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古玩鉴定辨伪 >

第10章

古玩鉴定辨伪-第10章

小说: 古玩鉴定辨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家具。

(通讯员 刘超 记者 马骋) 来自:解放日报

 古币辨伪五招

中国古币珍品身价高贵,仿制品纷纷出笼,所以,收藏者掌握古币的辨伪方法非常重要。古币的辨伪通常有以下五种方法:

1、观察铜色辨真伪。古钱币的材质有红铜、黄铜、青铜之分。明代以前没有黄铜币,其钱币大都由青铜铸成。黄铜钱币不断裂,青铜则易断裂。

2、版别比较辨真伪。手工铸造是中国古钱币的一大特点,即使用来铸钱的母钱也是手工雕刻而成的。所以各枚钱币之间或多或少有点差别,如果发现版别一模一样,甚至局部缺陷也丝毫不差,就有作伪的可能。

3、听声辨真伪。声音越清脆的钱币,其年代越近;声音越沉闷,其年代越远。

4、钢针测试辨真伪。把钢针竖直向下压,放手后针倒的是真品,不易倒的是伪品。因为伪币的锈中掺入了粘合剂之类的东西,具有轻微粘性,钢针不易倒,而真币的真锈不仅附着力强,而且比较坚硬,所以钢针易倒。

5、沸水煮辨真伪。把钱币放入水中烧煮30分钟左右,如果锈脱落的是伪币,锈不脱的是真品。因为真钱币的红绿锈、真钱锈粘力强,而伪品则易脱。

(何来)稿件来源:羊城晚报

 古币打假不容缓

赝品令钱友裹足

钱币收藏爱好者,在长年累月地不断丰富着自己宝藏的同时,不少人还积累了一本伪币集,其中有不少还是“珍罕奇品”呢!这些多是“交学费”得来的。它铭记着自己中招的教训,有时也用以警醒自己及同好。别小看它,笔者就曾观赏过一部既有来源说明(启示着中招过程及当时心态),更有详细考证资料的伪币集,真是一部很好的辨伪教材。

然而在钱币收藏者队伍中,有一些人面对形形色色的赝品,却另有一种超脱心态。笔者不久前曾拜读一本钱币专著。该书是以答问形式阐述的,其中有这么一段:

问:您买过假货吗?

答:我上当在一万块钱左右,有两三次吧,好在我又蒙着卖出去了。这东西就像击鼓传花,烂在谁手上很难说。那些只有第一流藏家才能分辨出真伪的东西,也许会成为二流藏家手中的宝贝……

这是多么可怕的尔虞我诈,然而当前确是存在这些丑恶的现象。

更有些“名家”对一些赝品,进行“刻骨钻研、考证”,得出所谓“新发现品”、“异品”、“出格品”、“不见经传之品”的结论。这些赝品经“权威”、“名家”品题,自然身价百倍,欺骗性也就更大了。

尤其是中国古钱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同一钱币,版别又异常复杂,往往同一币种,不同版别,其价值往往就有天渊之别。更加上赝品充斥,既有当朝伪造,更有当代高新科技赝品。令收藏者、投资者裹足。使国粹瑰宝蒙上污垢。

揭伪打假不容缓

面对日益泛滥的赝品,为了保护收藏爱好者权益,为了净化钱币市场,弘扬钱币文化,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首先是广泛深入开展揭伪打假宣传,普及辨伪知识。

传媒应注意及时报道各种作伪贩伪动态,结合揭发案例组织专家及时撰文分析报道,提醒收藏爱好者及投资者,以免受骗上当。与此同时发挥舆论监督,表彰一些恪守诚信钱商钱友,鞭鞑一些无良败类。

各级钱币团体、组织,应当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揭伪打假宣传活动。如利用会刊、展览、集会活动等开展普及辨伪知识,接受群众咨询。实践经验证明,开展群众性咨询活动不单极受钱友欢迎。也使我们掌握更多更具体作伪贩伪动态信息,使我们更能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此项宣传工作。

