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779章

越战的血-第779章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哪投就往哪投,而敌国甚至包括苏联在内都没办法,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因难却很大,原因是战机一旦速度达到了3马赫也就是三倍音速,其机体表面的温度就会因为与空气的摩擦而达到300度。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战机传统铝合金材料很快就会变形接着解体了。这也就是常说的“热障”。
  美国的方法就是用能耐高温的钛合金,只是钛合金加工难度大而且价格高昂,不管怎么弄都弄不出一架实用的东西出来。
  结果苏联一知道这消息就坐不住了……美国弄我也得弄啊,否则万一让他弄成了而我却什么都没有,那还不是只有让美国闷头乱炸而毫无还手之力吗?!
  而且这苏联这一弄还真弄成了,前后只有八、九年的时间就开始试飞了,试飞一年就开始投产了,71年的时候还投入了实战……第四次中东战争暴发前夕,4架米格25飞往以色列上空侦察,以色列派出f4战机拦截。结果被远远的甩在了后头。f4连忙发射响尾蛇导弹,但令人吃惊的是连导弹都追不上。后来以色列的地面雷达站发现。这架米格25的速度达到了3。2马赫。
  这一来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西方国家都慒了……这还行,飞得这么快的战机,连导弹都追不上,而且还批量生产了,那不就意味着苏联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毫无还手之力了。
  于是西方国家就顺理成章的推测,苏联军用航空制造技术已经领先世界了,而且这领先得还不是一点半点,因为美国使出吃奶的劲也追不上。
  这就使得苏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国际上的外交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谁的拳头硬谁就有话语权。
  但没想到好景不长,76年的时候一名苏联飞行员驾着一架米格25叛逃,战机在日本北海道迫降,这无疑让美国人欣喜若狂,马上就派出一大堆科学家去采集数据。
  其结果却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米格25根本就没有什么高科技,甚至其航电还可以用“落后”来形容,而困扰了美国科学家多年的制造米格25的材料,则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钢。
  从来都没有人想到用钢来做飞机,因为它重。
  但苏联人就想到了,因为它能耐高温,重的问题好解决,只要弄上两台大推力发动机就成了,于是轻轻松松的就做出了美国人想破脑袋也做不出来的一款高空高速战机。它的实战能力虽说因为重量的原因不怎么样,但能唬住西方国家并在一段时间内使自己站在制高点上,从这方面来说还是很成功的。
  要不是这叛逃的飞行员,还指不准能唬住美国佬及西方国家多久呢!
  而这飞行员的叛逃原因也同样让人啼笑皆非……据说是因为家庭原因总跟老婆吵架,为了躲开老婆所以才叛逃的。
  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苏联军方还真需要多关心下军队的家庭和谐问题,咱们中国就知道“家和万事兴”。
  第二点也很容易做到,与苏方联络……咱们现在虽然没有与苏联的直接对话通道,但联系苏联驻华大使馆就可以了嘛。这时候苏联民航只怕也因为一架飞机的失踪而焦头烂额了。
  在执行第三点时就出现了一点问题。
  这本来应该说是最容易的一点,只是保护机上乘客的安全嘛……咱们有心保护,而机上的乘客又不想死,所以这还能有什么问题?!
  但现实往往就是这么出人意料之外,主要原因是中苏交恶的时间太久了,从60年左右到现在二十多年,而且这中间还发生许多不愉快的事,于是飞机上的苏联乘客自然而然的就会对我们这些“敌人”心生警惕,甚至对我们提供的帮助也是抱着怀疑态度。
  另一方面,这架飞机又是小型飞机,上面存储的衣物和食物不多,有些女乘客还穿着裙子,早就在这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了。
  许营长本来是想让他们走下飞机取暖,但却被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飞机是苏联的财产,所以飞机就代表苏联领土,他们不能离开飞机这一国土的像征。
  后来没办法了,许营长只能想方设法的让百姓接受一些衣物和食物,调了两部客车来在飞机旁开足了暖气,接着再让飞行员每隔二十分钟将飞机启动一次取暖,这样才勉强坚持了下来。
  这些事情就不是我所关心的,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直升机要去接送苏联驻华使馆的人员到这里做乘客的思想工作及处理后续事宜,我早就带着合成营的战士们打道回府了。
  “营长,张司令电话!”就在我与刀疤聚在一起抽着烟的时候,通讯员就把电话递到了我的面前。
  “情况我已经大致了解了。”张司令说道:“但现在……这个问题却比想像的要棘手,你怎么看?!”
  我知道张司令说的这棘手是什么,就是怎么对待这个中苏关系嘛。
  要知道我们现在跟美国的关系不错,而且还从美国方面得到了许多实质的利益,比如炮瞄雷达,再比如黑鹰,可以预见的是往后还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其它的不说,只要美国方面不给黑鹰提供零件了,这黑鹰用不了多久也就没法飞了。
  所以,有相当一部份人包括张司令在内,都担心如果与苏联恢复关系的话有可能会触怒美国。
  “司令!”我想也不想就回答道:“我认为国际上的问题不能这么思考,就像当初越南在我国与苏联之间左右逢源一样,今天我们中国也可以这样做。”
  “哦!”张司令似乎有些明白了。
  “不过应该说越南最后还是错了。”我说:“它错就错在错估了形势,把自己太当一回事了狮子大开口,最终挑战到了我国的底线。从这件事上我们学到的就是,只要不挑战双方的底线就可以左右逢源。简单的说这就像个翘翘板,翘翘板两头一边是美国一边是苏联,我们在中间,我们国力虽是不强但却可以起到四两拔千金的作用。美国是个聪明人,所以我们这么做不仅不会触怒美国,反而还很会成为美国加大对我国支援的筹码。”
  “有道理!”张司令说了这三个字后就挂上了电话。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这样,事实上历史也是这样发展的,在美苏争霸期间中国做为一个中间国家埋头发展,直到苏联轰然倒下时中国才失去了这个杠杆被推到了第一线。
  但应该说中国又是幸运的,因为美国警惕性一直很强,地球上不管有哪个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其百分之七十,他就想方设法的对这个国家进行打击,比如德国、苏联、日本都是这样。
  但美国在与苏联的竞争中获胜后就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觉得“历史就此终结了”,再加上他之后满世界的追着恐怖份子跑,一不小心工业总产值就被中国超越,到了现代甚至还被中国甩下了一半。
  面对一个已成气候的中国,美国或许只能望中国兴叹。


