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心灵太极 >

第12章

心灵太极-第12章

小说: 心灵太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最远的焦虑”。 
  一位中年女性心头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焦虑,整日忧心忡忡,近乎焦虑症。她对什么事都焦虑,如果让她罗列一下,她对工作焦虑,对班上的人际关系焦虑,对家里的买房买车焦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焦虑,对丈夫的工作发展也焦虑。 
  我们先拿那些实在太远太不着边际的焦虑开刀。 
  譬如,她为远在美国留学的女儿焦虑。女儿正在读博,还有一年毕业,毕业后能不能在美国找到工作,成了她当下最大的焦虑之一。 
  面对着这个她每天必念的话题,我告诉她,你根本用不着为此焦虑。第一,女儿毕业还有一年,时间早着呢,现在提前支出,没必要。第二,这是孩子自己努力的事情,父母再焦虑也无济于事,搞不好,只会给孩子添烦。第三,万一到时候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回国发展未尝不好,很可能回国后机会更多。 
  说通了,她也想通了,这太不着边际的焦虑就基本拿掉了。 
  然后,再找一项不着边际的“最远的焦虑”下手。 
  在这里,从拿掉最多余的焦虑开始,实际上就是从拿掉“最远的焦虑”开始。 
  由远及近,逐项拿掉多余的焦虑。 
  第二种类型的最多余焦虑,就是所谓“最上的焦虑”。 
  而从拿掉最多余焦虑开始,也便是从拿掉最上的焦虑开始。 
  一位赴美留学的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留在美国微软搞编程。他在电话中向我诉说工作压力大,难以排除。我问,压力大表现在哪里?他说,令人焦虑的事情太多,先是对工作有焦虑,现在又对身体有焦虑,觉着这么年轻精力就不够了。看来,他对自己的焦虑还是有意识的。 
  我说:你本不该有那么多焦虑,有很多焦虑是多余的,应该去掉。 
  他不解,莫非焦虑有多余和不多余之说? 
  我对他讲了兔子和狐狸的比喻。兔子对狐狸的威胁有所焦虑是必要的。过多焦虑,吓得完全不敢出洞觅食,是多余的。 
  他问,如何才能去掉多余的焦虑? 
  在他看来,人很难去掉自己的各种焦虑。 
  我说:你主要是不了解焦虑的性质。中国有个成语叫“叠床架屋”,讲的是床上叠床、屋上架屋,重复多余的意思。焦虑也有这种重复叠加的性质。 
  譬如,你编程遇到困难,肯定要费脑筋,会伴随一定的焦虑。这个焦虑是解决问题必要的,如同第一张床是必要的一样。但是,你因为太着急,对自己编程还需要这样费脑筋又生出不满与焦虑,这种“干着急”的焦虑就属于床上架床多余的了。干着急不但添累,还乱你的思路,使你越添了累越干得差,这第二只床就是多余的。 
  当你不自觉这一点时,焦虑还会继续叠加下去。 
  因为你完全有可能干着急之后,人又上火或者失眠,那时,你又会为自己的身体焦虑,想着自己体能怎么这么差,这便架上第三只床了。 
  再架上第四只床、第五只床也是可能的。 
  小伙子在电话中沉吟了,似乎有所省悟。 
  过了一会儿,他问:去除多余的焦虑从哪儿开始呢? 
  我说:床上叠床是由下至上,你要拿掉多余的床,是不是该反过来呢? 
  他说:先拿掉最上一张床? 
  我说:对,一张一张拿下去。 
  朋友们,这个例子中讲到的焦虑的特性极其重要。 
  焦虑就是这样叠床架屋,一层层叠加起来。 
  最多余的焦虑常常就是“最上的焦虑”。 
  而我们消减多余的焦虑,自然而然要“减床去屋”,从拿掉最上的焦虑开始。 
  我对小伙子说:首先,你对身体的焦虑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一切不适都是由于工作压力,特别是由于你干着急造成的。其他人遇到这种情况,同样会感到力不可支。先把对身体的焦虑拿掉,你就轻松一块。 
  年轻人一想通,已然轻松了一块。 
  我说:我们再来看你为什么还要干着急? 
  他说,想把手头的任务提前完成,早点回国探亲。   
  第六式:减床去屋(2)   
  我说:看,你给自己订了个没大必要的进度,结果就累着了自己。 
  他说:有这么严重吗? 
  我说:当然有这么严重。一个不合理的过急的进度表,常常可以把最强有力的甚至天才的人物都打垮。很多很有才干的人,就因为对人生过急的进度要求,搞得英年早逝。 
  小伙子拿掉了没必要的赶进度,干着急的焦虑便消失了。 
  因为去掉了多余的焦虑,结果身心愉快,活儿比原计划提前完成。 
  这就是对“减床去屋”的经典注释。 
  第三种类型的最多余焦虑,是“最后的焦虑”。 
  什么是最后的焦虑? 
  就是为焦虑而生的焦虑。 
  譬如,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很大,人已经很焦虑。 
  你对自己的焦虑状态很着急,想要克服它,又找不到办法。就像一个人生病以后到处求医,百治无效一样,这样,你又添了新的焦虑。 
  这就是想改变自己的焦虑状态而束手无策,结果生出了新的焦虑。 
  这种焦虑的焦虑很要命。 
  这种焦虑的焦虑又最多余。 
  如果你有了这种“最后的焦虑”,那么,消减多余的焦虑无疑要先从它开始。 
  应该告诉自己,过分的焦虑状态是可以调整的,关键要找到方法。没找到正确方法之前乱着急,为焦虑而焦虑,是最傻的。 
