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贼 >

第280章

汉贼-第280章

小说: 汉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能收为己用,何愁牛辅不服,大事济矣。”董越合掌而笑。他以前从来没有把山贼放入眼里过,认为是一群乌合之众,现在就不同了,己方每多一人,入主长安的胜算就多一分。董越一把握住胡轸之手,说道:“文才,真是我的良辅啊……”

胡轸笑而不言。董卓一死,董越、牛辅并立,说实话,牛辅胸襟、才能、手腕都远远比不上董越,后者比他更适合接任董卓的基业。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胡轸身为董越手下,自动归入其派别,当然要为他尽心筹谋。

董越听取胡轸的意见,招降山贼,事情的进展比两人想象的还要顺利,等到牛辅率军前来会合,不到十日的时间里,共招山寇并家小三万有余,其中能战之士近万,连同青壮在内,大军一下子膨胀到四万人,惊得牛辅、杨定等人目瞪口呆。

本来牛辅打算一至陕县,便以大兵压服董越,强势夺取主导权,如今见董越兵强马壮,实力远迈自己,顿时不敢轻举妄动。不过,若就此让牛辅俯,却也不肯,他身后不仅有数万强军作为后援,还有一张王牌,他便是当今天子祖母,董太后之侄董承。

当年董卓入京,为执掌朝政减轻阻力,拉起也不知道是多少代的祖先董仲舒,和董太后攀起关系,期间启用不少河间董氏子弟。可惜,汉灵帝父亲不是皇帝,只是区区一介亭侯,也无甚前途可言,娶不到大家闺秀。董太后出身小士族,仅比寒门高上一点点,自骠骑将军董重被大将军杀死后,就再没有什么人能拿得出手。似董承,在军中混了好几年,若非天子顾念亲情,恐怕至今还在司马之位上苦熬。

众所周知,当今天子是被董太后一手养大,后者遭何进毒杀,自后无依,董承,是天子为数不多可以挂念的亲人。

若打着董承的旗号反攻长安,凉州诸将就不再是长安朝臣口中的反贼,而是清君侧、诛奸宄的忠良。虽不能使士民归心,至少可以稳住军心。

董承对凉州诸将太重要了,牛辅只要牢牢握着这张牌,就有机会和董越竞争。

牛辅、董越各有顾忌,不过如今形势紧急,倒也不至于内斗,但面和心不合是肯定的了。

董越利用地主之便,趁西征之前又招山贼万余人,牛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实力飞增长,谁让这是人家的地盘。同时,心里感到极度后悔,河东山寇也多,不下弘农,尤其是自己辖区东部一带,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利用山寇扩充实力呢……

牛辅嫉恨交加,虽然己方实力越强,成算就越大,但董越兵力已是倍于自己,牛辅乃催促进兵。董越也认为差不多了,点头同意。

五月初,董军八万大军于陕县誓师,旋即向西开拔……

第三百七十四章 汉军对汉军

从董卓死后到凉州诸将决定反攻长安,期间尚不满二十日,董军八万将士在牛辅、董越的带领下放弃陕县,开拔向西,途经弘农郡治所弘农县,即秦时函谷关,置兵五千,至桃林塞,再置五千士卒。其目的无非是护住大军身后,避免进攻长安时,雒阳盖胤从背后偷袭。

虽然留兵一万,但董军沿途不断强拉壮丁,诱降山寇,是以人数不仅未见减少,反而不断增加,过华阴而即将进入京兆尹之际,大军已经堪堪迈过十万之数。

与此同时,凉州诸将得悉关羽带兵数万,进驻河东原董军治下猗氏、解县等地,兵锋直抵蒲坂、大阳,大战一触即。更糟糕的是,盖俊反应比他们想象中快不少,已然亲自挥师南下,勤王之意,表露无遗,盖胤业已率兵东来,进入弘农。

继而,武关都尉李蒙使者翻山越岭,历经辛苦,终于找到大军,言及荆州牧袁术也举旗勤王了,路上耽搁一些时日,此刻双方纵然尚未开打,亦不远矣。

使者引述李蒙的话,武关虽是三秦名塞,关中要隘,但他只有一万兵,绝难抗衡一州之力,何况还要担忧长安方向内外夹击,如果牛辅、董越等人短期内没有作为,到时……后面的话没说,但凉州诸将都明白,无非逃、降二种。

