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心灵太极 >

第14章

心灵太极-第14章

小说: 心灵太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往下第四摞,感觉生活没有意义,远离幸福感。这种感觉会带来焦虑,焦虑又搞得人状态不好,会觉得生活更无意义。相互叠加,又一摞床上叠床。 
  年轻人显然听明白了,心中颇有些震动。 
  我接着讲,这几摞床相互之间还叠加。 
  譬如,工作方面的压力与焦虑,肯定会使身体的不适与焦虑加重。反过来,身体的不适与焦虑又会影响工作,使工作的压力与焦虑增加。 
  几摞床之间就是这样恶性循环叠加起来。 
  最后,你满眼都是压力和焦虑,分不清因果关系了。 
  可是,一旦你能看清楚了,那么,压力最初的基础来源于工作。 
  年轻人当时有些豁然开朗。 
  他说,闹了半天,我这么严重的问题,包括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这么形而上的精神问题,都源于一个简单的工作压力。 
  这么一明白,他当时就觉得卸掉了一大堆精神包袱。 
  第四步,我便告诉他,刚才给你一锅端掉的各种多余的焦虑,就是你的额外支出。 
  把这些额外支出一拿掉,你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 
  这位年轻人神情开朗地说,他此时已经身心轻松,感到光明前景。 
  他说,过去想健康想锻炼,觉得没时间,总是处在工作和健康的矛盾冲突中。现在拿掉了这么多额外支出,立刻觉得工作有了富裕精力,想锻炼也有了时间。 
  第五步,我向他推荐了心灵太极第二式“锦雀舍尾”的末位淘汰法。 
  帮助他删掉了一两件可以省略掉的事情。 
  此后一两个月,年轻人发现自己变了一个人。过去不快乐,现在很快乐。他告诉我,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连哭都不会了,更诗意地说,他甚至觉得自己连感动的能力都丧失了,而现在,他又有了爱和感动的能力。 
  就是这位年轻人,几年来得到心灵太极操作方法的帮助,迅速成长起来,三十来岁已经成为一家著名公司的高层领导。 
  朋友们,要想活得成功、健康、自在,必须要有方法。 
  瞎努劲是没用的,乱烦恼更是添累的,要的是智慧。 
  心灵太极第九式“上下夹攻”的意义和操作要领,已经在以上的故事中展示出来。 
  面对复杂的人生困境,我们经常要从上开始消减多余的焦虑,从下开始消减工作的直接压力。在实际运用中讲究因地制宜,灵活变通。 
  “上下夹攻”还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名字,叫三十六计有啥用啥。 
  注【1】 疑病常常是最多余的焦虑之一。 
  如果你因为紧张工作而身体有所不适,首先应该想到,它很可能是压力所致。减压后身体恢复正常,便是对此的有力证明。如果不适较为严重,不妨干脆去医院检查,有病治病,无病除疑。 
  千万不要被忧心忡忡的疑病情绪所俘虏。   
  第十二式:四大法门(1)   
  无法排解的“抑郁症”倾向 
  烦恼情绪不能随便命令,但能够引导。 
  我们便推出非常重要的新招式,“四大法门”。 
  不久前,一位来京求发展的陕西年轻人给我发来E…mail,说正身陷困境,常常想到自杀。 
  及至见了面,他说自己最近十分烦恼,觉得不堪忍受: 
  一、他在一家培训公司打工,公司里人际关系恶劣,自己倍受窝囊气。 
  二、正值夏季,北京接连是桑拿天,他带着培训班每日在野地里搞增强毅力的“魔鬼训练”,除了长途跋涉,还要大声喊嚷之类,苦累难熬。 
  三、女友家在北京,其父母反对女儿和他这个外地青年恋爱,近来两人常为琐事争吵,关系濒临破裂。 
  朋友,你可能和这位陕西年轻人一样,是刚刚起步奋斗的小人物,也可能你们已经小有成就或大有成就,但是,人物有大小,烦恼都一样。在烦恼面前,如果没有高招,我们都是被折磨的对象。 
  我们现在用“四大法门”解决我们当下的压力与烦恼。 
  先把自己的主要烦恼与精神压力一条条摆出来。 
  第一法门,“听之任之法”。 
  陕西年轻人叫小杨。我问他,你觉得这家培训公司人际关系恶劣,你有没有可能跳槽找到别的工作?他想了想,说,暂时没有更好的选择。我又问,桑拿天里你有没有可能不去野外带队培训?他说也不大可能。我又问,你想不想和女友分手?他说不想。 
  我告诉他,烦恼的事情压在头上,当我们不能改变事情时,第一个方法,就是要适应它,听之任之。 
  天气是桑拿般热,你改变不了,便只能适应它。当你对它听之任之时,就能进入俗话说的“心静自然凉”状态。对恶劣的人际环境,如果无法变换它,同样不要怨天尤人,那只会增加你的精神支出。 
  朋友们会说,这算什么高招,谁不会? 
  我们说,这是十六岁人一听就懂,但到了六十岁可能还没真懂的事情。 
  对于一时难以改变的烦恼顺其自然听之任之,是最基本的策略。 
  如果你不听之任之,就会陷入更深的烦恼中。因为天热而烦恼,因为烦恼而感觉更热。这样叠加起来,烦恼与炎热成倍增长。因为人际关系恶劣而烦恼,然后为这烦恼再添烦恼,结果无法适应环境,于是乎处境更恶劣,更烦恼。如此等等。 
  《金刚经》中记述,有一位长老问,如何降伏妄心?也就是说,人有了烦恼应该如何降伏它?释迦牟尼回答:不降而降。对于烦恼,你越想降服它,它越狂妄。聪明的态度是不理睬它,任其自然,结果是不降而降。 
  第二法门,“宣泄法”。 
  这种方法人们虽不陌生,但是喜欢舍近求远的人常常忘了有效地运用它。 
  我对小杨讲,听之任之是对烦恼的基本态度。但是,当烦恼情绪来势猛烈时,要用宣泄法化解。 