 第三十五章 民航事件(四)

  话说这工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那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就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
  工业决定经济水平就不多说了,它可以为百姓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使百姓整体生活水平及素质都得到提高,而这些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工业的发展,使工业因为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创新并提高效率,所以很明显是一个良性循环。
  决定技术水平也是很明显的,在我国还没有工业基础的时候,美国佬就算是卖了二十架“黑鹰”直升机给我们,并且毫无保留的提供各种零件也没有……咱没那工业基础,不管怎么拆也没办法仿制这种高科技的东西。
  但如果是在现代就不一样了,苏联随便卖给咱们一架什么战机,比如苏27、苏30,中国用不了多久就有了仿制的版本,美国因此还取消了其航母访问中国的行程,原因是担心中国人只看一眼就能把他们什么先进的技术学去了……这就是工业的魅力,当工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发展一段时间就会在竞争中由量变产生质变,由规模往技术方向发展,当工业技术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甚至只需要知道某种装备所要达到的要求就有能力将其生产出来。这也就是现代我国各种高新装备比如中华神盾、歼20、歼31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像下饺子一样出现在国人眼前的原因。用一个很形像的词来形容这种现像,就是“井喷”式的发展。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别国总是垢病中国为“山寨”大国。其实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反而应该一种骄傲。因为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山寨”这么一个阶段。美国也是山寨德国、苏联等国的技术走过来的,日本主要山寨美国、德国、法国的技术过来的。
  “山寨”这词说难听点是模仿,是创新反面,说好听的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学习别国的技术后并在这种技术再合理的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进行创新,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别人的技术进行吸收,这要是印度这种不重视基础工业而发展软件业的国家想山寨而且别的国家还愿意提供技术让他山寨还山寨不来呢!
  所以说,这世上其实并没有什么人是特别聪明也没有什么人是特别笨的。美国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高度其军事科技会这么发达,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工业。
  但是到了现代,美国工业世界第一的称号有史以来首次被中国大幅超越,可以想像,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量变到质变更进一步,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就会迎来在科技和创新上全面超越美国的一天。
  做为本身就是工业起家的美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现代时美国对内强调工业回流,对外重返亚太围堵中国,同时还想出了一个“高大上”的借口……环境保护。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节能减排。
  于是雾霾问题就被提出来了……这当然不是说笔者支持环境污染,而是说这地球上每个人的生存权力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力都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近两百年工业化时对地球造成大面积污染,现在基础工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污染大幅减少之后,却在这时提出环境污染问题,且其人均排放量的指标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数倍,ipcc还连续被爆数据造假公信力已经降到了零点。
  所有的一切,都不得不让人怀疑其真实的目的其实就是在以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限制中国的工业发展以保住其霸主地位。
  当然,这一切都距离我很遥远,至少对于这时代的我还是这样。
  搭乘在返回基地的直升机上,我脑海里就胡思乱想着现代和过去的那些片段,有时我也会出现一些混乱,就是搞不清那些才是过去哪些才是将来,因为历史的将来对我来说是过去,历史的过去对我来说却是现在。
  但是当我把这所有的一切都整理一遍后,一个大国的强国之路就逐渐明朗。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一个一穷二白甚至连基础工业都不完善的国家,却能发展成为一个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大国……我几乎就不敢相信这是“摸着石头过河”能够做到的,但他却是真真切切的发生了。
  也许,这时代的人还不敢相信这一点,但我却没有半点怀疑。
  想到这里,我不由看了看身边抱着枪靠在椅子上睡熟的战士们……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