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709章

越战的血-第709章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玩意要是关键时刻出故障那都不知道会害死多少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这个直接负责炮瞄雷达测试甚至可以说是制定这个计划的指挥官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陈维华等人当然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对炮瞄雷达那是一遍又一遍的检查、一遍又一遍的测试,一旦发现有什么地方有些小问题就宁愿更换一些新的零件上去。
  从这方面来说,装备因素的问题的确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军队的战斗力。
  试想,就算陈维华等人对炮瞄雷达一修再修、一试再试,但机器就是机器,谁也不敢百分百的保证它不会在战斗中出现故障,而一旦出现故障那对这场战斗的破坏性却是难以想像的。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不得不制定出另外一套方案,也就是一旦炮瞄雷达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打。
  当然,这只是备用方案。如果我们有两架或是两架以上的炮瞄雷达,那么连这个备用方案都不需要了。
  伍登雄的炮兵营也进入了最终的准备阶段。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像之前一样,就是打击越军的炮兵部队。
  之所以会让伍登雄的炮兵营执行这个任务。一个是因为伍登雄的炮兵营刚刚才与越军炮兵部队交过手而且取得了可人的成绩。也就是事实证明伍登雄的炮兵营是完全有能力压制并摧毁越鬼子的两个炮兵团的。
  在战场上的东西。是上到指挥官下到普通战士都相信甚至可以说是“迷信”一点,那就是“事实”。
  简单的说,在平时的训练或是比赛中成绩再好也没用,必须是在战场上打一战有真实的战例才能让人信服。
  这一点的确是有道理的,毕竟真实的战场跟平时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伍登雄手里的炮兵营自然就责无旁贷。所有的干部都相信,合成营之前能够压制并摧毁越军两个炮兵团,那么现在也行。
  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伍登雄等人有与炮瞄雷达协同的经验。
  其实要我说吧,有没有这个经验其实并不是很重要,就像我们所了解的一样,与炮瞄雷达之间的协同无非就是陈维华等人从炮瞄雷达读取坐标数据,然后炮兵营就按照这个数据开炮就是,这与平时的炮仗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要真说有区别……那就是与炮兵侦察员的联系少的,与炮瞄雷达这边的通讯员联系多了。
  但问题就是我们知道这一点,炮兵四师的干部们却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一致认为……在有协同经验的情况下。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也就是摧毁越军炮兵的任务还是由合成营来做。
  这对于伍登雄等人来说当然不是问题……他们这几天在北京的基地里一天到晚不是演习就是训练差点闷出病来。这一到前线来就痛痛快快的打了一场大胜仗,正直呼过瘾呢,哪里还会拒绝再过一把瘾。
  再说了,对于炮兵来说能够摧毁敌人炮兵会有更大的成就感……这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比如做为一名狙击手虽然会以击毙敌人的数量感到自豪,但这种自豪完全不能与击毙敌人狙击手相媲美。
  同样的心理,也让伍登雄想也没想就接受了这个任务。
  这里最为紧张的当然还是做为主力的炮兵四师。
  至于其紧张的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就是加农炮的问题。
  炮兵四师一共有四个团,分别是一个加农炮团、两个榴弹炮团再加上一个火箭炮团。
  按照我军现有的编制,一个炮兵连一般有六门炮,也就是一个炮团要有五十四门炮。
  换句话说这炮兵四师原本应该要有一个加农炮团也就是五十四门加农炮。
  这个数量原本用于老山一线的战场虽是不足但也不会差太多,再补充个几十门加农炮也就差不多达到要求了。
  但很不巧的是炮兵四师不久前刚刚进行过一次精简改革,每个营撤销一个连,各炮连均由六门制改为四门制,也就是一个团的火炮数量由原来的五十四门锐减为三十六门。
  要知道我们合成营里的炮兵营,拥有的火炮都有三十门,这都跟炮兵四师一个团的火炮数量差不多了。
  这就直接导致了这个计划所需要的加农炮严重不足。
  于是只能紧急从昆明征调了一个加农炮团来,但七十几门加农炮还是略显不足……最后没办法了,只能一个炮兵团转为加农炮用。
  开始我听了还觉得有些奇怪,这榴弹炮还能转为加农炮用?
  后来听了林星的解释才知道,原来炮兵四师的两个榴弹炮团确切的说应该是加榴炮团,也就是加农榴弹炮。
  这种炮的炮管是在加农炮与榴弹炮之间,即可以用作像榴弹炮一样曲射又可以像加农炮一样平射,区别只在于其当作加农炮使用是就是大号装药小射角射击,当作榴弹炮使用时就小号装药大射角射击。
  当然,将其作为加农炮使用的时候其只是接近加农炮的性能。但在这需要大量加农炮的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另一方面,将整个团的加榴炮转为加农炮使用后,榴弹炮方面就出现了空白,不过好在榴弹炮附近各个部队都大量装备,紧急调一个榴炮团补充进来也就可以了。
  接下来的事自然就是把这些火炮转移到面向老山一线的各个高地上……
  这就是人力和体力上的问题,任务看起来很艰巨,因为这是要在夜色里把上百门火炮拆解运输到各个高地上,接着还要组装,修路运上这些火炮所需的炮弹等。
  但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对于我军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人多力量大嘛,而且我军的组织性纪律性那是没得说的,上级一声令下,那步兵和炮兵就在一线上紧密协同,只一晚的时间就无声无息的拆解了五十余火炮进入了预定位置,炮弹也随之跟进。
  按照这样的速度,显然是能提前完成任务了。
  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一线的那些步兵战士们都很清楚,这些火炮及炮弹那都是将来他们在战场上保命的玩意啊,那帮助炮兵同志运输还不是帮助自己?
  至于保密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步兵四十师之前就接受过考验的,也就是我们有意放出的那个“新式望远镜”用于迷惑越军特工的谎言,差点就因为步兵四十师出人意料的保密性就放不出去了。
  据说,步兵四十师的战士们在执行任务时,为了能够达到悄无声息的运输的效果,就效仿古人的方法每个人在嘴里咬一根筷子。
  当然,在一线的战士们往往是连筷子都没有的,平时他们吃的东西大多都是压缩饼干用不着筷子,各种罐头就用军刺来解决了。
  按四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之前已经因为他们没有守住723高地给炮兵兄弟带来损失,现在说什么也不能一错再错了。
  “杨营长!”在第二天的时候江师长就给我打了个电话:“恭喜你,目标已经转移了。”
  “唔!”闻言我心中不由一喜,知道江师长指的这个“目标”指的就是316a师。
  虽然我也很想乘着这时候一口气把越鬼子这316a师也解决了,但之前的经历告诉我在战场上千万不要意气用事,战争为的是战略目的,而不是报仇或是面子。
  “越鬼子也不好骗啊!”江师长感叹道:“我们在扣林山一线共布置了五百余台各型电台,而且调动了一个师的兵力,才最终让越鬼子相信了这个局!”
  一个师……闻言我不由为之咂舌,这几乎就可以说不是佯动了,真正的进攻也差不多只需要调动一个师吧,就像我们在老山这个方向的总兵力也不过一个师多一些。
  好在咱们部队兵多将广,裁军裁到现在还有三、四百万呢,最多的高峰期可是有六百多万人。
  “一切都布置妥当了吧!”江师长又问了声。
  “布置得差不多了!”我回答:“就是阵地上的加农炮还有待加强,毕竟时间太紧,另外合成营与炮兵师之间的协同指挥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要指挥起炮兵来还真不容易,原因是这炮兵可不像步兵那样哪个团放到哪里进攻哪里这样事先安排好大体就差不多了。
  炮兵的指挥会有更多的问题,比如在前期炮火准备时要有多少单位参与,炮击后要不要转移阵地,转移阵地后多长时间才可以再次投入


