,任白二人在香港南洋一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登台二十多年一直当红不让,是当时最富盛名的粤剧红伶。龙剑笙、梅雪诗身为二人的弟子,自然名师出高徒,也学得一身的好本领。
    这部《三笑姻缘》取材自粤剧《点秋香》,讲唐伯虎与秋香三笑结姻缘的故事,在香港可谓家喻户晓。后世喜剧之王周星弛也曾经将这一故事改编,并搬上了大荧幕——《唐伯虎点秋香》。
    故事既好,导演又擅长,演员又出色,这部《三笑姻缘》精雕细琢,可以说是粤剧戏曲片的精品之作,上映之后果然叫好又叫座,令一干粤剧戏迷大呼过瘾。
    香港电影人素来是贼不走空的,一旦发现某个类型的电影卖座,马上就跟风拍摄同类型得片。
    嘉禾的老板邹文淮就是其中高手,今年嘉禾的成绩虽然有亮眼之处,但总体来看还是赚的少赔得多,缺少当家红星就是这么悲催。
    除了吴思源、袁禾平、吴语森三人执导的电影还算卖座之外,其余投资或者放映的影片都在亏钱,简直让邹文淮输红了眼。
    所以当看到《三笑姻缘》票房过百万之后,他马上就把目前闲置的吴语森找了来,让他也跟风拍一部粤剧戏曲片。
    吴语森自从去年拍了《面懵心精》之后,就一直闲置在家捣鼓剧本。他本身并不是高产的导演,加上拍喜剧是师从许贯文,旁的东西没有学到,但对剧本严苛这一点却学了个十足十。
    这半年多来,邹文淮也搜罗了一批剧本供吴语森挑选,但老吴本身对拍喜剧不是很感冒,加上这些剧本粗制滥造跟风严重,没有能比得上许氏兄弟的,所以他都婉拒了宁肯藏在家里捣鼓自己的剧本,也不愿意随便抄起个剧本就开工。
    这让邹文淮感到非常的不满,但却又舍不得将他辞退。
    吴语森近两年拍的几部电影都非常卖座,在香港影坛也薄有名气,如果离了嘉禾不说其他小电影公司,恐怕许氏兄弟公司会第一个出手。(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失意的吴语森
    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邹文怀简直要把吴语森供起来了。
    “阿庄,你也歇了半年多了,怎么样,出来帮忙做点事。”邹文淮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也知道公司现在的情形,出的多进的少,你也不想看到公司倒闭?”
    吴语森别的不怕,就怕邹文淮打人情牌。平心而论,如果当初没有邹文淮的提拔,吴语森知道自己如果要当导演,至少还要再熬个四五年。
    所以他很念邹老板这份人情,当下就不由得心软了,“邹生,有什么吩咐,你就说。”
    “恩。”邹文淮见吴语森口气软了下来,顿时心里面十分的高兴,“龙梅合演的那部《三笑姻缘》你看了没有?”
    吴语森摇了摇头,最近他都一直闷在家里,鼓捣一部叫做《英雄无泪》的剧本。这个剧本是仿照日本有名的漫画改编电影《带子雄狼》。
    悲惨的遭遇,萧索的人生,父子亲情、凶杀复仇,共冶一炉,非常合吴语森的口味。他在邵氏做副导演时,就师从番茄大导张彻。对这种男儿热血、凶杀复仇的故事最为热衷。
    他也一直想拍这种类型的片子,但很可惜的是他第一部武侠片子《过客》不卖座,之后协助许氏兄弟拍的喜剧片《鬼马双星》竟然成了年度票房冠军。
    于是吴语森就被贴上了喜剧导演的标签,接下来的几部戏都是喜剧电影,难得的是竟然都是卖座电影。这更令吴语森喜剧导演的头衔根深蒂固。
    但吴语森真正想拍的却不是喜剧片。而是讲述男儿义气、热血复仇的功夫电影。所以他才宁愿闲在家里半年时间。也不愿意出来拍喜剧片度日。
    现在听邹文淮先生这么问,吴宇森心里涌起一股不好的感觉。
    “那部戏拍的很不错,不同于之前的‘七日鲜’电影。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戏还非常卖座。几十万的投资而已,票房竟然过百万了。这说明质量上乘的粤剧戏曲片,其实还是很有票房号召力的。”邹文淮微笑着解释道。
    “邹先生的意思,难道是……让我拍粤剧戏曲片?”吴语森惊讶的问道。
    “是了,阿庄。你我真是想到一处去了。”邹文淮欢喜的一拍手说道。
    “可是邹先生,我之前从未拍过粤剧戏曲片,也根本不听粤剧啊。让我来拍不大妥当。”吴语森斟酌着说道。
    “阿庄,你也知道,公司总共就那么几位导演,现在人人都有活干,只有你闲在那里。”邹文淮郑重的说道,“这个任务我不交给你,还能再交给谁呢?”
