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活在明朝 >

第92章

活在明朝-第92章

小说: 活在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困难的。不过这难不倒他,在敏锐地判断出李杰对自己抱有很大好感之后,毫不犹豫地便投靠过去,成了李杰而干儿子之一,也是最受李杰喜爱的一个干儿子。从此之后,魏四改了姓名,叫李进忠反正自己的爹娘都已经死了,想来他们也不会骂自己数典忘祖。

但是好景不长,李杰突然被李莲雄关进了大牢,自己作为李杰的干儿子当然也跑不了,于是就被扔进了这东厂的深牢大狱。李进忠曾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算是完了,一点没有了翻盘的希望,可是朱一刀的到来却又让他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尤其是当听到朱一刀绘声绘色地讲述三国演义的时候,司马懿那机缘巧合的升迁让他心动不已。但他不是没有担心,那三姓家奴吕布的悲惨遭遇,让李进忠从头凉到脚:这说的不就是自己么?不过再仔细想象,那是因为吕布这个白痴空有一身武勇,哪有自己这么灵活的脑袋?若是把自己的脑袋装到吕布的身,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命丧白门楼!

朱一刀是讲的口干舌燥,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却看见李进忠目光呆滞地不知道在想些啥,他有些好笑,这个小太监,明明大字不识一个却偏偏喜欢听故事!而且听的这么津津有味!于是他拍了拍李进忠的脑袋:“想什么呢?说来听听!”

小太监这才反应过来,嘿嘿地笑道:“我在想,那曹操英明神武了一辈子,却让司马懿把自己儿子给篡位了!这也未免太……”老朱惊讶不已,看不出他竟然还能想到这一层,对于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来说可是非常难得的!于是他也肃容道:“曹操再怎么英明神武,却不能保证自己儿子和自己一样英明神武啊,他的想法倒是很简单,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能不能把曹魏给延续下去,还得看他儿子是不是那块料!司马懿却不一样,他自从了位之后,做梦都想坐到那个位置去:我不去也得让我儿子去,皇帝轮流做,早晚到我家!”

小太监乐的哈哈大笑,却再次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一定要当最有权势的太监!

第130章

万历听着狼群汇报朱一刀的光辉事迹,脸色有些发绿。这个朱一刀还真是受人欢迎啊,在大理寺的牢里一点苦头没吃不说,到了北镇抚司的大牢还能这么舒坦!也就是让他在东厂牢里受了点皮肉之苦,可他居然一点都不当回事!难道他就不知道这朝廷都快因为他翻了天?

朝野确实快翻天了。言官们闹腾的不亦乐乎,却发现事件的主角却似乎人间蒸发了一般这个人承受力也太强了?我大明朝的言官们谁不怕?连皇都不敢把咱们怎么样,一个小小的千户竟然不理不睬,岂不是不把咱们放在眼里?不过始终没人出来与言官们对抗,大家的也一天天地消散下去。弄了半天自己跟街那被耍的猴子一样,敢情让人给看了热闹?

不过最先表达出不满的,却是万历。

原因也很简单,当初他给王家屏下了口谕,而不是给群臣发的圣旨,可这厮却弄得满朝皆知,让自己很没有面子。他开了这个头,那岂不是以后谁要是对口谕不满,都能对外公布?自己还有何威信可言?反应过来的万历,急火攻心地派出狼群去质问王家屏。

可王家屏的回答却让万历再次想吐血:“册立太子是件大事,我一个人又怎么定的了?之前已经有不少大臣因为而被责罚,我又已经被他们误会,所以也只能把陛下的旨意向大家公开,以解大家的疑惑。”万历知道他想干什么,王家屏知道自己的意思,却不当,为了不让百官骂他,就把皇给拉出来背黑锅。这叫什么事情?从来都是臣子替皇背黑锅的,哪有皇替臣子背黑锅的?