  第一,是找朋友倾诉;第二,如果找朋友说不方便,就自我倾诉。下班回到家,一边冲凉一边大声骂一番鬼天气,再骂一番公司里的头头儿,还可以把气话写在纸上,然后狠狠撕碎,诸如此类。每天烦恼,每天宣泄一下。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又颇为有效。 
  小杨采用这宣泄法,帮他度过了最难受的几天。 
  朋友们要给自己的烦恼找到宣泄的方式。 
  在日本很多大公司都有特设的出气室,里面悬挂着沙袋。哪位员工对顶头上司充满怒火而郁闷不已,就可以来这里把沙袋当做顶头上司狂揍一顿,宣泄一番平息自己。 
  第三法门,“改变认知法”。 
  这是真正高级的方法了。 
  改变认知,从心理学意义上讲,就是改变我们的认识与观点【1】。 
  我应用这个方法解决小杨的精神烦恼。 
  我说,桑拿天要说是很难受,可是,不少人平常还要花钱做桑拿,现在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免费桑拿的机会,为什么不享受呢?你现在每天就要这样想,在桑拿天里坚持行走,有利健康。不这么想,就会烦死。这么一想,桑拿天里反而得了乐趣。 
  小杨一听,觉得是那么回事。 
  我又说,恶劣的人际关系确实使人不快,可反过来一想,正是锻炼你应付人际关系能力的好机会。你说自己这方面有弱点,为何不趁机补上这一课呢?这可能对你的人生有重大意义【2】。 
  小杨一听,又觉得是那么回事。 
  至于他和女友的关系,小杨家在农村,挣了钱需补贴家里,以后结了婚经济负担是明显的。女友在父母的撺掇下,和他闹开别扭了。我对小杨说,这个矛盾早晚要暴露的,早闹晚不闹。如果以后能成夫妻,今天及早消化这个矛盾,是必修课。如果因此不成,那么,现在别扭就使你们长痛不如短痛。   
  第十二式:四大法门(2)   
  小杨听了,又觉得是那么回事。 
  三件烦人的事,“认知”一改变,小杨一下感到精神松快了。 
  朋友们一定要善于运用改变认知法随时化解自己的烦恼。 
  这是人生的高技术【3】。 
  它并不是编一些假话来蒙自己,而是要发现一些过去没发现的新道理。 
  如果你不仅善于用改变认知法解决自己烦恼,还善于帮助他人调整情绪,那你就是一位高人了。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能够三言两语宽解别人,这些人往往是具有凝聚力的受欢迎的人物。 
  第四法门,“行为法”。 
  想消减自己的烦恼情绪,更有力的方法是行为【4】。 
  小杨有一天电话告诉我,他刚和女友大吵一架,烦恼透了,用什么方法都不灵。现在两人各自关着门生气。他也尝试了“改变认知法”,可是无论怎么想改变认知,都没有用。 
  他问:遇到这种情况,用什么方法解决自己的烦恼? 
  我说:很简单,你要采取行为法。 
  他问:怎么个行为法? 
  我说:走出家门就完了。 
  小杨领会了,拉门下了楼,溜了几圈,火气消了一半。遇见几位认识人,少不了要佯装笑脸打招呼,假笑慢慢变成了真笑,火气很快过去了。 
  他说,行为法确实很管用。要是关在家里,火气且下不去呢。 
  溜了半个小时,他换了一张脸,上楼哄女友去了。 
  朋友们,行为法就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是人们常常不懂得运用它,烦恼来了就想着如何使自己不烦。孰不知,有时多想反而越想越烦。 
  关键要采取行为。 
  一时的烦恼,譬如小杨和女友吵架,要用一时的行为一次性解决。 
  而长期的烦恼,就要采取长期的行为。 
  我认识一位作家,每日关门写作,有点抑郁症倾向。我建议他每天早晚到街边公园跳跳舞。他觉得档次太低,丢不起人。我说,离家远点,没人认识你,随便跳跳为了开心嘛。他后来果然每天早晨出去跳舞,顶早锻炼,结果不那么抑郁了。 
  善于灵活变通运用“四大法门”,一定会将自己的烦恼与焦虑消减到最低。 
  而减少了这些额外支出,你就会发现,精力增加一半。 
  心灵太极第十二式“四大法门”的操作要领在陕西小杨这个例子中已充分展示: 
  一、遇到无法改变的现状,要善于听之任之顺其自然。 
  二、善于建立个人或团体的宣泄体制,来疏导情绪。 
  三、善于随时改变认知,做一个想得通的人。 
  四、善于用行动对烦恼情绪调虎离山。 
  这一式还有一个别名:消减烦恼的四种技术。 
  注【1】 心理学专门有一种“认知疗法”,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来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注【2】 人际关系常常成为现代人工作与生活中压力的重要部分,不善于解决这方面问题,依然可能陷入困境。本书附录二“处理人际关系十大金法则”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可供读者参考。 
  注【3】 多年来,我在书中不止一次讲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现在广为流传。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鞋。老太太活得很辛苦,晴天的时候,她为卖伞的女儿忧虑,怕伞不好卖。雨天的时候,她又为卖鞋的女儿发愁,怕没有人买鞋。她活得太累了,结果生了一身的病。有人指点老太太去请教禅师。禅师听了老太太的烦恼,教给她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让老太太以后每到晴天就为卖鞋的女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