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牧唐 >

第471章

牧唐-第471章

小说: 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子三岁的时候就知道一个道理,”端杯小饮了一口茶水,公孙武德很是闲散地撇看了公孙贺兰一眼,道:“说话算话,与说不说谎。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若是再敢这么糊弄老子,小心老子……那个……唔……”

公孙武德的小爆脾气刚刚泛起,猛地又好像是想起了什么,老头儿的话语一下便哑了下来,憋着一张老脸,双手摆来摆去,那个这个地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那个,大伯可是想要请出家法来教训侄儿?”

不用去想,公孙贺兰也知道老头儿想要说的是什么,很是随意地活动了一下手腕儿,笑眯眯地开声向公孙武德说道:“若真是如此地话,小侄可是万分地期待,说起来,小侄与大伯您。也有近一年没有切磋动过手脚了。大伯若是有这个兴致,隔壁就是军中的演武厅,里面地方宽敞,各样兵器齐全。要不,咱们伯侄两个这就过去吧?”

公孙贺兰之所以会这般热忱、期待。那是因为公孙家族的家法很简单。强者为尊,不论辈份。不分尊卑,谁的拳头大。谁说的话就有道理。

而好巧不巧地,作为公孙家族之中最小一辈的公孙贺兰。早在一年之前,就已经很逆天很不合常理地将他老爹还有大伯给胖揍了一顿。若是此时再请家法的话,公孙武德这老头儿无疑是自讨苦吃。

而且,被一个小辈儿打得满地找牙,虽然心中会稍许地存着一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喜意,但是真个说将出来,公孙武德可是丢不起那个人去。

“算了,算了,俗语说得好,老不以筋骨为能,这大热天儿地,老夫也不想弄得一身汗去。”老头儿昂头厚脸地摆了摆手,很是大度地寻着台阶儿自已就溜了下来,开声向他的大侄子说道:“再说,大伯从小就疼你,哪里忍心让你拳脚加身,受了伤患?”

“如此的话,大伯是相信小侄的话语了?”在公孙武德的眼中,公孙贺兰在说这句话时,脸上的笑容,很灿烂。

“行了行了,咱们伯侄两个,用不着这般假言假语的客套说词,”自动把公孙贺兰的问话虑去,公孙武德大声向公孙贺兰叫嚷:“一句话,皇上想要你这条线路,你给,还是不给?”

“大伯,这你可是问错人了,”公孙贺兰很自在地一推二六五,耸着肩膀用一种很是无辜地眼神看向公孙武德,道:“晏天牧场地场主是纪和,小侄只是一军中小小的校尉,便是心中想给,这手下却也是没有办法啊。大伯若是想要,怎么不直接去找纪场主相商?”

“这么说,”没有想像中的火爆雷霆,公孙武德出人意料地面上竟不定期露出了笑意,缓缓地将手中的茶碗儿放下,扭头向公孙贺兰看来,道:“你小子与这晏天牧场是没有半点关联了?”

“然也!”

“那好!”见公孙贺兰故作斯文地点头应是,公孙武德脸上地笑容更盛,当着公孙贺兰的当面,猛地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老夫这就去寻杨家地那个小子,带兵先封了这晏天牧场再说。///老子还就不信了,他一个小小的牧场场主,在这西北一角儿,手脚还能翻过天来?”

先礼而后兵,一个小小地贩马商人,他公孙武德还没有放在眼里,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为大唐寻得伊丽健马,便是由他公孙武德做一回恶人,亲手造成一桩冤案,又有何妨?

在整个大唐朝地面前,晏天牧场这片方寸之地,确是显得小得可怜。

果然!