这个时候万历就又不自觉地想起了黑锅专业户朱一刀。还是他好,有什么事情都能替朕扛,哪里像这些老狐狸!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旨意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也只能将错就错。万历万般不情愿地下发了一道圣旨:“关于立皇长子为太子的事情,朕已经定了。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等皇长子长到了十七岁,朕自会下旨。到时册立太子出阁读的事情一并解决,众官员无需再多言。”

皇长子十七岁,也就是明年,皇的意思再清楚不过,最多一年,就让大家都满足,现在就不要再闹腾了,让朕耳根子清净一年!。电子书下载

这下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内阁的几位兄台也都极有默契地回朝办公,处理政务,各种各样的状况一下子也没有了,除了王锡爵,他老娘的身体真的有病,不得已只能回去探望。朝野间的争吵怒骂也随着皇帝的一纸圣旨顿时平静了下来。

不过大家不骂皇帝了,一时之间还觉得不过瘾,不是还有个朱一刀嘛,就骂他了!皇帝轻松之后,朱一刀就惨了,众言官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变着法子骂他。可老朱现在人在北镇抚司大牢,当然听不见外面的怒骂,而且耳不听为净,他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但是百官们很不爽,因为皇帝不能骂了,还不能骂一个锦衣卫千户?

可朱一刀的始终不现身也让大家觉得拳头打在了棉花。要说骂皇,骂出了水平,皇责罚了自己,自己还能扬名立万,能在同僚前得意洋洋地吹嘘:咱骂了皇,皇责罚了咱,咱光荣!可骂这个朱一刀,自己累死累活还捞不着好处,这可不是个事儿啊!

于是大家的奏疏又飞向了内阁,万历有气无力地回复道,朕已经把他关进了北镇抚司大牢,等待秋后处理。可言官们不干呐,你把锦衣卫千户关进锦衣卫的大牢,那跟放假有什么区别?不行,必须要把他拉出午门,当着百官的面杖毙!

这下万历的脸真是挂不住了,朕都退让到这种地步了,你们还想得寸进尺?!

于是又是一纸圣旨下去:朕已经严禁朱一刀终生不得任朝廷命官,已经断了他的政治前途,此事到此为止!若是再有人胡言乱语,拉出午门杖毙!

这样也行,大家琢磨了半晌,觉得这个圣旨还算对得起大家。那朱一刀当不成了官儿,也就不能接近皇了,对自己对大明也就不再有什么影响了,这也就罢了!今年看来是个好年呐,皇接二连三地败在自己的手里,言官们在朝廷的地位一下子是水涨船高!各方大员生怕这帮爷吃饱了饭没事干骂自己,于是纷纷对他们进行各种拉拢:你要骂,别骂我,我给你找个人,让你好好骂原本应该独立于朝廷独立于官员的言官们,一下子就被人为地分了派系,这对于言官们的团结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打击,也为后来万历轻松地控制他们打下了伏笔。

这场牵动了大明下的风波就以这样一个戏剧性的结果结束了。唯独申时行一个人坐在内阁大殿里,愁眉不展:皇只说终生严禁朱一刀做官,可没说严禁朱一刀参军呐?他不还是可以当锦衣卫的千户,还是可以带兵么?这和没说有什么区别,大家都被欺骗了!

不过这会他已经不敢去找万历了,他知道,皇一步步的退让只是表面现象,也许下回就不会这样了,而且现在皇也不可能再退让了,如若自己再度逼人太甚,那朱一刀没死,自己却被拉出午门杖毙了!不过没关系,自己紧盯着那朱一刀,不让他再轻易地影响皇帝就行了,他就不信了,自己堂堂大明首辅,会不如区区一个锦衣卫千户?这个小毛孩还能斗得过自己?嘴连毛都没长齐!

