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国公 >

第373章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373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如今,在看到,在看到在场的这些人,无论是抱着忠心还是怀有私心的,无论是想要以权谋私还是为国为民的,却是都把朱翊钧当成是一件工具来看待,张凡觉得很是不妥。这就是怜悯。

想到这些,张凡向着站在高台上的那个瘦小而又显得落寞的身影,投去了关怀的目光。

似乎是冥冥之中有着联系一般,恰巧在张凡看向朱翊钧的时候,朱翊钧的眼神也是转了过来。

眼神正对着的二人,在这一瞬间,都明了了对方所要传达的意思。

张凡的眼神,表达着他对于朱翊钧的怜悯。但是当朱翊钧看过来的时候,张凡的眼神中却是带上了一些尴尬。

而朱翊钧看到张凡的眼神之后,先是有些吃惊,随后就变成了一种欣慰之中还带有着安慰的眼神。

似乎两个人的位置代转了过来。

没错,张凡只是对着朱翊钧投去了关怀和怜悯的眼神。但是当他见到朱翊钧看见了的时候,尴尬了起来。其实原因简单的很,朱翊钧如今就算是再可怜、再无助、再有更多的人想要利用他,但是说到底,他还是个太子,再过不久就要成为皇帝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皇族出身的,尤其是大明朝的朱家人,身上总是有着那么一股子傲气。大明朝的皇帝,混蛋的有、荒废朝政的有、玩世不恭的有,但是却没有毫无气节的人。

想当年,北宋末年,二帝被金人劫走,繁华的大宋便从此一蹶不振,就算是宋高宗在杭州临安开过南宋,说到底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地持续了百年,最后还是轰然倒塌。

然而,反观大明,正统十四年之时,土木堡之变爆发。瓦刺军击败了大明的军队,甚至连当时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都被瓦刺人掳走。然而大明朝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即使是也有人讨论过南迁,但是这被人当即否决。

身为一个如此傲气的皇族的一员,朱翊钧的身上自然是带着这些情绪的。因此,若是其他人向他流露出这种怜悯的目光,朱翊钧非但会对其产生什么好感,只会是更加的讨厌。

但是张凡不同,张凡对于朱翊钧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而也正是因为这份特别,在朱翊钧看来,张凡的这份怜悯,是他可以接受的,甚至可以说,这是朱翊钧所希望看到的。

“既然如此,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吧。”冯宝开口了,事情已经有了结论,转头对着朱翊钧说道,“殿下,奴婢已经问过了,六月十日是个吉日,不如就在那日,请殿下登基,殿下觉得如何?”

“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定下来,本宫自然是同意的。”朱翊钧对于冯宝的问话还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非常平静地回答道,“只是如今只有几天的时间,还是要抓紧为好。”

“这是自然的,奴婢等会就去吩咐。”冯宝回答的非常恭敬,只是他心中是否恭敬,恐怕就难说了,“这件事情还要多多劳烦各位大人,尤其是礼部的张大人。”

“殿下还请放心,此时微臣自当是谨慎处之。”张居正回答道。

其实,对于这种事情,都是早早就准备好的,一般都是在上一代的皇帝刚刚过世之时,下面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毕竟皇帝什么时候死,谁也不知道。但是死了必须马上又新皇继位,因此这些工作,尤其是礼仪方面的工作,自然都是早早有所准备的,以防止到时候时间紧迫,出了什么岔子可就麻烦了。

见事情都已经解决了,冯宝便再次将眼神看向了朱翊钧。

朱翊钧知道是轮到自己说话的时候了,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今日诸位大人劝进本宫登基,本宫也已经答应了。如今日子也定下来了,不知诸位大人可还有别的事情要说?”

等了一会,见没有人说话,朱翊钧这才再次开口说道:“既然如此,今日就到这吧。日子也近的很,还要劳烦诸位了。本宫有些累了,要回去休息。”

“恭送太子殿下回宫。”在场的众人齐声说道。他们明白,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称呼朱翊钧为“太子殿下”了。

朱翊钧离开了,冯宝看了看便也走了。大殿之上的大臣们开始退场,只不过他们也都是用眼神来议论着今天的事情。

张凡向着张居正投去了疑问的眼神,似乎是在询问着什么不好开口说出来的问题。而看到张凡眼神的张居正,先是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缓缓地点了点头。

见到张居正承认了,张凡也就不再过问什么,投过去一副“多加小心”的眼神,也就准备离开了。

今天的事情,并没有谁输谁赢。但是在众人看来,输了的自然便是高拱了。

然而高拱并没有现出败相,只是他离开的时候,脸上带着愤恨。

第451章 新皇登基

在明朝,皇帝登基继位,被称之为“登极仪”。所谓的登极仪,就是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登上极致高峰之时的礼仪了。

毕竟是新皇登基,因此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繁琐无比。

张居正身为礼部尚书,自然是主管登极仪的诸项事宜。然而即便是他从隆庆刚刚驾崩的那天起就开始准备,可是知道现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才是紧巴巴地弄好,仓促了许多。

六月十日,钦天监说这一天是吉日。其实很多人都看不好这一天到底是吉还是不吉,不过既然大家都不知道,那他们说吉就吉吧。

总之,这一天,登极仪便开始了。

皇帝的宝座身在皇极殿。尚宝司在皇极殿设立宝案,鸿胪寺设立表案于丹陛(大殿前的台阶)之上。

教坊司设中和韶乐、设而不作。意思就是拜拜样子。毕竟今天是新皇的登基大典,怎能有丝竹之乱耳呢!