公孙贺兰猛拍额头,心里面一阵长叹,他不怕彬彬有礼的君子,也不怕执法如山地酷吏,更是不怕那些心黑如炭的贪官,他们来了,自己这边都有方法应付,不足以虑。但是,公孙贺兰就怕会遇到像是公孙武德这种蛮不讲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蛮牛。

不迂腐,不爱财,不顾律法,且手中更是有着一些实而有效的权力,这种人一但发起横来,很可怕。在长安城里,公孙武德的官位说不上大,与位高权重更是差得很远,但是却有很多人明明是吃了亏,却还是不愿粘惹上这个疯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缘于此处。没有人会喜欢与一个脾气上来就蛮不讲理,随意带兵冲入别人府坻行凶的莽夫有什么交集。

“行了大伯,就别在小侄的跟前作戏了,怪累的。”公孙贺兰轻摆了摆手,道:“杨大哥是不会借一兵一卒给你的,想要强征晏天牧场,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事到如今,公孙贺兰不得不用他的另外一个杀手锏,慢条斯理端碗小饮,翻开眼皮看了他的亲大伯一眼,道:“这个牧场,是杨叔开的。”

“呃?”老头儿再一次哑口错愕,低头开声向他们家小兰儿询问:“杨伯方?杨小子他们家老爷子?”

“然也。”看到大伯吃惊错愕的神情,公孙贺兰很是骚包地一甩折扇,再次酸酸地来上了一句。

“如果是他的话,那也就难怪了,只是,那老小子什么时候想起要开牧场了?”公孙武德的眉头,一会儿舒,一会儿紧,看得出,老头儿现在,很纠结。

把杨伯方抬出来,一切也就都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杨伯方有财,杨昆尚有兵,他们父子若是连起来,在这西北边域开上一个牧场,确是很方便。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王志洪那小子会说晏天牧场的场主与他们家小兰儿,还有杨昆尚他们娴熟关联。

只是如此一来的话,皇上那边的那副如意算盘,怕就是会要落空了。

若是一般地小商小贩儿,朝庭或是还可以强行征用,但是杨伯方的生意,却是不行。先不说镇守西北的将军就是他的亲生儿子,但就是他的身份、地位,及他对那些前朝老臣的影响,这件事情就不能不顾着法纪而行,不然,长安上下,非闹翻了天不可。

“这种事情,你小子怎么不早些与家里说明?害得老子数日兼程,白白地跑了一趟。”一个巴掌呼在公孙贺兰的后脑勺上,公孙武德骂骂咧咧地叫嚷了一句。

“这种事情,杨叔本来就做得隐蔽,不想为外人所知,免得会给杨大哥的声誉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公孙贺兰开狡辩:“官商勾结,那个是重罪,没事儿谁会在外四处宣扬,便是小侄,也是在前次王大人来后,才刚知晓的。”

“行了行了,这种事情你便是不说,老子也想得明白。”没好气地打断公孙贺兰的话语,公孙武德挥手向公孙贺兰吩咐,道:“你这就去跟你起叔说一起,让他现在就开始收拾行李,半个时辰后,老夫就加紧返回长安西北之事无望,长安兵事吃紧,老头儿有些坐不住了。

“大伯刚来,怎么也不多住些时日再走?”知道大事已定,公孙贺兰面带着笑意开声挽留:“这西北的天气虽然干燥少雨,地域也是极为贫瘠,不过这西北的草原,却还是别有一番风味,在长安,可是难得一见。”

“战事吃紧,长安危急,老夫哪还有心情在这里看什么景致?”公孙武德瞪看了他的大侄子一眼。

“战事吃紧?长安危急?”公孙贺兰不以为意地轻撇了撇嘴,道:“得了吧,大伯,就以李佑那厮的手段,皇上若是想要灭他,根本不需一日,你这样巴巴地赶回长安,也只是来回在路上浪费时间而已,皇上便是知道了,最多也就是在嘴上嘉奖上两句,并不会放在心上。”

“还是听小侄一句话,借着钦差的名头儿,安然地在这西北悠闲地晃悠上几日,待长安战事停歇,大伯再起程回去,也是不迟。”