但是申时行千算万算,却算错了一件事情。其实这回皇帝并没有输,仅仅是在表面退让而已。言官们嘴舌够毒,脑子却也不笨,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一件事:皇虽然下了圣旨,可那圣旨只说会在明年考虑,却没说明年就办呐!万一皇明年反悔了找谁去?可如果再让皇重新下一个圣旨说明立太子的时间表,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再说了,那朱一刀不能当官,总能阉了当太监?!

得想个办法敲打敲打皇帝,而且还不能留把柄,之前几次斗法言官都没有人受到任何处罚,这次也得如此才行!想来想去,大家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目标:申时行。

没办法,谁让你是首辅呢?皇身边出了佞臣,你内阁首辅又怎么脱的了干系?骂完了皇,收押了朱一刀,也该你首辅大人承担责任了!

可怜申时行当了一辈子的老好人,圆滑了一辈子,挖东墙补西墙了一辈子,累死累活,临到退休却让人给狠狠地玩弄了一把。

一封名为《论辅臣科臣疏》的奏疏被送到了内阁,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申时行没有尽到首辅的职责,不仅让皇身边出现了极为危险的佞臣,而且压制言官,使得正确意见无法传天听,不能得到正确的执行。申时行必须要为自己的错误做出检讨,付出代价。

这封奏疏的作者,是南京礼部主事汤显祖。

万历遣人给朱一刀送去了好的金疮药和美味可口的饭菜,以慰劳他这一段时间替自己背的黑锅和挨得打。朱一刀很欣慰,原来皇还真没把自己给忘了;李进忠更加高兴,自己这回可真是攀了一颗大树!在这期间,他已经得知,李莲雄被发配到了御马监去喂马,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有着良好声望和人脉的魏朝。这不就意味着自己的春天到了?他和魏朝还是有着一定的交情的,当初为李杰做事的时候,李杰因为与魏朝私交甚笃,没少让李进忠帮忙办事。

魏朝对于心思灵动极有眼色的李进忠也非常满意,不时在李杰的面前说,你可是收了个好儿子,怎么我就没有遇到?

可惜李杰失势的时候,魏朝为了保全自己一句话也没为他说。但是这并不妨碍自己去找他啊,等到之后放了出来,一定要去拜魏朝为干爹!只有这样,在东厂有魏朝,在锦衣卫有圣眷正隆的朱一刀,自己虽然还是个小太监,可还有谁能跟自己比?这真是文官们常说的那句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李进忠越想越兴奋,看朱一刀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要说发达,还是这个朱千户才发达,背靠着皇这棵大树,谁也弄不倒他,连进还给他送来这么多的饭菜!可怜现在这大明朝,谁能有这样的待遇?

远在宁夏城的沈云,搂着自己女儿的肩膀,喃喃地说道,小囡,你的这个丈夫不得了,不得了啊……能以区区锦衣卫千户之职,面对东厂的如此拷打不动摇,竟然再一次和满朝文武对抗,他日若是有再起之日,必定再无人能撼动他!他却并不知道,老朱现在满心想的都是脱离这个无边无际的苦海!

第131章

李进忠的运气似乎比朱一刀还要好,很快司礼监就来人询问,若是他没有什么大事,魏公公说了,就把他放了,司礼监欠北镇抚司一个人情。朱希孝乐得如此,自己牢里面关个内廷太监,实在是太得罪人了,不如卖个人情,将来也好说话。对他而言,多一个朋要比多一个敌人好,何况现在因为朱一刀,自己也连带着被骂,说自己管教不严,以至于属下都绕过了自己也不知道。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管,也不敢管这年头,想当官稳当点,不该管的事情就少管点,吃不到亏。

魏朝确实还记得李进忠。当初李杰倒台的时候,他一边为李杰扼腕叹息,一边琢磨着是不是把以前他的人拉过来一些,可琢磨来琢磨去,都是一些不了台面的小角色。这个李杰,养这么多废物干嘛?魏朝很鄙视他的眼光,但惟独对一个人是念念不忘,那就是李进忠。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还是很有眼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