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386章

越战的血-第386章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意思?”史密斯问:“威胁不大?苏联空降兵已经封锁巴阿边境了!”
  哈桑摇了摇头:“巴阿边境那么长……而且到处都是山区,苏联空降兵只能封锁几条主干道,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路他们根本就封锁不了,没有那个兵力或者不知道有这些路……”
  对于这一点我倒是不觉得意外,否则如果苏联空降兵能轻轻松松的就把巴阿边境给全线封锁的话,那这十年阿富汗战争根本就不存在了。
  而事实是……在整个阿富汗战争中苏联都想封锁住巴阿边境和伊阿边境,但却从来都没成功过。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也就是说一般的游击队都不用过于担心了,他们熟悉地形……苏联空降兵尽管战斗力强,但能不能找到路都还是个问题呢!
  于是焦点很快又回到哈库斯身上……而且从哈桑那我也知道,游击队之间虽然不团结,但游击队之间往往又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这支游击队的首领是另支游击队的女婿之类的……再加上又是去打他们痛恨的苏联军队,所以说不定还真有其它游击队去救援哈库斯。
  “营长!”教导员在一旁劝道:“实在不行……咱们就放弃增援吧!”
  “嗯!”我点了点头:“增援就是跳进陷阱……所以增援肯定是不行的!不过我们倒可以试试进攻!”
  “进攻?”闻言众人不由愕然,都这个时候了……我还在打算进攻?!


 第三十八章 隧道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说:“我认为苏军的弹药补给并不是很充分……”
  “杨营长!”史密斯摇头说道:“虽然我很希望你能出兵救援哈库斯,但对于这一个观点我却不认同……苏联军队上一次扫荡就没有消耗太多的弹药,原因是上次扫荡仅仅只打了三天……就因为喀布尔被你们偷袭而中断了!其后又有一个月的时间……苏联完全有时间补足他们消耗的弹药!”
  “也许你没有把空降兵包括在内!”我说:“很显然……这支空降兵并不是从苏联直接飞过来的……关于这一点我没猜错吧!”
  “的确是这样!”史密斯点了点头:“阿富汗山区地形复杂,有许多地方不适合运输机空降……所以,苏联空降兵是先进入阿富汗,然后再用直升机空降,哦……”
  说到这里史密斯上校很快就明白了:“这一个月苏联有许多的运力是用在空降兵以及他们的装备上!”
  “没错!”我说:“我想……苏联用来封锁巴阿边境的空降兵肯定不会少吧!”
  这一点是当然的……巴阿边境长达2430公里,想要封锁这么长的边境线肯定不会是一支小部队能够做得到的。
  “一共有四个团的伞兵部队!”史密斯上校说:“大慨有一万多人,这还没有包括预备队!”
  “嗯!”我点了点头。
  事实上用这一万多人封锁巴阿边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历史上的苏军最后用五万人来封锁这条边境都封不住。
  当然,现在的苏军肯定不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用这一万多人就想来一场对游击队的歼灭战!
  应该说这有些可惜了……苏军的战略是对的。封锁边境就意味着可以断绝巴基斯坦运送进阿富汗山区的援助。再加上之前苏联的坚壁清野政策和政府军对游击队的围剿。而且这一次又是打了游击队一个措手不及,另外这时候的游击队还是在成长阶段,无论战斗力还是生命力都十分脆弹……所以苏联还真有机会把游击队给消灭在萌芽状态。
  但是……他们却会用一万人来封锁边境……在打这一场仗前就应该搞清楚边境的地形和情况嘛,这样一来不仅仅封锁不住巴阿边境,还会给游击队提了个醒……苏联军队很有可能会在边境线上下手,这往后要多开辟几条道路了。
  于是在苏联军队慢慢增兵封锁道路的时候……一条条羊肠小道就在山区里开辟出来,最后仅仅只是巴阿边境就有上百条苏军没法控制的小路。
  “所以……”我说:“要想解哈库斯之围……靠的不应该是增援,而是进攻……进攻苏军的补给线!”
  “这个方案也许可行!”教导员点头说:“首先苏军把大多数的兵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巴阿边境的山区上。其后方的补给线自然就会有疏漏。其次,如果我们切断了苏联的补给线……那么阿富汗的苏军就会很危险了,他们继续扫荡就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其结果很有可能会打光他们的弹药库……这样离苏军全线崩溃也就不远了……”
  “所以……”我接着教导员的话说:“在苏军弹药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切断其补给线……就意味着苏军不得不结束扫荡,苏军一结束扫荡……那么哈库斯之围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哈库斯的苏军不撤退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被淹没在游击队的人海中!”
  “好主意!”史密斯由衷的称赞着,眼里露出了一些赞许和几丝惭愧。
  顿了一会儿,史密斯又说道:“杨营长……这个办法是很好。但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长时间的切断苏军的补给线,否则……如果只是骚扰一下或是炸毁某座桥……只怕对苏军的影响并不大!”
  史密斯说的这些当然是有道理的。军人出身的我们都很清楚……军队里的工兵干的就是这个活,炸断一段公路或是炸毁某座桥……在有现代化装备的工兵手中也不过就是几小时的问题。
  “而我们又无法长时间驻守某地切断其补给!”史密斯接着说:“在公路上苏联军队的现代化装备就能发挥作用……如果我们用坚守来切断其补给的话,就算能坚持到哈库斯解围……我们自己也要被包围了!”
  史密斯说的这一点也对……既然要长时间切断苏军补给线,就意味着我们必须给其补给线持续的打击……这就意叶着我们要坚守,而且必须得坚守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否则完全不足以影响到苏军的后勤。
  但是……
  “要长时间切断苏军补给线,不一定要坚守……”
  “那……杨营长的意思是……”教导员和史密斯都带着好奇的目光看着我。
  我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点,只说了两个字:“隧道!”
  “哦!”史密斯恍然大悟的连连点头:“好主意,好主意……干得好!杨营长……你真是游击战的专家,现在我才知道想要让你听我指挥有多愚蠢……”
  就像我们之前考虑的一样,工兵能迅速修好被炸毁的公路或是能让炸毁的桥梁在短时间内通车……但却不一定能快速的修好一段隧道并让其通车。
  原因是很明显的……隧道可是在山上挖开的一个洞,这炸药一炸就塌得个乱七八糟的,而且它的内部结构可能都会炸出问题了,往往会出现边挖就边塌的情况……再说了,有许多隧道还是很长的,我们只要这么一炸……那苏联的补给非得中断个十天半个月不可。
  当然,这里指的是苏联在喀布尔这个方面的公路后勤……事实上苏联在西面还有一条补给路线,另外还有运输机在苏联与阿富汗之间往返进行空运,所以炸毁隧道无法彻底瘫痪苏军的补给……其实,如果只是炸了个隧道就能把苏联的补给给彻底瘫痪掉的话,那苏联军队根本就没法在阿富汗呆十年,早也被阿富汗游击队给大卸八块了。
  但是……因为空运运力有限,阿富汗又是个内陆国家无法海运,所以苏联的补给大多来自公路,现在原本就负担沉重的补给线被切断其中一条……可想而知会给苏联军队的后勤带来怎样的压力了!


