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590章

越战的血-第590章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鹰”这个代号是刀疤取的,话说这代号还真是形像,他们这支突击队是用滑翔伞滑翔到扣林山主峰然后展开进攻的,这滑翔伞就像是老鹰的翅膀,而那主峰上的敌人就相当于等着被老鹰捉走的小鸡,于是很自然的……敌人的代号就是“小鸡”了。
  我看了看腕上的手表,正好是凌晨四点半,于是就没有多想当即下令道:“行动!”
  “是!行动!”
  虽然我没有看到刀疤等人的动作。但却可以想像这时刀疤等人已经一个接着一个的从直升机上跃下并张开一张张宽大的翼伞朝扣林山主峰飞去。
  之后的一段时间是难熬的,原因是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和警觉从现在起直到刀疤所带领的突击队与敌人开打,他们都会保持无线电静默。
  事实上,刀疤这次突袭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攻其不备,而做为指挥官的我在战斗开打前并没有知道情况的必要,就算我知道情况又能怎么样?结果还是一样要让刀疤他们独立完成任务,我们只能坐在这里等待。
  从这方面来说,刀疤向我适时汇报战况的风险很大而且也没有必要,于是从一开始我就跟他说好了:“这个任务由刀疤全权负责,除非是紧急情况或是战斗开打敌人已经知道突击队的存在。否则不需要向我报告!”
  理智是分析我这样决定是对的,但是真到刀疤不向我报告的时候我就有点坐不住了。
  事后想起来。也许是因为刀疤这个排的突袭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这场战斗的后续计划能否展开的原因吧,换句话说就是突袭主峰的任务是这次战斗成败的关键,于是就算我经历过各种险情这时也有点着急了。
  或许也是因为不习惯这种对情况一无所知的状态,于是满脑子都是问题,比如前线的部队是否有按照约定打信号弹,刀疤他们是不是朝正确的方向滑翔,他们有没有安全到达扣林山指定的位置等等。
  这些问题就像是千百只蚂蚁似的在我心里只挠,搞得我七上八下的坐也不是站也不似,只在电台面前焦急的踱着步。
  “营长!”教导员走上前来给我递上一根烟说道:“放心吧,二连长能够应付的!”
  “嗯!”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还不够淡定,至少现在的我是这样,还没有那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大将风度。
  想到这我就接过教导员递上来的烟放入嘴里点燃,至于脑海里那些杂七杂八的想法,我认为还是暂时把他们抛开为好。
  “我的意见是这样的!”趁着这时候教导员就对我说:“你看这伞降扣林山是不是派别人去?这任务的危险程度你也是知道的,你可是一营之长,是咱们合成营的灵魂,你这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
  说到这里教导员就收住嘴不往下说了,当兵的人忌讳这些不吉利的话。
  “这个问题我已经跟你分析过了!”我吐了一口浓浓的烟雾说道:“你要知道,一旦我们能拿下扣林山主峰的话,主峰的指挥就会变得相当复杂。如果仅仅只是我们合成营的部队那还好,我相信二连长完全可以指挥得过来。但问题是我们还有703团一营的六个排,这六个排里还有两个是连长……咱们合成营的连长是连长,一营的连长也是连长,凭什么人家就要听咱们的呢?!”
  闻言教导员就没有声音了,因为在我军的战斗史上,因为没有军衔像这种指挥混乱或是各自为战的情况已经发生太多了。
  “更何况!”我接着说道:“一旦主峰在我军的掌握之下,主峰必然就会遭到越军的围攻。可想而知,到时我们一方面要抵挡越鬼子的围攻,另一方面还要将一营的六个排营救至主峰,到了之后还要负责协调分配任务……二连长的能力是很强,但他的长处是指挥部队与敌人战斗,而不是这种指挥及协调工作。所以,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同时也是为了不让我军的努力付诸东流,这次我是非去不可啊!”
  “唉!”教导员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其实我也知道你是不会听我劝的,战场上要小心!”
  “放心吧!”我说:“那么多场仗都打过来了,哪一场仗有把我留下过?!”
  “营长!”这时赵敬平朝我报告道:“老鹰有消息了,他们已经与敌人对上了!”
  “哦!”闻言我不由一喜,这说明刀疤等人已经成功的到达了扣林山主峰并且成功的对敌人发起了偷袭。
  “什么情况?”接过话筒我就朝另一头的刀疤问道。
  首先听到的是一阵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接着就是刀疤嘶哑的喊叫:“报告营长,我们已经成功在扣林山主峰着陆并对敌人发起突袭,敌人完全没有防备,只不过人数比我们想像得要多得多,至少有一个连队!”
  “唔!”闻言我刚放下的心马上又提了起来。
  之前我们还以为……越鬼子对兵力向来都是“鸡蛋”式的分配,也就是外层兵力多,表面看起来挺硬但里头却是空的。
  这种兵力分配其实是符合越南的实际情况,主要原因是越鬼子兵少、人少、物资少,如果在外头或是里面都分配上足够的兵力的话,那么他们根本就无法承受这些兵力所带来的弹药、补给等方面的压力。
  于是就有了越军这样被我们称做是“鸡蛋”式的兵力布置,也就是在第一线分配的兵力较多,足以与我军相抗衡甚至某些部位还会超过我军,但防御纵深却只用少量兵力驻守。
  而与之配套的战术就是,越军一线部队被打败之后很快就会转入第二道防线驻守,于是我军一层层的往里攻越军就一层层的往里防。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和赵敬平等人才会判断此时驻守在扣林山主峰的越军不会超过一个排,最多可能会有些炮兵侦察员之类的在上面建立一些观察站……制高点嘛,观察站是必须的。
  但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在主峰上的越军竟然达到了像刀疤报告的“至少有一个连”这样的人数。
  后来我才知道这着实是个意外,原本主峰上的驻军情况的确像我们猜测的那样不到一个排,从俘虏那得到的准确数字是只有两个班外加一个炮兵观察员小组,全部不过二十余人。
  然而十分巧合的是,越军指挥官突发奇想……他认为这仗这样打下去,扣林山主峰很有可能要面临被敌人进攻的情况,于是他就派上一个连队到主峰上进行演练。
  当晚正是越军演练部队上来的第一天,结果就正好让我们给撞上了。
  也不知道是我们运气不好还是越鬼子运气不好。
  说我们运气不好吧,这怎么说都是给我们这次任务带来了一点变数,因为这兵力对比实在太大了:一个加强连对一个排。
  说越军运气不好吧,他们上面可是演练的,而且是头一天上来根本就没想到会有敌人在毫无预警的情况直接就出现在主峰。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还是我军战斗力极为强悍的特工连。
  这一点越军是怎么都想不明白,甚至有些越军被俘时还想搞懂这个问题,一直问着我们到底是用什么方法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出现在主峰上的。
  这倒是情有可原,因为就算当年越军对阵的美军也没有用过这种方法对付他们。
  这时的我只说了一句话:“全歼越军占领主峰,有困难吗?”
  刀疤只回答了两个字:“没有!”