    “可是……”吴语森争辩道。
    “阿庄,别可是了。我看好你的导演功底。知道你不会令我失望的。”邹文淮一挥手,将吴语森要说的话全都挡了回去。“你下去慢慢琢磨一下,争取下周就把剧本拿上来。”
    吴语森见状,知道分明没有拒绝的余地了,只好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慢慢地走了出去。
    ……
    不提失意的吴语森,许贯文因为《老虎田鸡》的大卖,晚上在海王酒家大摆庆功宴。庆祝《老虎田鸡》在暑期档一马当先,力压邵氏与嘉禾的两座电影,为许氏兄弟影业公司大涨了面子。
    编剧、主演兼导演的麦佳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许贯文为了表彰他的贡献,特地封了一个一万元的利是给他,让麦佳开心不已。
    “《老虎田鸡》夺得首周票房冠军,实在是可喜可贺!在这里我敬大家一杯!”许贯文开心的说道。
    这部戏投资不过七十万港币,上映一周不仅将成本收了回来,还让公司小赚了一笔。下周继续放映所得的票房就是白赚了。而且看现在影院的上座率,《老虎田鸡》至少能赚取三百万的票房,刨除税款之外公司至少赚四十万港币。
    没错,一部票房高达三百万港币的电影,纯收入也不过才四十万而已。原因就在于香港对电影等娱乐税征收的太狠了,高达17。5%——近乎两成的利润被攫取。而同时期美国好莱坞的电影税,却享有7%的退税率,鼓励资本投资美国电影。
    一部电影还没有上映,就已经注定有两成利润被政府拿走,剩下的票房即便对半分配,制片方也只能分到四成票房。
    现在香港电影过百万票房就算卖座电影,还有大部分电影只有几十万的票房。倒逼着制片方不得不将成本压缩在四十万港币以下,限制了香港电影的投资力度。
    每年香港产出上百部电影,能在香港本土收回投资的不超过二十部,剩余大多数都需要依赖外埠市场。
    一旦海外市场出现萎缩,香港电影不可避免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当九十年代,台湾取消港片的国片待遇,开放市场给好莱坞影片之后,香港电影失去最大的票房重地,顿时一落千丈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
    现在的电影人自然料想不到十几年后自己会那样的凄惨,依然酒照喝歌照唱舞照跳,听大老板许贯文提议干杯,马上云集响应一口闷了下去。
    许贯武还是照例喝他的果汁儿,有几位武师过来敬酒,都被洪京宝给堵了回去。上次他敬许贯武两杯酒害他吐了一次,证明许贯武是真的不能喝酒。
    “谢了三毛。”许贯武冲洪京宝笑了笑道,“上次听你说要琢磨个新戏,捧一下你的师弟元飚。怎么样,有点子了没有?”
    “暂时还没有,我正在找编剧帮我写。”洪京宝举着酒杯笑着说道。
    许贯武点了点头,知道洪京宝要找的编剧,不是“开戏师傅”。而是专为导演度桥的“桥王军师”。
    说到编剧。许氏兄弟公司现在编剧数量并不多。远远比不上邵氏,甚至相比嘉禾还稍有不足。
    原因在于香港好的电影编剧实在太少,够资格当“开戏师傅”的仅有那么两三人,还早早的被邵氏给垄断了。
    比如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就是专门为邵氏编写剧本的,听说此人一生写了四百多部剧本,当真是著作等身令人敬仰。
    另外有一位司徒安,从粤语电影时期就从事剧本创作。一直笔耕不辍,所写剧本虽然很少引发轰动效应,但却一直保持卖座水准。像去年许氏兄弟公司投拍的《成记茶楼》、今年邵氏那部《阿牛入城记》就都是他的作品。
    更难得的是此人一生写过八百多部剧本,拍成电影的就有三百多部,这种数量在香港电影界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嘉禾虽然没有一位开戏师傅,但是在邹文淮与何贯昌从邵氏叛逃之前,却将邵氏封存在库房中的上百部剧本一扫而空。因此嘉禾也并不缺少电影剧本。
    仅有的几位开戏师傅都被邵氏笼络了去,好在许氏兄弟公司招揽的导演人才中,多数都是身兼多职,编导演一体全能。像麦佳、洪京宝、曾智伟都算得上是才子。
    他们自己脑子里就有故事。只需要几个桥王军师来度桥就好了。
    不过许贯武并不打算想因为这些导演能干就把他们累死,他也想着要引进编剧来减轻他们的负担。
    不过此刻那些后世知名的编剧。诸如黄佰鸣、黄邴耀、萧若原等,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许贯武只知道黄佰鸣做编剧之前当过洋行经理,月入过万,但香港洋行何止万间,一家一家的去找只怕找到九零年都未必能找到。
    萧若原之前是在丽的电视台做编剧,有个具体的地址的确容易找,但许贯武之前派人查看过。虽然丽的电视台的确有萧若原这个人,但此人现在是做新闻播报员的,之前根本没有从事过编剧工作。
    至于黄邴耀,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