 第三十九章 萨朗隧道

  三天后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
  这一路上虽是有惊无险,但也并非没有波折……主要是因为这次我们必须穿过苏军空降兵的封锁线和喀布尔。
  穿过苏军空降兵的封锁线还好些……毕竟他们有两千多公里的防线要守,这一万多人丢进去平均每个排要守20公里的边境线,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游击队熟悉地形,所以轻轻松松的就从小路穿过了苏军的封锁线。
  在穿过喀布尔的时候就碰到了点困难,主要是喀布尔之前被袭击过……苏联人担心我们还会像上次一样再来一回,所以喀布尔周围的警戒要比以往严得多,而且空中到处都是苏军的直升机用聚光灯往下乱照,城外的主要路口处还布下了苏军的哨卡以及坦克……这时候的苏军已经发现坦克在阿富汗这样的地方,似乎就只有放在公路上当炮台用了,不过说实话……坦克当炮台还是挺好的,一方面可以快速的为哨卡的苏军提供一定的防御,另一方面这移动的炮台还很方便布署。
  于是这喀布尔就像是一个保垒一样的卡在我们的面前……虽然这也不是很大的问题,阿富汗到处都是山区,只要会知道路都可以从山区绕过去。但问题是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绕过去要多花一天的时间,哈库斯那边的战事已经越打越紧,苏联军队似乎已经有点失去耐心了。
  后来还是拉吉尔机灵,派人进入喀布尔联系了那几个内应……于是很快就有4辆卡车开了出来,卡车上还带着政府军的制服……我们只要把这些制服一换。就在苏联军的眼皮子底下穿过了喀布尔。那些苏联军因为与阿富汗人语言不通。甚至连盘问也没盘问。仅仅只是拉开了后车厢的帆布用手电朝我们照了照就放行了。
  所以这倒是苏联军队的另一个弱点……语言不通、军队成份复杂很难准确的识别敌我。
  这时我就想起了我们队伍中新加入的一个叫阿布扎伊的阿富汗人……他原本也是政府军的,而且还是政府军的一个营长……在哈桑问他为什么要加入游击队时,他就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那是在第一次扫荡游击队的时候,阿布扎伊因为出生在这一带的村庄对地形熟悉,所以被安排在直升机上为苏联人指示目标……阿布扎伊虽然是个营长,但他却从没有坐过直升机,于是那个激动啊……特别是当直升机经过自己家的上空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兴奋的跟那几个苏联飞行员打手势,告诉他们那是他的家……有机会请他们到他家去做客,苏联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然后就下达了一连串的指令……接下来发生的事让阿布扎伊惊呆了,几发导弹直奔他家而去,很快就将目标炸得一片粉碎……
  后来才知道,那些苏联人误以为阿布扎伊是在告诉他们那是窝藏游击队的房屋,让他们动手把它炸毁!
  最后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阿布扎伊一家老老小小还没明白发生什么事就葬身于火海之中,就只剩阿布扎伊一个。
  所以我们应该觉得幸运。语言不通的情况不仅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也会发生在敌人身上。甚至苏联人比我们还更严重……据内应说苏联人在紧急中找到的翻译就只有十几个。一支十万之数的苏联军队,跟一支同样也有十万之数的阿富汗军队合作,其翻译竟然就只有十几个……真不知道苏联人在阿富汗经营了那么久都是干什么的。
  也因为苏联人与阿富汗政府军基本无法交流,所以苏联哨卡根本就懒得对我们的车队问话……这使得车队来回运了两次,才把我们这批人数200人的部队给运完了。
  这事要是放在其它地方……那是根本就无法想像的,但有时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到最后车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