建议有关专业团体,组织专家设立具一定权威性鉴定机构,开展钱币的鉴定、辨伪工作。当前,社会上一些不法份子打着“免费鉴定”幌子在招摇撞骗,中招上当的屡有报道。因此广大钱友都迫切要求有此类权威性机构,据说我省、市有关部门正研究筹备中。境外不少国家(地区)钱币组织都设有此项机构开展免费或有偿性服务。有些还出版定期或不定期专项刊物,除报道鉴定资料外,也提供读者咨询,收到很好效果。

其次,有关钱币出版的管理亟待提上日程。当前具权威性、严肃的,尤其是具实用性(如版制鉴定、辨伪等)的钱币刊物奇缺。而一些纯粹以牟利为目的的,粗制滥造谬误百出的私人非法刊物充斥。这些非法钱刊的一个共同致命误导是为了迎合一些人梦想发财的心态,对钱币不分版别(甚至不辩真赝)定以最高参考价,实为害人不浅。为此,有关出版管理部门要严加管理,取缔非法出版。与此同时,应鼓励组织一些严肃的普及性实用性强的钱币刊物的出版,以适应广大钱币爱好者需要。

但归根结底,加强立法和管理,才能治本。从历史来看,上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收藏家市场赝品泛滥,上当受骗者投诉甚多,但由于没有具体法令,有关部门也难于处理。1973年美国制订并颁布了《The Hobby Protection Act》(《好癖保护法令》),大大打击了对收藏品的作伪、贩伪等欺诈行为,净化了收藏品市场,收到良好效果。当前我国收藏品市场赝品充斥。就钱币而言,不单在零售市场随时可见,更有公开的批发市场;赝品中不单有历史钱币,甚至有现行的流通纪念币。然而当今仍未有具体管理法规,执行管理有一定难处;“揭”与“打”分离。如能制定、颁布相应具体管理法规;执行部门在有法可依情况下加强管理。这对收藏品的揭伪打假,保护收藏者合法权益,将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钱币收藏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仅次于集邮队伍。然而,面对形形色色的赝品,除了收藏爱好者努力提高自身质素外,全面有效地开展揭伪打假工作,以净化钱币市场,是很必要的。

(剑琴)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

 古瓷鉴别五要

   对许多收藏者来说,古陶瓷是一个热门品种。因此,如何鉴别古陶瓷真伪,就成了收藏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陶瓷是一种社会产品,它的成型、加工、绘画等一系列工序并非一个人可完成的,仿古品很难仿出古陶瓷的神韵,专业人士是很容易看出其破绽的。没有专业知识的业余爱好者,则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加以分辨:

(一)、造型:每朝代的陶瓷器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大小等风格特征,各朝代之间相差很大。看一件器物是否仿古品,主要看它的造型.古陶瓷爱好者可多留意文物图录上每一朝代器物的形状、大小,并用心记下每一朝代的标准器型,在实际辨别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胎土:从器物有圈足及底部的露胎部分看,古陶瓷的胎土一般较粗糙些,略泛黄色;而仿古陶瓷的胎土较为洁白、精细。

(三)、釉面:古陶瓷器物的釉表面光泽柔和,一般有细小的棕眼。仿古陶瓷的釉面浮光耀眼,十分光滑。但要注意有些仿古陶瓷已用酸泡去表面的浮光,显得陈旧,若细加分辨,还是能看出破绽的。

(四)、纹饰:古陶瓷的图案一般笔触流畅、古拙;仿古陶瓷的图案则较为生硬,甚至画些离奇古怪的图案。

(五)、底款:自明代永乐年开始,各朝代官窑瓷器的底部都印有帝王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各朝代陶瓷的底款所用的字体、格式截然不同,根据这些特点也是鉴别真伪古陶瓷的一个直接方法。

