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活在明朝 >

第211章

活在明朝-第211章

小说: 活在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又怎么样?”既便如此,张位也丝毫不掩饰脸上的鄙夷,不管他再怎么受宠,也不过是个锦衣卫!就算是他想干政,也要考虑皇上让不让他这么干!

“如果你是皇上,你要不要为你的子孙后代,留一个得民心的天下?改稻为桑确实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办的好的,可若是为了改稻为桑就让我大明朝失了天下的民心,皇上可能饶你?!”朱一刀对着众人侃侃而谈,一时间众人的脸上都有些赧色,自己居然不如一个武夫,实在是丢人呐!不过更多的,却是被老朱的恐吓给吓住了——他要是奏明了皇帝,那自己这些人还有退路么?

“看着天下子民受难,你们这些父母官却袖手旁观?就连钱宁区区一个浙江布政使尚且知道爱护自己任地的属民,你堂堂大明朝内阁阁员张位,沈一贯,高启华,还有你李化龙,莫非连他都不如吗?!皇上的意思,张大人,您应该比我更清楚!”老朱目光炯炯地盯着张位,仿佛在提醒他,别忘了议事时皇上的态度。

听着朱一刀**裸的威胁,看着他那张欠抽的脸,再想想议事时皇上对钱宁令人意外的态度,张位立刻就意识到了自己错在哪里!皇上明显就是在保钱宁,同时对他那稳定压倒一切的态度大加赞赏,自己若是在这个时候不顾一切地去打击陈于壁他们,定然会引起皇上极度的不满。到那个时候,陈于壁倒台的那天就是张位等人被流放或者罢黜的那天!

沈一贯张口结舌地望着朱一刀,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千户,居然能比他们这些人看的更远,了解的更深!他突然间有些羞愧,自己十年寒窗,终于进了朝廷,一步步地走到今天的位置,却全然忘了当年进考场时的雄心壮志:人活在世上,固然不一定做出多大的成就,却也要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纵然不能流芳百世,但最起码也要青史留名。可现在,自己似乎在一步步地远离当初那个梦想,惭愧,惭愧!

“大明朝不是他们的大明朝,”老朱满意地看着众人的神色道,“可也不是你们的大明朝!是皇上的!他们在鱼肉百姓,张大人,这似乎正是你们青史留名的机会吧?”

这最后一句话彻底打动了张位,颠覆了他刚才被沈一贯游说的思想。对啊,这不正是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迷失了呢?

“天地有正气!”高启华深邃地看着朱一刀,终于开了口,“我等惭愧,让朱千户见笑了!浙江的大局虽然已经无法挽回,但对那些受灾的百姓,咱们确实应该争一分是一分,民心……决不可失!”

李化龙这会儿也总算是反应了过来,朱一刀到底想让他们干什么,惊醒之下心里又有些恐慌。这个朱一刀,说话如此没上没下,难道就不怕得罪了张位,以后让他不好过么?可他又想起了只有朱一刀才能经常见到的万历,以及万历对老朱那种沉默支持的态度,心中终于有如一颗炸雷般的清醒过来:他可是代表着皇上的,也许他的意思,就是皇上的意思!自己怎么这么傻呢?

张位这时转向了他,肃然对他道:“你在浙江有些日子了,你想想,怎么样才能帮着钱宁,让受灾的老百姓少受点苦?”

李化龙看了看众人,又看了看老朱,轻轻摇了摇头:“我能帮的也就只有一条,尽力让官府和那些丝绸大户不要借着灾情把百姓的田给贱买了去。但这就必须要有粮食让他们度过灾年。属下在来京的时候跟钱宁商量过,万一朝廷调不出粮食,属下就陪他到江苏去找巡抚赵源潮借粮。”

“这个法子倒是

第285章大结局+完本感言

。就在浙江的改稻为桑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刻,万历终于等不及了。从朝鲜的锦衣卫那里传来的紧急消息,倭国开始准备大举入侵朝鲜,极有可能利用朝鲜这块跳板挑衅大明。他极为反常地没有再声色犬马于后宫,而是把自己关在了宫内整整思考了一天,终于作出了一个决定。这江山虽然不需要再打下去了,但也不能败在自己的手里,不然如何向子孙后代交差,如何向地下长眠的先帝交代?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以浙江改稻为桑国策实行不利为由,将原本的高官全部削官去职,增补沈一贯为内阁首辅,同时调拨了其他几名不属于原有派系的官员;对浙江也有了大动作,罢何进贤所有官职,压入大牢听候发落,任命钱宁为浙江巡抚兼布政使,全面施行改稻为桑的国策;抓孙晋,将其满门抄斩,诛九族!

这一系列的动作,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发布,顿时将朝堂之上闹了个天翻地覆!所有人都想不通,皇上这是想干什么?可是万历根本就没有出来解释,但凡是有胆敢公开叫骂的,由狼群直接带队抓人,然后扔进北镇抚司的大牢。一天之内,竟然抓了十多名朝官、五十多名言官!

大伙这下看出来有点不对劲了。皇上难道准备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同时,倭国即将大举进犯朝鲜的消息突然流传开来,这下子,京师彻底炸了锅。

朱一刀却接到了万历的密旨,让他迅速回京师,整顿京师卫所,先期开赴朝鲜;至于浙江那边,则交由沈云负责,继续监视国策的实行,同时盯死海防,防止倭寇从沿海进犯;大将麻贵则会在一个月之内奔赴浙江,全面主持浙江的军务。

“朝鲜,朝鲜!”朱一刀捧着密旨,忽然感觉这道薄薄的密旨似乎有千斤重!倭国终于要进犯了吗?一股热血突然沸腾了起来,抗倭援朝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是第一个进入到朝鲜境内刺探情报的千户!他全身都激动的颤抖了起来。或许我不能改变这场战争的结局,但我一定要把倭人全部留在朝鲜的土地上,哪怕是背负了犹如白起一般的千古恶名,也要为后世打下一个稳定和平的江山!