 第二十七章 主峰(二)

  虽然敌我兵力比相当悬殊,但刀疤所带领的突击队还是在主峰上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这也就是现代战争的特点,这要是冷兵器时代,就算这三十几个人是有备打不备也很难全歼比自己多上五、六倍的敌人。原因很简单,刀子一抽一开战敌人就知道了,也就是杀上一批敌人之后剩下的敌人也就反应过来组织起防御了。
  可现代战争却不一样,现在打仗咱们手里拿的可是自动步枪、机枪、火箭筒之类的装备,只要这三十几个兵安排得当,几分钟之内也就是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就结束战斗也不是什么怪事,就算敌人是素质较高的越军也是如此。
  事实上在这种偷袭战中素质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原因是他们的素质根本就没来得及发挥就一片片的死在梦乡里。
  现场我是没看见,据刀疤其后的描述就是……
  他们首先是无声无息的越军的哨兵干掉。这一点是合成营尤其是特工连的战士常做的,他们的顾问可是像陈依依、陈巧巧这样的人,几年的训练下来他们虽然还没有达到像陈家姐妹那样的水准,但对于处于一般情况的越军哨兵还是没多大问题的。更何况越军根本就没有想到主峰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遭到敌人的偷袭,所以那哨位的警戒性都不是很高,甚至原本应该是暗哨的越军哨兵还在跟明哨抽烟聊天。
  他们这无疑就是找死了,刀疤和李佐龙几个人悄悄散开之后分成几个方向同时行动,三下两下就将那些哨兵解决掉了。
  之所以要分成几个方向。一方面是因为越军的哨兵之间往往有联系。有些哨兵互相之间是可以看得到对方的。甚至有时还会为这些哨兵配上对讲机进行适时联系。对于这样的布哨方式我们将其称为“连环哨”,也就是只要一个位置的哨兵出了问题,用不了多长时间其它哨位的哨兵就会知道有情况了。
  对于这种哨破解的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几个人互相协同将他们在同一时间内解决掉。
  当然,在清除哨兵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意外……战场本来就是个充满意外的地方,就算再怎么训练有素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够在不惊动敌人的情况下解决这些哨兵。
  刀疤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打从一开始刀疤就做好了两手准备,能够不惊动敌人那就最好。一旦惊动了敌人就采用b计划立即展开强攻。
  这也是刀疤要把人手分配到各个不同方向的原因,三十几个人一共分为六个组每组五人。也就一个班分成两组,分别由班长和班副指挥,呈圆弧状将越军阵地包围起来。
  不过最终这个b计划还是没有用到,就像之前提到的,越军的哨兵并不多,而且警戒性也不强,于是清除工作也进行得很顺利。
  事实上也好在没有到要用到执行b计划的程度,原因是直到这时候刀疤还以为越军也就是一个排左右的兵力,所以制定的计划也是针对一个排的越军的强攻。
  直到刀疤等人以低姿潜入越军阵地并抢占制高点和有利地形的时候才被眼前的景像吓了一跳:越军阵地深处也就是在反斜面的一方一排排的帐蓬少说也有几十个。如果按每个帐蓬住两、三个人来计算的话……这是越军的野营习惯,主要也是受地形限制在越南这样的高地上很难找到能够搭建大型帐蓬的平地。所以越军常常都是用单人的小型帐蓬。又因为越鬼子比较穷,所以单人的小型帐蓬往往要两到三名越军一起挤在里头,实在挤不进去有些兵就坐在里头抱枪睡或是干脆就在帐蓬外随便找个地方躺一躺了。
  所以粗略估计下,只是帐蓬这片区域就有大约一个连队的越军。
  也好在刀疤临危不乱,这也是我选择他担任特工连连长及全权指挥这次行动的原因,他是我手下为数不多的不但会打仗还会指挥的兵,甚至我还在他身上看到一些我的影子,也就是他同样也会在短时间内分析出哪种战术对当前状况最有利,之后就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