 (林朝 文 摘自《信息时报》)

 古代瓷器辩伪准则

中国陶瓷文物被视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一些完整器物,甚至某些时代一些著名窑口的零星残片亦被世人奉若拱璧。至迟自宋以降,瓷器的仿制做伪,代不乏人,因此这类文物的辩伪工作就极为繁重。在分析仿制做伪时,首先应掌握它与其他门类文物做伪的共同规律。这种共性体现在:

它们防伪的对象,绝大部分为各时代的精品、美品,一般品、大量存世者即较少去防伪,例如,对明清瓷器,防伪对象基本是官窑器或民窑精品,这样可使鉴定工作有大致的范围。

防伪的水平是随着人们研究收藏活动深入而提高的。时代越晚,越可能出现足以乱真的货色。应对近年出现的貌似真精的“文物”更为深入地推敲。

鉴定时除了考虑以上“共性”外,更要考虑瓷器文物的特殊规律及表现,即在鉴定具体文物时,往往对“个性”的掌握更为重要。

瓷器文物防伪手法代不相同,有发展益精的过程,且手段繁多,层出不穷。粗略介绍,有杜撰(凭空捏造),模仿、复窑、提彩、脱釉、补釉、补缺、拼接,旧坏新彩,旧胎加刻,新物旧款,套口,撞底,磨口磨底,去耳补彩,去流除柄补画,等等。但归纳起来,不外加周晓陆先生指出的由“质、形、文”三项来考察其仿制与做伪(这符合绝大多数文物防伪的一般规律)。下面,就瓷器文物具体地作些分析:

从“质”入手。主要针对瓷器的胎质胎色,釉色釉质来看其年代的窑口。如胎质细腻或粗糙,含沙量多少,胎烧结程度,胎敲击发声是否清越,胎色区别及深浅程度。化妆土施用情况,厚薄,色泽。。电子书釉的性质,透明与否。釉的厚薄均匀否,釉开片及缩、流情况如何,釉施的方法(蘸、刷、浸、荡等等),釉的色别及深浅程度,釉胎结合状况,等等。

从“型”入手。造型是瓷器文物鉴定的一个重要依据,造型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的实用选择与审美意识。一般地说,有型似与不似,大至有无此品类的出现,小到口唇,腹壁,底足,流口,金板耳,系耳等等诸方面的形象,也包括内部,如内壁、管孔的形象等方面。有型变与未变,如套口换底,如磨口去耳等等。有型的尺寸如何,如大小、厚薄、长短、口径或其他部分直径,等等。

从“文”入手。对于瓷器文物而言,包括它们身上除釉色本身而外的所有装饰,如刻、划、印、贴、塑、绘、釉上彩、釉下彩、写等等手法,如纹样、文字、款识(款识当然主要也是文字,主要指纪年款、堂号款等,而文字主要指诗文词赋,吉祥词句等)的内容与风格。这一方面面广量大,牵涉到许多实用的、装饰的、审美的、时代的乃至社会阶层的与民族的、民俗的问题。

从这三方面入手的方法归结于一句话,就是认准它们的“时代风格”。从正面分析,要看所仿所伪的货色与真品时代风格相去多远;从反面再分析,则要看这些防伪货色本身的时代风格。因为,防伪文物是人们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出现“赝鼎”的历史直溯于春秋之前,所以广义的文物概念,应包括这些防伪品。可是,针对某一时代、某一类或某一件文物而言,却有真品原件与赝品伪件的区别。如清雍正朝仿北宋官窑瓷瓶,无疑它属清代文物,但相对北宋官窑瓶而言自然又是一件伪品。这即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应获的结论。再例如,仿一件宋汝瓷,有南宋仿、明仿、清前三朝仿,清末民初仿,现代仿,自有不同的时代风格,它们的价值是不一样的。鉴定瓷器,除了“时代真”范畴之外,还有“窑口真”的问题,如同是一件钧瓷,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