凉州诸将无不忧心忡忡,北、东、南三个方向皆有敌人,形势严峻到了极点,动辄有覆灭之险。惟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也不是没有帮手,若是孤军奋战,面对如此困境,大军莫说接战,可能不等进入京兆尹,就自行崩溃逃散了。

长安之内,王允一边启用亲信乡人,一边清洗董卓余党,如今之朝堂,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初,为打压皇甫嵩,王允提拔吕布,与他共秉朝政,此举实际上等于是将皇甫嵩排挤出核心层,随后又夺其兵权,至此长安内外,再无一人可以威胁到他的地位。至于吕布,一介武夫,能有什么治国才能,所谓共秉朝政,说说而已,没有人会当真。吕布本人倒是当真了,奈何王允势大,心虽不忿,也只好忍耐。

理顺长安诸事,王允接着把目光投向东方,他从来就没有把凉州诸将放在眼里过,认为董卓一死,他们就是一群孤魂野鬼,如今我为刀俎,彼为鱼肉,任由砍杀。从董卓死后,朝堂上就一直有两个声音,或言招降,或言进击,王允倾向后者,尤其是牛辅、董越相继杀死天子使者。正当他筹划讨伐凉州诸将,各个击破,忽闻河东、弘农二军合流,共举董承,誓师陕县,号称盛兵十余万,直奔长安而来。

很显然,凉州诸将的团结与韧性大大出乎王允及朝臣的意料,想不通明明长安大势已成,又有外兵,凉州人居然还有奋身一搏的勇气。

长安朝廷很清楚牛辅、董越的实力,和己方相当,哪来的十余万兵马。不过王允迅转变态度,绝口不提进攻,盖因此时进攻,就等于是和对方决战,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纵然取胜,损失也会不小,面对随后而至的盖俊、袁术,恐有不济。毕竟,他虽有除贼美名,若无实力相辅,难保不被人取而代之。

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

王允以卫将军皇甫嵩为帅,镇守郑县,抵御凉州诸将,郑县位于京兆尹最东面,紧邻弘农郡,董军欲至长安,必经此地。

陆续归入皇甫嵩麾下的兵力达到一万七千余,其中皇甫郦部一万,段煨部五千,京兆尹郡兵两千余。

皇甫郦是皇甫嵩侄子,王允拉拢不能,素所忌惮,段煨则是凉州人,诛董之时,曾不倒戈,王允自然也信不过他,郡兵更是属于杂兵之列。由此,便能看出王允的用心,他虽然拨给皇甫嵩一万七千余人马,但其等皆和王允不是一条心,怎么看都有借刀杀人之意。而京中,王允牢牢握着两万余上林苑大营精锐及万余禁军,这些,才是他所看中,并打算培养成嫡系,只要有他们在,盖俊、袁术就算进抵长安城下,不敢轻举妄动。

“将军,叛军前锋已至三十里……”

皇甫嵩手扶城垛,听着手下斥候的汇报,默默地点头,问道:“对方有多少人?”

“至少三万。”斥候沉声回道。

“……”周围将领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前锋三万,这么算来,叛军至少也有十万之众,是己方五倍有余,兼且郑县只是普通的县城,着实谈不上城高墙厚。诸人而今已经不敢再奢望胜利,即便他们的主帅是战无不胜的皇甫嵩,后者毕竟是人,而不是神,实力相差太远了。稍稍有些见识的将领都知道,除非郑县城破,否则王允绝不会兵相助,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守到盖俊或袁术赶来,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皇甫嵩仿佛没有觉众将眼中的担忧之色,举目眺望天地之尽头,似欲看穿对手之虚实,突兀,十余骑进入视野,飞快向郑县驰来。

皇甫嵩眉头微微皱起,郑县方圆十里,遍布游骑,对方能够杀穿层层防线,闯入进来,可知必是军中精锐勇士。果然,汉军二十余骑左右合围,叛军丝毫不惧,远则弓弩,近则刀矟,不过小半刻的工夫,便将汉军尽数格杀,叛军落马者仅五七人。