之后,鸿胪寺要设置诏案,供新皇登基之后,宣读诏谕。

当然,这里也少不了锦衣卫的事情。锦衣卫是皇帝的十二亲卫当中最为重要的一卫,自然是关系重大。新皇行走之时,云盖、云盘之物要随之而动,这些都是锦衣卫的任务了。

如今,张凡就带着自己的手下,立于皇极殿内的东侧。

其他的,还有设云盖于承天门之上,设云舆于午门外,设宣读案于承天门上、西南向。等等,这些都是准备工作。

一大早,最先的事情便是要祗告天地、宗庙、社稷。

新皇要身穿孝服、摆好酒果等物品,亲自奉在大行皇帝几筵钱,祗告寿命,然后才能完毕。

之后,新皇要身穿冕服,就在皇极殿前,设立香案酒果等等物品,行告天地之礼。

然后,新皇进入皇极殿,谒告祖宗,以示新皇之孝。

完毕之后,新皇穿戴冠冕,再次来到大行皇帝几筵钱,五拜身三叩首。完毕之后,还要到母后面前,再行五拜三叩。犹豫朱翊钧并非隆庆皇后所生,因此如今,他所要拜叩的是两位母后,一位是嫡母皇后,一位是生母贵妃。不过今天,这两位可就都要成为太后了。

拜祭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朱翊钧如今就要到皇极殿,真正的登基继位。

钟鼓齐鸣,简直就跟前些日子,隆庆驾崩闻丧之时一个模样。不过如果能够身临其中,看着眼前这幅景象,再听这阵钟声,当真是让人无法忘却。

由于登基大典,新皇有不少地方都要去。而身为锦衣卫,自然是要掌着卤薄(皇帝出行仪仗)大驾的。所以,这一天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张凡是完完全全都看在了眼里。

本来,在张凡心中想来,皇帝登基吗,这排场自然是庞大无比。可是无论张凡心中所畅想的场面又如何之大、如何之庄重、如何之让人神往,却始终是不及他亲眼所见的景象。

登基大典当中,每个人都是按照规定去做,绝对不敢做出什么差池。没有人笑,也没有人会苦丧着脸。今天说起来,并不是什么喜事,毕竟先皇刚刚大行,举国为丧,不是喜事;但也说不上是什么悲事,毕竟新皇登基,正统继承皇家大统,延续皇朝。

虽然是这么说,每个人都是如此的严肃,就如同木头人一般。就连出声提示礼到的人,声音虽然高亢,也不乏激情,但是总归是缺乏了不少灵性。

可是即便是如此木讷,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并且不敢逾越一步的举动下,在张凡看起来,这还是十分的隆重,隆重的绝对会让他终生难忘。

这些礼仪,虽然死板,但是无一不是传承了千年,最能够体现帝王权威的表现。这些,在后世看来或许只不过是封建统治者对于权力欲望的表现,但是在这时候,无疑代表着天下最为尊贵,也是最为正统的权势。

不过说到权势二字,不论是身为新皇的朱翊钧,还是如今正伴在他身边的张凡,亦或是大臣们,全都明白,这些如今都是假的。君临天下?听起来威风到了极致,但是实际上,谁都明白,如今的朱翊钧还没有那个本事,还要受制于人。

登基之后,去往华盖殿,文武百官皆是身穿朝服,鸿胪寺引着执事官进入华盖殿行礼。

之后,还有很多的事情,这里就不再一一复述了。

由于如今是隆庆六年六月十日,因此,虽然定下了万历的年号,但是仍然要等到今年过去,来年启用。

如今,既然朱翊钧成为了皇帝,那么原先的皇后贵妃,自然也是要升格了。

皇后非朱翊钧生母,但乃是嫡母,尊为仁圣皇太后,居于慈庆宫。李贵妃乃是朱翊钧生母,如今儿子登基为新皇,她自然也是皇太后了。李贵妃被尊为慈圣皇太后,居于慈宁宫。

皇帝入大殿临朝,百官们齐齐跪下道贺。之后,便是新皇颁布其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了。

一般来说,这第一道圣旨,其实大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先缅怀一下先帝,表态一番自己将来的励精图治之心。然后大赦天下,以示仁慈。

不过这一次,朱翊钧的登基却是有些不同了。

一般来说,尤其是在大明朝,这个特务机关极其发达的朝代当中。每一朝新皇的登基,皇位的轮替是免不了的,同时也意味这,朝中官员的职务变动。有些人因此而走运,步步高升;有些人则是会因此倒霉。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都是押后一段日子,毕竟今天是新皇登基,并不适合说这些事情。

但是朱翊钧,显然是不准备这么做的。

他如今让冯宝颁布的这道圣旨,虽说是由外廷的顾命大臣高拱,以及内廷的辅政冯宝,在两人经历了一次不愉快的勉强合作之后所写出来的。虽然说朱翊钧这个近似于傀儡一般的儿皇帝并没有什么实权。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非要加了一条进去。

那一条,高拱是极力反对,但是冯宝却是全力的支持。

在这种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二人谁也争论不过谁,事情最后闹到了还是贵妃的李氏那里去。虽然当时还是贵妃,但是李氏显然是有这个权利去做决定的。

在她听完了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多做考虑,随即就点头同意了。

对此,高拱是极端的反对,也顾不得就要摄政朝政的李贵妃的面子,直接就出言反对。

但是李贵妃只说了一句,便堵住了高拱的嘴。李贵妃说这件事情是陛下,也就是隆庆所希望的。

这下子,不管隆庆究竟说没说过这句话,高拱都不得不答应了下来。

不错,这的确是关系到一个人的职务变动,不,应该说是官衔变动。而能够让高拱如此愤怒的,所牵涉的人自然是他所不喜欢的,而且这个官衔也必然是非常的重要。

果然,冯宝读到了圣旨的最后,突然来了一句:“着,锦衣卫都指挥使、太子太傅、忠勇伯张凡上前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