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国公 >

第499章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499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下子可好。本来有张凡这么一个人违规,就已经是够让人为难的了。特别是那些个御史,他们负责监察百官们的言行。但是张凡有些特殊,并非因为他锦衣卫或者是太傅的身份,而是他和皇帝朱翊钧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李太后也很是看好张凡。就算是这些御史将张凡的这种极端不礼貌,甚至可以算作是藐视皇权的行为记载下来,呈上去,恐怕也不会有人在意。到时候,如今正跟张凡关系不错的冯宝要是知道了,很可能为了进一步拉拢张凡再用些什么手段对付他们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而现在,张居正居然也这么做了。这让这些御史们几乎是快要崩溃了。一个张凡不够,如今再加上一个张居正。而且张居正比之张凡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动不了张凡,却是更加动不了张居正。这两个全都是能引火烧身的主,而且偏偏,他们根本就什么都不用做,你想怪也怪不到他们头上去。

那边的御史心中正处在狂的边缘,这边的张姓师徒二人却是根本不在意。张凡的面上还是那种无奈和尴尬的模样,而张居正原本好奇的面上却是露出了一丝笑意。他顺着张凡的目光看过去,现了站在刑部尚书孙丕扬身后的一个人影。能够站在刑部尚书身后的,而又能够让张凡露出如此这么一副模样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张凡的岳丈,刑部右侍郎陈文川了。

看到是陈文川,张居正也就管不了这么多了,反而是好笑了起来。毕竟,这么一来的话,这可就不是什么政敌的事情了,而是关系到张凡的家事了。虽然这么说起来倒是有些牵强,但是却也大差不离。

对此,张居正倒是没有去怎么在意张凡,而是仔细观察了一番陈文川。要说陈文川能够被提拔为刑部右侍郎,虽然张居正没有亲自为这件事情说过一句话,但是这也绝对跟他是撇不开关系的。

不过老实说,张居正虽然不曾后悔,但是却也担心过。他知道陈文川虽是文人出身,但是就在军营当中,虽然号令极严,但是却也疏于应付朝中的这种场面。总之,张居正并不是在担心陈文川干不好刑部的工作,而是在担心陈文川会处理不好朝中的人际,闹出什么麻烦来。

不过,如今看来,这简直就是瞎担心。有张凡这么个好女婿在,即便是陈文川自己不想说出来,但是他心里也不得不承认,因为这件事情,他在朝中并没有遇到过什么麻烦。只有那一次,昭雪也嫁给张凡的时候,倒也是的确有人对他冷眼了一段时间。不过后来,刑部的几件案子在他的处理下完美结案了,也就没有人再说什么了。如今的陈文川,在朝中也算是一帆风顺了。

回到张凡这边。张凡的确是没有想到,看着自己的是自己的岳父。本来,他还想找出那个瞪着自己的人,回以一个怒视的眼神,将他吓退也就算了。可是等他看到是自己的岳父之后,张凡也是没有脾气了。

看来这女婿害怕岳父,倒也是一种天性。说起来,就算是真的有什么事情生,陈文川也不是那种会去告诉自己女儿,让她们来对付张凡的人。说到底,张凡根本就没有什么需要害怕陈文川的。

但是,现在就是这么一副模样了。

不过说起来,陈文川会这么看着自己,张凡也是能够理解的。陈文川的为人为官倒也当真是耿直清廉的很。除了在他升任刑部右侍郎的这件事情上面,的确是因为张凡的一些因素之外,而且还不是他自愿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如今的陈文川也是走在了那批清廉之人的群子里。不过张凡也和陈文川谈过这些,他现陈文川并不固执,虽然他是文人出身,再加上在军中那么多年,只知道听从号令的性格,也是让他有些古板起来了。但是也正是因为军营中的生活,以及几次的出征,让陈文川并不是一个好不变通的人,毕竟行军打仗,变通之事尤为重要。

所以说,陈文川如今虽然是结交了那些人为友,但是并不像那些人一样的固执,认死理。对此,张凡自然是高兴的。

他也和陈文川谈论过关于张居正的改革之举,甚至于对于《考成法》的透露,比之对于葛守礼还要多。而陈文川当真也是如同张凡所想的那样,甚至于他自从听到张居正打算改革之初就没有马上出言否决。在听完张凡的叙述之后,陈文川更是大力同意。

但是现在,陈文川又用这么一副带着可惜的眼神看着自己,当真是让张凡不怎么舒服。可是他也没有办法,对方毕竟是自己的岳父,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自己也不能怒视之。想来就算是那样,陈文川也未必会回避。

只是,想着想着,张凡的心思又飘到了张居正那边去了。如今就连自己的岳父都觉得自己这么跟着张居正实在是不对了,张凡对此却是毫无办法。自己又能怎么办,再说了他虽然此时跟张居正一起,心中却也并不是一点那种想法都没有。

想到这里,只能是无奈地叹气,转过头去了。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虽然张凡和张居正这动静最大的两人是平静下来了,陈文川也不再死盯着张凡不放了。但是其他的人却是看到了这幅场面,不由得在心里畅想起来了。

看似顺风顺水,什么人都不用怕的张凡,居然是对自己的岳父陈文川有了“惧意”,这可是个好消息。

只不过,这些人并没有打算利用这件事情做什么文章,毕竟他们也知道,陈文川也是个油盐不进的人。他们只是把这当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来看待罢了。