“逆贼欺人太甚”上官宏手按刀柄,勃然大怒道。其乃是皇甫嵩亲传弟子,年约三十三五岁间,长身猿臂,相貌俊朗,英气勃勃。他出身于凉州汉阳大族上官氏,少好骑射之术,善钩攘之法,勇名闻于汉阳、安定,素为羌胡所敬服。

中平元年,上官宏以司马之职随皇甫嵩赴关东,平定黄巾之乱,期间颇有战功,累迁至羽林中郎将,后遭父丧,归家守孝三载,今年服丧完毕,恰好皇甫嵩因叔母之死,密谋除董,上官宏大喜过望,想也没想即加入反董阵营。事实上他早就看出董卓其人狼子野心,后者尚未入京前,他便同长史梁衍、皇甫郦等人共劝皇甫嵩诛之,奈何皇甫嵩当时以未得诏命为由,抵死不应。上官宏武艺出众,当日乔装卫士随李肃于北掖门共击董卓,并以戟搠伤其腿。以除贼有功复拜骑都尉,重归皇甫嵩门下。

“老师,让我去杀了这几个逆贼”上官宏才说完,就见叛骑继续深入,似有直冲城下的意思,挑衅之意,分外明显。上官宏更加愤怒,咬牙切齿,目泛红光。

皇甫嵩淡淡地扫了一眼上官宏,说道:“子纲,我曾和你说过,你虽然才华显著,但戾气过重,若不磨去这一身的戾气,难成良将。我以为,三年清苦守孝,会让你变得沉稳一些,没想到却是一点未变。”

“老师……”上官宏张了张嘴。

皇甫嵩不理弟子,视线转回城外。

上官宏还要开口,被皇甫郦悄悄拉住。

叛军骑兵虽勇,到底只有十骑,面对源源不断的汉军轻骑,最终尽数殒命城下。

皇甫嵩抬头看看天际,时至日昳,距离日落还有两三个时辰,今天肯定是打不上了,如果按照正常战事推测,交战一般会生在明天下午,不过凉州诸将目前最缺少的就是时间,也许明年中午,甚至上午就会动第一波攻势。皇甫嵩回头嘱咐诸将几句,便下了城去,其子皇甫祚、侄皇甫郦及弟子、亲卫十余人紧随其后。

皇甫郦凝望叔父宽大的背影,犹豫半晌道:“大人……”

“嗯?何事?”皇甫嵩脚步顿了一下,放慢步伐。

“王公坚忍,先曲事董卓,庇护士人无数,后诛杀董卓,于国功莫大焉,然观其秉政以来种种,恐非汉室之福啊”皇甫郦面色凝重道。这话,显然憋在他心里很久了。

“……”皇甫祚、上官宏等人不由面面相觑,皇甫郦,说出了它们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大敌当前,不思御敌良策,何言朝堂?”皇甫嵩说完,沉默半晌,复道:“王公是忠臣。”

皇甫郦摇摇头道:“忠臣却未必是良臣,如今汉祚衰微,朝堂上需要的是国辅,如大人……似王公,性情自愎,不进人言,乾纲独断,任用亲党,如此作为……”

皇甫祚亦心有感触,轻叹道:“如非王公猜忌大人,何至落到今天这种局面?”

皇甫嵩为人豁达,性情开阔,但终究不是泥人,面对王允步步紧逼的打压与排挤,怎么可能毫无怨气,可不满又能如何?难不成还要再来一次政变?那样做,大汉国就真的没救了。遂苦笑道:“换我到王公的位置上,就一定做得比他好吗,未见得吧……”

皇甫郦小声反驳道:“至少不会比现在差。”

皇甫嵩无奈道。“言止于此,还是把眼前这道难关度过再论其他……”

“这一关,能过去吗?”不仅诸人,就连皇甫嵩,心里也有怀疑。

董卓好占卜,但他却和青州刺史焦和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后者每于阵前卜算,利则战,不利则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