 第一百七十三章 老山战役(七)

  江师长这话说的是重了点,但从这场战的计划来看却又是名副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场仗主要还是依靠火炮的优势以期尽可能的减少步兵的伤亡。
  但是这也并不代表步兵什么事都不用做了,事实上就在炮兵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时,四十的步兵也在做着和各种准备。
  这其中当然也有协助炮兵运输,但这只是一线驻守高地的部队在夜间完成的……一线驻军其实并不是我军进攻的主力,这是考虑到一线部队条件十分艰苦,要知道他们在一线住的地方可是猫耳洞,就算战士们意志再坚强,在猫耳洞那种又阴又潮的环境下长期没有运动而且睡眠不足,在体力和战斗力上都会大打折扣。
  甚至还有些战士在猫耳洞里呆了几个月后,下来时都是让人给抬着下来的。战士们笑称一线是个最好的减肥地方,因为不管胖成什么样上去过一段时间保证会瘦得跟竹竿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一线的部队自然就不适合打主攻,他们的主要任务一是为主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二就是配合炮兵部队尤其是加农炮的炮兵作战,他们可以凭借着自己对敌人阵地的熟悉和敏感,及时为炮兵指明哪里有越军的工事或可能有越军的工事。
  这时二线的主攻部队自然就要加紧训练了。
  而且这种训练也是之前所没有的,原因就是我军现在已经装备了81杠等改进后的装备,所以战士们不但要进行地形、战术等训练。还要对作战武器和器材进行大量的熟悉训练。甚至各种新装备之间的协同也需要磨合。
  这看起来像是小事。但装备革新之后对整个战术的影响及实战的影响那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以前我军的单兵武器是56半和56式冲锋枪的配合,因为56半和56冲之间射程和力上各有优缺点,于是很自然的就会出现56半远距掩护,而56冲则往前冲的战术……如果把两者调换一下,那就射程和火力方面根本就达不到要求嘛。
  但现在清一色的换成了81杠……这种射程能达到56的四百米火力又有56冲的强度,于是之前的这种战术战法就完全推翻了,进攻时步兵就不再是像以前一样以武器进行区分执行不同的任务(武器都一样,想分也没得分)。而是以班为单位互相掩护交替前进,这也在相当程度上简化了一线基层干部的指挥。
  接着就还有无后座力炮射程的加强,79式狙击枪的装备……每一项都能给部队的战术战法带来地震般的影响,更何况是这些装备一口气全部更新。
  简单的说,就是因为这些装备的更新,以往的战术战法基本都要有所变化才能与之适应。当然,这其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战士们的作战意志。
  当然,这些准备如果是在这三天内进行那就太迟了。事实上四十师为了这一仗,可以说是在几个月前换上新装备时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而他们训练的蓝本。就正是我们合成营在实战中打出的种种经验。
  从这一点来看张司令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