在这些人看来,张凡害怕陈文川,实际上就等于是惧内了。说起来,这大明朝,惧内的名人还当真不少。

不过这些人更有兴趣知道张凡到底是惧怕陈文川的哪一个女儿,是哪个温柔贤惠的陈茹雪,还是那个天真开朗的陈昭雪。甚至有的人都打算回去之后,让自己的夫人小妾去打听打听了。将来相聚谈论的时候,也能作为谈资。

由此可见,八卦之心,人人有之。而且,这男人就未必要比女人弱上多少。

这时候,太监的声音响起,早朝开始了。

第613章 商贾正名

随着太监的声音,朱翊钧坐上了龙椅,这早朝也就是正是开始了。冯宝依然是像往常那样,站在朱翊钧的龙椅旁边,跟着朱翊钧一同接受满朝文武的朝拜。

一开始,这种感觉的确是让人非常的不爽。不过如今,这么长的时间都过去了,虽然人们心中还是觉得不爽,但是也不像是以前那么反感了。倒不是说百官们已经是承认了这件事情,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们只是明白,如今也改变不了这种情况,语气每天早朝都要那么闹心,还不如就随他去了。基本上,大殿上的人,无论是和冯宝的关系如何的,全都是当冯宝不存在一样。

实际上,也是如此。若不是早朝上要讨论什么冯宝当真是关心的事情的话,他一般也是不会说话的,就这么站在那里。只是,没有站到过那里的人,当真是体会不出站在那里到底有什么感觉。甚至于就算是冯宝很享受这种感觉,但是让他说出个所以然来,恐怕他也未必能说得出。

虽然说如今,葛守礼已经是在朝中帮着张居正宣传起《考成法》来了。但是今天毕竟是第一天,就算是葛守礼在朝中的威望再大,恐怕也不能让那些古板到死的人,就这么短短的一个早上就改变了主意。这件事情是要寻寻渐进的,不可急躁了。

所以说,虽然这件事情如今在朝中都已经是传开了,只要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在大殿上稍稍环顾一番,看看百官们面上的表情,也就能够看得出来了。不过如今还并没有到最终的时候,并没有人会说些什么。

总之,今天的早朝,和以往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就拿朱翊钧来说,现在的朱翊钧也已经是习惯了坐在上面接受百官的朝拜了。不过他也明白了一件事情,自己虽然是皇帝,但是还没有皇帝的权利。所以,他每天坐在那里几乎就是不言不语的,除非是当真有什么事情要让他开口,要不然他是绝对没有一句话的。

所以,基本上每天早上,朱翊钧往那一坐,然后就由太监喊道:“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接着,就会有大臣站出来说话了。然后朱翊钧也根本就不去理会是什么事情,或者去思考应该怎么办。一开始,他还会开口说上一局,问问:“哪位爱卿有良策可解啊?”然后就不再开口了,一直等着有人站出来说话,最后才说上一句:“那就这么办吧。”

到了现在,恐怕就是连下面的大臣也看出来,朱翊钧每天早朝可谓都是兴致缺缺的。所以现在,只要有大人上奏说话,其他人根本就不再听朱翊钧的吩咐,直接就站出来解决问题了。

而朱翊钧也是默许了这种情况,丝毫没有异议。

曾经更有一次。有人开口请奏事情,想请朱翊钧决断,而且事情也不小,并不是其他人能够随意开口的。可是朱翊钧偏偏就是一句话的不说,坐在龙椅上,歪着脑袋就像在打瞌睡一样。他这么做,下面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开口。于是这整个大殿上就这么沉默了起来,持续了好长时间,知道有的人都站到腰酸背痛,肚子都饿了,这才是有受不了的人站出来说话了。

所以现在,为了避免那种情况的生,百官们也是不再矫情什么了,只要有问题,那绝对抢着站出来说话。说完了也好早点结束早朝,回家去。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明朝的早朝变得无比的效率。皇帝坐在龙椅上一句话都不说,却是要比大明开国之初的几位勤政帝王的早朝还要有效率。这不可不谓是个奇迹了,当然,要是不计较解决事情的质量的话。

今天,事情也没什么。如今是盛夏过半之际,每年出海行商的大部分海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回来的。剩下的那一小部分,却是想要赚的更多的人,开着船去了更远的地方,等他们回来那可就快要年末了。

如今这事情,倒也是和往年有些不同了。这些海船带去的货物换回来的银子的确是不少,比之往年也是在逐步稳健地增加当中。朝廷从中收税,那是相当高兴的,毕竟光此一项,就要比大明朝以往每年所收的农税还要多。

如此一来,国库丰盈,这爱钱的小皇帝的内库也丰硕,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不过今年与往年有些不同了。

以往,这些从海商们手中所收取来的税银并不记在公开的账上,只是另外有本帐记着。所以说,每年年末盘点的时候,大明朝实际上的税收还是原来那么多,并没有什么提升。

实际上,这对于那些商人倒也是不公平的。虽然说他们也乐于交税,而且朝廷也是一改过去的方式,竟然为他们做生意的商船护航了。让这些商人交税,自然是心甘情愿的。

但是每年年末盘点之时,他们所上缴的税银却是永远不会被公开。这让他们也是颇有微词的。

本来,朝廷才不会在意这些东西,毕竟事情本就如此,虽然明朝已经是好转了很多了,但是千年以来对于商人的看法并不是那么好改变的。再说了,那些商人不是也没有说什么吗?虽然有些微词,但是既然不说、不闹,那就没什么事情了。

不过张凡却并不这么想。毕竟不记录、不盘点,只是记在另外一本帐上面。这样不仅仅对于那些商人来说不公平,甚至还利于让某些人从中做手脚,中饱私囊。所以他以前就跟隆庆说过这件事情。

而隆庆对此,倒也是赞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