  至此,心灵太极第六式“减床去屋”已经讲解得十分清楚了。 
  往下朋友们自行操作,消减自己多余的焦虑。 
  一、先拿掉“最远的焦虑”; 
  二、先拿掉“最上的焦虑”; 
  三、先拿掉“最后的焦虑”。 
  这三归一的操作要领就是,从“最多余的焦虑”拿起。 
  这也是循天下万事由易而难的规律。 
  “减床去屋”有一个很简单的别名:从最多余焦虑开刀。   
  第七式:轻装上阵   
  情人的誓言由谁保管 
  古时军队临近决战,都要清理整顿一番来个“轻装上阵”。连年征战,军队官兵都少不了拖泥带水的大小包袱。不甩掉这些包袱,军队无法前进,不但难能取胜,甚至可能被消灭。 
  现在,我们为了赢得人生更大胜利,也该好好清理整顿一番,轻装上阵了。 
  虽然每个人处境不同,焦虑也会不同,但对于现代人,又有很多焦虑是基本相同的。 
  心灵太极第七式“轻装上阵”,就准备和朋友们共同操练,消减大多数人都可能有的多余的焦虑【1】。 
  曾经有一位公司老总问我,能不能设计一种对大多数人适用的十分钟减压训练科目?我说可以。 
  现在,请朋友们与我同时开始这个训练。 
  你只要以参与的心态逐句读下去,边读边联想即可。 
  家中放几十万现金,你会不会牵挂其安全而焦虑?当然会。方法是把它存入银行,交给银行保管。脑子里想着几个重要约会,还有几个必须不忘的电话,你会不会反复牵挂怕其遗忘而焦虑?会。你应该把它记在记事本上,交给记事本保管。 
  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负担,都应交到应该交付的地方: 
  将钱交给银行。 
  将怕忘的事交给记事本。 
  将方方面面的工作交给各个负责的部下。 
  将无法预测的未来交给命运。 
  将今天没解决的问题交给明天。 
  将烦恼交给自生自灭的情绪规律。 
  将没必要背的包袱交给大地。 
  将孩子的成长一定程度上交给孩子自己。 
  将多余的牵挂交给过眼云烟。 
  将难以忍受的内心折磨交给知心朋友。 
  将恋人有关忠贞的允诺交给他(她)本人保管。 
  将自己的作为交给别人任意评价。 
  将与己无关的万事交给上帝。 
  将对未来的忧虑交给未来。 
  将旅途劳顿交给淋浴。 
  将身心疲惫交给随心所欲的休闲。 
  将失去所爱的痛苦交给自然而然的淡化与遗忘。 
  将明天的收获交给今天的耕耘和风雨旱涝。 
  将自己赤条条剥光了交给自然。 
  …… 
  朋友,相信上述减压格言能多少触动你的心灵。 
  因为作为现代人,确实有很多多余的焦虑是相同的。当我们不把钱交给银行,不把怕忘的事交给记事本时,我们会添很多焦虑与负担。生活中类似的多余焦虑很多。我们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不该抓住的事都抓住,不该扛着的事都扛着,不该压在心头的事压在心头。 
  作为一个领导,本应该将方方面面的事交给部下分兵把守。 
  事必躬亲,不仅发挥不了众人作用,还累着了自己。 
  无法预测的未来,本来不必为其过分焦虑。 
  你却过分焦虑,结果你很累,还不知道累在哪里。 
  今天没解决的事情,本来应该交给明天。 
  你的大脑却在无休止地无效加班,累着了自己,还不知道累在哪里。 
  恋人作出的忠贞允诺是他感情的真实流露,能不能坚守自己的允诺,本是他自觉自愿的事情,感情从来无法强勉。 
  你却一天到晚想方设法监视对方的允诺,肯定会平添无尽的焦虑。 
  朋友,请将上述减压格言重读一遍。 
  将对自己最有针对性的几条写下来,录在电脑中,你就轻装前进了。 
  中国古代的圣人老子曾讲过:“执者失之。” 
  什么东西越是死死地抓住,越可能失去。当你把很多次要的东西都抓在手里时,结果最主要的东西反而抓不住。当你想把什么东西都抓在手里时,结果可能什么都没有抓住。 
  一定要做拿得起放得下的聪明人。 
  绝不要做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傻瓜。 
  第七式“轻装上阵”的操作要领是:逐条对照,该放下就放下。 
  “轻装上阵”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将钱交给银行保存。 
  注【1】 关于消减当代大多数人都可能有的焦虑,读者还可参考本书附录一“消除十二种额外支出”。   
  第八式:釜底抽薪(1)   
  外企总裁的“每日活动卡” 
  从上至下“减床去屋”消减多余的焦虑,减少额外支出,几乎对人人有效。 
  然而,事情有时又不这么简单。 
  难点发生在一些强者身上。 
  这些所谓的“强者”都有超人的精力,坚强的性格,且十分热爱工作,说他们是工作狂并不过分。他们在拼命干的过程中已经很累很焦虑了,然而,他们很少愿意承认自己有额外支出,他们性格的坚强从表面看来也使他们很少不必要的烦恼。他们的全部劳累似乎都源于工作本身。他们绝非贾宝玉、林黛玉那种自寻烦恼之人,他们更像刘备、曹操。 
  然而,刘备、曹操到了不堪重负时,也需要减压。 
  这时,暂且不必对他们讲“减床去屋”从上到下减去多余焦虑,而需和他们直接谈工作本身,直截了当从下开始,从压力和劳累产生的基础开始,然后再谈别的。 
  这样,我们就推出心灵太极第八式,“釜底抽薪”。 
  我们在第二式“锦雀舍尾”中讲到的末位淘汰法,是对“釜底抽薪”的简单应用。 
  “釜底抽薪”则是末位淘汰法的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