唐朝一战,保持了九百年的和平。我朱一刀或许没这本事,但只要我还活着,倭人就别想再踏进中原一步!

“此去朝鲜,恐怕咱们就很难再见面了……千万要保重,安全第一!”得知朱一刀马上要离开浙江的消息,秦密匆匆赶来,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倭国不过乃蛮夷之邦,但依旧不能小看,我推荐一个人,你可以带过去。云南总兵邓子龙,此人虽然为人不怎么样,但练兵着实是一把好手,他应该能帮上你的忙。”

“哈哈,你就是不说,我也要想办法把他带过去!对了,淳安的国策推行就交给你了,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浙江绝不能乱,百姓绝不能反!国难当头,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这些老百姓了!”朱一刀有千言万语都想说出来,可是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你放心,他们要是想闹事,除非先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秦密眼神越来越亮,“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当年恩师的改革有多困难,有多复杂!他虽然死了,但我还活着;张居正的衣钵,从今天起,就由我秦某人接手了!”

朱一刀一天也不敢耽搁,快马加鞭地带着队伍直奔京师。不到半个月,就回到了京师卫所。城里已经人心惶惶了,说什么的都有。但是有一条消息是主流:倭人胆敢犯边,绝对不能姑息,我大明朝在北方已经吃足了亏,这次可不能再吃亏了!

“这次你去的任务,第一是要搞清楚,朝鲜皇室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消极也好主战也罢,一定要及时汇报上来;第二,查清楚朝鲜现有的军力,能不能单独应对犯边,如果抵抗不住,朕务必要派援兵入朝参战,可是必须得有他们的主动恳求才行;第三,倭国动员了多少力量,具体有哪些军力部署,也要尽快搞清楚。在朝鲜的锦衣卫,朕就交给你全面接管了。不要让朕失望!——若朝鲜当真抵抗不住,先把他们的国库给清空!”这最后一句话,万历的声音忽然变得极低,用只有朱一刀能听到的声音小声说道。

“皇上放心。不仅朝鲜的国库我要搬空,倭国的国库……我也会想办法弄过来,能弄多少就弄多少!但是皇上,不能被动地等他们主动恳求,咱们一定要主动出击,以保护为由,把它国王什么的都给弄到京师来,集中看管……那以后每年都不愁孝敬了。”朱一刀笑得特别阴险,万历也感到有些不自在了。

“把你改造的新式武器也都带去吧!包括那个什么……毕飞翼,都好好试一试,看看效果怎么样。朕会尽快把李成梁给调到东北,你有什么经验可以跟他分享。”万历又陷入了上朝那天,极其拉风的上朝方式。他已经下定了决心,等到时候押送俘虏入京,得好好让那些蛮夷看一看,我天朝是否威武!

“是。请皇上静待我的好消息!”朱一刀仿佛变了个人,又不像是书生了,反而像是个领兵作战的大将一般。万历轻微摇了摇头,这个人还真是有点看不透!

在万历快刀斩乱麻处理了浙江的国策施行之后,轰轰烈烈的抗倭援朝战争彻底掀开了一角。随着朱一刀秘密带着京师卫所从京师消失之后,满朝文武忽然发现,皇上似乎是变了一个人,不仅仅每天都要看奏报,还催促着新内阁及时处理政务。

天上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把整个城都笼罩在了雨幕当中。沈一贯走出值班议事堂,望着阴沉沉的天,沉默不语。老天当真要变了!

万历十八年三月,京师卫所在朱一刀的指挥下,不远万里分批东渡扶桑,潜藏于京都。经过数月准备,于八月中旬,对倭寇天皇实行斩首行动。毕飞翼发挥重大作用,直接空降军士于皇宫,一举擒获包括正在宫内陪同天皇用膳的几乎全部主要官员,逼迫倭国投降大明。

万历十九年二月春节前夕,万历遣特使赴日,接受日方投降申请书。同时接京师卫所回国。京师卫所入京当日,万人空巷,尽皆瞻仰。有明一朝,万历皇帝文治武功达到巅峰。

万历十九年二月春节最后一天,朱一刀上书请辞锦衣卫,帝不允。三度上书皆无下文。八月,浙江改稻为桑宣告成功。内阁任命钱宁为浙江巡抚兼布政使。

万历二十五年五月。锦衣卫突然出手,以图谋造反为由,尽屠辽东、京畿之后金人将近二十万众。一时间激起全国民愤,皆骂朱一刀为屠夫。

万历三十六年九月。帝突然驾崩。皇三子朱常讯在锦衣卫支持下,发动政变,杀太子,押皇二子,登基称帝,年号崇祯。十月,封朱一刀为太师,朱一刀坚辞不允。

崇祯元年,帝再授朱一刀为帝师,封其子朱新朝为常乐侯、其孙朱常玉为安宁侯。

崇祯二年六月。朱一刀全家二十六口人神秘失踪,去向不明。帝大急,遍寻大明,皆无踪迹。

崇祯三年春节,朱一刀带着一家老小出现于倭国街头,此时的他已经年近六旬,但仍生活快乐。就在游玩结束即将回家之时,帝忽然现身于其家中,两人相谈甚欢。

崇祯三年末。朱一刀卒。在崇祯年间,帝再度宣布实行张居正当年的改革,举贤用能,关注民生。大明朝延续了将近六百年。

(全书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