第656章再次遇刺

与翼国公清醒后的状况一样,在出得苏炳仁府坻的时候,李承乾便又向着李清做出了相同的吩咐。

敲锣打鼓,满城宣闹,把翼国公还有苏大司农卿两人纷纷清醒,病情都大有起色的消息大肆散出,在卖与了柳一条一个人情之后,又可以安抚民心而得到父皇他老人家的赏赞,同时,他这个国储,还能助柳一条的医术,在几位得病重臣的心中提高一些位置,搏得些许筹码,可谓是一举而多得。

所以在马车上,李承乾这位太子殿下,一扫之前的压抑低迷,面上一直带着笑意,与柳一条说起话来,语气也显得温顺和缓了许多。

“此次,若非是柳先生及时赶回,则我大唐朝,危矣!”想想躺倒的那几位老臣,无一不是国之栋梁,若是朝中没有了他们帮忙打理,短时间内,长安必有大乱。

“太子殿下言重了,”柳一条不急不徐地拱手回言:“便是小民没有回来,这件事情也必是难不倒皇上他老人家。”

李世民,千古以来少有的明君,柳一条不信他会没有后继的准备,便是秦琼长孙无忌他们此次真个出了什么意外,长安城最多也就是会造成一时的轰动而已,只要大唐的军权一直握在李世民的手中,断是不会出什么大的乱子。

像是李佑这种小打小闹,李世民当是还没有真正把他放在眼里。

“话是如此,不过这种惨事,能免岂不是更好?”没有在意柳一条无意的反驳之词,李承乾轻笑喝茶,把这个话题给遮掩了过去。

“说起来,有一件事,孤对柳先生一直是心有愧疚。”说话的时候。李承乾偷偷抬眼在柳一条的面上打量了一下,见柳一条的表情并没有明显地变化,遂直声向柳一条说道:“事关一年之前,先生一家遇刺之事。孤一直想当面向先生致歉。”

“呃?”柳一条神色一愣,一脸诧异地抬头向李承乾看来。不解地开声向李承乾问道:“不知太子殿下,这是何意?”

“先生是孤与母后的救命恩人,于孤有着天大的恩惠,孤没有护好先生一家之周全,是为其一。”面上多少带着些许愧色,李承乾接声说道:“事后。父皇把先生遇刺地案子交由孤来办理,至今时今日,孤都未曾寻得幕后真正原凶,是为其。

“还有,”李承乾嘴不停歇,道:“年后先生夫妇来长安,没有及时认出先生,以致先生与柳夫人险遭老五李佑地谋害,是为其三。/接二连三地让先生处于险地,孤之心中。愧疚万分。一直觉得对先生不住。”

“这些事情本就与殿下无关,太子殿下毋须自责。”柳一条恭敬地弯身应对:“一直以来。殿下对舍弟二条的照顾,让我柳府终也出得一位进士,耀祖光宗,小民已是铭感于五内,又哪里敢再奢求太子殿下其他?”

“二条有先生之风,亦是一才智兼备之士,便是没有孤的相助,也自是能够闯出一片天地来,孤所能做的,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算不得是什么大忙。”李承乾轻摇了摇头,心中更是愧对难当,柳二条为官之事,他虽有出手,但是所帮地,也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忙而已。能够得到父皇他老人家地赏识,柳二条靠得全都是他自己。

“滴水,当予涌泉。事无大小,有心就已足矣。”见李承乾没有大包大揽地将所有的功劳都厚颜应下,柳一条轻点了点头,提壶为李承乾斟倒了一杯茶水。

柳二条的事情,他之前就已与李世民那位明君有了约定,便是李承乾没有半点相帮的意思,柳二条入仕的事情也不会再有半点悬念,柳一条方才说出地那番话语,虽谢意诚心,不过话意却是有些夸大客套罢了。

“先生没有见怪,孤也就放心了。”见柳一条面无异色,李承乾心下稍安,端起茶碗小饮了一口,侧声开言,轻声向柳一条询问:“还没有请教先生,先生可知当日刺杀之人为谁?可有人在幕后操纵?为何先生会不招呼一声,便急勿隐蔽于他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